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金花茶圈枝繁殖技术。
背景技术:
:金花茶(camellianitidissima)于20世纪60年代初在我国广西首次发现,属于山茶科山茶属茶亚属金花茶组的常绿灌木至小乔木,花瓣为蜡质金黄色,是培育黄色新品茶花的唯一可选择的亲本。我国于1984年发布的《中国植物红皮书》将其列为一级稀有濒危植物,1992年又被林业部列为国家珍贵树种,1996年在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享有“茶族皇后”的美誉,又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是极为重要的可开发种质资源。金花茶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科研价值,还具有极高的保健价值,从1988年开始,许多专家对金花茶进行了毒理、药理、化学成分分析,抗菌试验,恶性肿瘤试验,降血脂、降胆固醇、降血压等试验,金花茶的花和叶含有多种对人体具有重要保健作用的微量元素以及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经大量试验证明对于抑制肿瘤生长、防止血动脉硬化,调节人体血脂、血糖、胆固醇,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明显的效果。由于金花茶座果率极低,而且人工种植的金花茶花朵基本都被采摘饮用,种子更加难以得到,采用高空压条繁殖,不仅可以扩大金花茶苗木的来源,而且还具有见效快、生长快、提早开花结果、保持母本优良品质等优点,对于金花茶的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有关金花茶高空压条繁殖技术也有了一些报道,但均是在金花茶的原产地进行的高空压条试验,而并没有关于在除原产地之外的其它地区圈枝繁殖的技术报道。而且报道中所采用的滤纸法及包扎基质等圈枝方法过于繁琐,本文将寻求一个在非原产地的环境下更适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更有效的金花茶圈枝繁殖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一种金花茶圈枝繁殖方法,本发明目的是一个在非原产地的环境下更适于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更有效的金花茶圈枝繁殖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金花茶圈枝繁殖方法:(一)所用药剂选用吲哚丁酸、萘乙酸和两者的等量混合液作为试验药剂;(二)方法进行了长调节剂处理、包扎基质、环剥宽度和压条径粗对金花茶高压繁殖生根成活率的影响试验;高空压条均环剥深至形成层;用基质和薄膜包扎紧实,使其呈椭圆球状,球长约8cm,径约5cm,包扎的上端薄膜应留2-3cm;(三)枝条选择选择品种纯正、丰产稳产、树势健壮的母树;要选择健壮、树皮较光滑无损害、无病虫和寄生物附着的枝条;圈枝所用的枝条应具备如下几个条件:(1)已经结过果实并且其性状表现确为优良,具有该品种特征特性的枝条;(2)枝条年龄2-4年,枝条直径以1.0-2.0厘米;(3)枝条上树皮无损伤,枝干直,圈枝部位较圆滑;(4)枝叶健壮,无病虫害,无附生和寄生植物;(5)分布于树冠外围中上部,向阳的枝条;(四)圈枝时间:一年之间都可以进行,最适合时间在每年5-6月;(五)圈枝方法:(1)环状剥皮;(2)药剂处理:用毛刷蘸药剂涂抹环割口处,涂抹均匀;再将稻草和泥加入适量的水,拌成草泥后用剥膜包好覆盖到环剥口,泥团要紧紧贴住环剥口,再用绳子扎紧两端即可;(3)包裹基质:用黄心土拌成的泥团圈枝口,包裹时,从圈枝口下端3一4厘米处包起,逐渐向上糊,至上切口3一4厘米处;将泥团糊成一个围着圈枝口的檄揽形的泥团,泥团外表用手抹圆滑;要求自然紧贴树枝不松动脱落,在其外部包裹薄膜,为了良好的保湿性,薄膜要密封好,上下两端口扎紧;(六)下树试验期间没有对圈枝苗进行特别的管护,如常的苗木统一管理,圈枝后的枝条2个月左右后开始生根,6个月左右长出的根比较浓密,且根系逐渐老熟,这时在包扎处的下方截断枝条,解开薄膜并洗根,之后下地种植或直接盆栽。本发明的优点有:本发明的培育方法简单容易操作,则更容易和有效应用于苗木实际生产中,且生根效果更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的说明。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1.1.1试验苗木试验材料均采用位于广东佛山南海的广东省山茶种质资源库内引种栽培达8年的的健壮、无病虫害的成龄植株。1.1.2试验药剂本文选用了吲哚丁酸、萘乙酸和两者的等量混合液作为试验药剂,下文中分别用iba、naa和nb代替吲哚丁酸、萘乙酸和两者的等量混合液,以清水设对照ck。