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林套种姬松茸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14123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蘑菇种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竹林套种姬松茸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姬松茸(agaricusblazei)又名巴西蘑菇、柏氏蘑菇、小松菇等,其菇体脆嫩滑爽,味道鲜美,且含有多糖、麦角甾醇类、蛋白质、核酸等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抑制肿瘤、保护肝脏、保护肾脏、提高免疫、改善血液的流动性、促进骨髓造血、改善肠胃功能、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和改善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风湿病、慢性肝病等疾病症状,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药食兼用珍稀食用菌品种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经营模式,使农林牧业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多态经营模式。充分利用竹林下空间资源,发展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品种,形成“以林养菌,以菌促林”的林菌循环协同发展技术体系,对促进食用菌产业、竹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以及当地农村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可实现林下栽栽种姬松茸,产量高、品质好、医药价值高的姬松茸种植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栽培季节、栽培场所、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处理、播种与田间管理、采收与加工。

进一步,所述栽培季节的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根据丽水气候条件及姬松茸生物特性,播种时间宜安排在4~6月,海拔越高,播种期则相应延后,采收期主要集中在6~9月,低海拔地区10月尚有少量菇出现。

进一步,所述栽培场所的具体要点如下:

栽培场所应选择背风向阳、坡度平缓、排水畅通、开阔通风、交通便利、土质疏松肥沃、湿润且呈中性至微酸性、通气性透水性好、郁闭度达80%,2~3年以上未套种过食用菌、未使用过禁用农药和化学合成肥料,远离畜禽养殖场、农户生活区和生活垃圾堆放点的笋竹两用林地。

进一步,所述培养料配方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姬松茸是腐生性真菌,对营养物质没有专一性,栽培原料十分广泛,常用的栽培主料(即碳源)为稻草、棉子壳、玉米秆、玉米芯、油菜秆、甘蔗渣、羽叶决明、圆叶决明、五节芒、茭白秆(叶)、芒萁、芦苇、木刨花等;辅料(即氮源)有麸皮、豆饼粉、玉米粉、菜饼、尿素、猪粪、牛粪等。为节约原料成本,栽培主料可选用食用菌废菌糠,但废菌糠的比例不宜超过50%,据试验,姬松茸在配制培养料时,碳氮比在30~33∶1为宜。结合丽水实际,可选用以下配方:①稻草85%,菜籽饼4%,麸皮2%,复合肥1.6%,尿素0.8%,磷酸钙1.6%,石膏粉2.8%,石灰2.2%;②稻草40%,杂木屑27%,干牛粪27%,过磷酸钙1.3%,复合肥2.1%,石膏粉1.3%,石灰1.3%;③稻草63.8%,干牛粪27.8%,菜籽饼2.8%,复合肥1.7%,石膏粉2.2%,石灰1.7%。

进一步,所述培养料处理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姬松茸属草腐菌,为促使其菌丝吃料早、生长快,培养料要在播种前12~25d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发酵工艺流程与蘑菇栽培相类似,将稻草、麦秆等秆类切成15~25cm的短段,堆制培养料前二天进行充分吸水后备用,结块的牛粪、棉子壳需先敲碎并与木屑、菜籽饼等混匀,于堆制前一天单独预湿,预湿含水量控制在55%~60%,简单的检查方法是抓一把培养料,用力一捏,指缝中有小水滴渗出而不滴下来为宜,建堆场所一般选择离水源较近的晒场或水泥场,如有遮雨或永久性遮阳的场所,避日晒雨淋,则更为理想;

建堆时,先在地上放几根木棍或竹棍,然后均匀铺上一层5~8cm预湿后的稻草,宽度一般1.3~1.8m,长度不限,然后在上面铺上一层牛粪、木屑、棉子壳混合料,如此反复堆置,最顶层盖稻草,建堆时,料堆底部和顶部的宽度尽量相差不大,利于堆内温度保持均匀,料堆边缘的稻草需收拾干净整齐,避免因参差不齐露在料堆外面干掉而不能进行发酵,发酵堆建成后,在料堆中插入几支(0~100℃)温度计,以观测堆内温度,料堆如在露天场所,晴天需用草帘覆盖遮阳,避免日晒、风吹,利于保温、保湿,雨天要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严防雨水渗入使培养料偏湿,雨后一定要掀膜,以利通气发酵;

