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花黄精和桤木的套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45489阅读:9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套种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多花黄精和桤木的套种方法。



背景技术:

多花黄精:阴性植物,为百合科,属多年生草本,药食两用,根茎为食药用部位。黄精适应性很强,能耐寒,喜凉爽湿润环境。以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较好,也可栽培在小溪、水沟边土壤富含腐殖质的疏林下种植。粘、重或癖薄干旱的土地不宜栽培。多花黄精只靠以采挖野生资源,无法满足日益增涨的需求。随着野生资源的枯竭,生产上已开始人工繁殖,并研究提出了锥栗-多花黄精、杉木-多花黄精、毛竹-多花黄精、等二元复合的林下栽培模式。多花黄精采用根茎繁殖,株行距30-40cm×30-40cm,缺点林地利用率不高、经济效益有待提升。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在多花黄精的人工栽培过程中,发现给予多花黄精适当的遮阴,有利于提高多花黄精的产量和提高多花黄精对病害的抵抗能力。桤木:喜光,喜温暖气候,适生于年平均气温15~18℃,降水量900~1400mm的丘陵及平原、山区。对土壤适应性强,喜水湿,桤木根系发达,具有根瘤或菌根,能固沙保土,增加土壤肥力,是理想的生态防护林和混交林树种,桤木喜水湿,多生于河滩,溪沟两边及低湿地,是河岸护堤和水湿地区重要造林树种,适应性强,耐瘠薄,生长迅速,是理想的荒山绿化树种。

目前还没有适合桤木和多花黄精套种的方法,本发明针对林地生产成本高、林地利用率低、产出较低等缺点,旨在提供一种多花黄精和桤木的套种模式,以实现林地资源高效利用,扩大多花黄精种植途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花黄精和桤木的套种方法,实现了林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扩大了多花黄精种植途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多花黄精和桤木的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种方法为:

(1)在平地或者缓坡地种植桤木,以形成桤木林,其中,所述桤木林中桤木的株距为0.8-1.2m/株,所述桤木林中桤木的行距为9.5-10.5m/行,所述桤木林中桤木的种植密度为90-110株/亩;

(2)在所述桤木林中的每行桤木之间种植多花黄精,以形成多花黄精种植块,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的种植株距为35-45cm/株,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的种植行距为35-45cm/行,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的种植密度为3800-4200株/亩;

其中,每行桤木与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之间设置有开沟,所述开沟与每行桤木的距离为55-65cm。

优选地,步骤(2)中多花黄精采用起墒种植的方法。

优选地,在所述起墒种植中,墒面宽1-1.4m,墒与墒之间的沟宽18-22cm,沟深10-15cm。

优选地,所述开沟的沟宽为28-32cm,沟深10-15cm。

优选地,所述桤木要早于所述多花黄精11-13个月进行种植。

优选地,当所述桤木生长3-5年后,需对所述桤木林中的桤木进行修剪,多所述桤木林进行间伐,以改善其密度。

优选地,所述间伐的方式为:每隔一株,间伐一株,间伐后所述桤木林的种植密度为55-65株/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花黄精和桤木的套种方法,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桤木根系发达,具有根瘤或菌根,能固沙保土,增加土壤肥力,是理想的生态防护林和混交林树种,其实用性强,耐瘠薄,生长迅速。能长期为多花黄精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有效的解决了玉米和多花黄精套种模式中玉米每年都得重新种植,费工费时;玉米能为多花黄精提供遮阴时间段,遮阴效果差;玉米植株矮小,需要种植在离多花黄精比较近的地方才能起到相应的遮阴效果,这样就造成了玉米和多花黄精争夺养分的现象。(2)桤木生长迅速,相较于杉木等速生树种生长更快,林下的湿润凉爽环境更适合多花黄精生长。(3)桤木为冬季落叶树种,冬季落叶腐烂后可作为肥料,增加好多花黄精地块的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机质含量。(4)另外桤木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桤木木材淡红褐色,心材边材区别不显著,硬度适中,纹理通直,结构细致而松,耐水湿,可作为胶合板、造纸、乐器、家具等用材。叶可做肥料。这种套种模式有效的解决了其余阔叶树种,经济价值较低现象。(5)人工营造的桤木林,有效的避免了自然状态下野生树种杂乱无章,土地利用率低,管护不方便的现象。

具体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花黄精和桤木的套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种方法为:

(1)在平地或者缓坡地种植桤木,以形成桤木林,其中,所述桤木林中桤木的株距为0.8-1.2m/株,所述桤木林中桤木的行距为9.5-10.5m/行,所述桤木林中桤木的种植密度为90-110株/亩;

(2)在所述桤木林中的每行桤木之间种植多花黄精,以形成多花黄精种植块,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的种植株距为35-45cm/株,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的种植行距为35-45cm/行,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的种植密度为3800-4200株/亩;

其中,每行桤木与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之间设置有开沟,所述开沟与每行桤木的距离为55-65cm;以阻断桤木根系伸入多花黄精地块,浮于地表和多花黄精争夺水肥。

