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面积大豆种植用开穴播种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98633发布日期:2018-06-05 18:1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面积大豆种植用开穴播种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豆种植用开穴播种一体装置,具体为一种大面积大豆种植用开穴播种一体装置,属于农业机械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大豆营养全面,含量丰富,其中蛋白质的含量不仅高,而且质量好,同时大豆脂肪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这种脂肪里含有很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另外豆渣中的膳食纤维对促进良好的消化和排泄固体废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大豆广泛被人们喜爱和食用。

大豆在种植时需要进行松土、开穴、播种然后覆土,传统的机械只能单一的进行其中一个,致使大豆种植过程复杂,耗费劳动力,且在种植后利用机械进行开沟,易使土地板结,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大面积大豆种植用开穴播种一体装置,工作效率高,功能多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大面积大豆种植用开穴播种一体装置,包括操控车头,所述操控车头的底部固定支撑板,且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松土机构;所述松土机构包括侧板、单边犁铲、转轴、螺旋刀片、双边犁铲、电机和横杆,所述侧板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两侧,且所述侧板的内部贯穿所述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螺旋刀片,所述侧板的顶部固定横杆;所述横杆的底部两侧固定所述单边犁铲,且所述横杆的中心处固定所述双边犁铲;所述双边犁铲、所述单边犁铲内部均贯穿所述转轴,且所述转轴连接所述电机;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安装行走轮,且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转动连接连杆;所述连杆的顶部通过电动推杆固定所述支撑板,且所述连杆的底部固定铲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大豆集装箱,且所述大豆集装箱底部转动连接播种轮;所述播种轮的表面开设种植孔;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板连接,且所述固定板的底部固定扒土棒。

优选的,为了实现循环自动开穴,所述连杆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转动角度为0°-90°,且所述连杆的顶部螺母连接电动推杆。

优选的,为了进行双排大豆的种植,加快种植效率,所述铲板采用“L”形结构,且所述铲板焊接于所述连杆的底部,所述铲板、所述连杆、所述电动推杆均设有对称的两个。

优选的,为了对种植大豆的两侧进行开沟,以便于排水,提高大豆种植的存活率,所述单边犁铲对称设置于所述侧板的内部,且所述单边犁铲转动连接所述转轴。

优选的,为了对两排大豆中间进行开沟,所述双边犁铲的截面采用三角形结构,且所述双边犁铲与所述单边犁铲之间等距设有若干个所述螺旋刀片。

优选的,为了使大豆稳定的置于种植孔内,所述种植孔采用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的圆台形结构,且所述种植孔呈两个环形阵列等距嵌入所述播种轮的外侧。

优选的,为了使两个铲板开出的穴均能种植大豆,两个所述种植孔直径的间距与两个所述铲板之间的间距相同。

优选的,为了对种植后的大豆进行覆土,所述扒土棒采用长短相同的圆柱形结构等距焊接于所述固定板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大豆种植用开穴播种一体装置,采用人工驾驶的方式驱动整体移动,利用螺旋刀片对地面进行松土,且配合单边犁铲、双边犁铲对松过的土进行开沟,以便于大豆种植时进行排水,且实现碎土和松土,为大豆种植提供有利的条件;松土后采用电动推杆驱动铲板进行开穴,配合播种轮上合适间距的种植孔,在种植轮转动时即可使大豆进入到穴内部,实现大豆的种植,另外扒土棒对种植后的大豆进行覆土,一次性完成大豆种植的全过程,效率高、可大大减少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松土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铲板与连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大豆集装箱与播种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与扒土棒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操控车头,2、大豆集装箱,3、固定板,4、松土机构,401、侧板,402、单边犁铲,403、转轴,404、螺旋刀片,405、双边犁铲,406、电机,407、横杆,5、行走轮,6、播种轮,601、种植孔,7、铲板,8、电动推杆,9、连杆,10、支撑板,11、扒土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大面积大豆种植用开穴播种一体装置,包括操控车头1,所述操控车头1的底部固定支撑板10,且所述支撑板10的底部固定松土机构4;所述松土机构4包括侧板401、单边犁铲402、转轴403、螺旋刀片404、双边犁铲405、电机406和横杆407,所述侧板401固定于所述支撑板10的底部两侧,且所述侧板401的内部贯穿所述转轴403;所述转轴403的外侧固定螺旋刀片404,所述侧板401的顶部固定横杆407;所述横杆407的底部两侧固定所述单边犁铲402,且所述横杆407的中心处固定所述双边犁铲405;所述双边犁铲405、所述单边犁铲402内部均贯穿所述转轴403,且所述转轴403连接所述电机406;所述支撑板10的底部安装行走轮5,且所述支撑板10的底部转动连接连杆9;所述连杆9的顶部通过电动推杆8固定所述支撑板10,且所述连杆9的底部固定铲板7;所述支撑板10的顶部固定大豆集装箱2,且所述大豆集装箱2底部转动连接播种轮6;所述播种轮6的表面开设种植孔601;所述支撑板10的底部与所述固定板3连接,且所述固定板3的底部固定扒土棒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连杆9与所述支撑板10之间的转动角度为0°-90°,且所述连杆9的顶部螺母连接电动推杆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铲板7采用“L”形结构,且所述铲板7焊接于所述连杆9的底部,所述铲板7、所述连杆9、所述电动推杆8均设有对称的两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单边犁铲402对称设置于所述侧板401的内部,且所述单边犁铲402转动连接所述转轴40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双边犁铲405的截面采用三角形结构,且所述双边犁铲405与所述单边犁铲402之间等距设有若干个所述螺旋刀片40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种植孔601采用顶部直径小于底部直径的圆台形结构,且所述种植孔601呈两个环形阵列等距嵌入所述播种轮6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两个所述种植孔601直径的间距与两个所述铲板7之间的间距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扒土棒11采用长短相同的圆柱形结构等距焊接于所述固定板3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大豆放置于大豆集装箱2的内部,通过操控车头1操控整体移动,在移动时通过电机406带动转轴403转动,螺旋刀片404对土地表面进行松土,同时单边犁铲402件两边的土向内部集中,实现开沟,同时双边犁铲405对中心进行开沟,形成两排种植区,电动推杆8驱动连杆9使铲板7下落,在种植区开两个大豆种植穴,电机406同时驱动播种轮6转动,播种轮6在旋转到大豆集装箱2的内部时,大豆集装箱2内部大豆落入到种植孔601内部,在加入大豆的种植孔601转到地面时,大豆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到铲板7开的穴内部,扒土棒11对种植后的大豆进行覆土,完成大豆种植。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