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林下竹荪和药用蚯蚓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构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23741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态领域,涉及一种在橡胶林下构建“竹荪-药用蚯蚓”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在林木种植过程中,有效结合林木业、种植业和采集业等特点,实现多项发展,科学经营发展林木资源和土地资源,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增加种植品种,进行复合型生态保护,实现循环再生和协调互补。

近年来,国家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要加大科技扶持和投入力度,重点加强适宜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以及林地废弃枝条为部分营养来源,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蘑菇、姬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技术已得到大力发展和推广。如果剩余的菌渣能继续加以利用,延长食物链将能获得更大的收益。

由于我国橡胶种植效益下降、重用轻养等而导致胶林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为了充分利用橡胶林下资源,提高橡胶种植的综合收益,开展林下间作南药、林下种植食用菌、林下种植花卉等多种模式,达到以短养长的目的,保障橡胶产业健康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建立一种在林下有关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模式与技术,解决了单一种养殖效益低、管理难度大、投入风险性大等问题,又能改变林下土壤结构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橡胶林下土壤生态环境。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林下构建“食用菌-药用蚯蚓”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两年以上未种植食用菌,郁密度为0.7-0.9的林地;

(2)在步骤(1)所选林地的行间分布建畦床,栽培食用菌;栽培所述食用菌所用的培养料是将下述原料堆制发酵而成:质量配比为(1500-2000)kg:(1500-2000)kg:(500-800)kg:(40-60)kg:(20-30)kg的直径为0.5-1.0cm的木屑片、锯末屑、谷壳、尿素和过磷酸钙;

(3)对步骤(2)所栽培的食用菌进行管理和采收;

(4)待所述食用菌采收完毕,投放药用蚯蚓,亩投放药用蚯蚓的蚓种30-50kg。

(5)对步骤(4)投放的药用蚯蚓进行管理和采收。

在步骤(2)中,所述培养料是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堆制所述原料发酵而成的:由下至上依次铺一层谷壳、木屑片、锯末屑、尿素、过磷酸钙,并浇少量水润湿原料表层;接着再依次铺一层谷壳、木屑片、锯末屑、尿素、过磷酸钙,并浇少量水润湿原料表层;以此类推,堆3-4层,堆高1.5-1.8m;所述原料堆好后按每100kg干料浇55-65kg水,以后每7-10天翻堆一次,原料上下、里外发酵均匀一致后获得所述培养料。

在步骤(2)中,栽培所述食用菌时,每亩所述林地所用所述培养料对应的所述原料的量为:直径为0.5-1.0cm的木屑片1500-2000kg,锯末屑1500-2000kg,谷壳500-800kg,尿素40-60kg,过磷酸钙20-30kg。

在步骤(2)中,所述食用菌是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进行栽培的:在所述林地的行间分布建畦床,开挖深20-25cm、宽50-60cm的两条平行沟,沟间距60-80cm,然后铺上一层8-10cm厚的所述培养料,点播一层所述食用菌的菌种,继续铺一层6-8cm厚的所述培养料,又点播一层所述食用菌的菌种,再盖一层5-6cm厚的所述培养料,最后表面覆盖一层3-5cm厚的细土,用脚适当踏实,然后加上覆盖物(如稻草或茅草等物)以遮荫保水。根据地形铺设喷带,保证有水能淋到培养床。

在步骤(3)中,是按照如下步骤的方法对所述食用菌进行管理和采收的:保持覆土湿润,培养50-80天,在现蕾前10天除去畦面杂草,每采完一批所述食用菌后,每亩用复合肥6-8kg溶于600-1000kg水中进行喷施;每年3月-5月为采收期,用小刀割断菌索、摘除菌盖和菌托,及时在蔑筛上摆放好,放进烤房进行烘干。

在步骤(4)中,所述食用菌采收获完毕,挖开畦床察看所述培养料状况,所述培养料颜色变深即投放所述药用蚯蚓的蚓种;投放所述药用蚯蚓的蚓种时,每间隔2-3米投放0.5kg所述蚓种,所述蚓种带土埋入所述培养料中任其自由活动,之后喷水湿润土壤和培养料帮助蚯蚓湿润体表利于行动。

在步骤(5)中,是按照如下步骤的方法对所述药用蚯蚓进行管理和采收的:保持所述林地表土湿润,培养150-210天(如180-200天),所述药用蚯蚓的体长35厘米以上即可采收。

