一种玉米收获机果穗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036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玉米收获机果穗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玉米收获机果穗传输机构,主要适用于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玉米秸秆是优质的饲料来源,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随着畜牧业和新型能源的快速发展,玉米秸秆的综合利用日益受到重视。穗茎兼收型玉米收获机是一种能够在收获玉米果穗的同时,收获玉米秸秆的机器,实现了玉米秸秆的回收利用,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益,解决了秸秆焚烧引起的污染问题,是今后发展的热点。果穗输送装置是玉米收获机上的重要部件之一,是用于输送摘取后的玉米果穗,现有多行玉米收获机的果穗在割台上的输送过程一般如下:果穗被摘取后被拨禾链上的推运板推送沿摘穗道方向向后运动,然后落入横向输送器,再由横向输送器输送至后续的输送升运器。现有的横向输送机构一般采用大小相同的同向双螺旋结构,果穗传输效率低,易造成果穗破碎和籽粒损失,且横向输送器结构较复杂,制造和维护成本较高,而后续的输送升运机构一般采用链耙机构,不仅占用割台空间较大,且输送过程中易损伤果穗籽粒。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收获机果穗传输机构,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下的果穗输送机构的缺陷,输送效率更高,占用空间更小,输送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玉米收获机果穗传输机构,包括横向果穗输送装置和纵向果穗输送装置,所述横向果穗输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纵向果穗输送装置,所述横向果穗输送装置的输入端与驱动机构相连,所述横向果穗输送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横输送大绞龙和横输送小绞龙,所述横输送大绞龙和所述横输送小绞龙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承料板和后承料板,所述纵向果穗输送装置为果穗输送带装置,所述果穗输送带装置的主动轴与所述横输送大绞龙相连。

优选的,所述横输送大绞龙由第一滚筒和螺旋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外侧的第一绞龙叶片组成,所述横输送小绞龙由第二滚筒和螺旋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筒外侧的第二绞龙叶片组成,所述第一绞龙叶片和第二绞龙叶片的螺距相等,所述第一绞龙叶片和第二绞龙叶片交错配合分布(即相邻的绞龙叶片内(螺距内)设有另一蛟龙叶),所述横输送大绞龙和横输送小绞龙的旋向相同。

优选的,所述横输送小绞龙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横输送大绞龙和横输送小绞龙通过齿轮组相连,所述齿轮组内的齿轮的齿数和模数均相等。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筒的直径为160-170mm,所述第一绞龙叶片的外径为210-230mm;所述第二滚筒的直径为70-80mm,所述第二绞龙叶片的外径为110-130mm;所述横输送大绞龙和横输送小绞龙的中心距为145-155mm。

优选的,所述前乘料板的一端与玉米割台固定连接,另一端斜向下指向所述横输送大绞龙(与所述横输送大绞龙呈钝角),所述前乘料板与所述横输送大绞龙间设有2-5mm的间隙;所述后承料板的一端与玉米割台固定连接,另一端斜向下指向所述横输送小绞龙(与所述横输送小绞龙呈锐角),所述后乘料板与所述横输送小绞龙间设有2-5mm的间隙;所述前乘料板、横输送大绞龙、横输送小绞龙和所述后乘料板共同围成料斗。

优选的,所述果穗输送带装置包括果穗输送带,所述果穗输送带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刮板,所述刮板垂直于所述果穗输送带。

优选的,所述果穗输送带装置的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均设有带型槽。

优选的,所述果穗输送带的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带型槽相配合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制造方式为热合制造。

优选的,所述果穗输送带装置还设有与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相配合的主动轴剃刀和从动轴剃刀,所述主动轴剃刀位于所述主动轴转向的切线方向上,所述从动轴剃刀位于所述从动轴转向的切线方向上。

