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噻虫啉热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70902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噻虫啉热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噻虫啉属于苯甲酰胺杀虫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噻虫啉适用于防治棉花盲蝽、蚜虫、粉虱,飞虱和蚧壳虫等所有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害虫。目前市面上含有噻虫啉的农药中,除含有25%的噻虫啉外,还含有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钠、碳酸氢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和高岭土等,使用后对农作物虫害的防治效果为70~80%,达到的防治效果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噻虫啉热雾剂,能够提高对虫害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噻虫啉热雾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余量为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为芳烃类溶剂、植物油类溶剂和极性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优选的,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渗透剂包括氮酮、噻酮和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芳烃类溶剂包括c10芳烃、邻二氯苯和甲基萘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植物油类溶剂包括大豆油、棉籽油、菜籽油、蓖麻油、松节油、油酸甲酯和油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所述极性溶剂包括苯乙酮、苯甲醇、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噻虫啉热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溶剂将噻虫啉溶解后,再将得到的噻虫啉溶液与表面活性剂、渗透剂和磷酸三苯酯混合,即得噻虫啉热雾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噻虫啉热雾剂在防治农作物虫害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噻虫啉热雾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噻虫啉0.1~14%、表面活性剂1~15%、渗透剂0.5~7%、磷酸三苯酯0.5~12%,余量为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为芳烃类溶剂、植物油类溶剂和极性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农药常规制剂使用时需要兑水,本申请的热雾剂使用时一般不兑水,或者兑水稀释在5倍以内,而呋虫胺的常规制剂如20%呋虫胺悬浮剂sc或10%呋虫胺可溶性液剂,稀释倍数为1500-3000倍;这就使热雾剂颗粒相比传统药剂有更低的表面张力,利于在靶标作物和昆虫体表铺展,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噻虫啉热雾剂的防治效果要高于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和可分散油悬浮剂,而且持续性更长。本发明实施例的效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噻虫啉热雾剂药后3天,对农作物虫害的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最高可达95.86%;药后15天,防治效果仍能达到85%以上,最高可达91.3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噻虫啉热雾剂,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噻虫啉0.1~14%、表面活性剂1~15%、渗透剂0.5~7%、磷酸三苯酯0.5~12%,余量为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为芳烃类溶剂、植物油类溶剂和极性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本发明中,所述噻虫啉热雾剂中的颗粒的粒度优选为5~10μm,更优选为6~9μm,最优选为7~8μm。在本申请中,所述噻虫啉热雾剂中的颗粒的粒度能充分覆盖靶标作物或昆虫,提高了防治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噻虫啉热雾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0.1~14%噻虫啉,优选为1~12%,更优选为3~8%。本发明对所述噻虫啉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配制农药的市售商品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噻虫啉热雾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1~15%表面活性剂,优选为3~12%,更优选为7~8%。在本发明中,所述表面活性剂包括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当为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时,所述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的质量比为(2.5~8):(0.5~5),优选为(3~7):(1~4.5),更优选为(4~6):(1.5~4)。

在本发明中,所述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优选包括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和蓖麻油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几种具体为两种、三种、四种或五种。当所述聚氧乙烯醚类表面活性剂为两种、三种、四种或五种时,各组分等比例混合。本发明对上述试剂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市售产品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和润湿剂,使用时可乳化制剂,并使热雾剂颗粒在靶标昆虫体表润湿铺展。

本发明提供的噻虫啉热雾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0.5~7%渗透剂,优选为1.0~5.5%,更优选为2~4%。在本发明中,所述渗透剂优选包括氮酮、噻酮和顺丁烯二酸二仲辛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几种具体为两种或三种。在本发明中,当为两种或三种时,各组分等比例混合。本发明对上述试剂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市售产品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渗透剂使热雾剂颗粒润湿渗透入靶标作物叶片内或昆虫体内。