稻草、木屑、牛粪、棉子壳堆料后,视其温度的变化,要经常进行翻堆,以改善堆内外的条件,排除料堆内的废气、增加新鲜氧气,防止料堆中心位置温度过高和长期缺氧,翻堆时要将培养料里外充分搅拌,确保发酵均匀,同时检查培养料干湿情况,以利及时调节水分,堆制后第2天温度升到45~55℃,3~4d堆料中温度升到65~75℃,此时白色放线菌开始大量繁殖,同时产生的高温可杀死其它有害真菌及害虫,但高温维持时间过长,将消耗培养料的养份,因此当堆温达到65~75℃1~2d(即建堆后第五天左右),温度开始慢慢下降时,就要及时翻堆,第一次翻堆时,每隔1m左右,在堆的两侧垂直打上通气孔,以利空气交换,使堆内培养料发酵均匀,同时加入过磷酸钙和复合肥,其作用除增加钙元素外,还能促进微生物分解,使培养料ph不致变化过大,第一次翻堆后4~5d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加入石膏粉及碳酸钙,以增加钙,中和发酵中产生的碳酸铵,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状,整个堆料过程翻堆4~5次,一般间隔3~4d,经过5次翻堆即可腐熟,腐熟充分的培养料没有粪臭味和氨味。

进一步,所述播种与田间管理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培养料充分腐熟后,选择晴好天气,在选好的竹林地内挖畦、播种,畦深15~20cm,宽25~30cm,畦床与等高线平行,作畦挖起的土堆叠在坡前方做护壁,畦与畦之间留有50~60cm宽的走道,方便生产管理,畦作好后,在畦面上撒入少量新鲜石灰粉,起到杀菌作用,然后进行铺料和播种,采用三层料二层种的方式播种,先在畦内铺上一层5~8cm培养料,撒上菌种,以块状(每块2cm×2cm)播种为好,再铺上一层7~10cm厚培养料,播上其余菌种,再覆上2~3cm厚培养料,并用木板轻轻拍实,以利菌丝定植,用料量15~20kg/m2,菌种量为1.5kg/m2(菌袋规格为13cm×24cm的菌种3袋),播种10d后,可用玉米秆、芒萁、竹叶或稻草等铺盖在畦床上,防止雨水冲刷,也起到遮阳作用,发菌期栽培料含水量应保持在60%~70%的湿度为宜,实际操作中用手使劲捏料有小水珠挤出即可,如遇连续晴天干旱,可每日早晚各喷水1次,以少喷、勤喷为主,下雨时要及时开沟将多余水分从培养基内排除,防止雨水渗透到菌床,造成积水溺死腐烂菌丝;

播种后约20d左右菌丝发至料厚的三分之二时便可覆土,覆土用的土要求土质团粒结构好、毛细孔多、有机质丰富、持水性好,无病虫,既有一定的粘性,洒水时不松散、不结块,一般作畦产生的竹林表面腐殖土即可满足要求,覆土含水量的要求在35%左右,即粗土无白心,质地疏软,手能捏扁,手捏粘手,覆土下层用粗土、上层用细土粒,厚度2~3cm,要求厚薄一致、料面平坦,覆土后要严格控制喷水量,若细土表面出现干裂或细土手捏成粉状,可适当喷水,使细土表面湿润即可,播种后1.5~2个月,菌丝发满或基本发满培养料,温湿度适宜即开始出菇。

进一步,所述采收与加工具体技术要点如下:

当菌盖离开菌柄0.5~1.0cm、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如菌膜破裂,菌褶上的孢子散发,烘干时菌褶会变成黑色,降低了商品价值,采菇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菌柄,轻轻旋转采下,以免带动周围小菇,菇采完后要及时清除菇根,畸形菇、开伞菇、病虫菇也应及时采收和清理,以防杂菌污染,采收后,清理床面,用土修补好覆土层,菌丝休养3~5d后,再喷水增湿促进下潮菇形成;