蚯蚓收集可采用诱捕法,采用炒熟的鼓皮添加少量炒熟的豆饼粉,分点状撒于土壤表面,每亩地蚯蚓诱饵撒于10处左右,每处诱饵重量为1-10kg。收集蚯蚓并计数。亦可采用电捕法,该法省时、省工、高效。

在所述方法中,所述林地具体可为橡胶林地,但不仅限于橡胶林地,亦可选择行距较大方便操作、郁密度足够的其他经济林地。所述食用菌具体可为竹荪,但不仅限于竹荪,亦可选择适宜林下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如灵芝、姬松茸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体的,在橡胶林下构建“竹荪-药用蚯蚓”循环利用生态系统的方法。该方法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选择两年以上未种植食用菌的橡胶林地,郁密度要求0.7-0.9。

2)配制原料:每亩橡胶林地用直径为0.5-1.0cm的木屑片(橡胶木屑或其他木屑)1500-2000kg,锯末屑1500-2000kg,谷壳500-800kg,尿素40-60kg,过磷酸钙20-30kg。

3)发酵:选择面积20-30m2的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作为堆制所述原料的发酵地,堆制所述原料时,由下至上依次铺一层谷壳、木屑片、锯末屑、尿素、过磷酸钙,并浇少量水润湿原料表层;接着再依次铺一层谷壳、木屑片、锯末屑、尿素、过磷酸钙,并浇少量水润湿原料表层,以此类推,堆3-4层,堆高1.5-1.8m,所述原料堆好后按每100kg干料浇55-65kg水的量进行浇水,以后每7-10天翻堆一次,原料上下、里外发酵均匀一致后获得培养料。

4)竹荪的栽培:在所选橡胶林地的行间分布建畦床,开挖深20-25cm、宽50-60cm的两条平行沟,沟间距60-80cm,长度不限,每667m2林下竹荪用地120-150m2;按照顺坡方向开好排水沟;然后铺上一层8-10cm的所述培养料,点播一层竹荪菌种,继续铺一层6-8cm的所述培养料,又点播一层竹荪菌种,再盖一层5-6cm的所述培养料,最后表面覆盖一层3-5cm厚的细土,用脚适当踏实后覆稻草或茅草等物遮荫保水;根据地形铺设喷带,保证有水能淋到培养床。

5)竹荪的管理及采收:保持覆土湿润,培养50-80天,在现蕾前10天除去畦面的杂草,每采完一批竹荪后,每亩用复合肥6-8kg溶于600-1000kg水中进行喷施;每年3月-5月为采收期,用小刀割断菌索、摘除菌盖和菌托,及时在蔑筛上摆放好,放进烤房进行烘干。

6)药用蚯蚓种投放:竹荪采收获完毕,挖开畦床察看所述培养料状况,所述培养料颜色变深即投放药用蚯蚓的蚓种,亩投放蚓种30-50kg,畦床间隔2-3米投放0.5kg蚓种,相邻两畦床按“品”字形投放,蚓种带土埋入所述培养料中任其自由活动,之后喷水湿润土壤和培养料帮助蚯蚓湿润体表利于行动。食用菌采收后的残渣可以作为药用蚯蚓的饲料

7)药用蚯蚓的管理及采收:保持所述橡胶林地的表土湿润,培养150-210天(如180-200天),所述药用蚯蚓体长35厘米以上采收。蚯蚓收集可采用诱捕法,采用炒熟的鼓皮添加少量炒熟的豆饼粉,分点状撒于土壤表面,每亩地蚯蚓诱饵撒于10处左右,每处诱饵重量为1-10kg。收集蚯蚓并计数。亦可采用电捕法,该法省时、省工、高效。

本发明以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作为食用菌培养料,食用菌采收后的残渣作为药用蚯蚓的饲料,实现了有机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产生的蚯蚓粪又是优质有机肥,不仅有效改善了橡胶林的土壤生态环境,而且提高了单一种植竹荪或养殖蚯蚓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1、培养料制作

(1)配料:每亩橡胶林地用直径为0.5-1cm的橡胶木或其他杂木屑片1500kg,锯末屑1500kg,谷壳500kg,尿素40kg,过磷酸钙20kg。

(2)发酵:选择面积约20m2的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作为堆制原料的发酵地,堆制原料时由下至上依次为谷壳、木屑片、锯末屑、尿素、过磷酸钙并浇少量水润湿原料表层,以此类推,堆3层,堆高1.5m,原料堆好后按每100kg干料浇50-65kg水,以后每7-10天翻堆一次,原料上下、里外发酵均匀一致后获得培养料;

