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烯肟菌胺的农药种子处理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74962发布日期:2019-04-12 23:12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种子处理剂,特别是涉及一种含烯肟菌胺的农药种子处理剂。



背景技术:

烯肟菌胺(fenaminstrobin)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于真菌的线粒体呼吸,药剂通过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复合物ⅲ(cytbc1复合物)的结合,阻断电子由cytbc1复合物流向cytc,破坏真菌的atp合成,从而起到抑制或杀死真菌的作用。

烯肟菌胺杀菌谱广、活性高、具有预防及治疗作用,与环境生物有良好的相容性,对由鞭毛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及半知菌引起的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白粉病、锈病防治效果卓越。可用于防治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黄瓜白粉病、黄瓜霜霉病、葡萄霜霉病、苹果斑点落叶病、苹果白粉病、香蕉叶斑病、番茄早疫病、梨黑星病、草莓白粉病、向日葵锈病等多种植物病害。同时,对作物生长性状和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能提高产量。

灭菌唑(triticonazole)属于三唑类杀菌剂,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安全性较高。对由镰孢(霉)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白粉菌属、壳针孢属、圆核腔菌、柱隔孢属等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腥病、网斑病等防效良好。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豆科作物、果树病害,对种传病害有特效。可种子处理、也可茎叶喷雾,持效期长达4〜6周。

噻虫嗪(thiamethoxam)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可选择性抑制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酶受体,进而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死亡。噻虫嗪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具有高活性、安全性好、杀虫谱广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是取代那些对哺乳动物毒性高、有残留和环境问题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氯类杀虫剂的较好品种。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虫有高活性,可有效防治各种蚜虫、叶蝉、飞虱类、粉虱、金龟子幼虫、马铃薯甲虫、线虫、地面甲虫、潜叶蛾等害虫。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子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适宜作物为稻类作物、甜菜、油菜、马铃薯、棉花、菜豆、果树、花生、向日葵、大豆、烟草和柑橘等。

噻虫胺(clothianidin)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高效安全,高选择性等优点,其作用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类似,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主要用于水稻、蔬菜、果树及其他作物上防治蚜虫、叶蝉、蓟马、飞虱等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和某些鳞翅目类害虫的杀虫剂,具有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药效持效期长、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性等优点,有卓越的内吸和渗透作用。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其苗期是非常关键的建基阶段,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亩苗数,分蘖数,健壮的麦苗有助于其越冬和返青拔节,从而顺利进入生长和生产阶段,保证产量。小麦苗期面临着四大威胁:恶劣自然气候,易感染土传、种传病害,以及地下害虫侵害,这些会导致病苗、弱苗,导致减产。

针对上述小麦苗期发生的病虫害,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可通过对小麦种子进行药剂处理。种子处理是防治农作物种传、土传和苗期病虫害的一种经济、有效、简单的方法。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烯肟菌胺的农药种子处理剂,本发明为含有烯肟菌胺的种子处理组合物和其用于小麦种子播种前的种子包衣应用。该种子处理组合物中各种有效成分搭配科学且配比合理,具有杀虫、杀菌效果,可提高种子发芽率,保证苗期小麦不受土传、种传病害及害虫危害。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含烯肟菌胺的农药种子处理剂,该农药种子处理剂中的有效成分为含烯肟菌胺的杀虫杀菌组合物,杀虫杀菌组合物是杀菌剂和杀虫剂,具体为烯肟菌胺(a)、灭菌唑(b)以及噻虫嗪或噻虫胺(c)为有效成分的三元复配,其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杀菌剂和杀虫剂按重量比计为1:100~100:1;烯肟菌胺(a)和苯醚甲环唑(b)按重量比计为1:50~50:1。

所述的一种含烯肟菌胺的农药种子处理剂,所述杀菌剂和杀虫剂按重量比计为可选为1:80-50:1,进一步可选为1:50-20:1;所述烯肟菌胺(a)和灭菌唑(b)按重量比计为可选为1:10-10:1,进一步可选为1:4-4:1。

所述的一种含烯肟菌胺的农药种子处理剂,所述该农药种子处理剂中的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70%。

所述的一种含烯肟菌胺的农药种子处理剂,所述农药种子处理剂各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如下:烯肟菌胺0.1-30%,灭菌唑0.1-30%,噻虫嗪或噻虫胺1-60%,助剂3-40%,载体或分散介质10-90%。

所述的一种含烯肟菌胺的农药种子处理剂,所述农药种子处理剂各组分重量百分含量为烯肟菌胺0.5-10%,灭菌唑0.5-10%,噻虫嗪或噻虫胺10-50%,助剂5-25%,载体或分散介质30-70%。

所述的一种含烯肟菌胺的农药种子处理剂,所述农药种子处理剂的剂型可制备成种子处理干分剂、种子处理悬浮剂及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

所述的一种含烯肟菌胺的农药种子处理剂,所述助剂为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壁材、溶剂、固化剂、成膜剂、增稠剂、警戒色、防冻剂、填料等。

