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线莲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42338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药用植物人工栽培领域,特别是一种金线莲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金线莲(anoectochilusroxburghii(wall.)lindl.)为兰科(orchidaceae)开唇兰属(anoectochilusbl.)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金线兰、金蚕等。金线莲作为名贵珍稀的中药材,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高热、糖尿病、肝炎、肾炎等,日益受到医药界的广泛重视,并且兼具较高的观赏价值。

由于金线莲自然繁殖能力极弱(种子萌发十分困难),加之市场需求量大,致使金线莲资源锐减,生长能力远远低于市场的需求。虽然,组培快繁能在短期内获取大量的组培苗,但因驯化移栽方法的问题制约了金线莲规模化生产。目前,无论是组培苗移栽仿野生驯化、温室栽培,还是露天人工栽培等,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栽培基质,由于金线莲对土、水、光有特殊的要求,采用现有的栽培基质和移栽方法进行栽培,存在移栽存活率低,产量和质量也较低,影响产业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线莲栽培方法。本发明具有提高金线莲的移栽存活率、产量、质量和适于产业化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金线莲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将金线莲组培苗置于通风处进行炼苗,得a品;

b、将a品根部附着的培养基洗净、晾干、消毒,得b品;

c、将b品移栽至主基质椰糠与辅助基质蛭石重量比为1.5~2.5∶0.5~1.5的固体基质中,并置于透光率为25%~30%的环境中培养,直至长成金线莲成熟植株。

前述的金线莲栽培方法所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炼苗,是将金线莲组培苗置于容器中,盖上容器盖放置2~4d(天),之后拧松容器盖放置3~5d,之后打开容器盖放置6~8d,共11~17d。

前述的金线莲栽培方法所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炼苗,是在环境温度15~20℃条件下炼苗。

前述的金线莲栽培方法所述的步骤b中,所述的消毒为,用多菌灵1000倍消毒浸泡步骤b所述的金线莲组培苗根部8~12min。

前述的金线莲栽培方法所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固体基质,使用前在121℃下灭菌18~22min,并晾干。

前述的金线莲栽培方法所述的步骤c中,金线莲组培苗移栽至固体基质中的深度以根发生部位向上一个节为标准。

前述的金线莲栽培方法所述的步骤c中,金线莲组培苗移栽至固体基质后,每1~3d喷洒一次水,喷洒至叶片滴水为止。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以金线莲组培快繁体系中得到的完整无菌苗为材料,对金线莲固体基质、光照条件进行了大量研究,得到了适合金线莲组培苗移栽的固体基质组合(即椰糠与蛭石重量比为2∶1)、光照条件(即透光率为25%~30%的环境),提高了组培苗驯化的成活率及产量,同时改善了驯化苗的质量,有效实现了金线莲的产业化生产。

综上,本发明具有提高金线莲的移栽存活率、产量和质量的特点。

为了证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申请进行了下述实验:

实验例1。

1.实验材料

本发明中的植物材料金线莲(anoectochilusroxburghii(wall.)lindl.)采自贵州省荔波县。以野生金线莲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经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无菌苗为研究材料。

2.实验步骤

①、选苗、炼苗:选取茎段粗壮、长势良好的完整金线莲组培苗,将金线莲组培苗放置于通风处,温度为15~20℃下炼苗;炼苗方式为,将金线莲组培苗置于容器(试管)中,盖上容器盖放置3d,拧松盖放置4d,打开盖放置7d,14d后,试管中的金线莲组培苗逐渐适应自然环境。将叶色转绿,叶片伸展,生长健壮的金线莲组培苗取出。

②、金线莲组培苗根部处理:将步骤①中取出的金线莲组培苗根部的培养基洗净,吸干水分,用多菌灵1000倍消毒浸泡其根10min,晾干。

③、制备固体基质:对固体基质栽培的主基质和辅助基质进行二因素三水平的随机区组设计,因素a:主基质(泥炭土、腐殖土、椰糠);因素b:辅助基质(珍珠岩、蛭石、锯末)。所用基质均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121℃高温灭菌20min,取出晾干后将主基质与辅助基质以2:1的比例组合成为9种不同固体基质(如表1所示),分装到营养钵中,置于通风处晾干。