优选的,所述果穗输送带的原材料为PVC。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采用同向双螺旋绞龙结构对果穗进行横向输送,并在横向输送机构两侧倾斜设置前、后承料板形成输送空间,使得果穗能够在双螺旋绞龙结构上方靠绞龙的摩擦推送以及与承料板间的摩擦被横向输送至PVC果穗输送带,不仅传输速度快,而且果穗有序、不损伤籽粒。

横向果穗输送装置通过采用一大一小两种规格的横输送绞龙,并在两个绞龙间设有一定的间隙,不仅能够自行绞出杂质,而且使得横向果穗输送装置能够在输送过程中将掉落的杂叶、断杆从绞龙间的间隙以及与前后承料板间的间隙排出,减少杂质对传输过程的阻碍。

通过设置果穗输送带装置取代传统的输送链耙,减小了输送装置在割台部份占用的空间,而且结构简单,重量轻,噪音和动力损耗较小。并且输送带采用PVC材质,不仅能够减少果穗输送过程中的损伤,而且该材质耐磨、抗老化,可以做到免维修。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方便,能够显著提高果穗输送机构的输送效率,相比于传统技术的输送机构更加节能高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果穗输送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玉米收获机果穗传输机构,包括横向果穗输送装置和纵向果穗输送装置,所述横向果穗输送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纵向果穗输送装置,所述横向果穗输送装置的输入端与驱动机构相连。

所述横向果穗输送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横输送大绞龙8和横输送小绞龙12,两条绞龙平行设置,所述横输送大绞龙由第一滚筒和螺旋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外侧的第一绞龙叶片组成,所述横输送小绞龙由第二滚筒和螺旋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筒外侧的第二绞龙叶片组成,所述第一绞龙叶片和第二绞龙叶片的螺距相等,所述第一绞龙叶片和第二绞龙叶片交错配合分布(即相邻的绞龙叶片内(螺距内)设有另一蛟龙叶),所述横输送大绞龙和横输送小绞龙的旋向相同,所述横输送大绞龙和所述横输送小绞龙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承料板7和后承料板13,所述前乘料板的一端与玉米割台固定连接,另一端斜向下指向所述横输送大绞龙(与所述横输送大绞龙呈钝角),所述前乘料板与所述横输送大绞龙间设有2-5mm的间隙;所述后承料板的一端与玉米割台固定连接,另一端斜向下指向所述横输送小绞龙(与所述横输送小绞龙呈锐角),所述后乘料板与所述横输送小绞龙间设有2-5mm的间隙;所述前乘料板、横输送大绞龙、横输送小绞龙和所述后乘料板共同围成料斗。

所述横输送小绞龙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横输送大绞龙和横输送小绞龙通过齿轮组相连,所述齿轮组内的齿轮的齿数和模数均相等,所述齿轮组包括分别与所述横输送大绞龙连接的大绞龙连接齿轮9和与所述横输送小绞龙连接的小绞龙连接齿轮11,所述大绞龙连接齿轮和所述小绞龙连接齿轮通过中间齿轮10相互啮合,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绞龙动力输入链轮15,设置于所述小绞龙连接齿轮的外侧。