采收后的鲜菇,可通过保鲜,盐渍加工出口,目前一般是采用鼓风排湿法干制,干制前,用小利刀将菇脚粘土部削除,然后清水漂洗,漂洗干净的菇体,根据客户要求,整朵或由盖至柄对切开,平摊在烤筛上,干制初始温度35~40℃,打开全部通风口,保持8~10h后,温度升至40~50℃,打开一半通风口,保持该温度6~8h,然后关闭所有通风口,40~50℃下2h左右烘干至菇含水量9%~11%,干制时小大菇分别排放,有利于检查菇的干燥情况,优质的干品味香浓,菌褶淡黄、不发黑,用手捏菇盖与菇柄之间很硬,姬松茸干制后需及时包装,放在干燥的库房内贮存,防止吸潮和虫鼠危害,若长期贮存,应将干菇放在l~6℃冷藏库内,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有避风干燥、防震、防晒、防雨淋、防灰尘的措施,并定期检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无污染;

2.生长速度快,姬松茸周期短,口感好;

3.适合高温季节及地区推广种植,经济效益更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竹林套种姬松茸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栽培季节、栽培场所、培养料配方、培养料处理、播种与田间管理、采收与加工。

实施例1:根据丽水气候条件及姬松茸生物特性,播种时间宜安排在4~6月,海拔越高,播种期则相应延后,采收期主要集中在6~9月,低海拔地区10月尚有少量菇出现。栽培场所应选择背风向阳、坡度平缓、排水畅通、开阔通风、交通便利、土质疏松肥沃、湿润且呈中性至微酸性、通气性透水性好、郁闭度达80%,2~3年以上未套种过食用菌、未使用过禁用农药和化学合成肥料,远离畜禽养殖场、农户生活区和生活垃圾堆放点的笋竹两用林地。姬松茸是腐生性真菌,对营养物质没有专一性,栽培原料十分广泛,常用的栽培主料(即碳源)为稻草、棉子壳、玉米秆、玉米芯、油菜秆、甘蔗渣、羽叶决明、圆叶决明、五节芒、茭白秆(叶)、芒萁、芦苇、木刨花等;辅料(即氮源)有麸皮、豆饼粉、玉米粉、菜饼、尿素、猪粪、牛粪等。为节约原料成本,栽培主料可选用食用菌废菌糠,但废菌糠的比例不宜超过50%,据试验,姬松茸在配制培养料时,碳氮比在30~33∶1为宜。结合丽水实际,可选用以下配方:稻草85%,菜籽饼4%,麸皮2%,复合肥1.6%,尿素0.8%,磷酸钙1.6%,石膏粉2.8%,石灰2.2%,姬松茸属草腐菌,为促使其菌丝吃料早、生长快,培养料要在播种前12~25d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发酵工艺流程与蘑菇栽培相类似,将稻草、麦秆等秆类切成15~25cm的短段,堆制培养料前二天进行充分吸水后备用,结块的牛粪、棉子壳需先敲碎并与木屑、菜籽饼等混匀,于堆制前一天单独预湿,预湿含水量控制在55%~60%,简单的检查方法是抓一把培养料,用力一捏,指缝中有小水滴渗出而不滴下来为宜,建堆场所一般选择离水源较近的晒场或水泥场,如有遮雨或永久性遮阳的场所,避日晒雨淋,则更为理想;

建堆时,先在地上放几根木棍或竹棍,然后均匀铺上一层5~8cm预湿后的稻草,宽度一般1.3~1.8m,长度不限,然后在上面铺上一层牛粪、木屑、棉子壳混合料,如此反复堆置,最顶层盖稻草,建堆时,料堆底部和顶部的宽度尽量相差不大,利于堆内温度保持均匀,料堆边缘的稻草需收拾干净整齐,避免因参差不齐露在料堆外面干掉而不能进行发酵,发酵堆建成后,在料堆中插入几支(0~100℃)温度计,以观测堆内温度,料堆如在露天场所,晴天需用草帘覆盖遮阳,避免日晒、风吹,利于保温、保湿,雨天要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严防雨水渗入使培养料偏湿,雨后一定要掀膜,以利通气发酵;

