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打捆机及打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77628发布日期:2019-01-14 17:4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残膜打捆机及打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残膜打捆机及打捆方法。



背景技术:

授权公告号为cn106612650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地膜回收方法,包括起膜、切膜、挑膜、收集四个步骤,其中收集步骤是采用机械手捡拾的块状地膜进行脱膜,再通过输送机构如输送带货输送管输送到集膜箱中进行收集,其中集膜箱即为普通的用于收纳残膜的空腔,传统的集膜箱往往不能自动压实并打捆,由于残膜质轻,在集膜箱中收集时容易产生大量间隙,在收集时若没有不断压实,难以容纳更多的残膜,且不方便收集的残膜的后续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对收集的残膜进行压实和打捆的残膜打捆机及打捆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残膜打捆机,包括由多个相互平行的压实辊单体围成的集膜内腔和一个位于集膜内腔外侧的打捆膜筒;

各压实辊单体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同向自转;

所述打捆膜筒位于集膜内腔的外侧,使得打捆膜筒上的包装膜从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间隙进入集膜内腔内。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残膜打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块状残膜收集于由多个压实辊单体围成的集膜内腔内,通过压实辊单体自转将残膜滚动压实;

s2:打捆膜筒上缠绕的包装膜通过与其相对的两个压实辊单体之间的间隙进入集膜内腔,在压实辊单体的带动下将集膜内腔中的残膜打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的残膜打捆机结构中,通过设置由多个相互平行的压实辊单体围成的集膜内腔和一个位于集膜内腔外侧的打捆膜筒,实现残膜收集时的自动压实并打捆,相比传统技术中直接将残膜通过传送机构输送至集膜箱收集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集膜量,且通过压实和打捆的残膜方便残膜的后续处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残膜打捆机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压实辊单体;2、集膜内腔;3、打捆膜筒;4、第一传膜辊;5、第二传膜辊;6、导向隔板;7、摆板;8、复位弹簧;9、制动件;10控制杆;11、摆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置由多个相互平行的压实辊单体围成的集膜内腔和一个位于集膜内腔外侧的打捆膜筒,实现残膜收集时的自动压实并打捆。

请参照图1,本发明涉及一种残膜打捆机,包括由多个相互平行的压实辊单体1围成的集膜内腔2和一个位于集膜内腔2外侧的打捆膜筒3;

各压实辊单体1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同向自转;

所述打捆膜筒3位于集膜内腔2的外侧,使得打捆膜筒3上的包装膜从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间隙进入集膜内腔2内。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残膜打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块状残膜收集于由多个压实辊单体1围成的集膜内腔2内,通过压实辊单体1自转将残膜滚动压实;

s2:打捆膜筒3上缠绕的包装膜通过与其相对的两个压实辊单体1之间的间隙进入集膜内腔2,在压实辊单体1的带动下将集膜内腔2中的残膜打捆。

上述残膜打捆机的工作原理说明:收集的残膜通过输送机构输送至多个相互平行的压实辊单体1围成的集膜内腔2中,通过各压实辊单体1同向自转使集膜内腔2中收集的残膜向同一方向不断滚动,像滚雪球般不断滚动并压实,当集膜内腔2内的残膜量趋于饱和时,由集膜内腔2外侧的打捆膜筒3上的包装膜从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间隙间进入集膜内腔2内,在各压实辊单体1的带动下沿集膜内腔2不断绕行将集膜内腔2内的残膜包裹住,从而完成残膜的打捆。

上述残膜打捆机结构中,通过设置由多个相互平行的压实辊单体1围成的集膜内腔2和一个位于集膜内腔2外侧的打捆膜筒3,实现残膜收集时的自动压实并打捆,相比传统技术中直接将残膜通过传送机构输送至集膜箱收集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集膜量,且通过压实和打捆的残膜方便残膜的后续处理。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机结构中,还包括位于打捆膜筒3和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之间的第一传膜辊4和第二传膜辊5,所述第一传膜辊4与第二传膜辊5之间摩擦传动或啮合传动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打捆膜筒3和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之间设置相互摩擦传动或啮合传动连接的第一传膜辊4和第二传膜辊5,当残膜需要打捆时,打捆膜筒3上的包装膜通过第一传膜辊4和第二传膜辊5之间的间隙的引导到达与其相对的两个压实辊单体1之间的间隙,由间隙进入集膜内腔2。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机结构中,与打捆膜筒3相对设置的两个压实辊单体1之间的间隙处设有导向隔板6,使得打捆膜筒3的包装膜从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间隙进入集膜内腔2内。

