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肥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90862阅读:16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施肥罐。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农业设备尤其是播种设备是进行农业生产环节必不可少的装备,可以降低作业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施肥是耕种的重要环节。常规不加外动力灌溉用施肥装置应用最多的是压差式施肥罐。现有的压差式施肥罐存在的问题在于,施肥浓度难以控制:压差式施肥罐在施肥过程开始时,注入灌溉水中的肥液浓度最高,随着灌溉过程的进行,肥液相当于不断被稀释的过程,浓度逐渐降低,因此采用该施肥罐在整个施肥过程中肥液的浓度是一个变量,这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肥罐。

一种施肥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混料罐,输水管,肥液管,释料漏斗,延伸管和护料管;其中,

所述混料罐包括:主罐体和设置于所述主罐体顶部的储料室;所述储料室与主罐体焊接,并且储料室形成有可容纳释料漏斗放置的空间;所述主罐体的顶部设置有口径为1cm~2.5cm的螺孔;所述储料室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压盖;

所述释料漏斗包括:漏斗机构,和与所述漏斗机构底部的漏口相连的竖直导料管,所述竖直导料管的外围设置有与所述螺孔相适配的螺纹;所述竖直导料管与螺孔螺纹连接;所述漏口的内径为0.5cm~2cm;

所述主罐体的顶面上设置有进水弯管;所述进水弯管的外端与输水管相连,内端与延伸管相连,所述延伸管的末端位于主罐体的1/4~1/3高度处;所述输水管上设置有进水阀门;所述进水阀门为流量阀;

所述主罐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出液弯管;所述出液弯管位于主罐体的1/2~2/3高度处;所述出液弯管的外端与肥液管相连;所述肥液管上设置有排液阀门;

所述护料管位于主罐体内,其顶端与主罐体的顶部相连,且设置于所述螺孔的外围;所述护料管向下延伸,且其末端位于所述出液弯管的上部;

所述输水管和肥液管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调压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主罐体的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出液弯管的内端的端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混料罐的支架。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肥罐具有以下优点:

1、该混料罐的肥料通过漏斗机构定时定量的释到混料罐内,此时再通过控制水的流量即可实现肥料的浓度可控和稳定。同时通过控制延伸管末端(即入水端)以及出液弯管(即出肥端)的位置,以及设置护料管,以保证水和下漏肥料充分混匀后方可从出液弯管排出,在保证浓度稳定的同时降低事故的发生。

2、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于在农业中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肥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罐体

2-储料室

3-密封压盖

4-释料漏斗

5-进水弯管

6-延伸管

7-进水阀门

8-输水管

9-出液弯管

10-肥液管

11-排液阀门

12-护料管

13-调压阀门

14-排料口

15-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肥罐。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肥罐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施肥罐包括:混料罐,输水管8,肥液管10,释料漏斗4,延伸管6和护料管12;其中,

所述混料罐包括:主罐体1和设置于所述主罐体1顶部的储料室2;所述储料室2与主罐体1焊接,并且储料室2形成有可容纳释料漏斗4放置的空间;所述主罐体1的顶部设置有口径为1cm~2.5cm的螺孔;所述储料室2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压盖3;

所述释料漏斗4包括:漏斗机构,和与所述漏斗机构底部的漏口相连的竖直导料管,所述竖直导料管的外围设置有与所述螺孔相适配的螺纹;所述竖直导料管与螺孔螺纹连接;所述漏口的内径为0.5cm~2cm;

所述主罐体1的顶面上设置有进水弯管5;所述进水弯管5的外端与输水管8相连,内端与延伸管6相连,所述延伸管6的末端位于主罐体1的1/4~1/3高度处;所述输水管8上设置有进水阀门7;

所述主罐体1的侧面上设置有出液弯管9;所述出液弯管9位于主罐体1的1/2~2/3高度处;所述出液弯管9的外端与肥液管10相连;所述肥液管10上设置有排液阀门11;所述进水阀门11为流量阀;

所述护料管12位于主罐体1内,其顶端与主罐体1的顶部相连,且设置于所述螺孔的外围;所述护料管12向下延伸,且其末端位于所述出液弯管9的上部;

所述输水管8和肥液管10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调压阀门13。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肥罐是一种压差式施肥罐,该施肥罐结构中,混料罐用于将水和肥料混合成为肥液,其包括两部分,其中主罐体1是实现上述混料功能的主要部件,储料室2用形成存储肥料的空间,为定时定量投放肥料提供前提。释料漏斗4设置在储料室2内,其底部的竖直导料管螺纹连接于主罐体1的顶部的螺孔内,即该螺孔是位于储料室2内的。装配时候,只需将释料漏斗4的竖直导料管拧入螺孔即可。控制漏斗机构的漏口的内径为0.5cm~2cm,以使其具有适宜的释料速度。相对于传统的混料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混料罐的肥料通过漏斗机构定时定量的释到混料罐内,此时再通过控制进水阀门调整水的流量即可实现肥料的浓度可控和稳定。同时通过控制延伸管6末端(即入水端)以及出液弯管9(即出肥端)的位置,以及设置护料管12,以保证水和下漏肥料充分混匀后方可从出液弯管9排出,在保证浓度稳定的同时降低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施肥后将混料罐内的残余料液排出,所述主罐体1的侧壁的底部设置有排料口14。

优选的,为了防止未溶解的大颗粒肥料进入肥液管10并造成管内堵塞,所述出液弯管9的内端的端口处设置有过滤网15。

此外,为了提高支撑稳定性,上述施肥罐还优选包括设置于所述混料罐的支架。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施肥罐具有以下优点:

1、该混料罐的肥料通过漏斗机构定时定量的释到混料罐内,此时再通过进水阀门控制水的流量即可实现肥料的浓度可控和稳定。同时通过控制延伸管末端(即入水端)以及出液弯管(即出肥端)的位置,以及设置护料管,以保证水和下漏肥料充分混匀后方可从出液弯管排出,在保证浓度稳定的同时降低事故的发生。

2、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适于在农业中的推广。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施肥罐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