稻草、木屑、牛粪、棉子壳堆料后,视其温度的变化,要经常进行翻堆,以改善堆内外的条件,排除料堆内的废气、增加新鲜氧气,防止料堆中心位置温度过高和长期缺氧,翻堆时要将培养料里外充分搅拌,确保发酵均匀,同时检查培养料干湿情况,以利及时调节水分,堆制后第2天温度升到45~55℃,3~4d堆料中温度升到65~75℃,此时白色放线菌开始大量繁殖,同时产生的高温可杀死其它有害真菌及害虫,但高温维持时间过长,将消耗培养料的养份,因此当堆温达到65~75℃1~2d(即建堆后第五天左右),温度开始慢慢下降时,就要及时翻堆,第一次翻堆时,每隔1m左右,在堆的两侧垂直打上通气孔,以利空气交换,使堆内培养料发酵均匀,同时加入过磷酸钙和复合肥,其作用除增加钙元素外,还能促进微生物分解,使培养料ph不致变化过大,第一次翻堆后4~5d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加入石膏粉及碳酸钙,以增加钙,中和发酵中产生的碳酸铵,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状,整个堆料过程翻堆4~5次,一般间隔3~4d,经过5次翻堆即可腐熟,腐熟充分的培养料没有粪臭味和氨味。培养料充分腐熟后,选择晴好天气,在选好的竹林地内挖畦、播种,畦深15~20cm,宽25~30cm,畦床与等高线平行,作畦挖起的土堆叠在坡前方做护壁,畦与畦之间留有50~60cm宽的走道,方便生产管理,畦作好后,在畦面上撒入少量新鲜石灰粉,起到杀菌作用,然后进行铺料和播种,采用三层料二层种的方式播种,先在畦内铺上一层5~8cm培养料,撒上菌种,以块状(每块2cm×2cm)播种为好,再铺上一层7~10cm厚培养料,播上其余菌种,再覆上2~3cm厚培养料,并用木板轻轻拍实,以利菌丝定植,用料量15~20kg/m2,菌种量为1.5kg/m2(菌袋规格为13cm×24cm的菌种3袋),播种10d后,可用玉米秆、芒萁、竹叶或稻草等铺盖在畦床上,防止雨水冲刷,也起到遮阳作用,发菌期栽培料含水量应保持在60%~70%的湿度为宜,实际操作中用手使劲捏料有小水珠挤出即可,如遇连续晴天干旱,可每日早晚各喷水1次,以少喷、勤喷为主,下雨时要及时开沟将多余水分从培养基内排除,防止雨水渗透到菌床,造成积水溺死腐烂菌丝;

播种后约20d左右菌丝发至料厚的三分之二时便可覆土,覆土用的土要求土质团粒结构好、毛细孔多、有机质丰富、持水性好,无病虫,既有一定的粘性,洒水时不松散、不结块,一般作畦产生的竹林表面腐殖土即可满足要求,覆土含水量的要求在35%左右,即粗土无白心,质地疏软,手能捏扁,手捏粘手,覆土下层用粗土、上层用细土粒,厚度2~3cm,要求厚薄一致、料面平坦,覆土后要严格控制喷水量,若细土表面出现干裂或细土手捏成粉状,可适当喷水,使细土表面湿润即可,播种后1.5~2个月,菌丝发满或基本发满培养料,温湿度适宜即开始出菇。当菌盖离开菌柄0.5~1.0cm、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如菌膜破裂,菌褶上的孢子散发,烘干时菌褶会变成黑色,降低了商品价值,采菇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菌柄,轻轻旋转采下,以免带动周围小菇,菇采完后要及时清除菇根,畸形菇、开伞菇、病虫菇也应及时采收和清理,以防杂菌污染,采收后,清理床面,用土修补好覆土层,菌丝休养3~5d后,再喷水增湿促进下潮菇形成;

