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池水肥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4459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种植池水肥循环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池,具体涉及一种种植池水肥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种植池是一种利用水池进行育苗、种植的装置,通常采用漂浮盘漂浮在种植池内,在漂浮盘上进行漂浮育苗和种植。但给植株施肥的过程中,通常是人工把漂浮盘抬起后,往种植池内水中手动放入肥料, 放入的肥料分布不均,导致植株抢肥以及植株之间生长不一致,并且人工频繁的抬起漂浮盘,使工作量过大且费时费力,增加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因此需设计一种能对育苗池水循环利用、快速施肥的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种植池水肥循环系统,其优点是能够自动进行水肥循环,保障种植池的肥料供应。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种植池水肥循环系统,包括种植池,所述种植池连通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通过水泵连接有混合池,所述混合池通过进水管与所述种植池连接,所述混合池上方设有肥料罐,所述肥料罐与所述混合池之间设有流量调节罐,所述肥料罐与所述流量调节罐之间通过肥料管道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水泵将种植池内的水从抽水管抽出,进入混合池内,肥料罐内的肥料通过肥料管道经流量调节罐进入混合池内,与水进行混合溶解,并从进水管返回种植池内,实现水肥的自动循环,保持种植池内的肥料自动供应,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流量调节罐底部设有扇形槽,所述流量调节罐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控制所述扇形槽开口大小扇形块,所述扇形块上设有把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把手使扇形块在扇形槽内转动,从而调节扇形槽开口的大小,进而控制肥料从流量调节罐底部流出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内设有第一过滤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肥料在混合池内溶解在水中,过滤池可以对肥料中的不溶性杂物进行过滤,防止杂物进入种植池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抽水管与所述种植池的连通处设有第二过滤网。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过滤网可以对种植池内的肥料进行过滤,防止在抽水的过程中未溶解的结块肥料一同被抽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肥料管道上设有流量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流量计可以监控肥料的流通速度,从而方便判断肥料的供给量,根据需要对肥料的供给进行调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水肥可以自动进行循环,对种植池内供应肥料;

2、可以通过流量计对肥料的流量进行判断,并通过流量调节罐调节肥料的流量大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流量调节罐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种植池;11、抽水管;12、第二过滤网;2、水泵;3、混合池;4、流量调节罐;41、扇形槽;42、转轴;43、扇形块;44、把手;5、肥料管道;51、流量计;6、肥料罐;7、过滤池;71、第一过滤网;8、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种植池水肥循环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种植池1,种植池1连通有抽水管11,抽水管11与种植池1的连通处设有第二过滤网12,抽水管11通过水泵2连接有混合池3,混合池3的上方设有流量调节罐4,如图2所示,流量调节罐4底部设有扇形槽41,流量调节罐4底部中心设有转轴42,通过转轴42转动连接有扇形块43,扇形块43上设有把手44,扇形块43在扇形槽41内转动,从而控制扇形槽41开口的大小,进而控制肥料从流量调节罐4底部流出的速度。

如图1所示,流量调节罐4上方通过肥料管道5连接有肥料罐6,肥料管道5上设有流量计51,混合池3连接有过滤池7,过滤池7内设有第一过滤网71,过滤池7通过进水管8与种植池1连接。

工作过程:水泵2将种植池1内的水从抽水管11抽出,进入混合池3内,肥料罐6内的肥料通过肥料管道5经流量调节罐4进入混合池3内,与水进行混合溶解,并从进水管8返回种植池1内,实现水肥的自动循环,保持种植池1内的肥料自动供应,省时省力。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