2、竹荪的栽培

选择郁密度为0.8的橡胶林地(两年以上未种植竹荪)。在橡胶林行间分布建畦床,开挖深20cm、宽50cm的两条平行沟,沟间距60cm,长度不限,每667m2林下竹荪用地约120m2。按照顺坡方向开好排水沟,便于排水。然后铺上一层8cm厚的培养料,点播一层竹荪菌种(市售),继续铺一层6cm厚的培养料,又点播一层竹荪菌种,再盖一层5cm厚的培养料,最后表面覆盖一层4cm厚的薄细土,用脚适当踏实,上覆稻草或茅草等物遮荫保水。根据地形铺设喷带,保证有水能淋到培养床。

3、竹荪的管理及采收

保持覆土湿润,培养约65天,在现蕾前10天除去畦面的杂草,3月开始采收,用小刀割断菌索、摘除菌盖和菌托,及时在蔑筛上摆放好,放进烤房进行烘干;或采收鲜竹荪冷藏出售。采完一批竹荪后,每亩用复合肥(市售)8kg溶于1000kg水中进行喷施。亩收获鲜竹荪280kg。

4、蚯蚓种的投放

竹荪采收获完毕,挖开畦床察看培养料状况,培养料颜色变深即可投放蚓种。亩投放药用蚯蚓的蚓种30kg,畦床间隔3米投放0.5kg蚓种,相邻两畦床按“品”字形投放,蚓种带土埋入培养料中任其自由活动,之后喷水湿润土壤和培养料帮助蚯蚓湿润体表利于行动。

5、蚯蚓的管理及采收

保持橡胶林地表土湿润,培养约180天,蚯蚓体长35厘米以上即可采收。用电捕法采收亩收获商品蚯蚓380kg。

实施例2

1、培养料制作

(1)配料:每亩橡胶林地用直径为0.5-1cm的橡胶木或其他杂木屑片2000kg,锯末屑1500kg,谷壳800kg,尿素60kg,过磷酸钙30kg。

(2)发酵:选择面积约25m2的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作为堆制原料的发酵地,堆制原料时由下至上依次为谷壳、木屑片、锯末屑、尿素、过磷酸钙并浇少量水润湿原料表层,以此类推,堆3层,堆高1.5m,原料堆好后按每100kg干料浇40-50kg水,以后每7-10天翻堆一次,原料上下、里外发酵均匀一致后获得培养料;

2、竹荪的栽培

选择郁密度为0.9的橡胶林地(两年以上未种植竹荪)。在橡胶林行间分布建畦床,开挖深25cm、宽50cm的两条平行沟,沟间距60cm,长度不限,每667m2林下竹荪用地约130m2。按照顺坡方向开好排水沟,便于排水。然后铺上一层8cm的培养料,点播一层竹荪菌种(市售),继续铺一层8cm的培养料,又点播一层竹荪菌种,再盖一层5cm的培养料,最后表面覆盖一层5cm厚的薄细土,用脚适当踏实,上覆稻草或茅草等物遮荫保水。根据地形铺设喷带,保证有水能淋到培养床。

3、竹荪的管理及采收

保持覆土湿润,培养约70天,在现蕾前10天除去畦面的杂草,3月开始采收,用小刀割断菌索、摘除菌盖和菌托,及时在蔑筛上摆放好,放进烤房进行烘干;或采集鲜竹荪冷藏出售。采完一批竹荪后,每亩用复合肥(市售)8kg溶于1000kg水中进行喷施。亩收获鲜竹荪340kg。

4、蚯蚓种的投放

竹荪采收获完毕,挖开畦床察看培养料状况,培养料颜色变深即可投放蚓种。亩投放药用蚯蚓的蚓种40kg,畦床间隔2米投放0.5kg蚓种,相邻两畦床按“品”字形投放,蚓种带土埋入培养料中任其自由活动,之后喷水湿润土壤和培养料帮助蚯蚓湿润体表利于行动。

5、蚯蚓的管理及采收

保持橡胶林地表土湿润,培养约200天,蚯蚓体长35厘米以上即可采收。用电捕法采收。亩收获商品蚯蚓405kg。

在实施例1和2中,每亩药用蚯蚓养殖管理成本400元,每亩投入药用蚯蚓种30和40kg,单价20元;亩收获药用蚯蚓380和405kg,市场收购价10元。橡胶林下栽培竹荪后养殖药用蚯蚓的经济纯收益可比单一栽培竹荪增加2800和2850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