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快速剪切摘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7464发布日期:2018-11-24 10:1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向快速剪切摘果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摘果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不用电力驱动的单向快速剪切摘果机。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有些较高的果树,如橘子、枇杷等一些果实,一直以来,都是依靠人工采摘,采摘时,有的需要爬上树去采摘,有的需要借助于人字扶梯,采摘效率低,还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市场上也有站在树下进行空中采摘的机器,但都是需要电源来驱动机器工作,不但成本提高而且也极不方便,特别是对于一般家庭的少量果树,更是需要一种简单轻便、无需电源驱动的高效率手动摘果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体积小、方便携带、轻巧灵活、适合野外采摘,不需要电力驱动的单向快速剪切摘果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一种单向快速剪切摘果机,包括控制机构、立杆部分、旋转机构、转动体(12)及采摘部分。

控制机构安装在立杆部分的下部,立杆部分的顶部安装旋转机构;旋转机构的上部安装转动体(12),并通过转动体(12)和采摘部分相连接。

控制机构上下往复运动的构件穿过立杆部分的内部,驱动旋转机构的构件运动,通过转动体(12)将控制机构的上下往复运动转变为采摘部分相应机构的单向剪切运动。

所述的立杆部分包括下立杆5、上立杆7和联接管6,下立杆5和上立杆7为中空的轻质细金属管,中间通过联接管6连接在一起,即立杆部分采用可收缩的两节式,采摘较低处的果实将上立杆7收缩回到下立杆5的筒内,采摘较高处的果实将上立杆7拉出并用联接管6固定。

所述的控制机构包括长孔1、立柱2、手柄3、拉线4。

在下立杆5的下部管壁上沿轴向制有长孔1,手柄3一端穿过长孔1伸入到下立杆5的金属管内部,并和拉线4相连接,另一端位于下立杆5外部,手柄3可在长孔1内滑动,在长孔1的下端固定有立柱2,拉线4下半部分长度制成锁链绳,随立杆部分长度的变化,可以将锁链绳的任意环圈挂在手柄3上。

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圆筒21、滑板8、弹簧9、滑轮10和支架11、固定轴14,圆筒21为金属制成的圆筒形,内壁下端沿轴向2/3高度部分对称制有四条圆弧形沟槽;滑板8为金属圆板,外圆周上对称制有四条圆弧形突起,并嵌入圆筒21内壁的四条圆弧形沟槽内;在圆筒21内上部安装有金属杆制成的支架11,支架11的下面安装滑轮10,拉线4一端连接滑板8的中部,另一端绕过滑轮10穿过滑板8上的小孔后,再穿过立杆部分的内部,和控制机构的手柄3相连接。

所述的圆筒21的上端部沿圆周方向制有3条长形孔。

所述的弹簧9为具有较高弹性和刚度的金属丝绕制成,弹簧9的下端和滑板8的靠近外圆处固定连接,上端部和转动体(12)的转动体12的底部外圆处固定连接。

所述的转动体(12)包括转动体12、超越离合器13和卡簧19。

所述的转动体12为下端带有环形槽的圆柱体,中间带有圆柱孔,上端部嵌入超越离合器13,转动体12装入圆筒21内部后,用卡簧19卡住,即卡簧19的突出部分穿过圆筒21上端部的3条长形孔后嵌入到转动体12下端的环槽内,转动体12可以在圆筒21上自由旋转,但不能轴向移动。

所述的采摘部分包括固定轴14、套筒15、螺钉16、固定刀片17、旋转刀片18、网兜20、缓冲带22。

所述的固定轴14为金属圆柱体,下端固定安装在支架11上,上端穿过转动体12的内孔和固定刀片17连接,上端部制有螺纹孔;

旋转刀片18的一端和套筒15固定连接后,将套筒15套在固定轴14的外面并嵌入超越离合器13的孔内,然后将固定刀片17用螺钉16固紧在固定轴14的上端部,固定刀片17不能转动,固定轴14和套筒15为间隙配合,不影响套筒15带动旋转刀片18的旋转运动,固定刀片17与旋转刀片18形成剪刀,网兜20设置在剪刀下面,网兜20内设有缓冲带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重量轻,具有单向快速剪切果实柄部、采摘果树较高处果实的功能,又无需使用电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单向快速剪切摘果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单向快速剪切摘果机滑板与圆筒结构关系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单向快速剪切摘果机卡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单向快速剪切摘果机圆筒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单向快速剪切摘果机拉线下部分的锁链绳的形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单向快速剪切摘果机转动体(12)、采摘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中:1、长孔,2、立柱,3、手柄,4、拉线,5、下立杆,6、联接管,7、上立杆,8、滑板,9、弹簧,10、滑轮,11、支架,12、转动体,13、超越离合器,14、固定轴,15、套筒,16、螺钉,17、固定刀片,18、旋转刀片,19、卡簧,20、网兜,21、圆筒,22、缓冲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单向快速剪切摘果机,具有可以站在地面采摘果树较高处果实的功能,又无需使用电源设备。

本发明的一种单向快速剪切摘果机,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一种单向快速剪切摘果机,包括控制机构、立杆部分、旋转机构、转动体(12)及采摘部分。

