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施肥装置。
背景技术:
树木施肥时,通常使用到机器进行施肥,施肥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需要推着施肥器前进,到不同地方的施肥,因此,整个过程中需要施肥器进入到树木丛中,有些树木密集的地方根本没有空间将施肥器推进去,因此很多时候都不是很方便,工作效率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大。且传统的施肥器插地端出料孔易被泥土堵塞,严重影响施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便携式施肥装置,具有使用携带方便,便于给密集地方的树木施肥,且插地端的出料孔不易堵塞,施肥的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施肥装置,包括有储肥桶、混料仓、输料管、插地管和插地铲,所述储肥桶内部设置有纵向隔板,隔板将储肥桶分隔成左右两个区域,便于存放不同种类的肥料。在储肥桶对应每个区域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左、右出料口,左、右出料口分别通过输送软管连接至混料仓的左右两端,混料仓两端的输送软管上分别设置有物料控制开关。所述混料仓为“V”型结构,其下端面相对的设置有一定的倾斜度,便于倾倒肥料,避免死角处肥料的残留。混料仓的下端居中设置有插地管,插地管下端为倾斜口,其较短侧壁端通过销轴连接有插地铲,插地铲以销轴为中心转动。在所述插地管内部,连接混料仓设置有输料管,输料管便于导出肥料。输料管上贯穿插地管设置有输料开关。在所述插地管的中下端设置有踏板,踏板侧面设置有横向的固定孔,通过螺杆穿过固定孔将踏板固定在插地管上,调整螺杆可以调整踏板在插地管上的高度,以确定插入土壤的深度。在插地管下端表面上设置有刻度,用于辅助调整踏板在插地管上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插地铲其前端口设置有定位凸块,插地管其长侧壁端设置有与定位凸块匹配的插槽,使插地铲与插底管定位牢靠。
优选地,所述储肥桶前侧面上设置有背带,方便背在工作人员身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更为合理,携带方便,便于密集地方树木的施肥。插地管前端设置有插地铲,避免了插入地面时输料管堵塞。施肥时,脚踩踏板,插地管和插地铲插入地面,然后稍向上提拉插地管,插地铲与插地管脱离,输料管中的肥料压入土壤。该装置使用方便,简单快捷,施肥效果好,利于树木吸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施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插底管和插地铲连接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储肥桶 2—隔板 3—混料仓 4—插地管 5—踏板 6—螺杆 7—插地铲 8—刻度 9—输料管 10—输料开关 11—输送软管 12—物料控制开关 13—背带 14—定位凸块 15—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和附图2,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如下:一种便携式施肥装置,包括有储肥桶1、混料仓3、输料管9、插地管4和插地铲7,所述储肥桶1内部设置有纵向隔板2,隔板2将储肥桶1分隔成左右两个区域,便于存放不同种类的肥料。在储肥桶1对应每个区域的下端分别设置有左、右出料口,左、右出料口分别通过输送软管11连接至混料仓3的左右两端,混料仓3两端的输送软管11上分别设置有物料控制开关12。所述混料仓3为“V”型结构,其下端面相对的设置有一定的倾斜度,便于倾倒肥料,避免死角处肥料的残留。混料仓3的下端居中设置有插地管4,插地管4下端为倾斜口,其较短侧壁端通过销轴连接有插地铲7,插地铲7以销轴为中心转动。在所述插地管4内部,连接混料仓设置有输料管9,输料管便于导出肥料。输料管9上贯穿插地管设置有输料开关10。在所述插地管4的中下端设置有踏板5,踏板侧面设置有横向的固定孔,通过螺杆6穿过固定孔将踏板5固定在插地管4上,调整螺杆可以调整踏板在插地管上的高度,以确定插入土壤的深度。在插地管4下端表面上设置有刻度8,用于辅助调整踏板在插地管上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插地铲7其前端口设置有定位凸块14,插地管4其长侧壁端设置有与定位凸块匹配的插槽15,使插地铲与插底管定位牢靠。
优选地,所述储肥桶1前侧面上设置有背带13,方便背在工作人员身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更为合理,携带方便,便于密集地方树木的施肥。插地管前端设置有插地铲,避免了插入地面时输料管堵塞。施肥时,脚踩踏板,插地管和插地铲插入地面,然后稍向上提拉插地管,插地铲与插地管脱离,输料管中的肥料压入土壤。该装置使用方便,简单快捷,施肥效果好,利于树木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