在多花黄精的人工种植实践中发现,多花黄精虽然喜欢湿润环境,但雨水过多或土壤滤水性差,易发生根腐病,为改善桤木林下土壤的滤水性,多花黄精的种植采用起墒种植。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起墒种植中,墒面宽1-1.4m,墒与墒之间的沟宽18-22cm,沟深10-15cm。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沟的沟宽为28-32cm,沟深10-15cm。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桤木要早于所述多花黄精11-13个月进行种植。为使桤木能尽早的起到遮阴作用,一般桤木先于多花黄精1年进行种植,对于新开地块,为避免土地长时间闲置,一般将桤木和多花黄精一起种植,在桤木尚未起到遮阴效果之前,可以使用玉米来进行临时性的遮阴。

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桤木生长3-5年后,需对所述桤木林中的桤木进行修剪,多所述桤木林进行间伐,以改善其密度,所述间伐的方式为:每隔一株,间伐一株,间伐后所述桤木林的种植密度为55-65株/亩。

定植后的桤木,一般第二年便可以为多花黄精提供遮阴。定植3-5年,随着遮阴树种桤木逐渐长大,遮阴度也逐渐加大,此时为避免过度遮阴造成多花黄精植株地上部分疯长,地下根状茎部分生长量小,需要对遮阴树种桤木进行修枝处理。通过修枝来改善多花黄精的遮阴度。定植3-5年以后,随着桤木的逐渐长高长粗,其冠幅也进一步变大,此时容易造成林下郁闭度增加,不利于多花黄精地下根状茎的生长。

由于遮阴树种桤木的密度较大,造成桤木植株细长,抗风能力弱,成材率低。此时需要通过间伐来改善多花黄精的遮阴度和桤木的密度。桤木的间伐方式为每隔一株,间伐一株,间伐完成后,每亩的株数约60株。间伐完成后,遮阴树种桤木遮阴度的调节则通过修枝来进行。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在平地或者缓坡地种植桤木,以形成桤木林,其中,所述桤木林中桤木的株距为0.8m/株,所述桤木林中桤木的行距为9.5m/行,所述桤木林中桤木的种植密度为90株/亩;

(2)在所述桤木林中的每行桤木之间种植多花黄精(采用起墒种植的方法),以形成多花黄精种植块,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的种植株距为35cm/株,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的种植行距为35cm/行,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的种植密度为3800株/亩;

其中,每行桤木与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之间设置有开沟(开沟的沟宽为28cm,沟深10cm),所述开沟与每行桤木的距离为55cm。

其中,在所述起墒种植中,墒面宽1m,墒与墒之间的沟宽18cm,沟深10cm。

其中,所述桤木要早于所述多花黄精11个月进行种植。

其中,当所述桤木生长3年后,需对所述桤木林中的桤木进行修剪,多所述桤木林进行间伐,以改善其密度,所述间伐的方式为:每隔一株,间伐一株,间伐后所述桤木林的种植密度为55株/亩。

实施例2

(1)在平地或者缓坡地种植桤木,以形成桤木林,其中,所述桤木林中桤木的株距为1m/株,所述桤木林中桤木的行距为10m/行,所述桤木林中桤木的种植密度为100株/亩;

(2)在所述桤木林中的每行桤木之间种植多花黄精(采用起墒种植的方法),以形成多花黄精种植块,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的种植株距为40cm/株,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的种植行距为40cm/行,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的种植密度为4000株/亩;

其中,每行桤木与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之间设置有开沟(开沟的沟宽为30cm,沟深12cm),所述开沟与每行桤木的距离为60cm。

其中,在所述起墒种植中,墒面宽1.2m,墒与墒之间的沟宽20cm,沟深12cm。

其中,所述桤木要早于所述多花黄精12个月进行种植。

其中,当所述桤木生长4年后,需对所述桤木林中的桤木进行修剪,多所述桤木林进行间伐,以改善其密度,所述间伐的方式为:每隔一株,间伐一株,间伐后所述桤木林的种植密度为60株/亩。

实施例3

(1)在平地或者缓坡地种植桤木,以形成桤木林,其中,所述桤木林中桤木的株距为1.2m/株,所述桤木林中桤木的行距为10.5m/行,所述桤木林中桤木的种植密度为110株/亩;

(2)在所述桤木林中的每行桤木之间种植多花黄精(采用起墒种植的方法),以形成多花黄精种植块,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的种植株距为45cm/株,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的种植行距为45cm/行,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的种植密度为4200株/亩;

其中,每行桤木与所述多花黄精种植块之间设置有开沟(开沟的沟宽为32cm,沟深15cm),所述开沟与每行桤木的距离为65cm。

其中,在所述起墒种植中,墒面宽1.4m,墒与墒之间的沟宽22cm,沟深15cm。

其中,所述桤木要早于所述多花黄精13个月进行种植。

其中,当所述桤木生长5年后,需对所述桤木林中的桤木进行修剪,多所述桤木林进行间伐,以改善其密度,所述间伐的方式为:每隔一株,间伐一株,间伐后所述桤木林的种植密度为65株/亩。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