本发明提供的噻虫啉热雾剂包括质量百分比为0.5~12%磷酸三苯酯,优选为2~12%,更优选为4~7%。本发明对所述磷酸三苯酯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市售商品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磷酸三苯酯为阻燃剂,防止热雾剂在使用时出现火苗,造成潜在安全隐患。

本发明提供的噻虫啉热雾剂包括余量的有机溶剂,所述有机溶剂为芳烃类溶剂、植物油类溶剂和极性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几种具体为两种或三种。当所述有机溶剂为两种或三种时,各组分以任意比例混合。

在本发明中,所述芳烃类溶剂优选包括c10芳烃、邻二氯苯和甲基萘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几种具体为两种或三种,当所述芳烃类溶剂为两种或三种时,各组分以等比例混合。

在本发明中,所述植物油类溶剂优选包括大豆油、棉籽油、菜籽油、蓖麻油、松节油、油酸甲酯和油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几种具体为两种、三种、四种或五种,当所述植物油类溶剂为两种、三种、四种或五种时,各组分以等比例混合。

在本发明中,所述极性溶剂优选包括苯乙酮、苯甲醇、n-甲基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几种具体为两种、三种或四种,当所述极性溶剂为两种、三种或四种时,各组分以等比例混合。本发明对上述试剂的来源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选用的市售产品即可。

在本发明中,所述有机溶剂能够溶解有效成分。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提供的噻虫啉热雾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用溶剂将噻虫啉溶解后,再将得到的噻虫啉溶液与表面活性剂、渗透剂和磷酸三苯酯混合,即得噻虫啉热雾剂。

在本发明中,所述溶解和混合优选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本发明对所述搅拌的条件没有特殊限定,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采用的搅拌条件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噻虫啉热雾剂在防治农作物虫害中的应用,所述虫害具体为斜天牛、柑橘木虱、甘蔗蚜虫、茶蚜、玉米蚜和烟草烟蓟马。

本发明对所述噻虫啉热雾剂的使用方法没有特殊限定,具体为以常规药剂使用方式使用或者使用热雾机使用本药剂。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噻虫啉热雾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0.5%噻虫啉热雾剂

噻虫啉0.5kg,氮酮1kg,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5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0.5kg,磷酸三苯酯1kg,苯乙酮10kg,甲基萘补足至100kg。

制备方法:在带搅拌的容器中,先用溶剂苯乙酮和甲基萘将噻虫啉搅拌溶解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渗透剂氮酮和磷酸三苯酯搅拌混合,即得噻虫啉热雾剂。

实施例21%噻虫啉热雾剂

噻虫啉1kg,氮酮2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kg,磷酸三苯酯4kg,n-甲基吡咯烷酮5kg,大豆油15kg,甲基萘补足至100kg。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备本实施例的制剂。

实施例32%噻虫啉热雾剂

噻虫啉2kg,氮酮2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5kg,磷酸三苯酯10kg,苯甲醇12kg,油酸甲酯20kg,甲基萘补足至100kg。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备本实施例的制剂。

实施例43%噻虫啉热雾剂

噻虫啉3kg,噻酮2kg,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4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5kg,磷酸三丁酯3kg,n-甲基吡咯烷酮10kg,棉籽油10kg,c10芳烃补足至100kg。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备本实施例的制剂。

实施例55%噻虫啉热雾剂

噻虫啉5kg,快渗t5k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7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kg,磷酸三苯酯5kg,二甲亚砜10kg,邻二氯苯补足至100kg。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备本实施例的制剂。

实施例68%噻虫啉热雾剂

噻虫啉8kg,氮酮2kg,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5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3kg,磷酸三苯酯6kg,二甲亚砜12kg,甲基萘补足至100kg。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备本实施例的制剂。

实施例710%噻虫啉热雾剂

噻虫啉10kg,氮酮3kg,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5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5kg,磷酸三苯酯5kg,二甲亚砜15kg,甲基萘补足至100kg。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备本实施例的制剂。