1.2试验方法在2013年7月进行了生长调节剂处理、包扎基质、环剥宽度和压条径粗对金花茶高压繁殖生根成活率的影响试验。高空压条均环剥深至形成层;用基质和薄膜包扎紧实,使其呈椭圆球状,球长约8cm,径约5cm,包扎的上端薄膜应留2-3cm,并反卷呈漏斗状,以使其在下雨季节能微弱的渗水为原则。180d后进行生根成活率及生根多度比率观察。生根多度划分等级标准:一级≥60条根,二级30-60条根,三级10-20条根,四级1-10条根,五级没出根。1.2.1枝条选择选择品种纯正、丰产稳产、树势健壮的母树。要选择健壮、树皮较光滑无损害、无病虫和寄生物附着的枝条。圈枝所用的枝条应具备如下几个条件:(1)已经结过果实并且其性状表现确为优良,具有该品种特征特性的枝条。(2)枝条年龄以2一4年为好,太小的枝条生长慢,太老、太大的枝条难操作,且对母树损伤过大,枝条直径以1.0-2.0厘米为宜。(3)枝条上树皮无损伤,枝干直,圈枝部位较圆滑。(4)枝叶健壮,无病虫害,无附生和寄生植物。(5)分布于树冠外围中上部,向阳的枝条。1.2.2圈枝时间:一年之间都可以进行,最适合时间在每年5-6月,此时金花茶苗木的树梢已经完全老熟,适合开展圈枝繁殖。1.2.3圈枝方法(1)环状剥皮在选好枝条的光滑部位环割两刀,两刀口相距约3厘米,深度仅达木质部。将两割口之间的皮层全部剥除,刮净附在木质部的形成层。圈枝剥皮处理:在选择好的枝条上,用较锋利的刀在选定的较圆滑的部位上环切两刀,两个切环相距3厘米左右,切口深度以刚切断韧皮部而不伤木质部为佳。然后把两环切口之间的皮层剥去。同时,不要弄伤木质部,也不要留下韧皮层。圈枝剥口要做到两点:一是切口不能过深,伤及木质部后易使枝条得不到水分而干枯;二是两切口之间的韧皮层要完全剥离,防止上下两切口过快重新愈合,影响促根成苗。(2)药剂处理:用毛刷蘸药剂涂抹环割口处,涂抹均匀,多刷几遍。再将稻草和泥加入适量的水,拌成草泥后用剥膜包好覆盖到环剥口,泥团要紧紧贴住环剥口,再用绳子扎紧两端即可。(3)包裹基质:用黄心土拌成的泥团圈枝口,包裹时,从圈枝口下端3一4厘米处包起,逐渐向上糊,至上切口3一4厘米处。将泥团糊成一个围着圈枝口的檄揽形的泥团,泥团外表用手抹圆滑。要求自然紧贴树枝不松动脱落,在其外部包裹薄膜,为了良好的保湿性,薄膜要密封好,上下两端口扎紧。1.2.4下树并统计结果试验期间没有对圈枝苗进行特别的管护,如常的苗木统一管理,圈枝后的枝条2个月左右后开始生根,6个月左右长出的根比较浓密,且根系逐渐老熟,这时在包扎处的下方截断枝条,解开薄膜并洗根,进行数据统计,统计枝条生长率、不定根数量并测量长度,用以比较各处理的效果。之后下地种植或直接盆栽。圈枝苗经过180天之后,据下树,并将其薄膜去除,用清水浸泡,待基质全部脱落后,则分别统计其生根数。生根多度划分等级标准划分:一级≥50条根,二级20-50条根,三级10-20条根,四级1-10条根。不同药剂不同处理金花茶圈枝苗生根率统计见表2。表2不同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金花茶圈枝苗生根的影响注:总比率(%)=各级枝数*100%/处理枝数比率(%)=各级枝数*100%/生根枝数2.1各处理枝条生根率分析调查统计过程中,发现所有处理的枝条不管是否生根,均成活。由表2中可以看出,在13种处理中,iba激素处理的金花茶枝条的生根效果是最差的,其中iba1500、iba500、iba250三个处理的生根率分别为13.3%、17.2%和21.7%,均未超过对照的生根率27.9%,而其中效果较好的iba1000的生根率也仅达到36.7%,仅高出对照的生根率不到9%;在所有的处理中,naa1500的生根率达到100%,nb1000、nb1500的生根率均超过95%,其次为nb500和naa1000,分别为92.6%和85.7%,也超过了85%;而nb250的生根率为76.9%,均超过了naa500的70.4%和naa250的50%,因此混合激素处理的总体效果好过naa处理的效果。2.2各处理枝条生根多度分析从各种激素处理来看,iba处理中,生根主要集中在三级、四级根上,即使iba1500的生根率达到了100%,可全部都是三级根;naa处理中,除了naa1500在一二级根达到80%以上,其他几个浓度处理三、四级根和一、二级根均为接近50%;混合激素处理中,各浓度处理中三、四级根与一、二级根都没有太大差别。2.3各处理生根根长、根径分析所得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并用dps数据处理软件对各处理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见表3。