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与杀菌剂有关,具体而言,属于含有机化合物的杀菌剂,进一步来说,属于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杀菌剂。对几乎所有真菌界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技术背景香蕉叶斑病,在华南香蕉产区普遍发生,常见的有褐缘灰斑病、灰纹病和煤纹病,其中褐缘灰斑病最为严重。在病害流行年份,叶片受害面积为20%~40%,严重时达80%以上,病株产量减少,果实品质下降,严重时减产50%以上。原有的防治方案是在重点时期使用《靓果安》液进行喷雾,或用《速净》+《大蒜油》防治。目前尚无更好的防治药物。嘧菌酯(Azoxystrobin),是甲氧基丙烯酸酯(Strobilurin)类杀菌剂,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颖枯病、网斑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均有良好的活性。丙硫唑,化学名称为5-(丙硫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酯,为低毒、广谱、内吸性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中国专利数据库中涉及防治香蕉叶斑病的申请件有:ZL991029887号《烯唑醇乳液防治香蕉叶斑病的应用》、011147059号《一种防治香蕉叶斑病、炭疽病、叶斑病的农药及其制备方法》、ZL200810032232X号《具有杀灭香蕉叶斑病菌等有害真菌作用的组合物》、2008100358694号《一种防治香蕉叶斑病菌等有害真菌的组合物》、ZL2011800367547号《香蕉叶斑病的防除方法》、2012100248084号《一种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杀菌剂》和2014106880429号《一种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杀菌组合物》。目前尚无用嘧菌酯与丙硫唑复配防治香蕉叶斑病杀菌剂的申请件。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用嘧菌酯与丙硫唑复配的防治香蕉叶斑病的复配杀菌剂,以减缓病原菌对香蕉作物的危害,提高香蕉产量与品质。发明人对具有杀灭叶斑病属真菌的农药进行反复筛选,并对混配药剂的原料药质量配比进行反复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找到一种复合杀菌剂,对香蕉叶斑病病菌具备较强的毒杀能力。发明人提供的防治香蕉叶斑病的复配杀菌剂是以嘧菌酯与丙硫唑为基料,按照嘧菌酯与丙硫唑的质量配比1∶1~1∶8复配而成的复配杀菌剂。对上述不同配比的复配杀菌剂进行筛选试验;根据实验结果,发明人确定,以嘧菌酯与丙硫唑为基料复配而成的复配杀菌剂,在质量配比1∶1~1∶8的范围内对香蕉叶斑病的防治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嘧菌酯与丙硫唑的质量配比1∶1~1∶8时,防治效果较好。所述嘧菌酯为质量分数98%的原药,由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所述丙硫唑为98%的原药,由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上述防治香蕉叶斑病的复配杀菌剂原料质量配比的筛选试验如下:1.试验自的以香蕉叶斑病菌为靶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嘧菌酯·丙硫唑复配的最佳比例。2.试验条件2.1供试靶标香蕉叶斑病菌(Mycosphaerellafijiensis),保存在4℃冰箱中。2.2培养条件挑取试管中生长的香蕉叶斑病菌,在磨砂破璃管中研磨成菌丝片段,然后涂布在AEA培养基平板上,25℃下预培10d,平板表面均匀地长出香蕉叶斑病菌,这样可以从平板各位置制取菌丝块,菌丝块大小可以达到直径5mm,菌龄一致。该菌生长很慢。2.3仪器设备LRH-250光照培养箱、SW-CJ-2F双人双面净化工作台,以及eppendorf移液器、烘箱、打孔器、培养皿等。3.试验设计3.1试验药剂嘧菌酯原药,有效含量98%,由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丙硫唑原药,有效含量98%,由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3.2试验处理3.2.1剂量设置供试药剂嘧菌酯用甲醇配成2000μg/ml母液;丙硫唑用0.2MHC1配成4000μg/ml母液。嘧菌酯、丙硫唑分别以1∶1、1∶2、1∶4、1∶6、1∶8五个比例复配。药剂分别按预备试验后所设计的系列浓度加入到AEA培养基中制成含药平板。嘧菌酯的测定浓度为5、1.25、0.3125、0.078、0.02、0.005μ/ml;丙硫唑的测定浓度为10、5、2.5、1.25、0.625μg/ml。嘧菌酯·丙硫唑复配剂的测定浓度见表中。设无药平板对照。各处理的AEA培养基包括空白对照含50μg/ml的水杨肟酸抑制旁路氧化途径。3.2.2试验重复各浓度处理重复4皿。4.试验方法釆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挑取预先制备的菌丝块接种于不同药剂浓度的AEA培养基平板上,在25℃下培养22d,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药剂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根据Wadley方法计算混配剂的增效作用,即SR<0.