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套栽紫木耳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90770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套栽紫木耳的方法。



背景技术:

紫木耳采集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经分离、驯化栽培和分类鉴定,确认是毛木耳的一个新变种,为毛木耳的紫色变种。紫木耳的耳片大,肉厚鲜嫩,色泽好,富胶质,品质优于毛木耳,且紫木耳对高温的适应性较强,因此可在春、夏、秋季进行栽培,同时紫木耳抗逆性能强,在栽培管理较粗放的条件下也能达到高产、稳产,因此很适合于大面积的人工栽培。目前对于稻田套种紫木耳的文献资料少之又少。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稻田套栽紫木耳的方法,能充分利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自然光、温、湿等小气候资源与紫木耳生长发育中所需的生活条件科学地结合起来,将紫木耳进行袋料栽培,套种在稻田中出耳,实现粮食高产和农业高收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稻田套栽紫木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紫木耳所用培养料用水拌匀,控制其含水量为55%-60%,ph值为7,然后装入17×33×0.006cm的聚丙烯塑料袋内至袋容量的3/5时将袋口洗净扎紧,穿过套环再翻卷套环,包住塑料环,塞上棉塞,包上牛皮纸,用布把塑袋四周擦净,得到培养基;

(2)将步骤(1)所得袋装培养基放入蒸汽柜内常压灭菌8h,温度保持在100℃;

(3)将经步骤(2)灭菌后的袋装培养基冷却后,同菌种、接种工具一并放入接种箱内气化消毒30min,然后进行常规接种;在培养室的地面洒石灰和多菌灵的混合物进行消毒杀菌,接种后放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内,控制温度为20-32℃进行遮光培养发菌至满袋;

(4)选择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稻田,然后施足底肥,早追面肥,在菌袋下田前2-3天喷一次农药,按方向为东西向开厢插秧,厢宽为133cm,厢沟宽40cm;然后把发满菌丝的菌袋用1%高锰酸钾水清洗一下,去掉棉签和套简,用绳子把袋口扎紧,用片刀把菌袋划5-8条长为8-10cm、宽为0.05cm的破口进行催芽,并控制空间相对湿度为90-95%,7-10天原基形成后放入预定稻株行中,1-4天原基分化后,分别在11:00-12:00、16:00-18:00灌水淹袋润基,润基30min后排水一半;3-4天后,紫木耳即可采收,收后2-3天灌一次深水,使水浸入耳口,2h后排水,经3-4天原基开始形成,这样重复,第二批耳又可采收;如此重复,可收3-4批紫木耳。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料为棉子壳78%、麦麸20%、糖1%、石膏l%制成的培养料或由稻草65%、麦麸32%、糖l%、石膏1%、过磷酸钙1%制成的培养料;其中所用稻草用前先切碎,然后用5%的石灰水浸渍8h捞起冲洗,晾干水分。

进一步的,所述气化消毒的药品为甲醛和高锰酸钾,甲醛用量为每立方米10ml,高锰酸钾用量为每立方米5g。

进一步的,所述稻田中的插秧株行距为14×20cm,水稻每亩基本苗为9-11万株,使稻田早封行遮荫。

进一步的,所述菌袋用量为每亩5800-6200袋。

综上所述,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用紫木耳混合培养料栽培紫木耳,生物转化率可达100%-150%,且发菌快,出耳集中。

2、按本发明方法栽培紫木耳,平均袋单产数为0.64kg,进行大面积种植,实现食用菌栽培技术与水稻高产技术配套,能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收入,达到粮食、经济效益双丰收。利用丰富的稻草、棉子壳等资源,发展紫木耳生产,经济效益高于种平菇、香菇,故稻田套种紫木耳技术可在水稻栽培区推广。

3、本发明利用水稻生长后期田间荫蔽、高温、高湿的环境,有计划地让紫木耳自然分化生长,减少人工操作环节,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同时,种完紫木耳的下脚料铺撒还田作肥料,又可改良土壤使水稻增产。一般每季每亩可产稻谷500-600kg,收鲜紫木耳3000-4000kg,扣除生产成本可净增产值6000-7000元,比单种水稻每亩效益高出10余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选择1亩地进行栽培,栽培时包括以下步骤:

(1)将紫木耳所用培养料用水拌匀,控制其含水量为55%-60%,ph值为7,然后装入17×33×0.006cm的聚丙烯塑料袋内至袋容量的3/5时将袋口洗净扎紧,穿过套环再翻卷套环,包住塑料环,塞上棉塞,包上牛皮纸,用布把塑袋四周擦净,得到培养基;

(2)将步骤(1)所得袋装培养基放入蒸汽柜内常压灭菌8h,温度保持在100℃;

(3)将经步骤(2)灭菌后的袋装培养基冷却后,同菌种、接种工具一并放入接种箱内气化消毒30min,然后进行常规接种;在培养室的地面洒石灰和多菌灵的混合物进行消毒杀菌,接种后放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内,控制温度为20-32℃进行遮光培养发菌至满袋;

(4)选择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稻田,然后施足底肥,早追面肥,在菌袋下田前2-3天喷一次农药,按方向为东西向开厢插秧,厢宽为133cm,厢沟宽40cm;然后把发满菌丝的菌袋用1%高锰酸钾水清洗一下,去掉棉签和套简,用绳子把袋口扎紧,用片刀把菌袋划5-8条长为8-10cm、宽为0.05cm的破口进行催芽,并控制空间相对湿度为90-95%,8天原基形成后放入预定稻株行中,2天原基分化后,分别在11:00-12:00、16:00-18:00灌水淹袋润基,润基30min后排水一半;3天后,紫木耳即可采收,收后2天灌一次深水,使水浸入耳口,2h后排水,经3-4天原基开始形成,这样重复,第二批耳又可采收;如此重复,可收3-4批紫木耳。

