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兰科植物无菌播种时种子灭菌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88578阅读:9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播种时种子灭菌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兰科植物无菌播种时种子灭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兰科植物的果实为蒴果,在自然条件下蒴果成熟以后开裂,释放种子。由于蒴果是封闭结构,未开裂时其种子洁净无菌,可以直接对果荚进行进行表面消毒即可,其内部的种子可直接用于无菌萌发。但在兰花的杂交育种过程中,由于疏忽,未能及时采收果荚,经常会遇到果荚成熟期一到就开裂的现象,或者贮运过程中兰花果荚开裂,一旦开裂种子容易受到污染。

由于兰科植物种子十分细小且质量轻,常规表面消毒方法较为复杂,且消毒效果较差,易造成种子的损失及消毒时间不均匀等问题,进而影响其无菌萌发成功率。针对微小种子表面消毒的试验技术目前已有若干研究,但尚无针对兰科植物种子的合适消毒方法的研究。因此合适的兰科植物种子表面消毒技术,对于兰科植物无菌萌发及工厂化育苗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兰科植物无菌播种时种子灭菌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兰科植物无菌播种时种子灭菌的方法,包括果荚未开裂时的灭菌方法和果荚开裂时种子的灭菌方法:

果荚未开裂时,将荚果去除宿存花被、蕊柱、果柄,经自来水洗净后,置于5%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20分钟,用75%的酒精表面消毒3分钟,直接在酒精灯上灼烧去除荚果表面酒精,完成消毒;

果荚开裂时,将种子放置于3cm×4cm大小的300目尼龙网袋中,热熔封口,将尼龙网袋置于10.0ml离心管中,再向离心管中加入消毒液,使消毒液液面没过尼龙网,放置20-40min,用无菌水冲洗几遍,完成消毒。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兰科植物无菌播种时种子灭菌的方法,可有效控制消毒时间,保证表面消毒效果,且操作简便,对种子活力无影响,是一种适用于兰科植物种子及类似微小种子的消毒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兰科植物无菌播种时种子灭菌的方法,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果荚未开裂时的灭菌方法和果荚开裂时种子的灭菌方法:

果荚未开裂时,将荚果去除宿存花被、蕊柱、果柄,经自来水洗净后,置于5%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20分钟,用75%的酒精表面消毒3分钟,直接在酒精灯上灼烧去除荚果表面酒精,完成消毒;

果荚开裂时,将种子放置于3cm×4cm大小的300目尼龙网袋中,热熔封口,将尼龙网袋置于10.0ml离心管中,再向离心管中加入消毒液,使消毒液液面没过尼龙网,放置20-40min,用无菌水冲洗几遍,完成消毒。

所述消毒液的组成为:7-8ml2%质量百分含量的次氯酸钠+0.01%吐温-20。

用1-2ml0.1%琼脂溶液高压灭菌后冲洗尼龙网袋中的灭菌后的种子,并与种子混匀,得到种子悬浮液,然后用移液枪将种子悬浮液吸取至培养基表面,将培养基封口,水平方向旋转培养皿或培养瓶,使种子均匀地分布在培养基表面,进行培养。

本发明的兰科植物无菌播种时种子灭菌的方法,包括果荚未开裂时的灭菌方法和果荚开裂时种子的灭菌方法。未开裂时其种子洁净无菌,可以直接对果荚进行进行表面消毒即可。对开裂果荚需要对种子进行灭菌处理,兰科植物种子微小,质量极轻,在无菌播种时,常规表面灭菌方法较为复杂,且灭菌效果较差,极易造成种子的损失。本发明对兰花种子进行消毒,可有效控制消毒时间,保证表面消毒效果,且操作简便,对种子活力无影响,是一种适用于兰科植物种子及类似微小种子的消毒方法。

具体实施例:

包括果荚而未开裂时的灭菌和果荚开裂时种子的灭菌。

果荚未开裂时,将荚果去除宿存花被、蕊柱、果柄,经自来水洗净后,置于5%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20分钟,用75%的酒精表面消毒3分钟,直接在酒精灯上灼烧去除荚果表面酒精,这样就可以完成消毒。

果荚开裂时,消毒方法包括消毒液处理和无菌水洗涤两个步骤,均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

1)将种子放置于3cm×4cm大小的300目尼龙网袋中,热熔封口。将尼龙网袋置于10.0ml离心管中,再向离心管中加入消毒液(消毒液的组成为:7-8ml2%(质量百分含量)次氯酸钠+0.01%吐温-20),使消毒液液面没过尼龙网,盖上离心管的盖子,放置20-40min,期间摇动混匀3-5次;最后将离心管的底部向上倾斜,使消毒液流出。

2)洗涤:向步骤1)的离心管中加入无菌水,无菌水随即流入离心管底部并浸没尼龙袋,用手转动数次;再将离心管的底部向上倾斜,使无菌水流出。如此重复洗涤4-5次。得到消毒的种子。

用1-2ml0.1%琼脂溶液(0.1g琼脂溶于100ml水中,并高压灭菌)冲洗尼龙网袋中的种子,并将上述1-2ml0.1%琼脂溶液与种子混匀,得到种子悬浮液;然后用移液枪将种子悬浮液吸取至培养基表面,将培养基封口,水平方向旋转培养皿(或培养瓶),使种子均匀地分布在培养基表面(以便于以后的统计),进行培养。播种密度以每瓶的种子数量以大致都能接触到培养基为度,太密时会影响发芽率及发芽后的正常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兰科植物无菌播种时种子灭菌的方法,包括果荚未开裂时的灭菌方法和果荚开裂时种子的灭菌方法:果荚未开裂时,将荚果去除宿存花被、蕊柱、果柄,经自来水洗净后,置于5%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20分钟,用75%的酒精表面消毒3分钟,直接在酒精灯上灼烧去除荚果表面酒精,完成消毒;果荚开裂时,将种子放置于3cm×4cm大小的300目尼龙网袋中,热熔封口,将尼龙网袋置于10.0ml离心管中,再向离心管中加入消毒液,使消毒液液面没过尼龙网,放置20‑40min,用无菌水冲洗几遍,完成消毒。可有效控制消毒时间,保证表面消毒效果,且操作简便,对种子活力无影响,是一种适用于兰科植物种子及类似微小种子的消毒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王雁;郑宝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01.10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