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水稻‑青花菜水旱轮作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45406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番茄-水稻-青花菜水旱轮作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耕地有限,作物连作现象十分普遍,这就容易造成土壤盐渍化、酸化、营养失衡以及病虫害发生加重等连作障碍现象普遍发生,主要表现为土传性病害、早晚疫病等;导致作物生长受到抑制,植株发育不良,死亡率高,产量下降等问题。

目前,生产上防治连作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换土、选用抗病品种和溴甲烷等化学等进行土壤消毒;然而,换土工作量非常大,且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提升;抗病品种的选育也非常困难,也需花费大量时间;溴甲烷虽然具有很好的消毒效果,但其具有很强的毒性,容易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且易造成人畜伤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番茄-水稻-青花菜水旱轮作的栽培方法,可有效解决在栽培作物中存在的连作障碍的问题,避免植株生长受到抑制,提升作物产量,增强土壤肥力。

一种番茄-水稻-青花菜水旱轮作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于11月中旬,以15~20g/亩的密度,对番茄种子进行催芽育苗,并培育至定植;

(2)于次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进行定植,在定植前,待前茬作物收获后,炕地10~20天并施肥,施肥方式为撒施或沟施,在定植前一周扣棚,棚内整地深沟高畦,厢宽1.4m包沟;

(3)采用宽窄行种植的方式对番茄幼苗进行定植并闭棚,移栽前棚内中沟灌足底水后覆盖薄膜,然后移栽,每667m2定植1900~2400株,宽行行距75~80cm、窄行行距55~60cm、株距40~50cm;定植时浇灌定根水,其后采用膜下滴灌,当第1穗果膨大时,每隔10~15天追施一次肥水,待第一果穗青熟转红时采收番茄;

(4)待番茄采收后,对田地进行翻耕填平,并浇水泡地,然后于5月中旬播种水稻种子,采用旱育秧技术育苗,6月中旬以宽行窄株的方式插秧,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水稻黄熟后收割;插秧密度为1.0~1.5万穴/亩、8~12万苗/亩;插秧后浇水,水层3~5cm,使秧苗1/2~1/3置于水中,待秧苗返青活棵后,见干见湿促分孽,在分孽末期,拔节初期晒田7~10天,水稻抽穗后,见干见湿管理,收割前1个月排水;

(5)在水稻收割前一个月,以10~15g/亩的密度,对青花菜种子进行播种育苗,水稻收割后,每亩田地施加腐熟农家肥3000~3200kg、菜饼90~100kg以及复合肥40~50kg,过钙25~50kg,然后深翻耙匀,并在田地四周及中间挖掘排水沟;当青花菜幼苗生长至4叶1心时,以平畦定植的方法进行栽种,并浇灌定根水,每亩栽种2200~2500株,株距为45cm×60cm,定植后7~10天内施尿素,每亩4~5kg,现蕾初期每亩追施尿素8~10kg、硫酸钾6~8kg以及喷施0.05%~0.1%的硼砂溶液,每亩喷施10~12kg/亩,定植70~90天后,在小花蕾尚未松开之前,陆续采收;

然后整地施肥,准备进行下一轮番茄的种植。

进一步地,步骤(1)中番茄种子催芽育苗的过程为:

(1)将番茄种子放入55~58℃的热水中浸泡15min,然后不断搅拌至水温为30℃,停止搅拌,并继续浸泡6~8h,再于25~30℃下保湿催芽;

(2)发芽种子中60~70%露白时,按8~10g/m2的密度播种于铺设有育苗基质的苗床上,在播种前,每立方米的育苗基质用80g,50%的多菌灵杀菌消毒;待幼苗长至1~2片真叶时,晴天假植至32孔或50孔营养盘内;其中,育苗基质包括草炭、珍珠岩和蛭石,所述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的重量比为1:1:1;

(3)假植后浇一次透水,并在假植3~4天内,控制苗床每天白天温度25~30℃,晚上18~20℃,此后,控制苗床每天白天温度15~20℃,晚上10~15℃,直至定植。

