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式插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375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步行式插秧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步行式插秧机。



背景技术:

步行式插秧机的行驶用的侧离合器经由离合拉索与操作件连结。离合拉索具有外拉索和内拉索。对于离合拉索的离合器操作侧的端部而言,外拉索的端部被保持位置,仅允许内拉索移动。

作为支承这种离合拉索的端部的结构,目前有一种结构是加工形成用于保持外拉索的端部的阶梯凹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现有结构中,存在支承用的构件构造复杂而导致制造成本增大或制造上费时费力等缺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注册申请:实开昭63-17862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因此,希望以简单的结构却能良好地保持离合拉索。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步行式插秧机的特征在于,具有:

操作件,供离合器操作用;

离合拉索,与所述操作件连动连结;以及

拉索保持部,保持外拉索的端部,以允许所述离合拉索的内拉索移动,

在所述拉索保持部具有:

外拉索支承部,防止所述外拉索的端部横摆;

内拉索通过部,允许所述内拉索通过并且阻止所述外拉索通过;以及

防横摆构件,在所述外拉索支承部与所述内拉索通过部之间,以包围所述外拉索的外周部的状态防止所述外拉索横摆,

在所述防横摆构件形成有挡止部,挡止所述外拉索,以便维持所述外拉索的端部的大径部分由所述外拉索支承部支承的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外拉索支承部只要是防止外拉索的端部横摆的构件即可,能够使用例如金属板材等简单的构件来构成。内拉索通过部只要是允许内拉索通过并且阻止外拉索通过的构件即可,能够使用例如金属板材等简单的构件来构成。防横摆构件也同样只要是包围外拉索的外周部的构件即可,能够使用例如金属板材等简单的构件来构成。

如此构成拉索保持部的外拉索支承部、内拉索通过部以及防横摆构件各自都能使用例如金属板材等简单的构件。其结果是,简单的结构却能够良好地保持离合拉索。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外拉索支承部和所述内拉索通过部由一个板材一体形成,所述防横摆构件以具有所述挡止部的状态由一个板材一体形成。

根据该结构,与分体形成外拉索支承部和内拉索通过部的情况相比结构简单,并且,由于挡止部一体形成于防横摆构件,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来挡止外拉索。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所述操作件是操作行驶用的侧离合器的构件。

根据该结构,行驶用的侧离合器随着操作件被操作而经由离合拉索良好地被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步行式插秧机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侧离合器操作系统图。

图3是拉索保持部的纵剖侧视图。

图4是拉索保持部的俯视图。

图5是上侧凹槽的形成部位的俯视图。

图6是下侧凹槽的形成部位的横剖俯视图。

图7是防横摆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3 侧离合器

15 操作件

16 离合拉索

17 外拉索

17a 大径部分

18 内拉索

22 外拉索支承部

23 内拉索通过部

24 防横摆构件

32 挡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步行式插秧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步行式插秧机。在该步行式插秧机具有:步行式的行驶机体1;以及秧苗插植装置2,伴随着行驶机体1的行驶而向农田插植秧苗。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定义机体的前后方向时,沿着作业状态下的机体行进方向定义。即,图1中用附图标记(F)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前侧,图1中用附图标记(B)表示的方向是机体后侧。

行驶机体1具有如下等构件:发动机3,位于机体前部侧;变速箱4,与发动机3的后部连结;行驶用传动箱5,位于变速箱4的左右两侧;左右的行驶车轮6,以自由变更上下位置的方式由行驶用传动箱5支承;作业用传动箱7,从变速箱4的后部向后方延伸设置;操纵部8,位于作业用传动箱7的后部;整地浮板9,接触农田面并将表面弄平整;以及预备苗台10,载置预备苗。发动机3的动力经由行驶用传动箱5内的未图示的传动机构传递给行驶车轮6。

秧苗插植装置2具有如下等构件:载秧台11,载置插植用的苗垫并沿机体横向往复移动;以及秧苗插植机构12,从载秧台11的下端部切出一株株秧苗并将其插植于农田。发动机3的动力经由作业用传动箱7内的未图示的传动机构传递给秧苗插植装置2。

如图2所示,变速箱4具有:侧离合器13,自由地对左右的行驶车轮6分别进行动力传递的连通和切断。在设置于操纵部8的左右两侧的操纵手柄14,作为进行侧离合器13的通/断操作的离合器操作用的操作件,分别具有操作杆15。

操作杆15和侧离合器13经由离合拉索(release wire)16连结。离合拉索16在外侧具有外拉索(outer wire)17,在内侧具有内拉索(inner wire)18。