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压实辊单体1皆为同向自转,当包装膜通过压实辊之间的间隙时,仅有一个压实辊单体1能够将包装膜向集膜内腔2中引导,通过在与打捆膜筒3相对设置的两个压实辊单体1之间的间隙处设置导向隔板6,避免包装膜被另一个压实辊单体1引导至集膜内腔2外。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机结构中,所述打捆膜筒3与第一传膜辊4或第二传膜辊5摩擦传动或啮合传动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打捆膜筒3和第一传膜辊4或第二传膜辊5传动连接,共用驱动件,不需要对打捆膜筒3独立设置驱动件,节约了成本,打捆膜筒3与传膜辊之间可以通过辊体之间的摩擦进行传动,也可以通过辊体一侧连接齿轮,通过齿轮的啮合来实现传动。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机结构中,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传膜辊5与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之间摩擦传动或啮合传动连接或分离的控制装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传膜辊5由与其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之间的传动连接,利用压实辊单体1自转来带动第二传膜辊5转动,从而带动打捆膜筒3转动,使打捆膜筒3向集膜内腔2输送包装膜。只需要控制第二传膜辊5和压实辊单体1之间传动连接或分离就能控制打捆膜筒3是否主动向集膜内腔2输送包装膜,当第二传膜辊5与压实辊单体1分离,失去动力来源时,打捆膜筒3不会主动输送包装膜,仅依靠压实辊单体1将包装膜在集膜内腔2中绕卷,此时传膜辊和打捆膜筒3形成了反作用的摩擦力,阻止包装膜继续输送,当包装膜输送至节点时,反作用的摩擦力正好能够将包装膜从节点处断开,节点处的不干胶自动完成残膜捆的捆扎。通过上述结构可有效简化送膜捆扎的机械结构,节约成本,使残膜的压实捆扎更加高效。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机结构中,还包括摆板7,所述第一传膜辊4的轴部一端连接于摆板7中部,所述第一传膜辊4的轴部另一端固定,所述第二传膜辊5的一端连接于摆板7。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摆板7,摆板7上分别通过轴承连接第一传膜辊4和第二传膜辊5,其中第一传膜辊4的连接处作为固定支点,通过杠杆原理控制摆板7一端的摆动来控制第二传膜辊5是否与压实辊单体1传动连接。进一步简化了送膜捆扎的机械结构,节约成本,使残膜的压实捆扎更加高效。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机结构中,所述摆板7的一端通过复位弹簧8连接于机架,所述第二传膜辊5相对于复位弹簧8的复位方向上设有制动件9。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在摆板7的一端设置连接机架的复位弹簧8,通过控制摆板7是第二传膜辊5和对应的压实辊单体1暂时传动连接,使打捆膜筒3暂时主动向集膜内腔2输送包装膜,当包装膜输送至集膜内腔2后,包装膜即可在压实辊单体1的作用下在集膜内腔2中绕卷包裹残膜,此时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第二传膜辊5逐渐与压实辊单体1分离,失去动力来源,打捆膜筒3不会主动输送包装膜,仅依靠压实辊单体1将包装膜在集膜内腔2中绕卷,此时传膜辊和打捆膜筒3形成了反作用的摩擦力,阻止包装膜继续输送,当包装膜输送至节点时,反作用的摩擦力正好能够将包装膜从节点处断开,节点处的不干胶自动完成残膜捆的捆扎。通过上述结构可有效简化送膜捆扎的机械结构,节约成本,使残膜的压实捆扎更加高效。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机结构中,所述摆板7的另一端铰接有控制杆10。

由上述描述可知,由于摆板7一般设置在机器内部,可通过在摆板7的一端连接控制杆10,必要时还可通过其他传动机构,方便操作人员从机架的驾驶室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机结构中,所述打捆膜筒3的轴部一端通过摆臂11连接于机架。

由上述描述可知,所述打捆膜筒3的轴部一端通过摆臂11连接于机架,方便打捆膜筒3上的包装膜的更换。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机结构中,所述集膜内腔2的形状为圆柱体。

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将集膜内腔2的形状设计为圆柱体,进一步提高了残膜的打捆效率。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方法中,所述s2具体为:

打捆膜筒3上缠绕的包装膜通过传膜辊的引导到达与其相对的两个压实辊单体1之间的间隙,由间隙进入集膜内腔2,在压实辊单体1的带动下将集膜内腔2中的残膜打捆。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方法中,所述s2具体为:

打捆膜筒3上缠绕的包装膜通过传膜辊的引导到达与其相对的两个压实辊单体1之间的间隙,由压实辊单体1与导向隔板6配合将包装膜送入集膜内腔2,在压实辊单体1的带动下将集膜内腔2中的残膜打捆。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方法中,所述s2之前还包括步骤:

由传膜辊带动打捆膜筒3转动。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方法中,所述s2之前还包括步骤:

