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广西野生石崖茶组培苗的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57525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作物繁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广西野生石崖茶组培苗的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石崖茶,学名亮叶黄瑞木,扬桐属,乔木。主要生长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内南部山区,喜欢日照短、温差大、阴凉潮湿的石山峭壁或山涧边,又因该茶长于悬崖绝壁,可谓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孕育出风格独特的纯天然饮品,古时驯猴采摘,民间又称为"猴摘茶"。经有关部门检测,由于石崖茶不含咖啡碱,饮后不影响睡眠,并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因此深受消费者喜爱。石崖茶广东中山大学植物专家鉴定:平乐野生石崖茶为亮叶杨桐属黄瑞木茶科,主要成分为:黄酮类20%、茶多酚23.4%,氨基酸9.73%,以及野生物碱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元素,是目前发现在自然植物中黄酮类含量最高的植物,属国内珍稀的原生态纯天然绿色植物的茶中珍品。另外,野生石崖茶茶色碧绿如翡翠,馨香爽口,含茶碱量低。品后回味无穷,不影响睡眠,长期早晚饮用,具有清热解毒、护肝明目、消炎润肺,养颜、降血压、减少脂肪、健胃消食等作用,对咽喉炎、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具有明显的作用,可谓大瑶山的山中珍品。

生长于金秀县的野生石崖茶繁育成活率极低,对于野生石崖茶的繁育也成为石崖茶研究人员研究的热点,我们检索到如下关于石崖茶的繁育方法资料:

1.中国专利:专利公布号cn102487706a公开了一种石崖茶育苗方法,该方法是在每年霜降前后采摘成熟的石崖茶果实,采用干藏法和沙藏法储存处理种子,然后在次年的3月至4月期间进行繁育。这种繁育方法较为复杂,而且是有性繁殖,后代容易发生变异,不利于保持石崖茶原有的特性,对环境要求较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2.中国专利:专利授权号cn103202165b,名称:石崖茶扦插育苗的方法,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崖茶扦插育苗的方法,它是选择品性优良单株,取一年生嫩枝中上部,剪成特殊插穗枝、泡药促根、泡营养液、建立苗床、准备特殊覆盖土,扦插、覆盖等。本发明突破了石崖茶树扦插繁育成活率极低或根本不能扦插繁育的技术难关,从枝条选择、枝条修剪、枝条处理、插床基质准备及插后管护等五个方面入手,使石崖茶成活率高、出圃快、出圃率高。扦插技术繁殖效率较低,需要人工操作技术数量、成熟,才能提高繁育成活率,适合于农户自己操作,不适用于工厂或大面积繁育。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广西野生石崖茶组培苗的繁育方法,相对于传统繁育方法,具有能最大限度保持野生石崖茶的优良性状基因、操作方便、成活率高,适用于大批量或工厂化育苗,对野生石崖茶这一珍稀物种的繁育极具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广西野生石崖茶的组培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外植体的采摘:在每年的5~6月份,选择海拔800米以上,常年生长于悬崖峭壁的、无病虫害侵染的野生石崖茶,采摘其嫩芽。

(2)消毒:使用纯净水将嫩芽反复冲洗3~4次后,用升汞溶液消毒10~20min后,用消过毒的滤纸片吸干,备用。

(3)愈伤组织培养: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如下操作:用消毒过的解剖刀横切出长1.2~1.5cm的芽段,将芽段放入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培养,在温度28~30℃,湿度控制60~85%,暗培养15~18天,获得愈伤组织。

(4)石崖茶无菌苗芽的培养:选取没有污染的愈伤组织,转入继代增殖培养基上进行诱芽培养,培养30~35天;培养条件:温度26±2℃,光照强度2000~2500lux;待不断有腋芽生成时结束。

(5)石崖茶无菌苗生根培养:选取芽苗长1.5~2.5cm,的继代芽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条件:温度28~30℃,光照强度1200~1500lux;培养25~30天后,主侧根明显时培养结束。

步骤(3)所述愈伤组织培养基的配方为ms+n6苄基腺嘌呤0.3~0.5mg/l+萘乙酸0.8~1.5mg/l+维生素c2.0mg/l+蔗糖30g/l+琼脂4.0g/l,ph6.8~7.2。

步骤(4)所述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蔗糖4.0g/l+n6~苄基嘌呤0.3~0.5mg/l+萘乙酸0.3~0.8mg/l+琼脂5g/l,ph6.0~6.5。