采收后的鲜菇,可通过保鲜,盐渍加工出口,目前一般是采用鼓风排湿法干制,干制前,用小利刀将菇脚粘土部削除,然后清水漂洗,漂洗干净的菇体,根据客户要求,整朵或由盖至柄对切开,平摊在烤筛上,干制初始温度35~40℃,打开全部通风口,保持8~10h后,温度升至40~50℃,打开一半通风口,保持该温度6~8h,然后关闭所有通风口,40~50℃下2h左右烘干至菇含水量9%~11%,干制时小大菇分别排放,有利于检查菇的干燥情况,优质的干品味香浓,菌褶淡黄、不发黑,用手捏菇盖与菇柄之间很硬,姬松茸干制后需及时包装,放在干燥的库房内贮存,防止吸潮和虫鼠危害,若长期贮存,应将干菇放在l~6℃冷藏库内,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有避风干燥、防震、防晒、防雨淋、防灰尘的措施,并定期检查。

实施例2:根据丽水气候条件及姬松茸生物特性,播种时间宜安排在4~6月,海拔越高,播种期则相应延后,采收期主要集中在6~9月,低海拔地区10月尚有少量菇出现。栽培场所应选择背风向阳、坡度平缓、排水畅通、开阔通风、交通便利、土质疏松肥沃、湿润且呈中性至微酸性、通气性透水性好、郁闭度达80%,2~3年以上未套种过食用菌、未使用过禁用农药和化学合成肥料,远离畜禽养殖场、农户生活区和生活垃圾堆放点的笋竹两用林地。姬松茸是腐生性真菌,对营养物质没有专一性,栽培原料十分广泛,常用的栽培主料(即碳源)为稻草、棉子壳、玉米秆、玉米芯、油菜秆、甘蔗渣、羽叶决明、圆叶决明、五节芒、茭白秆(叶)、芒萁、芦苇、木刨花等;辅料(即氮源)有麸皮、豆饼粉、玉米粉、菜饼、尿素、猪粪、牛粪等。为节约原料成本,栽培主料可选用食用菌废菌糠,但废菌糠的比例不宜超过50%,据试验,姬松茸在配制培养料时,碳氮比在30~33∶1为宜。结合丽水实际,可选用以下配方:稻草40%,杂木屑27%,干牛粪27%,过磷酸钙1.3%,复合肥2.1%,石膏粉1.3%,石灰1.3%;稻草63.8%,干牛粪27.8%,%。姬松茸属草腐菌,为促使其菌丝吃料早、生长快,培养料要在播种前12~25d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发酵工艺流程与蘑菇栽培相类似,将稻草、麦秆等秆类切成15~25cm的短段,堆制培养料前二天进行充分吸水后备用,结块的牛粪、棉子壳需先敲碎并与木屑、菜籽饼等混匀,于堆制前一天单独预湿,预湿含水量控制在55%~60%,简单的检查方法是抓一把培养料,用力一捏,指缝中有小水滴渗出而不滴下来为宜,建堆场所一般选择离水源较近的晒场或水泥场,如有遮雨或永久性遮阳的场所,避日晒雨淋,则更为理想;

建堆时,先在地上放几根木棍或竹棍,然后均匀铺上一层5~8cm预湿后的稻草,宽度一般1.3~1.8m,长度不限,然后在上面铺上一层牛粪、木屑、棉子壳混合料,如此反复堆置,最顶层盖稻草,建堆时,料堆底部和顶部的宽度尽量相差不大,利于堆内温度保持均匀,料堆边缘的稻草需收拾干净整齐,避免因参差不齐露在料堆外面干掉而不能进行发酵,发酵堆建成后,在料堆中插入几支(0~100℃)温度计,以观测堆内温度,料堆如在露天场所,晴天需用草帘覆盖遮阳,避免日晒、风吹,利于保温、保湿,雨天要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严防雨水渗入使培养料偏湿,雨后一定要掀膜,以利通气发酵;