进一步地,步骤(2)中肥料包括腐熟农家肥3000~3200kg/亩、菜饼90~100kg/亩以及复合肥40~50kg/亩,过钙25~50kg/亩。

进一步地,复合肥为15:15:15硫酸钾复合肥。

进一步地,步骤(3)中肥水包括农家肥300~400kg/亩和15:15:15硫酸钾复合肥10~15kg/亩。

进一步地,步骤(4)中旱育秧技术育苗的过程为:

(1)选取无盐碱、土地肥沃、平坦的壤土为育秧土地,浇水泡透,使育秧土地土质松软,然后在育秧土地上开设宽1.5m、长15m的秧床,秧床间的秧沟宽30cm、深30cm;

(2)将2ml浸种灵加入10kg水中,配置为浸种液,再用20%的盐水筛选水稻种子,将6kg选出的种子加入浸种液中,浸泡3~4天后捞出控干进行催芽,当50%种子露白后将其播种于秧床上,再平铺地膜并加盖遮阳网;

(3)待种子出苗后,拆除地膜,同时,需保持秧床温度为25~30℃、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5~95%,若秧苗叶色淡黄,每平方米秧床可补施硫酸铵30~50g;在移栽前5~7天,通风炼苗,并进行蹲苗处理。

进一步地,步骤(2)、步骤(3)和步骤(4)中农家肥为鸡粪、鸭粪、猪粪、羊粪或牛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可有效的平衡粮食生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既有效降低土壤盐分和土传病菌基数,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又将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大大提升了种植地的经济效益,是一个真正使四川平原和浅丘区域达到每亩产值“千斤粮、万元钱”的高效栽培模式。

采用本发明方法栽种番茄后,菜田会留下大量的养分,在进行超级稻种植时,养分进一步分解释放,土壤中不再需要施用化肥,减少了化肥施用量,提高了水稻品质和产量,水稻每667m2产量可达到550-800kg,保证了菜农的基本粮食的需求,降低了化肥对土壤造成的污染;水稻种植后种植青花菜,种植水稻可以抑制多种病虫草害的发生,减少病虫基数,大大减少农药的施用,同时,水稻对土壤中养分的利用后,还可起到调节土壤ph值,清洗盐分的作用,也减少了土壤盐渍化的危害,青花菜病虫害减少,每667m2产量可达到1000-1500kg;青花菜收获后再继续进行种植番茄,将青花菜和水稻秸秆还田,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番茄每667m2产量可达到4000-5000kg,春提早番茄售价高,提升了菜农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实施例

一种番茄-水稻-青花菜水旱轮作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番茄栽培

(1)于11月中旬,以15~20g/亩的密度,将番茄种子放入55~58℃的热水中浸泡15min,然后不断搅拌至水温为30℃时,停止搅拌,并继续浸泡6~8h,再于25~30℃下保湿催芽;番茄品种选用选择株型紧凑,叶量较少,抗低温,耐弱光,抗病性强,品质优,早熟,高产的品种,如中杂302、中1405、多美瑞、巴菲特等;

(2)发芽种子中60~70%露白时,按8~10g/m2的密度播种于铺设有育苗基质的苗床上,在播种前,每立方米的育苗基质用80g,50%的多菌灵处理;待幼苗长至1~2片真叶时,晴天假植至32孔或50孔营养盘内;其中,育苗基质包括草炭、珍珠岩和蛭石,所述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的重量比为1:1:1;

(3)假植后浇一次透水,并在假植3~4天内,午间适当遮阳,控制苗床每天白天温度25~30℃,晚上18~20℃,此后,注意揭盖薄膜进行通风,控制苗床每天白天温度15~20℃,晚上10~15℃,夜间遇异常低温,注意覆盖好草毡,温度控制在10℃以上,直至定植;

(4)待番茄幼苗培育好后,于次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进行定植,在定植前,待前茬作物收获后,炕地10~20天,以撒施或沟施的方式施加鸡粪或猪粪作为基肥,并施加腐熟农家肥3000~3200kg/亩、菜饼90~100kg/亩以及复合肥40~50kg/亩,过钙25~50kg/亩;并在定植前一周扣棚,棚内整地深沟高畦,厢宽1.4m包沟;农家肥为鸡粪、鸭粪、猪粪、牛粪或羊粪;

