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循环管道的栽培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6510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含有循环管道的栽培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培管装置,具体为一种含有循环管道的栽培管装置,属于无土栽培装置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管道水培也称为管式水培,是根据营养液膜栽培技术(NFT)原理改良的无土栽培设施。营养液在管道内循环流动,作物由定植杯(或岩棉)固定在栽培管道上方,植物根系通过流动的营养液吸收营养。管道水培栽培有平式和立体式两种栽培模式,立体式栽培模式可通过不同布局,更能实现空间的充分利用,同时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无土栽培能及时合理的为植物提供各种养分,能最大限度满足植物生长不同时期的营养要求,能最大限度、协调合理的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光等条件,因此无土栽培作物生长快、产量高。水培系统就是不用土壤,完全用营养液栽培植物的技术,是人类种植方式上的一项重大革新。无土栽培不仅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而且把人类的种植活动从土壤的束缚下解放了出来,为实现农业、园艺生产的工厂化、自动化打开了广阔的前景。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无土栽培方式仍以无机耗能型为主,不仅耗能高、污染环境,而且生产的食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另一方面,目前的栽培管制造成本高,不能实现多次使用,营养液不鞥循环使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含有循环管道的栽培管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含有循环管道的栽培管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含有循环管道的栽培管装置,包括底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底板四角处的滚轮,所述滚轮侧壁均设有刹车板;所述底板顶端设有栽培管固定座,且所述栽培管固定座顶端卡合圆形的栽培管;所述栽培管侧壁设有至少两个定植孔;所述栽培管一端连接供液管,且与其对应的所述栽培管的另一端连接回流管;所述底板一侧设有营养液池,且所述营养液池内部连接回流管;所述营养液池连通营养液主管,且所述营养液主管与所述营养液池之间安装过滤器;所述营养液主管位于所述营养液池内部一端安装水泵;所述过滤器内部安装过筛网,且所述过滤器顶端安装调节阀门;所述营养液主管与所述供液管连通,且营养液主管套装设置在所述底板侧壁的主管固定套内部;所述营养液主管端部连接营养液输送管;所述底板侧壁垂直设置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侧壁放置三层栽培管;顶层与中间层的所述营养液主管与底层的所述营养液主管通过营养液输送管连通。

优选的,相邻的所述定植孔之间的间距为150-200mm,且所述定植孔孔径为25mm。

优选的,所述筛网为120目的筛网。

优选的,所述栽培管直径为110mm,且栽培管的长度为8000mm。

优选的,所述供液管与所述栽培管、所述回流管所述营养液主管形成循环管道。

优选的,中间层与上下层栽培管之间的距离为6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含有循环管道的栽培管装置的供液管与栽培管、回流管营养液主管形成循环管道,能够实现营养液的循环使用,节约资源,保证作物伸张根系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供给,且协调合理,循环管道又相对封闭,吸收利用率高,节省大量肥料,通过营养液池控制栽培管内部营养液的提供,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相邻的定植孔之间的间距为150-200mm,且定植孔孔径为25mm,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的空间,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管摆放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栽培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供液管,2、栽培管,21、定植孔,3、栽培管固定座,4、刹车板,5、滚轮,6、底板,7、回流管,8、水泵,9、营养液池,10、筛网,11、过滤器,12、调节阀门,13、主管固定套,14、营养液主管,15、营养液输送管,16、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含有循环管道的栽培管装置,包括底板6以及安装在所述底板6四角处的滚轮5,所述滚轮5侧壁均设有刹车板4;所述底板6顶端设有栽培管固定座3,且所述栽培管固定座3顶端卡合圆形的栽培管2;所述栽培管2侧壁设有至少两个定植孔21;所述栽培管2一端连接供液管1,且与其对应的所述栽培管2的另一端连接回流管7;所述底板6一侧设有营养液池9,且所述营养液池9内部连接回流管7;所述营养液池9连通营养液主管14,且所述营养液主管14与所述营养液池9之间安装过滤器11;所述营养液主管14位于所述营养液池9内部一端安装水泵8;所述过滤器11内部安装过筛网11,且所述过滤器11顶端安装调节阀门12;所述营养液主管14与所述供液管1连通,且营养液主管14套装设置在所述底板6侧壁的主管固定套13内部;所述营养液主管14端部连接营养液输送管15;所述底板6侧壁垂直设置支撑板16,且所述支撑板16侧壁放置三层栽培管2;顶层与中间层的所述营养液主管14与底层的所述营养液主管14通过营养液输送管15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相邻的所述定植孔21之间的间距为150-200mm,且所述定植孔21孔径为25mm,满足作物生长的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筛网10为120目的筛网,实现营养液的过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栽培管2直径为110mm,且栽培管2的长度为8000mm,方便作物的栽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供液管1与所述栽培管2、所述回流管7所述营养液主管14形成循环管道,节约资源,使营养液充分利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中间层与上下层栽培管2之间的距离为600mm,方便作物的生长。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栽培管2采用圆形或矩形PVC管道作为栽培床,本实用新型栽培管2采用直径为110mm的PVC圆形排水管,栽培管2两端头的上方分别接直径为50mm的供液管1与回流管7,从而在栽培管3的下半部储存营养液供作物生长需要,每个栽培单元分为三层,每层布六根栽培管2,每边相邻栽培管2之间为等距,栽培管2长度为8000mm,包括供液管1与回流管7的长度为10000mm,栽培管2中的营养液通过营养液池9提供,通过水泵8进行整个营养液池9中营养液的自体循环,在栽培管2安装前要预先打好定植孔21,定植孔21孔径为25mm,孔距为150~200mm,也可根据不同作物作适当调整,种植时,用岩棉固定植株。

其中,营养液池9容积一般可按每亩栽培面积需要20~25m3左右进行计算,经水泵8抽取营养液后,再经营养液主管14输送至供液管1内部,供液管1输送至栽培管2内部,多余的营养液从回流管7流入到营养液池9内部。

其中,过滤器11的接口尺寸应与供液管1管径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供液管与栽培管、回流管营养液主管形成循环管道,能够实现营养液的循环使用,节约资源,保证作物伸张根系需要的营养物质的供给,且协调合理,循环管道又相对封闭,吸收利用率高,节省大量肥料,通过营养液池控制栽培管内部营养液的提供,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相邻的定植孔之间的间距为150-200mm,且定植孔孔径为25mm,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的空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