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猕猴桃栽培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猕猴桃树属于藤本攀缘性果树,现有技术中为获得优质猕猴桃,常见的两种培育方式包括:将猕猴桃枝条进行向上牵引,以增加果树叶片数量,促进不同层次叶片光合效率,从而提高果实品质;对猕猴桃树进行环割,以阻断叶片养分向下传输至根部,从而增加果实养分积累。其中环割多为单次环割,且只针对生长强壮的果树,不能用于生长平庸的猕猴桃树。且现有技术通常不能同时使用上述两种培育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在生长较为平庸的猕猴桃树上使用的,能有效增加果实及果树品质、提高果树生长能力、增强其抗病性、增加花芽数量及分布均匀性的优质猕猴桃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优质猕猴桃的培育方法,其包括以下内容:
(1)对授粉后进行幼果疏除的猕猴桃树的主干进行第一次环割;
(2)待第一次环割部位长愈后,在与第一次环割不同的位置处再对主干进行第二次环割。
优选的是:还包括以下内容:对猕猴桃树春季萌发的枝条使用外力向上牵引。
进一步优选的是:在冬季时,将被牵引的枝条放下,摆布于棚架上,所述棚架的高度低于主干上从下自上第一枝条的离地高度0~10cm。
或,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牵引力沿着枝条方向延伸,牵引后枝条与其生长处的主干或支干的竖直夹角为45~70°。
其更进一步的优选是:所述牵引力沿着枝条方向延伸,其大小F与受牵引枝条的原始长度L及第一次环割高度H1、第二次环割高度H2、及两次环割的平均宽度D满足以下计算式:F=10L+5.7H1+3.8H2+110D,其中力的单位为N,长度单位为cm。
或,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次环割的深度为5~10mm。
或,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次环割与所述第二次环割相距5~7cm。
或,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次环割的深度为5~10mm。
或,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次环割的位置位于第一次环割位置的上方。
或,另外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次环割的宽度D1为2~5mm,所述第二次环割的宽度为3~5mm。
本发明的两次环割均在猕猴桃树的主干上进行,针对授粉谢花后的猕猴桃树,此时猕猴桃幼果处于快速膨大期,对水分及养分需求旺盛,环割可阻断叶片制造的养分向下传输,而积累在幼果上,促进果实变大,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两次环割的距离为5~7cm,第二次环割位于第一次环割上方,可进一步促进猕猴桃养分及水分的积累,同时可保证两次环割间的主干部分健康生长,避免其产生病虫害及树皮萎缩。
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将猕猴桃树的环割与其枝条的牵引相结合,一方面环割产生的养料、水分在果树上部的积累效应可促进枝条、叶片的增多、增大,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和强度,使其反过来促进养分在果实中的积累,增加果实甜度,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进一步研究了牵引力方向,牵引力大小F、受牵引枝条的原始长度L、第一次环割高度H1、第二次环割高度H2、两次环割的平均宽度D间的最佳协同效果,不仅可最优化上述良性循环的效果,同时避免了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时可能带来的不当后果,如果树上、下养分输送能力失调,难以满足整体生长情况,导致果树下部萎缩,上部叶片/枝条生长过量、果实养分积累少,或果树根部吸收能力不足,导致大量由牵引产生的多的叶片、枝条等生产状况差,出现整株的病虫害等。
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中对牵引后的枝条冬季进行了下放,可保证果树整体养分的积累,减少不必要的水分及养分消耗,同时可增加冬季修剪效率。