所述纵向果穗输送装置为果穗输送带装置14,所述果穗输送带装置包括主动轴17和从动轴20,所述主动轴通过连接法兰23与所述横输送大绞龙相连,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的外圈套装有PVC材质的果穗输送带。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在同一纵向位置均开设有带型槽,所述果穗输送带的内表面上设有与所述带型槽相配合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制造方式为热合制造,所述果穗输送带的外表面设有若干刮板16,所述刮板垂直于所述果穗输送带,所述果穗输送带装置还设有与所述主动轴和从动轴相配合的主动轴剃刀18和从动轴剃刀19,所述主动轴剃刀位于所述主动轴转向的切线方向上,所述从动轴剃刀位于所述从动轴转向的切线方向上,所述主动轴剃刀的尾端设有主动轴剃刀导料管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横输送绞龙机构在立式玉米割台上的安装方位如图1、图2所示,横输送大绞龙和横输送小绞龙通过两端的带座轴承固定在立式玉米割台架2上,并位于拨禾装置1的下方和立式摘穗装置3的前方;横输送大绞龙与横输送小绞龙断面圆的上公切线与拨禾装置平行;横输送大绞龙与横输送小绞龙的绞龙叶片相互交错,且中心距为151mm,横输送大绞龙的绞龙叶片与横输送小绞龙的绞龙滚筒间距为3mm,横输送小绞龙的绞龙叶片与横输送大绞龙的绞龙滚筒间距为10.5mm;横输送大绞龙与横输送小绞龙的同一侧分别安装有模数、齿数相等的大绞龙连接齿轮和小绞龙连接齿轮,两个齿轮与中间齿轮相互啮合,中间齿轮为与大绞龙连接齿轮和小绞龙连接齿轮模数、齿数相等的直齿圆柱齿轮,使得横输送大绞龙与横输送小绞龙在工作时旋向相同、转速相等;横输送大绞龙的另一侧通过法兰结构连接安装PVC果穗输送带的主动轴,主动轴通过主动轴固定座22与立式玉米割台架固连;前承料板在绞龙结构的前方,固定在立式玉米割台架上,与横输送大绞龙形成一定夹角,后承料板在绞龙结构的后方,同样固定在立式玉米割台架上,与横输送小绞龙形成一定夹角,大小绞龙均露出前后承料板一定距离,并与前后承料板间均有约3mm的间隙,并且大小绞龙底部并未封死,使得前承料板、横输送大绞龙、横输送小绞龙与后承料板形成一个输送空间,果穗在绞龙上方被横向输送,大小绞龙间的间隙以及与前后承料板间的间隙能够让绞龙将掉落的杂叶、断杆从间隙排除。

果穗输送带机构纵向输送果穗,动力由横输送大绞龙提供,果穗输送带机构通过主动轴的作用力实现旋转,通过从动轴的作用力实现拉伸固定,并在主动轴后方内部加装主动轴剃刀导料管装置剔除被主动轴缠绕的杂草,然后导出至输送带外,避免对输送带产生阻碍,加装的从动轴剃刀同样起到剔除杂草的作用。在输送带与主动轴、被动轴摩擦接触面中间通过热合工艺合成一条B型三角带形式加强筋,在主、被动轴中间开一条与加强筋配合的带型槽,加强筋的作用不仅增大了轴与带之间的摩擦力,同时通过加强筋与轴之间的带型槽,固定了带的运行轨迹,防止输送带运行过程中的摇摆对果穗输送造成不畅。

立式玉米割台工作时,由拨禾装置将植株拨入输送通道,然后由往复式切刀6将茎秆切断,拨禾装置继续将切断后的植株输送至摘穗箱4,由摘穗箱中的立式摘穗装置经过拉茎、摘穗,使果穗掉入由前承料板、横输送大绞龙、横输送小绞龙和后承料板形成的上方空间,果穗在绞龙结构上方靠绞龙的摩擦推送以及与承料板间的摩擦被横向输送至PVC果穗输送带上,输送过程中绞龙将掉落的杂叶、断杆从绞龙间的间隙以及与前后承料板间的间隙中排出,然后PVC果穗输送带将果穗纵向输送至升运器并进入剥皮机,被拉茎和摘穗后的秸秆进入后方的秸秆粉碎机5中被切断粉碎,至此,立式玉米割台完成拨禾、茎秆切断、茎秆输送、摘穗、果穗输送、秸秆粉碎等一系列完整工作。

这种双绞龙结合带传动的输送方式有效减少果穗输送过程中的杂草等杂质,从而实现果穗完整、无杂、高效的输送,并且由于其机构不再使用传统链耙输送结构的链轮和链结构,所以其占用整体空间较小,同时大大减小了传输过程中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外,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