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马铃薯挖掘机尾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45686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马铃薯挖掘机尾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马铃薯挖掘机尾筛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是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马铃薯也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品种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马铃薯机械化水平不高。近20年来,中国在马铃薯收获机械的引进、消化吸收和研发上取得了较大进展。现有的大型马铃薯收获机械,只能适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场、专业户应用,且需求的配套动力大,不适合小地块、家庭式的种植需求;而在甘肃、云南、辽宁、新疆、宁夏、内蒙古部分地方的丘陵山区,由于受到当地自然条件、农业经营生产方式的特点以及生产条件和农民的购买力的限制,目前仍以中小型条铺式马铃薯挖掘机为主,作业时将马铃薯挖掘、分离,条状放铺于地面,而后由人工捡拾,必要时进行手工分级,马铃薯收获过程的用工量占其整个生长期总用工量的半数以上。

对于大中型马铃薯挖掘机械来说,往往具有两级或以上的多级抖动输送链,而且各级链长度往往较长,尤其是第一级链,长度往往可达4m,甚至更多。作业过程中,常常未到第一级链末端,链上土壤就所剩无几。在升运链输送过程中土薯分离的相当彻底,因此一般没有埋薯现象。而中小型马铃薯收获机由于普遍只有一级抖动输送链,抖动输送长度较短,一旦行进速度与抖动输送链线速度及抖动幅值匹配不好,往往会造成抖动输送链末端带土过多,极易导致部分马铃薯落地后被土壤重新掩埋,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强了人工捡拾的强度和速度。所以,为了防止埋薯,在作业时,机手要视土壤等现场情况,适时优化行进速度与抖动输送链线速度及抖动幅值的关系,这就必然增加了机手对机具的调整时间,降低了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保不埋薯、降低人工劳动强度的新型马铃薯挖掘机尾筛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马铃薯挖掘机尾筛装置,包括尾筛驱动轮、偏心轴、偏心轴自调心轴承、尾筛、尾筛上支架和摆杆,所述尾筛驱动轮设置于所述马铃薯挖掘机上,且由所述马铃薯挖掘机上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尾筛包括尾筛下支架、筛条和连接杆,所述筛条为多根且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杆固定设置于所述筛条一端,所述尾筛下支架设置于所述筛条两侧且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尾筛下支架上设置有偏心轴自调心轴承,所述偏心轴包括轴心不同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所述第一轴段与所述尾筛驱动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轴段与所述尾筛下支架通过所述偏心轴自调心轴承转动连接,所述尾筛上支架的前端固定于所述马铃薯挖掘机上,所述尾筛上支架的后端通过所述摆杆与所述尾筛下支架的后端相连,所述尾筛下支架的前端高于所述尾筛下支架的后端。

优选地,所述偏心轴的偏心距为10~15mm。

优选地,所述尾筛后端向下倾斜角度为20°~30°。

优选地,所述尾筛上下振动频率为4~5次/s。

优选地,所述摆杆为球铰链双向调节螺杆,所述摆杆包括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通过球面铰接,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尾筛上支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摆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尾筛下支架螺纹连接。

优选地,所述输送链驱动轮通过传动链条带动所述尾筛驱动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尾筛上支架水平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段通过驱动轮自调心轴承与所述驱动轮相连。

优选地,相邻筛条的间距为60~80mm。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确保不埋薯,便于随后的机械或人工捡拾,大大降低了鲜薯的含杂率;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可根据每个地块土壤成分和含水量,随时调节尾筛摆动幅度和向下倾斜角度,确保鲜薯商品率;

本实用新型稍加改进,也可与甜菜、红薯等块茎作物收获机配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马铃薯挖掘机尾筛装置侧视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新型马铃薯挖掘机尾筛装置俯视图;

图4图2中A向视图;

图5为偏心轴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马铃薯挖掘机;2、尾筛;3、马铃薯抖动输送链;4、输送链驱动轮;5、传动链条;6、尾筛驱动轮;7、驱动轮自调心轴承;8、尾筛上支架;9、球铰链双向调节螺杆;10、尾筛下支架;11、筛条;12偏心轴;13尾筛上支架固定结构;14、偏心轴自调心轴承;1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马铃薯挖掘机尾筛装置。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马铃薯挖掘机尾筛装置,该尾筛装置设置于马铃薯挖掘机1后端,包括尾筛驱动轮6、偏心轴12、偏心轴自调心轴承14、尾筛2、尾筛上支架8和摆杆。尾筛驱动轮6设置于马铃薯挖掘机1上,发动机经过马铃薯抖动输送链3带动输送链驱动轮4转动,输送链驱动轮4通过传动链条5带动尾筛驱动轮6转动。

如图4所示,尾筛2包括尾筛下支架10、筛条11和连接杆15,筛条11为多根且平行设置,连接杆15固定设置于筛条11一端,尾筛下支架10设置于筛条11两侧且与连接杆15固定连接。尾筛2由尾筛下支架10、筛条11和连接杆15相互焊接制成,相邻筛条11的间距为60~80mm,尾筛2上下振动频率为4~5次/s。当尾筛下支架10摆动时,将带动筛条11和连接杆15同步摆动。此时由于相邻筛条11的间距为60~80mm,小于马铃薯直径,马铃薯将运动至筛条11端部后下落,而筛条11上的土壤则一部分从筛条11之间抖落,另一部分随马铃薯从筛条11端部下落。

尾筛下支架10上设置有偏心轴自调心轴承14,偏心轴12包括轴心不同的第一轴段和第二轴段,偏心轴12的偏心距为10~15mm,如图5所示。第一轴段上套设有驱动轮自调心轴承7,驱动轮自调心轴承7与尾筛驱动轮6相配合;第二轴段与尾筛下支架10通过偏心轴自调心轴承14转动连接。尾筛上支架8的前端通过尾筛上支架固定结构13固定于马铃薯挖掘机1上,尾筛上支架固定结构13为螺栓、螺母固定结构。尾筛上支架8的后端通过球铰链双向调节螺杆9与尾筛下支架10的后端相连。尾筛上支架8水平设置,尾筛下支架10的前端高于尾筛下支架10的后端,尾筛下支架10后端向下倾斜角度为20°~30°。球铰链双向调节螺杆9包括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第一摆杆的一端与第二摆杆的一端通过球面铰接,第一摆杆的另一端与尾筛上支架8螺纹连接,第二摆杆的另一端与尾筛下支架10螺纹连接。通过调节球铰链双向调节螺杆的长度,即可调整尾筛下支架10后端的向下倾斜角度,通过调节偏心轴自调心轴承14在尾筛下支架10上的安装位置或偏心轴12的偏心距,即可调整尾筛2的震动幅度,从而适应不同地块、不同种类作物收获的需要。

当发动机提供的动力经过马铃薯抖动输送链3和输送链驱动轮4的传动带动尾筛驱动轮6转动时,由于偏心轴12的第一轴段上套设有驱动轮自调心轴承7,驱动轮自调心轴承7与尾筛驱动轮6相配合,偏心轴12的第二轴段与尾筛下支架10通过偏心轴自调心轴承14转动连接,则偏心轴12的第二轴段在转动时既会产生竖直方向的摆动,又会产生水平方向的摆动。筛条11上的马铃薯并非直接滚动至尾筛下支架10后端,而是会产生往复运动。又由于尾筛下支架10的前端高于尾筛下支架10的后端,马铃薯将逐渐向后移动,最终落至地面。这样,增长了筛条11上土壤的筛动时间,确保不埋薯,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