由本发明培育得到的猕猴桃树整体生长能力强,植株由中庸植株或弱势植株变为强壮植株的比率大于90%,得到的果实品质优良,果径大,果实甜度高,植株及果实生长过程中可不施用化学肥料,植株及果实生长中均不出现病虫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优质猕猴桃的培育方法,其包括以下内容:
(1)对授粉后进行幼果疏除的猕猴桃树的主干进行第一次环割,第一次环割自表皮到树干内部的深度为5mm,环割上下切口间的宽度为2mm,环割位置距离地面40cm;
(2)待第一次环割部位长愈后,在高于第一次环割5cm处对主干进行第二次环割,第二次环割自表皮到树干内部的深度为5mm,环割上下切口间的宽度为3mm;
(3)在环割的过程中维持猕猴桃树的牵引,该牵引自春季萌发的枝条长势较强旺时开始,本实施例中自春季萌发的枝条生长至10cm时开始,所述牵引力沿着枝条方向延伸,牵引后枝条与其生长处的主干或支干的竖直夹角为45°,其大小F与受牵引枝条的原始长度L及第一次环割高度H1、第二次环割高度H2、及两次环割的平均宽度D满足以下计算式:F=10L+5.7H1+3.8H2+110D,为 526.5N;
(4)在猕猴桃生长过程中进行常规管理;
(5)在冬季时,将被牵引的枝条放下,摆布于棚架上,所述棚架的高度低于主干上从下自上第一枝条的离地高度0~10cm;
(6)猕猴桃果实成熟后进行采摘即可;
由本实施例培育得到的猕猴桃树整体生长能力强,植株由中庸植株或弱势植株变为强壮植株的比率为92%,得到的果实品质优良,果径较未进行环割及牵引的果树的果径平均大2.5~4倍,果实甜度较未进行环割及牵引的果树的果实显著更高,植株及果实生长过程中可不施用化学肥料,植株及果实生长中均不出现病虫害。
实施例2
一种优质猕猴桃的培育方法,其包括以下内容:
(1)对授粉后进行幼果疏除的猕猴桃树的主干进行第一次环割,第一次环割自表皮到树干内部的深度为8mm,环割上下切口间的宽度为4mm,环割位置距离地面45cm;
(2)待第一次环割部位长愈后,在高于第一次环割6cm处对主干进行第二次环割,第二次环割自表皮到树干内部的深度为9mm,环割上下切口间的宽度为4mm;
(3)在环割的过程中维持猕猴桃树的牵引,该牵引自春季萌发的枝条长势较强旺时开始,本实施例中自春季萌发的枝条生长至15cm时开始,所述牵引力沿着枝条方向延伸,牵引后枝条与其生长处的主干或支干的竖直夹角为60°,其大小F与受牵引枝条的原始长度L及第一次环割高度H1、第二次环割高度H2、及两次环割的平均宽度D满足以下计算式:F=10L+5.7H1+3.8H2+110D,为 644.3N;
(4)在猕猴桃生长过程中进行常规管理;
(5)在冬季时,将被牵引的枝条放下,摆布于棚架上,所述棚架的高度低于主干上从下自上第一枝条的离地高度0~10cm;
(6)猕猴桃果实成熟后进行采摘即可;
由本实施例培育得到的猕猴桃树整体生长能力强,植株由中庸植株或弱势植株变为强壮植株的比率为92%,得到的果实品质优良,果径较未进行环割及牵引的果树的果径平均大2.5~4倍,果实甜度较未进行环割及牵引的果树的果实显著更高,植株及果实生长过程中可不施用化学肥料,植株及果实生长中均不出现病虫害。
实施例3
一种优质猕猴桃的培育方法,其包括以下内容:
(1)对授粉后进行幼果疏除的猕猴桃树的主干进行第一次环割,第一次环割自表皮到树干内部的深度为10mm,环割上下切口间的宽度为5mm,环割位置距离地面70cm;
(2)待第一次环割部位长愈后,在高于第一次环割7cm处对主干进行第二次环割,第二次环割自表皮到树干内部的深度为10mm,环割上下切口间的宽度为5mm;
(3)在环割的过程中维持猕猴桃树的牵引,该牵引自春季萌发的枝条长势较强旺时开始,本实施例中自春季萌发的枝条生长至18cm时开始,所述牵引力沿着枝条方向延伸,牵引后枝条与其生长处的主干或支干的竖直夹角为70°,其大小F与受牵引枝条的原始长度L及第一次环割高度H1、第二次环割高度H2、及两次环割的平均宽度D满足以下计算式:F=10L+5.7H1+3.8H2+110D,为 926.6N;
(4)在猕猴桃生长过程中进行常规管理;
(5)在冬季时,将被牵引的枝条放下,摆布于棚架上,所述棚架的高度低于主干上从下自上第一枝条的离地高度0~10cm;
(6)猕猴桃果实成熟后进行采摘即可;
由本实施例培育得到的猕猴桃树整体生长能力强,植株由中庸植株或弱势植株变为强壮植株的比率为92%,得到的果实品质优良,果径较未进行环割及牵引的果树的果径平均大2.5~4倍,果实甜度较未进行环割及牵引的果树的果实显著更高,植株及果实生长过程中可不施用化学肥料,植株及果实生长中均不出现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