④移栽:将经步骤②处理的金线莲组培苗移栽至装有固体基质的营养钵中,每个营养钵栽3株,每种固体基质制作10个营养钵,即每种固体基质共移栽30株,移栽深度以根发生部位向上一个节为标准。将移栽金线莲组培苗后的营养钵放置遮阳棚内进行培养,每2d喷洒一次水,喷洒至叶片滴水为止,培养60d后统计金线莲存活率,并对金线莲的株高增加量及折干率进行测定。

存活率(%)=存活株数/移栽总数×100%;

株高增加量的测定为,移栽前用刻度尺测量金线莲株高(株高为地面到茎杆顶端生长点的测量值);移栽60d后再次测量金线莲株高;二者的株高差即为株高增加量;

折干率的具体测定为,将移栽60d后的生长健壮的金线莲植株全草洗净晾干后称其鲜重,然后放入恒温箱105℃杀青15~20min后,恒温箱调至70℃烘至恒重后称其干重,然后按照折干率(%)=(干重/鲜重)×100%计算折干率。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固体基质组合对金线莲组培苗移栽的影响

注:表中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差异显著(p<0.05)。

结论:由表1可知,金线莲移栽于固体基质组合为主基质+辅助基质=椰糠+蛭石(2∶1)生长状况最好,在该组合固体基质中金线莲组培苗存活率最高、组培苗株高增长明显,长势好。

实验例2。

将实验例1的移栽在固体基质(椰糠∶蛭石=2∶1)且生长情况稳定、长势均一的金线莲,分别置于重度遮光(透光率8%~10%)、中度遮光(透光率25%~30%)及轻度遮光(透光率45%~50%)的遮阳棚中进行驯化培养,每个遮阳棚中放置6个营养钵,每个营养钵里移栽3株。移栽前测量株高,移栽后每2d喷洒一次水,喷洒到叶片滴水为止,培养30d后对不同遮光处理下金线莲的株高增加量及折干率进行测定。

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不同遮光程度对金线莲生长情况的影响

注:表中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差异显著(p<0.05)。

结论:金线莲在中度遮光(透光率25%~30%)条件下生长状况最好(表2),在该遮光条件下金线莲组培苗株高增长明显,长势好。

由上述实验可知,本发明较好地解决了金线莲组培苗移栽存活率低、生长情况差、品质低等问题,达到了提高金线莲的移栽存活率、产量和质量的效果,实现金线莲的产业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1。一种金线莲栽培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将金线莲组培苗置于通风处进行炼苗,得a品;

b、将a品根部附着的培养基洗净、晾干、消毒,得b品;具体选取经炼苗后生长状况良好、生长势基本一致的金线莲组培苗进行根部的培养基洗净、晾干、消毒;该处根部附着的培养基为琼脂块。

c、将b品移栽至主基质椰糠与辅助基质蛭石重量比为1.5~2.5∶0.5~1.5(优选2∶1)的固体基质中,并置于透光率为25%~30%的环境中进行培养,直至长成金线莲成熟植株。一般培养时间为30d。

前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炼苗,是将金线莲组培苗置于容器中,盖上容器盖放置2~4d(优选3d),之后拧松容器盖放置3~5d(优选4d),之后打开容器盖放置6~8d(优选7d),共11~17d(优选14d)。

前述的步骤a中,所述的炼苗,是在环境温度15~20℃条件下炼苗。

前述的步骤b中,所述的消毒为,用多菌灵1000倍消毒浸泡步骤b所述的金线莲组培苗根部8~12min(优选10min)。

前述的步骤c中,所述的固体基质在使用前,在121℃下灭菌18~22min(优选20min),并晾干。

前述的步骤c中,金线莲组培苗移栽至固体基质中的深度是,以根发生部位向上一个节为标准。

前述的步骤c中,金线莲组培苗移栽至固体基质中后,每1~3d(优选2d)喷洒一次水,喷洒至叶片滴水为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