(5)采用宽窄行种植的方式进行定植并闭棚;移栽前棚内中沟灌足底水后覆盖薄膜,坐水移栽或移栽后灌定根水,每667m2栽植密度1900~2400株,宽行行距80cm,窄行行距60cm,株距40~50cm;定植时浇灌定根水,闭棚4~5天后浇灌稀粪水提苗,并采用膜下滴灌,当第1穗果膨大时,选晴天上午每隔10~15天追一次肥水,每次追施腐熟的农家肥300~400kg/亩和15:15:15硫酸钾复合肥10~15kg/亩;

定植后闭棚4~5天内,不进行通风,此后保持白天温度在20~25℃,夜间10~15℃,若遇寒潮异常气候,采用大棚内套小拱棚的方式,多层覆盖保温;而后随外界气温回升,逐渐加大放风量,延长通风时间,降低棚温,4月份白天大棚两边门全面打开,5月份棚温达到35℃时,昼夜通风,将大棚四周棚膜全部撩开;

(6)当第一穗花序3~4朵花开放时,喷洒浓度为40mg/kg的番茄灵保花保果,其后随着气温的升高,逐渐降低其浓度;当植株生长至30cm时需用尼龙绳吊蔓或用竹竿搭人字架进行支撑;

番茄植株类型分为无限生长型单干整和有限生长型双干整枝,其中,单干整枝只留主茎,摘除所有侧枝,留4~5穗果摘心;双干整枝只留主茎和第一花序下的第一个侧枝,其余全部摘除,每穗花留4~5个,摘除多余的花果,在番茄的整个生育期中,尤其在中后期,要注意摘除老叶、病叶;

(7)病虫害防治:番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青枯病、叶霉病、病毒病,主要虫害有蚜虫、斑潜蝇、白粉虱、蓟马、棉铃虫;防治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治方法“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物理防治:利用黄板诱杀白粉虱、蚜虫,蓝板诱杀蓟马,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鳞翅目和同翅目害虫,覆盖银灰色膜驱避蚜虫,防虫网阻隔害虫等物理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积极保护利用天敌,如利用丽蚜小蜂防治蚜虫等;

化学防治:病虫害的化学防治药剂分别见表1、表2。

(8)待开花45~50天,第一穗果青熟转红时及时采收,采摘选晴天上午为宜,栽培的番茄每667m2产量可达到4000-5000kg;

(二)水稻栽培

(1)待番茄采收完毕后,对土地进行翻耕填平,并浇水泡地,直至土地松软,再加水浸泡,作为插秧地备用;

(2)选取无盐碱、土地肥沃、平坦的壤土为育秧土地,浇水泡透,使育秧土地土质松软,然后在育秧土地上开设宽1.5m、长15m的秧床,秧床间的秧沟宽30cm、深30cm,将秧床精细整理,达到平整一致,无作物根茬、杂草;

(3)将2ml浸种灵加入10kg水中,配置为浸种液备用,再用20%的盐水筛选水稻种子,将6kg筛选出来的种子加入浸种液中,浸泡3~4天后,捞出控干催芽,当50%种子露白后将其播种于秧床上,再平铺地膜并加盖遮阳网;其中,水稻种子选用不带病菌、虫源、无破粒、无秕粒、质优的超级稻良种,如四川地区超级稻主栽品种德香4727、德香4103、f优498以及宜香2115;

(4)待种子出苗后,拆除地膜,白芽期切不可灌水,整个秧田期坚持“三控”:控温,保持25~30℃;控水,秧床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5~95%;控氮,不宜多施氮肥,要施足磷、钾、硅肥,在移栽前若秧苗叶色淡黄,每平米秧床补施硫酸铵30~50g;移栽前5~7天,及时通风炼苗,并且要控制灌水,进行蹲苗,促使根系健壮;

(5)在6月中旬,即秧苗秧龄不超过40天,叶龄4~5叶,株高15~20cm时,以宽行窄株的方式将秧苗移栽至插秧地,插秧密度为1.0~1.5万穴/亩,秧苗8~12万/亩;