稻草、木屑、牛粪、棉子壳堆料后,视其温度的变化,要经常进行翻堆,以改善堆内外的条件,排除料堆内的废气、增加新鲜氧气,防止料堆中心位置温度过高和长期缺氧,翻堆时要将培养料里外充分搅拌,确保发酵均匀,同时检查培养料干湿情况,以利及时调节水分,堆制后第2天温度升到45~55℃,3~4d堆料中温度升到65~75℃,此时白色放线菌开始大量繁殖,同时产生的高温可杀死其它有害真菌及害虫,但高温维持时间过长,将消耗培养料的养份,因此当堆温达到65~75℃1~2d(即建堆后第五天左右),温度开始慢慢下降时,就要及时翻堆,第一次翻堆时,每隔1m左右,在堆的两侧垂直打上通气孔,以利空气交换,使堆内培养料发酵均匀,同时加入过磷酸钙和复合肥,其作用除增加钙元素外,还能促进微生物分解,使培养料ph不致变化过大,第一次翻堆后4~5d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加入石膏粉及碳酸钙,以增加钙,中和发酵中产生的碳酸铵,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状,整个堆料过程翻堆4~5次,一般间隔3~4d,经过5次翻堆即可腐熟,腐熟充分的培养料没有粪臭味和氨味。培养料充分腐熟后,选择晴好天气,在选好的竹林地内挖畦、播种,畦深15~20cm,宽25~30cm,畦床与等高线平行,作畦挖起的土堆叠在坡前方做护壁,畦与畦之间留有50~60cm宽的走道,方便生产管理,畦作好后,在畦面上撒入少量新鲜石灰粉,起到杀菌作用,然后进行铺料和播种,采用三层料二层种的方式播种,先在畦内铺上一层5~8cm培养料,撒上菌种,以块状(每块2cm×2cm)播种为好,再铺上一层7~10cm厚培养料,播上其余菌种,再覆上2~3cm厚培养料,并用木板轻轻拍实,以利菌丝定植,用料量15~20kg/m2,菌种量为1.5kg/m2(菌袋规格为13cm×24cm的菌种3袋),播种10d后,可用玉米秆、芒萁、竹叶或稻草等铺盖在畦床上,防止雨水冲刷,也起到遮阳作用,发菌期栽培料含水量应保持在60%~70%的湿度为宜,实际操作中用手使劲捏料有小水珠挤出即可,如遇连续晴天干旱,可每日早晚各喷水1次,以少喷、勤喷为主,下雨时要及时开沟将多余水分从培养基内排除,防止雨水渗透到菌床,造成积水溺死腐烂菌丝;

播种后约20d左右菌丝发至料厚的三分之二时便可覆土,覆土用的土要求土质团粒结构好、毛细孔多、有机质丰富、持水性好,无病虫,既有一定的粘性,洒水时不松散、不结块,一般作畦产生的竹林表面腐殖土即可满足要求,覆土含水量的要求在35%左右,即粗土无白心,质地疏软,手能捏扁,手捏粘手,覆土下层用粗土、上层用细土粒,厚度2~3cm,要求厚薄一致、料面平坦,覆土后要严格控制喷水量,若细土表面出现干裂或细土手捏成粉状,可适当喷水,使细土表面湿润即可,播种后1.5~2个月,菌丝发满或基本发满培养料,温湿度适宜即开始出菇。当菌盖离开菌柄0.5~1.0cm、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如菌膜破裂,菌褶上的孢子散发,烘干时菌褶会变成黑色,降低了商品价值,采菇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菌柄,轻轻旋转采下,以免带动周围小菇,菇采完后要及时清除菇根,畸形菇、开伞菇、病虫菇也应及时采收和清理,以防杂菌污染,采收后,清理床面,用土修补好覆土层,菌丝休养3~5d后,再喷水增湿促进下潮菇形成;

采收后的鲜菇,可通过保鲜,盐渍加工出口,目前一般是采用鼓风排湿法干制,干制前,用小利刀将菇脚粘土部削除,然后清水漂洗,漂洗干净的菇体,根据客户要求,整朵或由盖至柄对切开,平摊在烤筛上,干制初始温度35~40℃,打开全部通风口,保持8~10h后,温度升至40~50℃,打开一半通风口,保持该温度6~8h,然后关闭所有通风口,40~50℃下2h左右烘干至菇含水量9%~11%,干制时小大菇分别排放,有利于检查菇的干燥情况,优质的干品味香浓,菌褶淡黄、不发黑,用手捏菇盖与菇柄之间很硬,姬松茸干制后需及时包装,放在干燥的库房内贮存,防止吸潮和虫鼠危害,若长期贮存,应将干菇放在l~6℃冷藏库内,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有避风干燥、防震、防晒、防雨淋、防灰尘的措施,并定期检查。

