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坑株距可调且能同时追施底肥的打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63297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坑株距可调且能同时追施底肥的打塘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打坑株距可调且能同时追施底肥的打塘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辣椒、烤烟等农作物在播种时需要先打塘,再将种子或幼苗栽种在塘中。目前,专用的打塘装置请参照申请号为201520465381.0的实用新型专利,其包括机架、转轴、打塘架、铁锹、两根弹簧和两个轮子,所述两个轮子分别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两侧端,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机架,所述转轴可相对于所述机架转动,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轮子的中心固定;所述机架的前端与所述转轴之间设置有一平行于所述转轴的第一横杠,所述第一横杠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机架的两侧端,所述打塘架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杠,所述打塘架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横杠,所述第二横杆平行于所述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横杠对应的位置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卡齿,所述卡齿可与所述第二横杠相卡;所述两根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横杠受力点与所述打塘架的顶端之间,所述两根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机架的后端的两侧端,所述铁锹固定于所述打塘架顶端;其中,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卡齿卡住所述第二横杠,所述铁锹处于升起的第一状态,所述转轴继续转动,所述第二横杠脱离所述卡齿且处于所述卡齿之间的卡口,所述铁锹处于作用于所述机架的后端的地面的第二状态。这种打塘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卡齿拨动第二横杆带动打塘架转动时,需要对第二横杆施加较大的作用力,十分费力;2、打塘后,还需要人工施加底肥,种植效率低下;3、株距不能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坑株距可调且能同时追施底肥的打塘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打坑株距可调且能同时追施底肥的打塘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前端设置有牵引架,后端设置有打塘铲,中部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设置有车轮,所述转轴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打塘铲进行打塘动作;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打塘轴、打塘齿和打塘架,所述打塘轴与转轴传动连接,所述打塘齿可拆卸地安装于打塘轴;所述打塘架的一端为动力端,另一端为安装打塘铲的打塘端,所述动力端位于打塘轴的下方并且设置有拨动横杆,所述打塘齿能够推动拨动横杆并带动打塘架转动,打塘架的中部与机架铰接,打塘架与机架之间设置有拉簧,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打塘架的动力端与打塘轴压紧接触;

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肥料箱,所述肥料箱的底部连接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内部设置有可转动地启闭片,所述启闭片通过连杆机构与打塘架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打塘架包括第一杠杆、第二杠杆和连接筒体,所述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相互平行,所述连接筒体垂直于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且连接筒体套接于机架的横梁并与横梁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与连接筒体的外壁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的打塘端通过安装梁相连,所述安装梁上设置有多个调节套筒,所述调节套筒与安装梁滑动配合且通过螺钉进行轴向定位,每个调节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安装套筒,所述打塘铲安装于安装套筒内。

进一步地,所述打塘铲包括铲体和铲柄,所述铲柄上设置有多个沿铲柄轴向分布的定位通孔,所述铲柄通过贯穿定位通孔的螺钉与安装套筒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启闭片通过销轴安装于下料管,所述销轴与下料管转动配合,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下端与打塘架铰接,上端与第二连杆的下端铰接,第二连杆的上端与销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料管包括刚性管和柔性管,所述刚性管的上端与肥料箱相通,所述柔性管的上端与刚性管的下端相连,柔性管的下端与打塘铲可拆卸连接;所述启闭片设置于刚性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打塘轴与打塘架的动力端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打塘轴的横截面呈正多边形,所述打塘齿为多个,任意相邻两打塘齿之间的夹角相等,打塘齿的一端设置有与打塘轴配合的正多边形通孔,所述打塘齿套接于打塘轴。