所述的一种含烯肟菌胺的农药种子处理剂,所述农药种子处理剂用于防治禾谷类病虫/病害的应用,进一步说,该组合物对小麦散黑穗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对蚜虫和地下害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且对作物安全。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杀虫杀菌组合物,通过对禾谷类黑穗病的联合毒力测定,得知本发明的组合物烯肟菌胺及灭菌唑混剂对禾谷类黑穗病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其共毒系数远大于120,均表现为增效作用,且杀虫剂噻虫嗪或噻虫胺对烯肟菌胺与灭菌唑混剂的抑菌作用没有影响。

本发明将烯肟菌胺、灭菌唑和噻虫嗪或烯肟菌胺、灭菌唑和噻虫胺这三种有效成分复配成混剂,并应用于种子处理剂中,通过制剂配方的筛选得到了相应的种子处理剂,且经室内生物活性,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剂针对禾谷类黑穗病病害,如小麦散黑穗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针对蚜虫及地下害虫的防效也较为优异。此外,本发明的含烯肟菌胺的种子处理剂制剂加工简单、药效好、成本低,能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且对作物安全,能够有效防治多种病虫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一种含有烯肟菌胺的种子处理组合物,包括杀菌剂烯肟菌胺和灭菌唑,还包括杀虫剂噻虫嗪或噻虫胺。

上述含有烯肟菌胺的种子处理组合物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杀菌剂烯肟菌胺、灭菌唑和杀虫剂噻虫嗪或噻虫胺的质量比为1:100-100:1,可选为1:80-50:1,进一步可选为1:50-20:1。

上述含有烯肟菌胺的种子处理组合物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烯肟菌胺、灭菌唑的质量比为1:50-50:1,可选为1:10-10:1,进一步可选为1:4-4:1。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有烯肟菌胺的种子处理组合物用于防治禾谷类病虫/病害的应用,进一步说,该组合物对小麦散黑穗有优良的防治效果,对蚜虫和地下害虫有较好的杀虫活性,且对作物安全。

本发明的种子处理剂,包括有效成分,还包括一种或多种农药制剂上可接受的辅料。

上述种子处理剂中作为杀虫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1%-90%,优选为5%-70%。

上述的一种或多种农药制剂上可接受的辅料,包括分散剂、润湿剂、乳化剂、壁材、溶剂、固化剂、成膜剂、增稠剂、警戒色、防冻剂、填料等。

上述种子处理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聚羧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磷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种子处理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二氢基磺基琥珀酸盐、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种子处理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蓖麻油聚氧乙烯醚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类、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苯乙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及甲醛缩合物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种子处理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溶剂选自甲苯,二甲苯,乙酸仲丁酯,碳酸二甲酯,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癸酰胺,丙酮,乙酸乙酯,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二氯甲烷,二甲基亚砜,植物油,矿物油,油酸甲酯,溶剂油,松节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上述种子处理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聚合单体选自多元异氰酸酯单体、改性壳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种子处理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成膜剂选自聚乙二醇、壳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聚醋酸乙烯酯、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种子处理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固化剂为多元醇或多元胺或多元醇与多元胺的组合。多元醇为乙二醇、丙三醇、1,2-丙二醇、1,4-丁二醇、二乙二醇、聚乙二醇200、聚乙二醇400、聚乙二醇600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多元胺为乙二胺、丙二胺、己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六亚甲基四胺、异佛尔酮二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上述种子处理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增稠剂选自黄原胶、硅酸镁铝、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种子处理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警戒色选自染料、颜料(包括色粉和色浆)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种子处理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种子处理剂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填料选自硅藻土、高岭土、煅烧高岭土、白炭黑、轻质碳酸钙、凹凸棒土、云母粉、陶土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有烯肟菌胺的种子处理组合物可制备成种子处理干分剂、种子处理悬浮剂及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

本发明的含烯肟菌胺的种子处理剂,其中各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如下:烯肟菌胺0.1-30%,灭菌唑0.1-30%,噻虫嗪或噻虫胺1-60%,助剂3-40%,载体或分散介质10-90%。

本发明较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为,含烯肟菌胺的种子处理剂中,各组分及重量百分含量如下:烯肟菌胺0.5-10%,灭菌唑0.5-10%,噻虫嗪或噻虫胺10-50%,助剂5-25%,载体或分散介质30-70%。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所有制剂的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配方中活性组分折百后计量加入,助剂及原料为市售常规品种。

配方实施例

种子处理干粉剂

按照配方要求,将有效成分、成膜剂、警色剂、助剂及填料预混合均匀,再进行气流粉碎,然后混合均匀,控制指标随时检测,合格后出料,分装,即得种子处理干粉剂。

以下实施例1-实施例4均按照以上制备工艺进行。

实施例162%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嗪种子处理干粉剂

烯肟菌胺4%,灭菌唑8%,噻虫嗪50%,玫瑰精3%,黄原胶1%,白炭黑5%,木质素磺酸钠5%,十二烷基硫酸钠3%,硅藻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252%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嗪种子处理干粉剂