插秧后浇水,采用节水灌溉模式,全生育期坚持浅、湿、干交替间歇灌溉;插秧后,深水护秧,水层3~5cm,使秧苗1/2~1/3置于水中,减少叶面蒸腾,促使其更早返青;秧苗返青活棵后,浅水管理,见干见湿促分孽;在分孽末期,拔节初期进行晒田(群体总茎蘖数达到计划最高苗数的80%时),控制无效分蘖,时间7~10天;水稻抽穗后,见干见湿管理,收割前1个月排水;

(6)病虫害防治:水稻主要病害为苗期恶苗病、纹枯病、稻曲病、稻瘟病等;主要虫害为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稻苞虫等;主要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制剂防治进行预防;

农业防治:a、浅水层管理适时晒田,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田间湿度,破坏病虫害发生条件,减轻病虫害发生;b、插秧地在泡田时在田块的出水口及时打捞作物残渣残体,清除病源菌核,降低病源基数,减轻病虫害发生;

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鳞翅目、同翅目等害虫;

生物制剂防治:a、纹枯病和稻曲病:用5%井冈霉素6000ml/hm2兑水750~900kg/hm2均匀喷雾防治;b、稻瘟病:用宁盾枯草芽孢杆菌750ml/hm2兑水375kg/hm2均匀喷雾防治;c、螟虫:用1.1%百部·楝·烟乳油喷雾喷施水稻中下部进行药剂防治;d、稻纵卷叶螟:分蘖期、孕穗期百穴幼虫分别超过85、60头时,进行药剂防治,所选药剂为1.1%百·楝·烟乳油;

化学防治:所用试剂品种应符合ny/t51172002规定,病虫害防治的相应试剂分别见表3、表4;

(7)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水稻黄熟后进行收割,水稻收割后,稻谷应及时晾晒,防止其受潮霉变,当稻谷含水量为13~15%时,即可装袋入仓,栽种的水稻每667m2产量可达到550-800kg。

(三)青花菜栽培

(1)在水稻收割前1个月,选用大棚或露地小拱棚醉卧育苗棚,将青花菜种子播种于穴盘或营养钵中育苗,没穴(钵)播种一粒种子,播种后覆盖厚度为0.5cm的基质,并平铺2层遮阳网,遮阳降温;在播种2~3天后,青花菜种子即会出苗,出苗后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用遮阳网遮盖,其余时间均将遮阳网去掉;其中,基质包括重量比为1:1:1的草炭、珍珠岩和蛭石,并在使用前,每立方米的育苗基质用80g,50%的多菌灵消毒杀菌;

青花菜种子选择株型直立,侧枝少,花蕾小,紧凑,不宜散花,抗病性强,品质优,高产的品种;如:格隆、博尔特、海伦、青云等;

(2)水稻收割后,每亩土地施加腐熟农家肥3000~3200kg、菜饼90~100kg以及复合肥40~50kg,过钙25~50kg,然后深翻耙匀,并在土地四周及中间挖掘排水沟,用于青花菜种植;

(3)待青花菜幼苗生长至4叶1心时,采用平畦定植的方法将其栽种于平整好的土地中,栽种密度为2200~2500株/亩,株行距45cm×60cm,定植宜在午后进行,定植后需立即浇灌定根水;

(4)定植7~10天后,每亩施加尿素4~5kg,现蕾初期,每亩追施尿素10kg、硫酸钾7.5kg,同时,每亩喷施浓度为0.05%~0.1%的硼砂溶液12kg,防止产生空茎;青花菜团棵期至整个结球形成期,土壤应保持湿润,现蕾后浇水时,应避免淋湿花球,同时,需及时摘除病叶、老叶;

(5)病虫害防治: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其病虫害的化学防治方法分别见表5、表6;

(6)定植70~90天后,在小花蕾尚未松开之间,陆续进行采收;采收完毕后,平整土地,用以进行下一轮番茄的栽种。

表1番茄主要病害药剂防治

表2番茄主要虫害药剂防治

表3水稻主要病害化学防治

表4水稻主要虫害化学防治

表5青花菜主要病害化学防治

表6青花菜主要虫害化学防治

通过本发明的水旱轮作方法,可有效解决作物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连作障碍的问题,同时,可有效降低作物的患病几率,提升作物产量,增强土壤肥力,以达到使土壤保持可持续性发展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