其中,所用培养料由稻草65%、麦麸32%、糖l%、石膏1%、过磷酸钙1%制成,稻草用前先切碎,然后用5%的石灰水浸渍8h捞起冲洗,晾干水分;气化消毒的药品为甲醛和高锰酸钾,甲醛用量为每立方米10ml,高锰酸钾用量为每立方米5g;稻田中的插秧株行距为14×20cm,水稻每亩基本苗为10.5万株,使稻田早封行遮荫;菌袋用量为每亩6100袋。

本实施例每季每亩可产稻谷600kg,收鲜紫木耳4000kg,扣除生产成本可净增产值7000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选择1亩地进行栽培,栽培时包括以下步骤:

(1)将紫木耳所用培养料用水拌匀,控制其含水量为55%-60%,ph值为7,然后装入17×33×0.006cm的聚丙烯塑料袋内至袋容量的3/5时将袋口洗净扎紧,穿过套环再翻卷套环,包住塑料环,塞上棉塞,包上牛皮纸,用布把塑袋四周擦净,得到培养基;

(2)将步骤(1)所得袋装培养基放入蒸汽柜内常压灭菌8h,温度保持在100℃;

(3)将经步骤(2)灭菌后的袋装培养基冷却后,同菌种、接种工具一并放入接种箱内气化消毒30min,然后进行常规接种;在培养室的地面洒石灰和多菌灵的混合物进行消毒杀菌,接种后放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内,控制温度为20-32℃进行遮光培养发菌至满袋;

(4)选择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稻田,然后施足底肥,早追面肥,在菌袋下田前2-3天喷一次农药,按方向为东西向开厢插秧,厢宽为133cm,厢沟宽40cm;然后把发满菌丝的菌袋用1%高锰酸钾水清洗一下,去掉棉签和套简,用绳子把袋口扎紧,用片刀把菌袋划5-8条长为8-10cm、宽为0.05cm的破口进行催芽,并控制空间相对湿度为90-95%,9天原基形成后放入预定稻株行中,2天原基分化后,分别在11:00-12:00、16:00-18:00灌水淹袋润基,润基30min后排水一半;4天后,紫木耳即可采收,收后2天灌一次深水,使水浸入耳口,2h后排水,经3-4天原基开始形成,这样重复,第二批耳又可采收;如此重复,可收3-4批紫木耳。

其中,所用培养料由棉子壳78%、麦麸20%、糖1%、石膏l%制成;气化消毒的药品为甲醛和高锰酸钾,甲醛用量为每立方米10ml,高锰酸钾用量为每立方米5g;稻田中的插秧株行距为14×20cm,水稻每亩基本苗为11万株,使稻田早封行遮荫;菌袋用量为每亩6200袋。

本实施例每季每亩可产稻谷560kg,收鲜紫木耳3829kg,扣除生产成本可净增产值6688元。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选择1亩地进行栽培,栽培时包括以下步骤:

(1)将紫木耳所用培养料用水拌匀,控制其含水量为55%-60%,ph值为7,然后装入17×33×0.006cm的聚丙烯塑料袋内至袋容量的3/5时将袋口洗净扎紧,穿过套环再翻卷套环,包住塑料环,塞上棉塞,包上牛皮纸,用布把塑袋四周擦净,得到培养基;

(2)将步骤(1)所得袋装培养基放入蒸汽柜内常压灭菌8h,温度保持在100℃;

(3)将经步骤(2)灭菌后的袋装培养基冷却后,同菌种、接种工具一并放入接种箱内气化消毒30min,然后进行常规接种;在培养室的地面洒石灰和多菌灵的混合物进行消毒杀菌,接种后放入已消毒的培养室内,控制温度为20-32℃进行遮光培养发菌至满袋;

(4)选择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稻田,然后施足底肥,早追面肥,在菌袋下田前2-3天喷一次农药,按方向为东西向开厢插秧,厢宽为133cm,厢沟宽40cm;然后把发满菌丝的菌袋用1%高锰酸钾水清洗一下,去掉棉签和套简,用绳子把袋口扎紧,用片刀把菌袋划5-8条长为8-10cm、宽为0.05cm的破口进行催芽,并控制空间相对湿度为90-95%,10天原基形成后放入预定稻株行中,4天原基分化后,分别在11:00-12:00、16:00-18:00灌水淹袋润基,润基30min后排水一半;4天后,紫木耳即可采收,收后2天灌一次深水,使水浸入耳口,2h后排水,经3-4天原基开始形成,这样重复,第二批耳又可采收;如此重复,可收3-4批紫木耳。

其中,所用培养料由稻草65%、麦麸32%、糖l%、石膏1%、过磷酸钙1%制成,稻草用前先切碎,然后用5%的石灰水浸渍8h捞起冲洗,晾干水分;气化消毒的药品为甲醛和高锰酸钾,甲醛用量为每立方米10ml,高锰酸钾用量为每立方米5g;稻田中的插秧株行距为14×20cm,水稻每亩基本苗为9万株,使稻田早封行遮荫;所述菌袋用量为每亩5800袋。

本实施例每季每亩可产稻谷520kg,收鲜紫木耳3359kg,扣除生产成本可净增产值6137元。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