进一步地,所述打塘轴通过链条与转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牵引架与机架铰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打塘架的中部与机架铰接,两端分别为动力端和安装端,使得打塘架成为一个杠杆机构,打塘齿对动力端施加较小的作用力就能够推动打塘架转动,更加省力。2、打塘齿可拆卸地安装于打塘轴,可增减打塘齿的数量,在本装置移动速度不变的条件下,打塘齿的数量改变,会使打塘齿推动打塘架转动的频率改变,从而使打塘频率变化,株距改变,实现株距可调。3、打塘架运动的同时,通过连杆机构带动启闭片转动,将下料管内部通道打开,肥料通过下料管落至种植塘内,打塘架复位后,启闭片复位,重新封闭下料管的内部通道,实现打塘的同时施加底肥,提高种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打塘铲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打塘轴与打塘齿的配合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连杆机构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打塘轴与打塘架的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牵引架;3—打塘铲;31—铲体;32—铲柄;33—定位通孔;4—转轴;5—车轮;6—打塘轴;7—打塘齿;8—打塘架;81—第一杠杆;82—第二杠杆;83—连接筒体;84—安装梁;85—调节套筒;86—安装套筒;9—拨动横杆;10—拉簧;11—肥料箱;12—下料管;121—刚性管;122—柔性管;13—启闭片;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减震弹簧;17—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打坑株距可调且能同时追施底肥的打塘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前端设置有牵引架2,后端设置有打塘铲3,中部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两端设置有车轮5,所述转轴4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打塘铲3进行打塘动作。机架1由空心的圆柱形管件焊接成框架结构,重量轻,更加省力。牵引架2用于与微耕机等动力装置相连,用于带动打塘装置整体匀速运动。转轴4可通过轴承安装于机架1,以减小转动时的阻力。车轮5通过定位键、螺钉等连接件安装于转轴4的两端,当车轮5在地面上行走时,能够带动转轴4转动。车轮5采用具有防滑纹的轮子,以增加车轮5与土壤的摩擦力,防止打滑,保证打塘的稳定均匀。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打塘轴6、打塘齿7和打塘架8,打塘轴6采用丝杆轴,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机架1,打塘架8采用单一的杠杆,打塘铲3通过螺钉安装在打塘架8的打塘端。所述打塘轴6与转轴4通过齿轮、皮带等传动连接,当转轴4转动时,能够带动打塘轴6转动。所述打塘齿7的一端设置螺纹孔,打塘齿7通过螺纹孔与打塘轴6螺纹配合,拆装方便,能够快速地增减打塘齿7的数量,同时快速地调整相邻两打塘齿7之间的角度。为了增加打塘齿7安装的稳定性,可以在打塘齿7两侧的打塘轴6上设置螺母,利用螺母压紧打塘齿7。所述打塘架8的一端为动力端,另一端为安装打塘铲3的打塘端,所述动力端位于打塘轴6的下方并且设置有拨动横杆9,打塘齿7的长度以及拨动横杆9到打塘轴6的距离均应当适中,打塘齿7的长度略大于拨动横杆9到打塘轴6的距离,若打塘齿7的长度大,打塘齿7在推动拨动横杆9时会更加费力,打塘架8的转动角度较大,若打塘齿7的长度小,打塘齿7在推动拨动横杆9时会比较省力,打塘架8的转动角度较小,具体实施时,保证打塘齿7能够推动拨动横杆9并带动打塘架8转动一定的角度即可。打塘架8的中部与机架1铰接,打塘架8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拉簧10,在拉簧10的拉力作用下,打塘架8的动力端与打塘轴6压紧接触。拉簧10始终处于拉伸状态,本实施例中,拉簧10的上端挂接于铰接位置与打塘端之间的打塘架8上,下端挂接于打塘架8下方的机架1上,可在机架1上设置多个不同高度的挂接点,以根据需求调节拉簧10的长度。在拉簧10拉力的作用下,打塘架8具有转动的趋势,但由于打塘架8的动力端位于打塘轴6的下方,打塘轴6阻挡打塘架8的转动,并使打塘架8与打塘轴6压紧接触。

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肥料箱11,所述肥料箱11的底部连接有下料管12,所述下料管12内部设置有可转动地启闭片13,所述启闭片13通过连杆机构与打塘架8相连。启闭片13位于水平位置时,能够堵死下料管12的内部通道,启闭片13位于竖直位置时,下料管12的内部通道打开,肥料箱11内的肥料能够通过下料管12落入打好的塘中,实现打塘的同时施加底肥,提高种植效率。启闭片13的运动由打塘架8通过连杆机构进行控制,使启闭片13能够随着打塘架8同步运动。下料管12为一根,下料管12的出料端固定在打塘架8的打塘端,打塘后肥料能够准确落入种植坑内。

