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收获机械的辅助拨禾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7325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秸秆收获机械的辅助拨禾轮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要用于田间收割的机械部件及机械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田间秸秆收割的辅助拨禾轮及秸秆收获机械。



背景技术: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有许多田间秸秆联合收获机械,秸秆割下后被漏掉、倒掉现象严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生产厂家只有加配还田机搅碎,这严重降低了作为以秸秆销售为业的农民收获秸秆的收益,浪费了秸秆资源,同时增加了机械的动力消耗。如果人工随机捡拾,无疑是浪费人工,同时还伴有不安全因素。

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发明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田间秸秆收割的辅助拨禾轮及秸秆收获机械。

本发明的额外方面和优点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将从描述中变得显然,或者可以通过本发明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秸秆收获机械的辅助拨禾轮,包括:拨禾轮盘;轮毂,与所述拨禾轮盘连接;以及多个辅助拨禾器,每个所述辅助拨禾器均与所述拨禾轮盘连接,其中,每个所述辅助拨禾器还包括:齿座,与所述拨禾轮盘连接;拨禾齿,通过一销轴与所述齿座连接;以及弹簧,设置于所述销轴上,且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拨禾齿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辅助拨禾轮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四个辅助拨禾器均布在拨禾轮盘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拨禾齿插入所述齿座,所述弹簧的所述端具有一钩头,所述钩头安装于所述拨禾齿的一小孔中。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述拨禾轮盘呈圆柱形且由钢板压延制作而成,所述拨禾轮盘中间开有安装孔,所述轮毂置于所述安装孔中且用铆钉铆固,所述辅助拨禾器与所述拨禾轮盘用螺栓连接压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一种秸秆收获机械,包括如上所述的辅助拨禾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之一在于:

本发明的辅助拨禾轮及秸秆收获机械中,结构紧凑,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有助于提高秸秆收获机械收割的收净率。在田间秸秆联合收获机械上应用,漏掉、倒掉现象明显改善。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本发明辅助拨禾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中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的附图标记:

1、齿座,2、销轴,3、 拨禾齿,4、轮毂,5、螺栓,6、拨禾轮盘,7、弹簧,8、小孔。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示出了本发明辅助拨禾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用于秸秆收获机械的辅助拨禾轮包括拨禾轮盘6、轮毂4和多个辅助拨禾器,其中,轮毂4与拨禾轮盘6连接,辅助拨禾器均与拨禾轮盘6连接。参见图1和图2,辅助拨禾器可以包括齿座1、拨禾齿3和弹簧7,其中,齿座1与拨禾轮盘6连接,拨禾齿3通过一销轴2与齿座1连接,弹簧7设置于销轴2上且弹簧7的一端与拨禾齿3连接。其中,弹簧7与拨禾齿3连接的一端可以形成一钩头,钩头安装于拨禾齿3的一小孔8中。辅助拨禾器的形状可以类似于鹅头型。辅助拨禾器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例如四个,可以均布于拨禾轮盘6周围。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销轴2可以透过齿座1两侧的孔铆固,使销轴2不易脱落。拨禾轮盘6可以呈圆柱形且由钢板压延制作而成,也可以用薄钢板和圆形薄壁管焊制,拨禾轮盘中间开有孔,轮毂4置入其中且用铆钉铆固。拨禾轮盘的侧缘可以等距开孔,辅助拨禾器可以用螺栓5压紧固牢在拨禾轮盘上。辅助拨禾轮例如安装于田间秸秆联合收获机械的左、右割刀轴上。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一实施例中,销轴2穿过拨禾齿3与齿座1的销轴孔,拨禾齿3与齿座1的销轴孔对正,弹簧7由齿座1一侧孔穿入销轴2,通过拨禾齿3,弹簧7至另一侧孔穿出。轮毂4置于拨禾轮盘6中间孔中用铆钉铆合紧固。四个或多个辅助拨禾器均布于置于拨禾轮盘6周围。工作时,拨禾齿3可以在弹簧7作用下形成类似弯钩来回揽钩的动作,用于揽钩被割下的秸秆

一实施例中,一种秸秆收获机械可以安装以上所述的辅助拨禾轮,秸秆收获机械例如常见的田间收割机等,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助于提高秸秆收获机械收割的收净率,在田间秸秆联合收获机械上应用,漏掉、倒掉现象明显改善。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布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