实施例812%噻虫啉热雾剂

噻虫啉12kg,快渗t2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kg,十二烷基苯磺酸钙2kg,磷酸三苯酯5kg,n,n-二甲基甲酰胺10kg,松节油10kg,c10芳烃补足至100kg。

按照与实施例1相同的制备方法制备本实施例的制剂。

对照例1:50%噻虫啉水分散粒剂

50%噻虫啉,5%聚合羧酸盐,5%萘磺酸盐,3%辛基琥珀酸钠,玉米淀粉补足至100%。

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至物料颗粒d90≤30μm。

加入8%-15%去离子水,挤压造粒,干燥后即得20%呋虫胺水分散颗粒剂。

对照例2:25%噻虫啉可湿性粉剂

25%噻虫啉,5%聚合羧酸盐,5%萘磺酸盐,2%辛基琥珀酸钠,4%月桂醇硫酸钠,玉米淀粉补足至100%。

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后,经气流粉碎至物料颗粒d90≤30μm,即得25%呋虫胺可湿性粉剂。

对照例3:40%噻虫啉悬浮剂

配方:40%噻虫啉,5%聚合羧酸盐,5%磷酸酯,0.2%黄原胶,0.02%凯松,水补足至100%。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后,经沙磨至物料颗粒d90≤10μm,即得40%噻虫啉悬浮剂。

对照例4:21%噻虫啉可分散油悬浮剂

21%噻虫啉,1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甲基膨润土,油酸甲酯补足至100%。

将上述物料混合均匀后,经沙磨至物料颗粒d90≤5μm,即得21%噻虫啉油悬浮剂。

试验例1防治茶蚜的田间试验

将本发明提供的噻虫啉热雾剂与常规制剂进行防治茶园茶蚜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方法:噻虫啉热雾剂用热雾机施药;50%噻虫啉水分散粒剂、25%噻虫啉可湿性粉剂、40%噻虫啉悬浮剂、21%噻虫啉可分散油悬浮剂兑水稀释后用常规手动喷雾器喷雾施药;清水作对照。每个小区面积为100m2,重复1次,药后3天、15天调查防效。调查药效的方法为:每个小区按东、南、西、北、中取5个点,每点定株调查2株,记录茶蚜数量,并计算防治效果,结果见表1。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数-施药后虫数)/施药前虫数×100

防治效果(%)=(施药虫口减退率-对照虫口减退率)×100/(100-对照虫口减退率)。

表1防治茶蚜的田间试验结果

从表1中可以得出,噻虫啉热雾剂对茶蚜的防效比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和可分散油悬浮剂好,并且持效性更长。

室内试验:热雾剂喷雾性能试验。

热雾机药桶盛入去离子水2kg,样品药剂1kg,搅拌均匀,开启热雾机,观察喷出热雾浓度,评价浓雾等级,并观察喷热雾过程中是否有着火现象,结果见表2。

浓雾等级:

优----热雾为白色浓烟雾

良----热雾为蓝色浓烟雾

中----热雾为淡蓝色烟雾

差----热雾发烟舞时断时续

表2热雾剂喷雾性能试验结果

从表2中可以得出,使用热雾机喷施本发明样品,发出热雾显著优于对比试剂1-4。在本发明与常规制剂样品对比试剂1-4在差别在分散介质,对比试剂1-2分散介质为玉米淀粉,对比试剂3分散介质为水,对照例4为油酸甲酯;由于对比试剂1-3分散介质没有油性成分,热雾机喷施样品时基本没有热雾出现,喷出热雾性能差;对照例4为油酸甲酯,喷出热雾性能良,较本发明药剂样品性能低。

另外由于对比试剂1-4闪点较高,在热雾机喷施样品时,没有着火的现象发生。但是在用市售乳油药剂,如其溶剂有闪点低的溶剂,如二甲苯、甲醇,这往往是市售乳油药剂的成分,也使得常规乳油产品易于着火,不适用于热雾机喷雾使用。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噻虫啉热雾剂的防治效果要高于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和可分散油悬浮剂,而且持续性更长,使用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