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拮抗作用,0.5≤SR≤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相加作用,SR>1.5,则两种药剂混配有增效作用。5.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5.1嘧菌酯、丙硫唑单剂对香蕉叶斑病菌的毒力测定5.1.1嘧菌酯的毒力表1嘧菌酯对香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从表1可看出,嘧菌酯抑制香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5.756+0.5544X,相关系数为r=0.99,根据回归方程计算ES50为0.0433μg/ml。5.1.2丙硫唑的毒力表2丙硫唑对香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从表2可以看出,丙硫唑抑制香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剂量反应曲线回归方程为Y=4.7053+0.985IX,相关系数为r=0.99,根据回归方程计算得到EC50为1.9917μg/ml。5.2嘧菌酯·丙硫唑复配剂对香蕉叶斑病菌的毒力测定根据各药剂单剂及复配剂抑制菌丝生长百分率及毒力回归方程,各复配组合的互作效果计算如下。5.3.1嘧菌酯·丙硫唑(1∶1)复配对香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从表1和表2已知嘧菌酯和丙硫唑单剂对香蕉叶斑病菌的EC50值分别为0.0433μg/ml和1.9917μg/ml,根据该两种药剂的毒力,1∶1复配后的理论EC50值应为:EC50(理论值=1/[(1/2)/0.0433+(1/2)/1.9917]=0.0848μg/mlSR50=EC50(理论值)/EC5D(观察值)=0.0848/0.872=0.975.2.2嘧菌酯·丙硫唑(1∶2)复配对香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EC50(理论值)=1/[(1/3)/0.0433+(2/3)/I.9917]=0.1245μg/mlSR50=EC50(理论值)/EC50(观察值)=0.1245/0.1137=1.095.2.3嘧菌酯·丙硫唑(1∶4)复配对香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EC50(理论值)=1/[(1/5)/0.0433+(4/5)/1.9917]=0.1992μg/mlSR50=EC50(理论值)/EC50(观察值)=0.1992/0.1907=1.045.2.4嘧菌酯·丙硫唑(1∶6)复配对香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ECS0(理论值)=1/[(1/7)/0.0433+(6/7)/1.9917]=0.2681μg/mlSR50=EC50(理论值)/EC50(观察值)=0.2681/0.2621=1.025.2.5嘧菌酯·丙硫唑(1∶8)复配对香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表3嘧菌酯·丙硫唑复配剂配方筛选试验结果汇总药剂EC50μg/mlSR50嘧菌酯0.0433/丙硫唑1.9917/嘧∶丙=1∶10.08720.97嘧∶丙=1∶20.11371.09嘧∶丙=1∶40.19071.04嘧∶丙=1∶60.26211.02嘧∶丙=1∶80.30511.09EC50(理论值)=1/[(1/9)/0.0433+(8/9)/I.9917]=0.3320μg/mlSR50=EC50(理论值)/EC5D(观察值)=0.3320/0.3051=1.096.结果分析在AEA培养基上,嘧菌酯抑制香蕉叶斑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为0.0433μg/ml,丙硫唑的EC50值为1.9917μg/ml。嘧菌酯·丙硫唑按1∶1、1∶2、1∶4、1∶6、1∶8的质量比例复配后,EC50值和SR50值见表3,嘧菌酯和丙硫唑之间主要表现为相加作用。综合各方面因素,嘧菌酯和丙硫唑以1∶4-1∶8的质量比例复配,防治香蕉叶斑病的效果更佳。本发明的防治香蕉叶斑病的复配杀菌剂,两种基料混配之后,效果明显相加,使用安全,对于香蕉生长后期普遍发生、影响香蕉业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香蕉叶斑病菌有很好的毒杀活性,且明显高于嘧菌酯和丙硫唑单剂。适用于广大农村用于防治香蕉叶斑病。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取贵州道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质量分数为98%的嘧菌酯原药2.0kg,再取贵州道元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质量分数为98%丙硫唑原药2.0kg,复配成4.0kg防治香蕉叶斑病的复配杀菌剂。实施例2取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质量分数为98%的嘧菌酯原药2.0kg,再取贵州道元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质量分数为98%丙硫唑原药8.0kg,复配成10.0kg防治香蕉叶斑病的复配杀菌剂。实施例3取浙江禾本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质量分数为98%的嘧菌酯原药2.0kg,再取贵州道元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质量分数为98%丙硫唑原药16.0kg,复配成18.0kg防治香蕉叶斑病的复配杀菌剂。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