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胞囊线虫虫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2703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豆胞囊线虫虫孵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孵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豆胞囊线虫虫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大豆胞囊线虫病,又称大豆黄萎病、火龙秧子,是大豆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该病于1899年在我国东北首次发现,由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大豆根系引起植株矮化、萎黄和不易结实等症状,而后,亚洲、美洲和欧洲各国家相继报道了该线虫病害的发生和为害。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等几个大豆主产国,由该病引起的损失比任何一种单一病害所造成的损失都大。该病害一般使大豆减产10%~30%,严重地块可达50%~70%,甚至造成绝产。由于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使用化学杀线剂因环境污染和成本问题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但是大豆胞囊线虫在不同的季节存在休眠的现象,从9月份到次年3月份之间大豆胞囊线虫的孵化率较低,给大豆胞囊线虫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发明一种大豆胞囊线虫虫孵化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豆胞囊线虫虫孵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豆胞囊线虫虫孵化装置,包括孵化器壳体,所述孵化器壳体的一侧铰接有壳体门,所述孵化器壳体的内部设有孵化皿,所述孵化器壳体的正上方设有密封加料仓,所述孵化皿的上方可拆卸连通有营养液加料口、水箱和pH调节调管,所述营养液加料口、水箱和pH调节调管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管道延伸至密封加料仓内,所述孵化皿的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孵化皿的下方设有加热板,所述孵化器壳体内的一侧设有紫外杀菌灯,所述孵化器壳体的下表面四周设有支撑腿架。

优选的,所述孵化皿的形状为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水箱的上方设有加液口。

优选的,所述密封加料仓的上方设有料仓门,所述料仓门的上方设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壳体门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的一侧设有控制按键。

优选的,所述孵化器壳体的后侧设有排风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大豆胞囊线虫虫孵化装置,通过孵化器壳体和密封加料仓分开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细菌的交叉感染,通过营养液加料口、水箱和pH调节调管的设置,可以通过不同的管道添加需要的材料,紫外杀菌灯的设置,也可以对孵化器壳体内部进行消毒杀菌,该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为研究人员提供稳定大豆胞囊线虫孵化,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孵化器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排风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孵化器壳体、2壳体门、3孵化皿、4营养液加料口、5水箱、6 pH调节调管、7紫外杀菌灯、8加热板、9出料口、10支撑腿架、11观察窗、12密封加料仓、13把手、14控制按键、15料仓门、16排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大豆胞囊线虫虫孵化装置,包括孵化器壳体1,所述孵化器壳体1的一侧铰接有壳体门2,所述孵化器壳体1的内部设有孵化皿3,所述孵化器壳体1的正上方设有密封加料仓12,所述孵化皿3的上方可拆卸连通有营养液加料口4、水箱5和pH调节调管6,所述营养液加料口4、水箱5和pH调节调管6的另一端分别通过管道延伸至密封加料仓12内,所述孵化皿3的一侧设有出料口9,所述孵化皿3的下方设有加热板8,所述孵化器壳体1内的一侧设有紫外杀菌灯7,所述孵化器壳体1的下表面四周设有支撑腿架10。

进一步地,所述孵化皿3的形状为圆柱形。

进一步地,所述水箱5的上方设有加液口。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加料仓12的上方设有料仓门15,所述料仓门15的上方设有把手13。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门2上设有观察窗11,所述观察窗11的一侧设有控制按键14。

进一步地,所述孵化器壳体1的后侧设有排风扇16。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壳体门2打开,将孵化皿3放置在加热板8上,将密封加料仓12上的营养液加料口4、水箱5和pH调节调管6的管道插到孵化皿3上连通,通过孵化器壳体1和密封加料仓12分开的设置,可以有效的防止细菌的交叉感染,通过营养液加料口4、水箱5和pH调节调管6的设置,可以通过不同的管道添加需要的材料,紫外杀菌灯7的设置,也可以对孵化器壳体1内部进行消毒杀菌,该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为研究人员提供稳定大豆胞囊线虫孵化,值得大力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