离合拉索16的一端部与操作杆15连动连结。离合拉索16的内拉索18的一端部以内拉索18随着操作杆15的紧握操作而被拉向操作杆15侧的方式与操作杆15连结。外拉索17的一端部以即使操作杆15被紧握操作也不会被操作的方式,由外拉索挡止部19挡止保持。

如图2所示,离合拉索16的另一端部与用于操作侧离合器13的离合器操作臂20连动连结。在离合拉索16的另一端部具有拉索保持部21,保持外拉索17的端部,以允许离合拉索16的内拉索18移动。下面,对拉索保持部21进行说明。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拉索保持部21具有:外拉索支承部22,防止外拉索17的端部横摆;内拉索通过部23,允许内拉索18通过并且阻止外拉索17通过;以及防横摆构件24,在外拉索支承部22与内拉索通过部23之间,以包围外拉索17的外周部的状态防止外拉索横摆。

加以说明,拉索保持部21一体地设置在螺栓固定于变速箱4的横侧面的法兰部25。拉索保持部21从法兰部25呈悬臂状地朝向横外方侧延伸设置。

如图3所示,拉索保持部21中,外拉索支承部22和内拉索通过部23由包括金属板材等的一个板材26一体形成。板材26侧视时是弯曲成大致C字形的形状,在该板材26的横外方侧端部的上侧的水平面部27形成有外拉索支承部22。在外拉索支承部22,形成有从板材26的横外方侧的端缘凹入的上侧凹槽28。如图4和图5所示,上侧凹槽28的里侧部28a形成为外拉索17的大径部分17a能够以间隙小的状态插通的大致圆形。上侧凹槽28的横外方侧的开口部28b形成为窄幅,使得在外拉索17插通上侧凹槽28的里侧部28a的状态下,外拉索17不会向横侧外方脱离。

如图3所示,在板材26的下侧的水平面部29形成有内拉索通过部23。如图4和图6所示,在内拉索通过部23,形成有从板材26的横外方侧的端缘凹入的下侧凹槽30。下侧凹槽30的里侧部30a形成为直径比内拉索18的轮廓大且直径比外拉索17的轮廓小的半圆形。此外,下侧凹槽30的横外方侧的开口部30b形成为与里侧部30a宽度相同。由此,允许内拉索18通过,并阻止外拉索17通过。

如图3所示,在外拉索支承部22与内拉索通过部23之间,从外拉索支承部22到内拉索通过部23设置有防横摆构件24。如图3、图6以及图7所示,防横摆构件24以从前后两侧和横内方侧包围外拉索17的方式,呈将包括例如金属板材等的一个板材31弯曲成俯视时大致U字形的形状。防横摆构件24的横外方侧开放。

在防横摆构件24形成有挡止部32,挡止外拉索17,以便维持外拉索17的端部的大径部分由外拉索支承部22支承的状态。如图7所示,在防横摆构件24的下部形成有挡止部32,以朝向下侧凹槽30的横外方侧的开口部30b侧的方式弯曲。挡止部32形成于防横摆构件24的一方侧的端缘部24a,弯曲至与下侧凹槽30的横外方侧的开口部30b的内侧端部大致相同的位置。因此,防横摆构件24以具有挡止部32的状态由一个板材31一体形成。

通过如此形成挡止部32,即使在由于例如离合器操作臂20等构件发生变形或侧离合器13发生故障等而导致外拉索17的端部被施加了强迫其朝向横外方侧移动的力,外拉索17也能由挡止部32来挡止,防止其大幅度向横外方侧错位。其结果是,外拉索17的端部的大径部分17a从外拉索支承部22向下方脱落的可能性变小,能以外拉索17的小径部分17b与外拉索支承部22之间产生松动等不良状况不会发生的方式良好地保持。

(其他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对实施方式加以变更的其他实施方式。对于实施方式以及各其他实施方式,只要不产生矛盾,就能够选择性地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于各实施方式的内容。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挡止部32形成于防横摆构件24的一方侧的端缘部24a的例子,但也可以将挡止部32形成于防横摆构件24的两侧的端缘部24a来代替该结构。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外拉索支承部22和内拉索通过部23由一个板材一体形成,防横摆构件24以具有挡止部的状态由一个板材一体形成的例子,但代替该结构,也可以采用分体形成外拉索支承部22、内拉索通过部23以及防横摆构件24的结构,还能使用具有将棒状体折弯后的形状的构件等各种构件来代替板材。

(3)上述实施方式虽然应用在侧离合器13的操作构造,但也可以适用于插植离合器的操作构造、对部分插植行进行动力传递的通/断的部分插植行离合器的操作构造等各种离合器的操作构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