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和吡虫啉的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8242阅读:167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种子处理领域,具体涉及的是用于防病杀虫的种子处理剂组合物,所述种子处理剂组合物活性成分至少包含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和吡虫啉,所述种子处理用于防治多种地下害虫和病害。



背景技术:

农业领域生产很多品种的作物例如豆类、水果、莴苣、小麦、大麦、玉米和水稻等等。这些作物中许多都是由种子生长的,而种子抵抗不利的储藏或环境条件导致的物理损害的先天能力各不相同,而所有这些都影响其日后长成成年植株的能力。此外,种子很容易受到植物病原体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的损害并且对于依靠它们作为食物来源的昆虫、鸟类、啮齿动物以及其他生物的侵害是脆弱的。真菌是经济上最重要的植物病原体群体之一,并且会造成可销售食品、纤维和饲料的巨额年损。作为传统的广泛喷雾农药的替换,种子处理组合物必须满足许多特殊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它们在工业装置中施用于种子的适用性,活性成分对处理的种子的粘合以及处理的种子的良好流动性。当然,处理的种子必须仍然能够萌发。

目前市场上推广应用于小麦的种子处理剂品种较多,主要以三唑类杀菌剂、咯菌腈、多菌灵、井冈霉素等药剂为主,由于长年使用,已产生较高的抗性;另一方面,三唑类种子处理剂安全性较差,影响小麦的出苗和生长。因此,亟需开发新的高效、安全的药剂。

氟吡菌酰胺是拜耳公司开发的新型吡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类杀菌剂,通过阻碍呼吸链中琥珀酸脱氢酶的电子转移而抑制线粒体呼吸,氟吡菌酰胺可用于防治70多种作物上的病害,尤其对核盘菌、灰霉病菌、丛梗孢属病菌和白粉病菌引起的病害防效优异。另外,专利文献,cn103298341b公开了氟吡菌酰胺在防治农作物线虫方面的应用。

吡唑醚菌酯主要通过抑制葡萄糖磷酰化有关的转移,并抑制真菌菌丝体的生长,最终导致病菌死亡。作用机理独特,与现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国际上杀菌剂抗性行动小组frac认为吡唑醚菌酯的作用机理是影响渗透压调节信号相关的组氨酸激酶的活性。

吡虫啉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并有触杀、胃毒和内吸等多重作用。主要用于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粉虱、叶蝉、蓟马等。

将不同品种、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混配,增效作用明显的配方可以大大提高防效,降低用药量和使用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目前,已有吡唑醚菌酯和吡虫啉相关的种子处理剂产品,但未见有关于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和吡虫啉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子处理组合物,所述种子处理组合物中活性成分品种不同、作用机理不同,相互之间可以达到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提高种子处理剂的使用效果,扩大防治谱,既能防病又能防虫,同时,本发明的种子处理组合物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和成苗率。

本发明的种子处理组合物尤其适用于防治多种作物如如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的蛴螬、飞虱、蓟马、金针虫、线虫等,以及用于防治茎腐病、散黑穗病、立枯病、猝倒病、纹枯病等病害。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种子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种子、播种种子的介质与本发明所述的种子处理组合物接触。

本发明所述的“播种种子的介质”是指任何适合由种子生长植物和/或幼苗的生长环境如土壤和其他生长介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种子处理组合物,它的活性成分至少包括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和吡虫啉,其中,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和吡虫啉的重量比在1-15:1-10:1-50的范围内时,防治效果相对更优异,在所述比例范围内相互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减少农药活性成分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种子处理组合物中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和吡虫啉的重量比优选为2-12:2-15:3-15。

进一步的,所述种子处理组合物中活性成分所占组合物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70%,优选为10-50%,其余为种子处理剂加工中常用的辅助成分。

进一步的,所述种子处理组合物为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悬浮剂等中的任一种。

优选的,所述种子处理组合物的剂型为悬浮种衣剂,添加的助剂为润湿剂、分散剂、成膜剂、消泡剂、抗冻剂、着色剂和水。

进一步,所述种子处理组合物的施用方式也可以比较灵活,既可以叶面喷雾,可与土壤浇灌和滴灌,也可用于种子处理,值得注意的是,种子处理组合物用于叶面喷雾时根据作物的不同其用量也应有所不同,所述的用量均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普通技术知识和常规试验手段确定得到。

进一步的,所述种子处理组合物通过处理种子来保护种子和发芽植物免受植物病原真菌的侵袭。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种子处理组合物可以与其它活性成分,例如杀虫剂、引诱剂、杀线虫剂、杀真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安全剂、增效剂、肥料等混合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种子处理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种子处理组合物中,活性成分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和吡虫啉复配后在一定范围内对病虫害的防治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

2、本发明的种子处理组合物处理种子后,既能够防除病害,又能够防除虫害,还可以进一步防治线虫病,有利于节省用药劳动力;

3、本发明的种子处理组合物对作物安全,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一、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12%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吡虫啉微囊悬浮-悬浮种衣剂(4:3:5)

氟吡菌酰胺4.0%

吡唑醚菌脂3.0%

吡虫啉5.0%

环己酮15.0%

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硫酸钠1.5%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