步骤(5)所述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蔗糖3~6g/l+吲哚乙酸0.5~1.4mg/l+萘乙酸0.5~1.3mg/l+iba0.1mg/l+硫酸锰0.5~1.5g/l+琼脂6~8g/l,ph6.0~6.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广西金秀县野生石崖茶常年生长于悬崖峭壁,是自然环境经过千万年变迁,优胜劣汰生存下来的珍稀物种,由于缺乏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及条件的研究,人们通过嫁接、扦插的繁育方法,难以成功。本发明通过对野生石崖茶生物学特性的调查和基因的研究,将其生长健壮、保持有野生石崖茶优良性状的嫩芽作为外植体组织培养,通过诱导腋芽生长、生根培养,培育出了成活率高、后期生长能保持优良性状的野生石崖茶幼苗。本发明的野生石崖茶组培苗繁育方法操作简单,适合于工厂化组培苗的繁育,对于推广野生石崖茶这一珍贵物种有着重要意义和不可估量的商业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广西野生石崖茶的组培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外植体的采摘:在每年的5~6月份,选择海拔800米以上,常年生长于悬崖峭壁的、无病虫害侵染的野生石崖茶,采摘其嫩芽。

(2)消毒:使用纯净水将嫩芽反复冲洗3~4次后,用升汞溶液消毒10~20min后,用消过毒的滤纸片吸干,备用。

(3)愈伤组织培养: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如下操作:用消毒过的解剖刀横切出长1.2~1.5cm的芽段,将芽段放入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培养,在温度28~30℃,湿度控制60~85%,暗培养15天,获得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培养基的配方为ms+n6苄基腺嘌呤0.3mg/l+萘乙酸0.8mg/l+维生素c2.0mg/l+蔗糖30g/l+琼脂4.0g/l,ph6.8。

(4)石崖茶无菌苗芽的培养:选取没有污染的愈伤组织,转入继代增殖培养基上进行诱芽培养,培养30天;培养条件:温度26±2℃,光照强度2000~2500lux;待不断有腋芽生成时结束;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蔗糖4.0g/l+n6~苄基嘌呤0.3mg/l+萘乙酸0.3mg/l+琼脂5g/l,ph6.0。

(5)石崖茶无菌苗生根培养:选取芽苗长1.5~2.5cm,的继代芽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条件:温度28~30℃,光照强度1200~1500lux;培养25天后,主侧根明显时培养结束;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蔗糖3g/l+吲哚乙酸0.5mg/l+萘乙酸0.5mg/l+iba0.1mg/l+硫酸锰0.5g/l+琼脂6g/l,ph6.0。

通过上述组培苗的繁育方法,野生石崖茶组培苗成活率92.5%,组培苗培养结束后移栽造林,移栽成活率86.78%,目前已成功移栽造林157亩。

实施例2

一种广西野生石崖茶的组培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外植体的采摘:在每年的5~6月份,选择海拔800米以上,常年生长于悬崖峭壁的、无病虫害侵染的野生石崖茶,采摘其嫩芽。

(2)消毒:使用纯净水将嫩芽反复冲洗3~4次后,用升汞溶液消毒10~20min后,用消过毒的滤纸片吸干,备用。

(3)愈伤组织培养: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如下操作:用消毒过的解剖刀横切出长1.2~1.5cm的芽段,将芽段放入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培养,在温度28~30℃,湿度控制60~85%,暗培养18天,获得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培养基的配方为ms+n6苄基腺嘌呤0.5mg/l+萘乙酸1.5mg/l+维生素c2.0mg/l+蔗糖30g/l+琼脂4.0g/l,ph7.2。

(4)石崖茶无菌苗芽的培养:选取没有污染的愈伤组织,转入继代增殖培养基上进行诱芽培养,培养35天;培养条件:温度26±2℃,光照强度2000~2500lux;待不断有腋芽生成时结束;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蔗糖4.0g/l+n6~苄基嘌呤0.5mg/l+萘乙酸0.8mg/l+琼脂5g/l,ph6.5。

(5)石崖茶无菌苗生根培养:选取芽苗长1.5~2.5cm,的继代芽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条件:温度28~30℃,光照强度1200~1500lux;培养30天后,主侧根明显时培养结束;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蔗糖6g/l+吲哚乙酸1.4mg/l+萘乙酸1.3mg/l+iba0.1mg/l+硫酸锰1.5g/l+琼脂6~8g/l,ph6.4。

采用本实施例方法,野生石崖茶组培苗成活率91.2%,组培苗培养结束后移栽造林,移栽成活率83.4%,目前已成功移栽造林225亩。

实施例3

一种广西野生石崖茶的组培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外植体的采摘:在每年的5~6月份,选择海拔800米以上,常年生长于悬崖峭壁的、无病虫害侵染的野生石崖茶,采摘其嫩芽。

(2)消毒:使用纯净水将嫩芽反复冲洗3~4次后,用升汞溶液消毒10~20min后,用消过毒的滤纸片吸干,备用。

(3)愈伤组织培养: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如下操作:用消毒过的解剖刀横切出长1.2~1.5cm的芽段,将芽段放入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培养,在温度28~30℃,湿度控制60~85%,暗培养168天,获得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培养基的配方为ms+n6苄基腺嘌呤0.4mg/l+萘乙酸0.8mg/l+维生素c2.0mg/l+蔗糖30g/l+琼脂4.0g/l,ph6.9。