实施例3:根据丽水气候条件及姬松茸生物特性,播种时间宜安排在4~

6月,海拔越高,播种期则相应延后,采收期主要集中在6~9月,低海拔地区10月尚有少量菇出现。栽培场所应选择背风向阳、坡度平缓、排水畅通、开阔通风、交通便利、土质疏松肥沃、湿润且呈中性至微酸性、通气性透水性好、郁闭度达80%,2~3年以上未套种过食用菌、未使用过禁用农药和化学合成肥料,远离畜禽养殖场、农户生活区和生活垃圾堆放点的笋竹两用林地。姬松茸是腐生性真菌,对营养物质没有专一性,栽培原料十分广泛,常用的栽培主料(即碳源)为稻草、棉子壳、玉米秆、玉米芯、油菜秆、甘蔗渣、羽叶决明、圆叶决明、五节芒、茭白秆(叶)、芒萁、芦苇、木刨花等;辅料(即氮源)有麸皮、豆饼粉、玉米粉、菜饼、尿素、猪粪、牛粪等。为节约原料成本,栽培主料可选用食用菌废菌糠,但废菌糠的比例不宜超过50%,据试验,姬松茸在配制培养料时,碳氮比在30~33∶1为宜。结合丽水实际,可选用以下配方:稻草40%,杂木屑27%,干牛粪27%,过磷酸钙1.3%,复合肥2.1%,石膏粉1.3%,石灰1.3%。姬松茸属草腐菌,为促使其菌丝吃料早、生长快,培养料要在播种前12~25d进行堆制发酵,堆制发酵工艺流程与蘑菇栽培相类似,将稻草、麦秆等秆类切成15~25cm的短段,堆制培养料前二天进行充分吸水后备用,结块的牛粪、棉子壳需先敲碎并与木屑、菜籽饼等混匀,于堆制前一天单独预湿,预湿含水量控制在55%~60%,简单的检查方法是抓一把培养料,用力一捏,指缝中有小水滴渗出而不滴下来为宜,建堆场所一般选择离水源较近的晒场或水泥场,如有遮雨或永久性遮阳的场所,避日晒雨淋,则更为理想;

建堆时,先在地上放几根木棍或竹棍,然后均匀铺上一层5~8cm预湿后的稻草,宽度一般1.3~1.8m,长度不限,然后在上面铺上一层牛粪、木屑、棉子壳混合料,如此反复堆置,最顶层盖稻草,建堆时,料堆底部和顶部的宽度尽量相差不大,利于堆内温度保持均匀,料堆边缘的稻草需收拾干净整齐,避免因参差不齐露在料堆外面干掉而不能进行发酵,发酵堆建成后,在料堆中插入几支(0~100℃)温度计,以观测堆内温度,料堆如在露天场所,晴天需用草帘覆盖遮阳,避免日晒、风吹,利于保温、保湿,雨天要及时覆盖塑料薄膜,严防雨水渗入使培养料偏湿,雨后一定要掀膜,以利通气发酵;