控制装置控制传膜辊与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摩擦传动或啮合传动连接或分离。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方法中,所述s2之前还包括步骤:

s11:控制摆板7以第一传膜辊4连接处为支点发生摆动,带动第二传膜辊5与相对设置的一个压实辊单体1摩擦传动或啮合传动连接或分离;

当第二传膜辊5与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传动连接时,使第二传膜辊5啮合带动第一传膜辊4朝压实辊单体1同方向自转;

第一传膜辊4带动打捆膜筒3朝第一传膜辊4相反方向自转。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方法中,所述s11中:由摆板7一端连接的控制杆10控制摆板7摆动。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方法中,所述s2之后,还包括步骤:

s3:摆板7通过一端的复位弹簧8自动控制第二传膜辊5与相对设置的压膜辊单体分离,通过制动件9使第二传膜辊5停止转动。

进一步的,上述残膜打捆方法中,所述s2之后,还包括步骤:

s4:当第二传膜辊5与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分离时,使第二传膜辊5接触制动器停止自转,使得第一传膜辊4和打捆膜筒3也停止自转;

s5:压实辊单体1继续滚动,带动包装膜向圆柱形内腔内输送,当包装膜拉扯至节点时,压实辊单体1的拉力刚好向包装膜从节点处拉断,通过节点处的不干胶将捆扎的残膜包封,完成残膜的收集打捆。

实施例1

一种残膜打捆机,包括由多个相互平行的压实辊单体1围成的集膜内腔2和一个位于集膜内腔2外侧的打捆膜筒3;各压实辊单体1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同向自转;所述打捆膜筒3位于集膜内腔2的外侧,使得打捆膜筒3上的包装膜从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间隙进入集膜内腔2内。

所述残膜打捆机还包括位于打捆膜筒3和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之间的第一传膜辊4和第二传膜辊5,所述第一传膜辊4与第二传膜辊5之间摩擦传动或啮合传动连接。与打捆膜筒3相对设置的两个压实辊单体1之间的间隙处设有导向隔板6,使得打捆膜筒3的包装膜从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间隙进入集膜内腔2内。所述打捆膜筒3与第一传膜辊4或第二传膜辊5摩擦传动或啮合传动连接。

所述残膜打捆机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第二传膜辊5与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之间摩擦传动或啮合传动连接或分离的控制装置。所述残膜打捆机还包括摆板7,所述第一传膜辊4的轴部一端连接于摆板7中部,所述第一传膜辊4的轴部另一端固定,所述第二传膜辊5的一端连接于摆板7。所述摆板7的一端通过复位弹簧8连接于机架,所述第二传膜辊5相对于复位弹簧8的复位方向上设有制动件9。所述摆板7的另一端铰接有控制杆10。所述打捆膜筒3的轴部一端通过摆臂11连接于机架。所述集膜内腔2的形状为圆柱体。

实施例2

一种残膜打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块状残膜收集于由多个压实辊单体1围成的集膜内腔2内,通过压实辊单体1自转将残膜滚动压实;

s11:由摆板7一端连接的控制杆10控制摆板7以第一传膜辊4连接处为支点发生摆动,带动第二传膜辊5与相对设置的一个压实辊单体1摩擦传动或啮合传动连接或分离;

当第二传膜辊5与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传动连接时,由压实辊带动第二传膜辊5自转,使第二传膜辊5啮合带动第一传膜辊4朝压实辊单体1同方向自转;

第一传膜辊4带动打捆膜筒3朝第一传膜辊4相反方向自转;

s2:打捆膜筒3上缠绕的包装膜通过第一传膜辊4和第二传膜辊5的引导到达与其相对的两个压实辊单体1之间的间隙,由压实辊单体1与导向隔板6配合将包装膜送入集膜内腔2,在压实辊单体1的带动下将集膜内腔2中的残膜打捆;

s3:摆板7通过一端的复位弹簧8自动控制第二传膜辊5与相对设置的压膜辊单体分离,通过制动件9使第二传膜辊5停止转动;

s4:当第二传膜辊5与相对设置的压实辊单体1分离时,使第二传膜辊5接触制动器停止自转,使得第一传膜辊4和打捆膜筒3也停止自转;

s5:压实辊单体1继续滚动,带动包装膜向圆柱形内腔内输送,当包装膜拉扯至节点时,压实辊单体1的拉力刚好向包装膜从节点处拉断,通过节点处的不干胶将捆扎的残膜包封,完成残膜的收集打捆。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残膜打捆机结构中,通过设置由多个相互平行的压实辊单体围成的集膜内腔和一个位于集膜内腔外侧的打捆膜筒,实现残膜收集时的自动压实并打捆,相比传统技术中直接将残膜通过传送机构输送至集膜箱收集的方式,能够大大提高集膜量,且通过压实和打捆的残膜方便残膜的后续处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