(4)石崖茶无菌苗芽的培养:选取没有污染的愈伤组织,转入继代增殖培养基上进行诱芽培养,培养32天;培养条件:温度26±2℃,光照强度2000~2500lux;待不断有腋芽生成时结束;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蔗糖4.0g/l+n6~苄基嘌呤0.3mg/l+萘乙酸0.5mg/l+琼脂5g/l,ph6.3。

(5)石崖茶无菌苗生根培养:选取芽苗长1.5~2.5cm,的继代芽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条件:温度28~30℃,光照强度1200~1500lux;培养26天后,主侧根明显时培养结束;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蔗糖5g/l+吲哚乙酸1.0mg/l+萘乙酸0.8mg/l+iba0.1mg/l+硫酸锰0.8g/l+琼脂6~8g/l,ph6.2。

使用本实施例方法,野生石崖茶组培苗成活率高达95.5%,该批组培苗尚未出圃造林。

实施例4

一种广西野生石崖茶的组培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外植体的采摘:在每年的5~6月份,选择海拔800米以上,常年生长于悬崖峭壁的、无病虫害侵染的野生石崖茶,采摘其嫩芽。

(2)消毒:使用纯净水将嫩芽反复冲洗3~4次后,用升汞溶液消毒10~20min后,用消过毒的滤纸片吸干,备用。

(3)愈伤组织培养: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如下操作:用消毒过的解剖刀横切出长1.2~1.5cm的芽段,将芽段放入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培养,在温度28~30℃,湿度控制60~85%,暗培养15天,获得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培养基的配方为ms+n6苄基腺嘌呤0.5mg/l+萘乙酸1.5mg/l+维生素c2.0mg/l+蔗糖30g/l+琼脂4.0g/l,ph7.0。

(4)石崖茶无菌苗芽的培养:选取没有污染的愈伤组织,转入继代增殖培养基上进行诱芽培养,培养35天;培养条件:温度26±2℃,光照强度2000~2500lux;待不断有腋芽生成时结束;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蔗糖4.0g/l+n6~苄基嘌呤0.3mg/l+萘乙酸0.3mg/l+琼脂5g/l,ph6.2。

(5)石崖茶无菌苗生根培养:选取芽苗长1.5~2.5cm,的继代芽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条件:温度28~30℃,光照强度1200~1500lux;培养28天后,主侧根明显时培养结束;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蔗糖6g/l+吲哚乙酸1.0mg/l+萘乙酸1.0mg/l+iba0.1mg/l+硫酸锰0.8g/l+琼脂6~8g/l,ph6.2。

使用本实施例方法,野生石崖茶组培苗成活率96.1%,组培苗培养结束后移栽造林,移栽成活率80.2%,目前已成功移栽造林55亩。

实施例5

一种广西野生石崖茶的组培繁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外植体的采摘:在每年的5~6月份,选择海拔800米以上,常年生长于悬崖峭壁的、无病虫害侵染的野生石崖茶,采摘其嫩芽。

(2)消毒:使用纯净水将嫩芽反复冲洗3~4次后,用升汞溶液消毒10~20min后,用消过毒的滤纸片吸干,备用。

(3)愈伤组织培养: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如下操作:用消毒过的解剖刀横切出长1.2~1.5cm的芽段,将芽段放入愈伤组织培养基中培养,在温度28~30℃,湿度控制60~85%,暗培养18天,获得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培养基的配方为ms+n6苄基腺嘌呤0.3mg/l+萘乙酸0.8mg/l+维生素c2.0mg/l+蔗糖30g/l+琼脂4.0g/l,ph6.8。

(4)石崖茶无菌苗芽的培养:选取没有污染的愈伤组织,转入继代增殖培养基上进行诱芽培养,培养35天;培养条件:温度26±2℃,光照强度2000~2500lux;待不断有腋芽生成时结束;继代培养基配方为ms+蔗糖4.0g/l+n6~苄基嘌呤0.5mg/l+萘乙酸0.4mg/l+琼脂5g/l,ph6.5。

(5)石崖茶无菌苗生根培养:选取芽苗长1.5~2.5cm,的继代芽苗,转入生根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条件:温度28~30℃,光照强度1200~1500lux;培养26天后,主侧根明显时培养结束;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蔗糖6g/l+吲哚乙酸0.5mg/l+萘乙酸0.5mg/l+iba0.1mg/l+硫酸锰0.5g/l+琼脂6~8g/l,ph6.3。

使用本实施例方法,野生石崖茶组培苗成活率94.0%,组培苗培养结束后移栽造林,移栽成活率86.25%,目前已成功移栽造林332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