烷基萘磺酸盐4.0%

聚醚多元醇2.0%

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0%

大红色浆2.0%

羧甲基纤维素钠0.4%

黄原胶0.1%

硅酸镁铝1.0%

苯甲酸钠0.4%

丙二醇4.0%

消泡剂0.5%

水余量

所述微囊悬浮-悬浮种衣剂的具体加工步骤为:按上述配方中将适量水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抗冻剂以及消泡剂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吡虫啉继续剪切混匀,然后进入卧式砂磨机中研磨,使粒径全部在5um以下,制得吡虫啉悬浮剂部分;按配方将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脂,环己酮在带有加热恒温的反应釜溶解后,加入油性成囊单体、乳化剂混合均匀作为油相,适量水和水性单体混合均匀作为水相,在高速剪切机1500r/min速度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剪切约20分钟,开启搅拌使成囊单体缓慢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囊皮,开启60度恒温使囊皮固化,固化时间3小时,待恢复至室温后制的本配方微囊悬浮剂部分;将制得的微囊悬浮剂部分加入悬浮剂部分,搅拌加入色浆、成膜剂、分散剂、防腐剂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脂、吡虫啉的微囊悬浮-悬浮种衣剂的悬浮剂。

2、实施例2:20%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吡虫啉微囊悬浮-悬浮种衣剂(2.8:2.2:14)

氟吡菌酰胺3.8%

吡唑醚菌脂2.2%

吡虫啉14.0%

c9溶剂油18.0%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5%

三苯乙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5%

扩散剂nno4.0%

聚醚多元醇2.0%

改性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0%

大红色浆2.0%

聚乙烯醇1.0%

黄原胶0.1%

硅酸镁铝1.0%

苯甲酸钠0.4%

丙二醇4.0%

消泡剂0.5%

水余量

该组合物微囊悬浮-悬浮种衣剂的具体加工步骤为:按上述配方中将适量水和三苯乙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抗冻剂以及消泡剂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吡虫啉继续剪切混匀,然后进入卧式砂磨机中研磨,使粒径全部在5um以下,制得吡虫啉悬浮剂部分;按配方将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脂,c9溶剂油在带有加热恒温的反应釜溶解后,加入油性成囊单体、乳化剂混合均匀作为油相,适量水和水性单体混合均匀作为水相,在高速剪切机1500r/min速度下,将水相加入油相剪切约20分钟,开启搅拌使成囊单体缓慢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囊皮,开启60度恒温使囊皮固化,固化时间3小时,待恢复至室温后制的本配方微囊悬浮剂部分;将制得的微囊悬浮剂部分加入悬浮剂部分,搅拌加入色浆、成膜剂、分散剂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脂、吡虫啉的微囊悬浮-悬浮种衣剂的悬浮剂。

3、实施例3:28%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1.8:9:7.2)

氟吡菌酰胺11.8%

吡唑醚菌脂9%

吡虫啉7.2%

异构十三醇聚氧乙烯醚1.0%

eo-po嵌段共聚物1.2%

丙烯酸枝接共聚物4.0%

大红色浆2.0%

聚乙烯醇1.2%

黄原胶0.1%

硅酸镁铝1.0%

苯甲酸钠0.4%

丙二醇4.0%

消泡剂0.5%

水余量

所述悬浮种衣剂的具体制备方法为:按上述配方中将水和润湿剂、分散剂、抗冻剂以及消泡剂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脂、吡虫啉,继续剪切混匀,然后进入卧式砂磨机中研磨,砂磨过程温度不可超过35度,砂磨后粒径在5um以下的进入调制釜,在调制釜中加入色浆、成膜剂、增稠剂搅拌约40分钟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脂、吡虫啉的悬浮种衣剂。

4、实施例4:24%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2:13.6:8.2)

氟吡菌酰胺2.2%

吡唑醚菌脂13.6%

吡虫啉8.2%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0%

eo-po嵌断共聚物2.0%

丙烯酸枝接共聚物2.0%

大红色浆2.0%

聚乙烯醇1.2%

黄原胶0.1%

硅酸镁铝1.0%

苯甲酸钠0.4%

尿素4.0%

消泡剂0.5%

水余量

该组合物悬浮种衣剂剂的具体加工步骤为:按上述配方中将水和润湿剂、分散剂、抗冻剂以及消泡剂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加入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脂、吡虫啉,继续剪切混匀,然后进入卧式砂磨机中研磨,砂磨过程温度不可超过35度,砂磨后粒径在5um以下的进入调制釜,在调制釜中加入色浆、成膜剂、增稠剂搅拌约40分钟制得本发明所述的含有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脂、吡虫啉的悬浮种衣剂。

二、生物测定实施例

1、防治对象:小麦蚜虫、小麦根结线虫、小麦散黑穗病;

2、试验方法:试验对象安排在山东寿光市孙集镇一农户农田内进行,应用实施例1-4的种子处理悬浮剂处理小麦种子,试验设置对比例如下:(1)对比例1:19.5%吡唑醚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种衣剂(15+4.5);(2)对比例2:24%氟吡菌酰胺·吡虫啉悬浮剂(4+20);(3)对比例3:21.8%吡唑醚菌酯·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3.6+8.2);(4)对比例4:48%氟吡菌酰胺悬浮种衣剂;(5)对比例5:18%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6)对比例6: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分别用实施例和对照例的种子处理剂处理小麦种子,晾干后播种,试验处理、用量和防治效果如表1所示,防效计算公式如下:

生物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将氟吡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和吡虫啉复配后,对小麦蚜虫、小麦散黑穗病、小麦根结线虫的防治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三者复配后,与单剂相比,可以增大单剂的防治谱,一次用药,对三种病虫害均表先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且从表1可以看出,三者复配后的作用不是简单的叠加作用,而是两者复配后表现出一定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减少农药活性成分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另外,未发现本发明的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出苗率产生不良影响,也没有观察到药害产生,表明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剂对作物是安全的;尤其是实施例3的种子处理剂,对各个病虫害的防治均表现出优异显著的效果,值得在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