每次打塘后,打塘架8在复位时,动力端与打塘轴6会进行碰撞,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噪音,同时加速损耗,影响使用寿命,因此,为了减小震动和噪音,可在打塘轴6表面套接一弹性减震套,弹性减震套可采用耐磨橡胶等材质,起到减震的作用,避免动力端与打塘轴6直接接触。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微耕机等动力装置拉动牵引架2移动,车轮5转动,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再带动打塘轴6转动,打塘轴6上的打塘齿7随着打塘轴6转动,同时推动拨动横杆9向下运动,在杠杆原理下,打塘架8转动,其打塘端向上转动,带动打塘铲3向上运动,拉簧10被进一步拉伸,同时,打塘架8通过连杆机构带动启闭片13转动,下料管12的通道打开,内部的肥料开始沿着下料管12运动。当打塘齿7离开拨动横杆9后,在打塘铲3的重力和拉簧10的拉力作用下,打塘架8迅速反转复位,打塘铲3向下运动,在地面上挖出一个种植坑,同时,下料管12内的肥料运动至下端口并落入种植坑,完成一次打塘和施肥。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实现连续打塘。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打坑株距可调且能同时追施底肥的打塘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的前端设置有牵引架2,后端设置有打塘铲3,中部设置有可转动的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两端设置有车轮5,所述转轴4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打塘铲3进行打塘动作。机架1由空心的圆柱形管件焊接成框架结构,重量轻,更加省力。牵引架2用于与微耕机等动力装置相连,用于带动打塘装置整体匀速运动。转轴4可通过轴承安装于机架1,以减小转动时的阻力。车轮5通过定位键、螺钉等连接件安装于转轴4的两端,当车轮5在地面上行走时,能够带动转轴4转动。车轮5采用具有防滑纹的轮子,以增加车轮5与土壤的摩擦力,防止打滑,保证打塘的稳定均匀。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打塘轴6、打塘齿7和打塘架8,打塘轴6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于机架1。如图4所示,打塘轴6的横截面呈正多边形,优选正六边形,所述打塘齿7可以是2个、3个或者6个,任意相邻两打塘齿7之间的夹角相等,打塘齿7的一端设置有与打塘轴6配合的正多边形通孔,所述打塘齿7套接于打塘轴6,这种连接结构,能够快速地增减打塘齿7的数量,以调整株距,且打塘齿7安装好后就能够保证相邻两打塘齿7之间的夹角相等,不需要单独调整,提高安装效率,且保证株距均匀。为了增加打塘齿7安装的稳定性,可以在打塘齿7两侧的打塘轴6上设置螺母,利用螺母压紧打塘齿7。所述打塘轴6与转轴4通过链条17传动连接,当转轴4转动时,能够带动打塘轴6转动。所述打塘架8的一端为动力端,另一端为安装打塘铲3的打塘端,所述动力端位于打塘轴6的下方并且设置有拨动横杆9,打塘齿7的长度以及拨动横杆9到打塘轴6的距离均应当适中,打塘齿7的长度略大于拨动横杆9到打塘轴6的距离,若打塘齿7的长度大,打塘齿7在推动拨动横杆9时会更加费力,打塘架8的转动角度较大,若打塘齿7的长度小,打塘齿7在推动拨动横杆9时会比较省力,打塘架8的转动角度较小,具体实施时,保证打塘齿7能够推动拨动横杆9并带动打塘架8转动一定的角度即可。打塘架8的中部通过销轴与机架1铰接,打塘架8与机架1之间设置有拉簧10,在拉簧10的拉力作用下,打塘架8的动力端与打塘轴6压紧接触。拉簧10始终处于拉伸状态,本实施例中,拉簧10的上端挂接于打塘架8上方的机架1上,下端挂接于铰接位置与动力端之间的打塘架8上,可在机架1上设置多个不同高度的挂接点,以根据需求调节拉簧10的长度。在拉簧10拉力的作用下,打塘架8具有转动的趋势,但由于打塘架8的动力端位于打塘轴6的下方,打塘轴6阻挡打塘架8的转动,并使打塘架8与打塘轴6压紧接触,这种结构能够使打塘架8在非工作状态时保持稳定。

每次打塘后,打塘架8在复位时,动力端与打塘轴6会进行碰撞,产生较大的震动和噪音,同时加速损耗,影响使用寿命,因此,为了减小震动和噪音,如图6所示,打塘轴6与打塘架8的动力端之间设置有减震弹簧16。减震弹簧16能够起到减震的作用,避免动力端与打塘轴6直接接触而碰撞磨损。

