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稻育秧覆土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水稻育秧覆土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稻育秧覆土在使用时,出料口的宽度无法改变,导致土壤排出量无法进行调节,结构很不合理,使用很不方便,同时滚筒上很容易附着土壤,不便于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便于清理的新型水稻育秧覆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水稻育秧覆土装置,包括覆土机主体、滚筒、导流板、土壤流出口、导流板支撑杆、滚筒刷,所述覆土机主体上部具有土壤箱,所述土壤箱右侧底部具有土壤流出口,所述覆土机主体中部具有滚筒槽,所述滚筒槽内部连接滚筒,所述滚筒槽底部具有排土口,所述覆土机主体右侧上部通过转轴连接导流板,所述覆土机主体右侧下部连接固定侧板,所述固定侧板两侧具有多个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插入覆土机主体中,所述固定侧板侧壁上部具有多个固定支撑柱,所述固定支撑柱内部具有支撑杆伸缩螺槽,所述支撑杆伸缩螺槽内部连接导流板支撑杆,所述导流板支撑杆与支撑杆伸缩螺槽相互啮合,所述导流板支撑杆连接导流板底面。
所述覆土机主体内部具有锁紧柱安装槽,所述锁紧柱安装槽内部连接滚筒刷固定块锁紧柱,所述滚筒刷固定块锁紧柱上部具有滚筒刷固定块,所述滚筒刷固定块右侧为斜面,所述滚筒刷固定块左侧具有滚筒刷,所述滚筒刷连接滚筒侧壁。
所述支撑杆伸缩螺槽底部连接支撑加强杆一端,所述支撑加强杆另一端连接固定侧板侧壁下部,所述支撑加强杆、支撑杆伸缩螺槽、固定侧板形成三脚架。
有益效果:
当需要对覆土厚度进行调节时,转动导流板支撑杆,调节导流板支撑杆伸出的长度,使得导流板支撑杆对导流板的支撑位置发生改变,导流板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土壤流出口的宽度得到改变,土壤覆盖厚度得到改变。在支撑加强杆的作用下,使得导流板支撑杆、支撑杆伸缩螺槽结构更加稳定,进而使得导流板支撑杆对导流板进行支撑时,导流板的稳定性得到保证,这种新型水稻育秧覆土装置结构更加合理,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壤流出口的宽度进行调节,改变土壤排处的厚度,操作简单,清洁方便,使用方便,同时在滚筒刷的作用下,使得滚筒在转动,黏附在滚筒表面的土壤得到清扫,保证了滚筒表面的清洁,少部分滚筒与滚筒槽之间存在土壤也可通过排土口排出,结构更加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水稻育秧覆土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水稻育秧覆土装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新型水稻育秧覆土装置,包括覆土机主体1、滚筒4、导流板10、土壤流出口11、导流板支撑杆12、滚筒刷6,所述覆土机主体1上部具有土壤箱2,所述土壤箱2右侧底部具有土壤流出口11,所述覆土机主体1中部具有滚筒槽3,所述滚筒槽3内部连接滚筒4,所述滚筒槽3底部具有排土口5,所述覆土机主体1右侧上部通过转轴连接导流板10,所述覆土机主体1右侧下部连接固定侧板13,所述固定侧板13两侧具有多个锁紧螺钉14,所述锁紧螺钉14插入覆土机主体1中,所述固定侧板13侧壁上部具有多个固定支撑柱16,所述固定支撑柱16内部具有支撑杆伸缩螺槽17,所述支撑杆伸缩螺槽17内部连接导流板支撑杆12,所述导流板支撑杆12与支撑杆伸缩螺槽17相互啮合,所述导流板支撑杆12连接导流板10底面,当需要对覆土厚度进行调节时,转动导流板支撑杆12,调节导流板支撑杆12伸出的长度,使得导流板支撑杆12对导流板10的支撑位置发生改变,导流板10的倾斜角度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土壤流出口11的宽度得到改变,土壤覆盖厚度得到改变。
所述覆土机主体1内部具有锁紧柱安装槽9,所述锁紧柱安装槽9内部连接滚筒刷固定块锁紧柱8,所述滚筒刷固定块锁紧柱8上部具有滚筒刷固定块7,所述滚筒刷固定块7右侧为斜面,所述滚筒刷固定块7左侧具有滚筒刷6,所述滚筒刷6连接滚筒4侧壁。
所述支撑杆伸缩螺槽17底部连接支撑加强杆15一端,所述支撑加强杆15另一端连接固定侧板13侧壁下部,所述支撑加强杆15、支撑杆伸缩螺槽17、固定侧板13形成三脚架,在支撑加强杆15的作用下,使得导流板支撑杆12、支撑杆伸缩螺槽17结构更加稳定,进而使得导流板支撑杆12对导流板10进行支撑时,导流板10的稳定性得到保证,这种新型水稻育秧覆土装置结构更加合理,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壤流出口11的宽度进行调节,改变土壤排处的厚度,操作简单,清洁方便,使用方便,同时在滚筒刷6的作用下,使得滚筒4在转动,黏附在滚筒4表面的土壤得到清扫,保证了滚筒4表面的清洁,少部分滚筒4与滚筒槽3之间存在土壤也可通过排土口5排出,结构更加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