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接种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16205阅读:10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接种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种箱,特别涉及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接种箱,属于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食用菌是真菌中能形成大型子实体,且能供人们食用或药用的菌类总称。中国已知的食用菌有350多种,上述真菌分别生长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在山区森林中生长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如香菇、木耳、银耳、猴头、松口蘑、红菇和牛肝菌等。在田头、路边、草原和草堆上,生长有草菇、口蘑等。南方生长较多的是高温结实性真菌;高山地区、北方寒冷地带生长较多的则是低温结实性真菌。过去,食用菌全靠野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已经实现人工栽培,以缓解市场需要。在食用菌种植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接种箱进行接种,但现有的接种箱为了操作方便,将加料用的活动玻璃盖和操作用的圆孔设置在接种箱的同一侧面,导致工人接种操作时接种箱里面的消毒气体多少会从活动玻璃盖的安装缝隙中泄漏一点,容易刺鼻和眯眼;且每侧的观察窗均用多扇玻璃安装组成,玻璃之间使用木条隔开,容易影响视觉不容易观察接种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接种箱为了操作方便,将加料用的活动玻璃盖和操作用的圆孔设置在接种箱的同一侧面,导致工人接种操作时接种箱里面的消毒气体多少会从活动玻璃盖的安装缝隙中泄漏一点,容易刺鼻和眯眼;且每侧的观察窗均用多扇玻璃安装组成,玻璃之间使用木条隔开,容易影响视觉不容易观察接种箱的缺陷,提供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接种箱。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接种箱,包括箱体和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箱体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所述箱体的正面设置有两个圆孔,所述箱体的所述箱体的两侧、顶部和正面均安装有一扇观察窗,所述箱体的背面通过合页活动安装有玻璃活动盖,所述玻璃活动盖的下端安装有把手,所述圆孔的内部安装有布袖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观察窗倾斜安装于所述箱体的正面和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每扇所述观察窗均使用一整块钢化玻璃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孔的表面安装有推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一侧设置有通风换气口。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将活动玻璃盖和操作用圆孔分别安装于接种箱的背面和正面,解决了接种时消毒气体从活动玻璃盖的安装缝隙中泄漏,容易刺激眼鼻的问题;同时每扇观察窗均使用整块钢化玻璃制成,无需使用多块玻璃进行组装,使视野更开阔,更方便观察接种箱内部情况。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侧视图;

图中:1、箱体;2、圆孔;3、观察窗;4、安装板;5、安装架;6、玻璃活动盖;7、合页;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食用菌种植用接种箱,包括箱体1和安装架5,安装架5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板4,箱体1固定安装于安装板4的顶部,箱体1的正面设置有两个圆孔2,箱体1的箱体1的两侧、顶部和正面均安装有一扇观察窗3,箱体1的背面通过合页7活动安装有玻璃活动盖6,玻璃活动盖6的下端安装有把手8,圆孔2的内部安装有布袖套。

观察窗3倾斜安装于箱体1的正面和两侧,使通过观察窗观察接种箱时更加方便。每扇观察窗3均使用一整块钢化玻璃制成,无需使用多块玻璃进行组装,减少玻璃框的使用,使视野更加开阔。圆孔2的表面安装有推门,不操作时关闭,保持接种箱内清洁。箱体1的一侧设置有通风换气口,可为箱体内通风换气。

具体工作原理:该装置使用时,通过玻璃活动盖6向箱体1内添加原料,通过圆孔2将手伸入箱体1进行接种操作;该装置把玻璃活动盖6调到箱体1的背面,使正前方不会有消毒气体渗出刺激操作者口鼻,另外以前为安装活动盖正前方中间是用木条隔开的,影响视觉不容易观察,玻璃活动盖移植后方安装,正前方用材质好的整块钢化玻璃制成观察窗,视觉开阔,也解决了眼、鼻子消毒气体刺激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将活动玻璃盖和操作用圆孔分别安装于接种箱的背面和正面,解决了接种时消毒气体从活动玻璃盖的安装缝隙中泄漏,容易刺激眼鼻的问题;同时每扇观察窗均使用整块钢化玻璃制成,无需使用多块玻璃进行组装,使视野更开阔,更方便观察接种箱内部情况。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