本实施例中,所述打塘架8包括第一杠杆81、第二杠杆82和连接筒体83,所述第一杠杆81和第二杠杆82相互平行,所述连接筒体83垂直于第一杠杆81和第二杠杆82,且连接筒体83套接于机架1的横梁并与横梁转动配合,所述第一杠杆81和第二杠杆82与连接筒体83的外壁固定相连,优选地,第一杠杆81和第二杠杆82与连接筒体83焊接连接,以保证足够的连接强度。第一杠杆81和第二杠杆82均采用空心的圆形管件或矩形管件,以减轻重量,打塘时更加省力。第一杠杆81和第二杠杆82的动力端各设置一拨动横杆9,相对应地,打塘轴6上设置两组打塘齿7。打塘架8采用两根连为一体的两根杠杆,结构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连接筒体83能够围绕机架1的横梁做周向转动运动,以确保打塘架8能够顺利地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杠杆81和第二杠杆82的打塘端通过安装梁84相连,所述安装梁84上设置有多个调节套筒85,所述调节套筒85与安装梁84滑动配合且通过螺钉进行轴向定位,每个调节套筒85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安装套筒86,所述打塘铲3安装于安装套筒86内。通过设置多个调节套筒85,可安装多个打塘铲3,能够同时打出多行种植坑,提高效率。调节套筒85与安装梁84滑动配合且通过螺钉进行轴向定位,能够方便地调节相邻两调节套筒85之间的距离,即调整相邻两打塘铲3之间的距离,实现行距的调整,使用更加灵活,实用性更强。具体地,安装套筒86为三个,当农作物的株距和行距都比较大时,将打塘铲3安装于位于中间的安装套筒86内,而位于两边的装套筒86不安装打塘铲3,适用于烤烟的种植打塘。当农作物的株距和行距都比较小时,将打塘铲3安装于位于两边的安装套筒86内,而位于中间的装套筒86不安装打塘铲3,适用于玉米、辣椒等作物的种植打塘。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打塘铲3包括焊接连接的铲体31和铲柄32,所述铲柄32上设置有多个沿铲柄32轴向分布的定位通孔33,所述铲柄32通过贯穿定位通孔33的螺钉与安装套筒86相连。当螺钉与不同的定位通孔33相连时,铲体31的高度不同,从而调节打塘的深度,增强适应性。

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肥料箱11,所述肥料箱11的底部连接有下料管12,所述下料管12内部设置有可转动地启闭片13,所述启闭片13通过连杆机构与打塘架8相连。启闭片13位于水平位置时,能够堵死下料管12的内部通道,启闭片13位于竖直位置时,下料管12的内部通道打开,肥料箱11内的肥料能够通过下料管12落入打好的塘中,实现打塘的同时施加底肥,提高种植效率。下料管12的数量为两根,两下料管12内的启闭片13分别通过一连杆机构与第一杠杆81和第二杠杆82相连,当采用了两个打塘铲3同时打塘时,两根下料管12分别向一种植坑内施加底肥。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启闭片13通过销轴安装于下料管12,所述销轴与下料管12转动配合,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4和第二连杆15,所述第一连杆14的下端与打塘架8铰接,上端与第二连杆15的下端铰接,第二连杆15的上端与销轴固定连接。当打塘架8的打塘端向上转动时,推动第一连杆14向上运动,且第一连杆14推动第二连杆15转动,第二连杆15带动销轴转动,销轴带动启闭片13转动,使下料管12内的通道打开。打塘架8复位时,启闭片13复位,下料管12内的通道闭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料管12包括刚性管121和柔性管122,所述刚性管121的上端与肥料箱11相通,所述柔性管122的上端与刚性管121的下端相连,柔性管122的下端与打塘铲3可拆卸连接;所述启闭片13设置于刚性管121内。由于打塘铲3的位置可调节,当打塘铲3的位置变化时,打出的种植坑的位置变化,因此,采用可弯曲的柔性管122输送肥料,柔性管122的出料端能够随着打塘铲3移动,确保能够将肥料准确地输送至种植坑内。柔性管122可采用波纹管,可通过捆绑绳捆绑连接在打塘铲3的铲柄32上,当需要减少打塘铲3的数量时,能够快速地拆下柔性管122。

本实施例中,牵引架2的一端用于与动力装置相连,另一端与机架1相连,所述牵引架2与机架1铰接,使得牵引架2能够转动,从而调整其与动力装置相连的一端的高度,以适应各种不同的动力装置。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根据农作物的种类选择打塘铲3的数量,通过增减打塘齿7调整株距,当打塘铲3为多个时,再调整好相连两打塘铲3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合适的行距,然后利用微耕机等动力装置拉动牵引架2移动,车轮5转动,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再带动打塘轴6转动,打塘轴6上的打塘齿7随着打塘轴6转动,同时推动拨动横杆9向下运动,在杠杆原理下,打塘架8转动,其打塘端向上转动,带动打塘铲3向上运动,拉簧10被进一步拉伸,同时,打塘架8推动第一连杆14向上运动,第一连杆14推动第二连杆15转动,第二连杆15带动销轴转动,销轴带动启闭片13转动,使刚性管121内的通道打开,内部的肥料开始沿着刚性管121运动至柔性管122。当打塘齿7离开拨动横杆9后,在打塘铲3的重力和拉簧10的拉力作用下,打塘架8迅速反转复位,打塘铲3向下运动,在地面上挖出一个种植坑,启闭片13复位,同时,柔性管122内的肥料运动至下端口并落入种植坑,完成一次打塘和施肥。重复上述过程,即可实现连续打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