立杆部分包括下立杆5、上立杆7和联接管6,下立杆5和上立杆7为中空的轻质细金属管,中间通过联接管6连接在一起,即立杆部分采用可收缩的两节式,采摘较低处的果实将上立杆7收缩回到下立杆5的筒内,采摘较高处的果实将上立杆7拉出并用联接管6固定。

控制机构包括长孔1、立柱2、手柄3、拉线4,在下立杆5的下部管壁上,沿轴向制有长孔1,手柄3一端穿过长孔1伸入到下立杆5的金属管内部,并和拉线4相连接,另一端位于下立杆5外部,手柄3可在长孔1内滑动,在长孔1的下端固定有立柱2,拉线4下半部分长度制成锁链绳,随立杆部分长度的变化,可以将锁链绳的任意环圈挂在手柄3上。立柱2的作用在于,用手握住立柱2后,用食指往复勾动手柄3,可以实现手柄3拉动拉线4的快速往复运动,操作十分方便。

旋转机构包括圆筒21、滑板8、弹簧9、支架11和滑轮10,圆筒21为金属制成的圆筒形,内壁下端沿轴向2/3高度部分对称制有四条圆弧形沟槽;滑板8为金属圆板,外圆周上对称制有四条圆弧形突起,并嵌入圆筒21内壁的四条圆弧形沟槽内,滑板8可以在圆筒21内沿圆弧形沟槽轴向滑动而不能转动;在圆筒21内上部安装支架11,支架11下面安装滑轮10,拉线4一端连接滑板8的中部,另一端绕过滑轮10并穿过滑板8上的小孔后,穿过立杆部分的内部,和控制机构的手柄3相连接。

所述的圆筒21的上端部沿圆周方向制有3条长形孔。

所述的弹簧9为具有较高弹性和刚度的金属丝绕制成的压缩弹簧,弹簧9的下端和滑板8的靠近外圆处固定连接,上端部和转动体(12)的旋转体12的底部外圆处固定连接,安装时对弹簧9稍加压缩预紧力,使得弹簧9的外径贴紧在圆筒21的内壁上。

转动体(12)包括转动体12、超越离合器13和卡簧19,转动体12为下端带有环形槽的圆柱体,中部带有轴孔,上端部嵌入超越离合器13,转动体12装入圆筒21内部后,用卡簧19卡住,即卡簧19的突出部分穿过圆筒21上端部的3条长形孔后嵌入到转动体12下端的环槽内,转动体12可以在圆筒21上自由旋转,但不能轴向移动。

所述的采摘部分包括固定轴14、套筒15、螺钉16、固定刀片17、旋转刀片18、网兜20、缓冲带22。

所述的固定轴14为金属圆柱体,下端固定安装在支架11上,上端制有螺纹孔并穿过转动体12的内孔;

旋转刀片18的一端和套筒15固定连接后,将套筒15套在固定轴14的外面并嵌入超越离合器13的孔内,然后将固定刀片17用螺钉16固紧在固定轴14的上端部不能转动,固定轴14和转动体12的内孔及套筒15均为间隙配合,不影响转动体12及套筒15的旋转运动,固定刀片17与旋转刀片18形成剪刀,网兜20设置在剪刀下面,网兜20内设有缓冲带22。

采摘果实操作方法:用手握住立柱2后,用食指勾动手柄3,手柄3拉动拉线4,使得滑板8沿圆筒21内壁的圆弧形沟槽向上滑动而压缩弹簧9,由于弹簧9的外径贴紧在圆筒21的内壁上,直径不能加大,高度缩小后,多余的长度转换为弹簧环绕的圈数增加,弹簧9的下端和滑板固定连接不能转动,则弹簧9的上端部便带动转动体12转过一定的角度,本装置设计为转过2圈以上。这样转动体12及其上端部内孔中的超越离合器13带动旋转刀片18旋转,而固定刀片17是固定在固定轴14上不能转动,即可实现旋转刀片18与固定刀片17对果实柄部的剪切,剪切掉的果实落到缓冲带22上,最后落入网兜20内。

松开食指后,在弹簧9恢复力作用下,滑板8压回初始位置,并通过拉线4使手柄3回到原处;同时弹簧9带动转动体12反向旋转,但由于超越离合器13的单向作用原理,旋转刀片18并未受到反向力的作用,还继续沿原来方向旋转,当遇到较粗的果实柄不易剪断时,可以多次用食指勾动手柄3,旋转刀片18会继续在原来的旋转方向上加速旋转,旋转刀片18转速提高,和固定刀片17的刀刃一侧产生较大的相对转速,产生较大的剪切力,再去剪切果实柄部,则会很容易的将果实柄剪断。对于生长较密的小果实,可以快速的连续不断地将果实柄切断而落入网兜20中。由于旋转刀片18只能在单方向上加速旋转,所以剪切作用只会发生在固定刀片17的刀刃一侧。

如需改变立杆部分的长度,只需将上立杆7拉出或缩进下立杆5内,并用联接管6固定,同时选择拉线4下部分的锁链绳适当长度挂在手柄3上即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重量轻,具有单向快速连续采摘果树较高处果实的功能,又无需使用电源设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