表3不同处理的生根枝条粗度、根长和根径方差分析表处理枝条粗度(cm)根长(cm)根径(cm)ck13.54±3.13a5.84±4.15bc0.58±0.39abciba25015.08±3.88a4.80±3.35c0.52±0.29ciba50013.61±3.62a7.30±6.02abc0.63±0.27abciba100013.17±2.79a5.84±2.82abc0.54±0.24bciba150012.58±2.85a5.05±2.97c0.48±0.16cnaa25014.09±2.70a7.65±3.89ab0.70±0.31abcnaa50012.15±1.88a7.94±2.85ab0.61±0.27abcnaa100014.45±2.75a6.60±2.45abc0.61±0.29abcnaa150011.68±2.16a7.72±2.92ab0.81±0.39anb25013.08±2.70a7.82±4.01ab0.67±0.39abcnb50013.34±2.71a8.67±4.12a0.67±0.31abcnb100012.28±2.77a8.30±3.16ab0.76±0.26abnb150013.00±2.33a8.45±3.06ab0.73±0.27ab注: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p=0.05,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从表3中可以看出12个处理和对照的枝条粗度均无显著性差异,故不用做分径级考虑。从生根的根长可以看出,naa各处理之间、nb各处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和iba250、iba1500有显著差异,而iba激素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根长大小的排序为:nb500>nb1500>nb1000>naa500>nb250>naa1500>naa250>iba500>naa1000>iba1000>ck>iba1500>iba250,可以看出混合激素处理的根长基本上比激素单独处理的效果好。从生根的根径看,naa各处理之间、nb各处理之间及相互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均和iba250、iba1500有显著差异,三种激素各处理与ck则均无显著差异。根径大小的排序为:naa1500>nb1000>nb1500>naa250>nb500>nb250>iba500>naa1000>naa500>ck>iba1000>iba250>iba1500,naa处理和混合激素处理的根径基本上比iba处理和对照的效果好。3结论和讨论3.1本文选取的试验地的环境要比金花茶原产地气候干燥、炎热,相较原产地而言不太利于金花茶的生长。本文主要是研究应用实际金花茶苗木生产中的繁殖技术,故圈枝后没有对苗木加以特别的管护,如向基质中注水等措施,以此模拟苗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环境。3.2本文选择的枝条都在1.0-2.0之间的,且枝粗之间差异性不显著,故不对枝条粗度做分级考虑。选择枝条时,太小的枝条生长慢,失去了圈枝生产的意义,但太粗的枝条又比较难操作,而且还对母树造成较大的损伤,所以在日常苗木生产中,要选择合适径级的金花茶枝条进行圈枝生产。3.3本文中的混合生长素为萘乙酸和吲哚丁酸的等体积的混合液。本文试验表明混合生长素处理总体上比萘乙酸和吲哚丁酸两种激素单独处理对金花茶圈枝生根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本文中所采取的三种混合生长素的浓度(500mg·l-1,1000mg·l-1,1500mg·l-1)在广东地区处理金花茶枝条的生根率均达到92%以上,而李富福等[6]采取三种相同混合生长素的浓度在金花茶的原产地处理的生根率均仅在80%-85%之间。在本文采取的处理的方法是用毛笔蘸药剂涂抹,并仅用常见的黄心土作为包扎基质,黄心土相比其它基质而言,比较容易得到,而且成本低,与李富福等相比此法简单容易操作,则更容易和有效应用于苗木实际生产中,且生根效果更好。3.4通过试验表明,iba250与iba1500处理的枝条生根长度和生根粗度均显著小于其它11种处理的根长和根径,而这11种处理之间,除了naa1500处理的根长与对照呈显著性差异,nb500处理的根径与对照呈显著性差异,其余处理之间根长与根径都无显著性差异。表明激素在对圈枝生根过程中,对根长和根径方面没有特别的效果。3.5当圈枝苗成功长根,即可锯离或剪离母树。对于苗径较细的苗,用锋利的枝剪紧贴泥团的下端把长好根的圈枝苗剪离母树;对于苗径稍粗的苗,用锯子贴着泥团下端把苗锯离母树。落苗时要小心,不要弄散、弄松泥团,更不要伤根。剪离母树的圈枝苗按其主干的大小,留主干150-200厘米,下树后应立即修剪枝叶,留2~3个较好的分枝,每个分枝仅留2~3片老叶。小心解除包裹泥团的薄膜,根部浇上稀泥浆,将圈枝苗假植于育苗器内,用松软园土填满,置于树荫下或凉棚内,淋透水,并经常洒水保持土壤湿润,待抽出梢后定植。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