稻草、木屑、牛粪、棉子壳堆料后,视其温度的变化,要经常进行翻堆,以改善堆内外的条件,排除料堆内的废气、增加新鲜氧气,防止料堆中心位置温度过高和长期缺氧,翻堆时要将培养料里外充分搅拌,确保发酵均匀,同时检查培养料干湿情况,以利及时调节水分,堆制后第2天温度升到45~55℃,3~4d堆料中温度升到65~75℃,此时白色放线菌开始大量繁殖,同时产生的高温可杀死其它有害真菌及害虫,但高温维持时间过长,将消耗培养料的养份,因此当堆温达到65~75℃1~2d(即建堆后第五天左右),温度开始慢慢下降时,就要及时翻堆,第一次翻堆时,每隔1m左右,在堆的两侧垂直打上通气孔,以利空气交换,使堆内培养料发酵均匀,同时加入过磷酸钙和复合肥,其作用除增加钙元素外,还能促进微生物分解,使培养料ph不致变化过大,第一次翻堆后4~5d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加入石膏粉及碳酸钙,以增加钙,中和发酵中产生的碳酸铵,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状,整个堆料过程翻堆4~5次,一般间隔3~4d,经过5次翻堆即可腐熟,腐熟充分的培养料没有粪臭味和氨味。培养料充分腐熟后,选择晴好天气,在选好的竹林地内挖畦、播种,畦深15~20cm,宽25~30cm,畦床与等高线平行,作畦挖起的土堆叠在坡前方做护壁,畦与畦之间留有50~60cm宽的走道,方便生产管理,畦作好后,在畦面上撒入少量新鲜石灰粉,起到杀菌作用,然后进行铺料和播种,采用三层料二层种的方式播种,先在畦内铺上一层5~8cm培养料,撒上菌种,以块状(每块2cm×2cm)播种为好,再铺上一层7~10cm厚培养料,播上其余菌种,再覆上2~3cm厚培养料,并用木板轻轻拍实,以利菌丝定植,用料量15~20kg/m2,菌种量为1.5kg/m2(菌袋规格为13cm×24cm的菌种3袋),播种10d后,可用玉米秆、芒萁、竹叶或稻草等铺盖在畦床上,防止雨水冲刷,也起到遮阳作用,发菌期栽培料含水量应保持在60%~70%的湿度为宜,实际操作中用手使劲捏料有小水珠挤出即可,如遇连续晴天干旱,可每日早晚各喷水1次,以少喷、勤喷为主,下雨时要及时开沟将多余水分从培养基内排除,防止雨水渗透到菌床,造成积水溺死腐烂菌丝;

播种后约20d左右菌丝发至料厚的三分之二时便可覆土,覆土用的土要求土质团粒结构好、毛细孔多、有机质丰富、持水性好,无病虫,既有一定的粘性,洒水时不松散、不结块,一般作畦产生的竹林表面腐殖土即可满足要求,覆土含水量的要求在35%左右,即粗土无白心,质地疏软,手能捏扁,手捏粘手,覆土下层用粗土、上层用细土粒,厚度2~3cm,要求厚薄一致、料面平坦,覆土后要严格控制喷水量,若细土表面出现干裂或细土手捏成粉状,可适当喷水,使细土表面湿润即可,播种后1.5~2个月,菌丝发满或基本发满培养料,温湿度适宜即开始出菇。当菌盖离开菌柄0.5~1.0cm、菌膜尚未破裂时采收,如菌膜破裂,菌褶上的孢子散发,烘干时菌褶会变成黑色,降低了商品价值,采菇时用拇指、食指、中指捏住菌柄,轻轻旋转采下,以免带动周围小菇,菇采完后要及时清除菇根,畸形菇、开伞菇、病虫菇也应及时采收和清理,以防杂菌污染,采收后,清理床面,用土修补好覆土层,菌丝休养3~5d后,再喷水增湿促进下潮菇形成;

采收后的鲜菇,可通过保鲜,盐渍加工出口,目前一般是采用鼓风排湿法干制,干制前,用小利刀将菇脚粘土部削除,然后清水漂洗,漂洗干净的菇体,根据客户要求,整朵或由盖至柄对切开,平摊在烤筛上,干制初始温度35~40℃,打开全部通风口,保持8~10h后,温度升至40~50℃,打开一半通风口,保持该温度6~8h,然后关闭所有通风口,40~50℃下2h左右烘干至菇含水量9%~11%,干制时小大菇分别排放,有利于检查菇的干燥情况,优质的干品味香浓,菌褶淡黄、不发黑,用手捏菇盖与菇柄之间很硬,姬松茸干制后需及时包装,放在干燥的库房内贮存,防止吸潮和虫鼠危害,若长期贮存,应将干菇放在l~6℃冷藏库内,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有避风干燥、防震、防晒、防雨淋、防灰尘的措施,并定期检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