烯肟菌胺3%,灭菌唑9%,噻虫嗪40%,玫瑰精3%,黄原胶1%,白炭黑5%,聚羧酸盐3%,十二烷基硫酸钠3%,高岭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362%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胺种子处理干粉剂

烯肟菌胺4%,灭菌唑8%,噻虫胺50%,玫瑰精3%,黄原胶1%,白炭黑5%,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5%,十二烷基硫酸钠3%,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442%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胺种子处理干粉剂

烯肟菌胺3%,灭菌唑9%,噻虫胺30%,玫瑰精3%,黄原胶1%,白炭黑5%,木质素磺酸钙3%,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2%,高岭土补足至100%。

种子处理悬浮剂

按照配方要求,将有效成分、润湿分散剂、乳化剂、增稠剂、警色剂、成膜剂、分散介质等混合,进行高剪切预分散,然后加入砂磨釜中,进行研磨至粒径小于10μm,即可制得种子处理悬浮剂。

以下实施例5-实施例16均按照以上制备工艺进行。

实施例529%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3%,灭菌唑6%,噻虫嗪20%,十二烷基聚氧乙烯磷酸酯4%,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黄原胶0.2%,硅酸镁铝1%,色浆5%,聚乙二醇2%,尿素2%,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639%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3%,灭菌唑6%,噻虫嗪30%,聚羧酸盐4%,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黄原胶0.1%,硅酸镁铝0.5%,色浆5%,聚乙二醇2%,尿素2%,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738%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4%,灭菌唑4%,噻虫嗪30%,聚羧酸盐3%,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2%,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黄原胶0.1%,硅酸镁铝0.5%,色浆5%,聚乙烯醇3%,乙二醇4%,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843%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2%,灭菌唑6%,噻虫嗪35%,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4%,二氢基磺基琥珀酸盐2%,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黄原胶0.1%,硅酸镁铝0.5%,色粉2%,聚乙烯醇2%,乙二醇4%,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935%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1%,灭菌唑4%,噻虫嗪30%,聚羧酸盐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黄原胶0.1%,硅酸镁铝0.5%,色浆5%,壳聚糖1%,乙二醇4%,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039%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6%,灭菌唑3%,噻虫嗪30%,木质素磺酸钠2%,聚羧酸盐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2%,黄原胶0.1%,硅酸镁铝1%,颜料色粉2%,壳聚糖1%,丙三醇4%,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134%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3%,灭菌唑6%,噻虫胺25%,木质素磺酸钠2%,聚羧酸盐3%,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黄原胶0.2%,硅酸镁铝1%,色浆5%,聚乙二醇2%,尿素2%,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229%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3%,灭菌唑6%,噻虫胺20%,聚羧酸盐4%,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黄原胶0.1%,硅酸镁铝0.5%,色浆5%,聚乙二醇2%,乙二醇4%,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328%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4%,灭菌唑4%,噻虫胺20%,聚羧酸盐3%,烷基萘磺酸盐和阴离子润湿剂混合物2%,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黄原胶0.1%,硅酸镁铝0.5%,色粉2%,聚乙烯醇3%,乙二醇4%,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433%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2%,灭菌唑6%,噻虫胺25%,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4%,二氢基磺基琥珀酸盐2%,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2%,黄原胶0.1%,硅酸镁铝0.5%,色粉2%,聚乙烯醇2%,乙二醇4%,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545%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1%,灭菌唑4%,噻虫胺40%,聚羧酸盐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蓖麻油聚氧乙烯醚2%,黄原胶0.1%,硅酸镁铝0.5%,色粉2%,壳聚糖1%,尿素2%,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639%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6%,灭菌唑3%,噻虫胺30%,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类2%,黄原胶0.1%,硅酸镁铝0.5%,颜料色粉2%,壳聚糖1%,丙三醇4%,水补足至100%。

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

将有效成分溶于溶剂中,向其中加入乳化剂和壁材,搅拌均匀,得到油相;水中加入分散剂得到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加入水相中,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在搅拌条件下,向乳状液中加入固化剂多元醇或多元胺,加热保温成囊,形成微囊悬浮剂。向此微囊悬浮剂中加入增稠剂、抗冻剂、成膜剂、警色剂,搅拌均匀,即得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

以下实施例17-实施例20均按照以上制备工艺进行。

实施例1712%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1%,灭菌唑1%,噻虫嗪10%,木质素磺酸钠2%,异氰酸酯10%,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3%,二甲苯15%,三乙胺1%,黄原胶0.1%,颜料色浆3%,聚乙烯醇2%,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813%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1%,灭菌唑2%,噻虫嗪10%,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2%,异氰酸酯10%,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3%,溶剂油15%,三乙胺1%,黄原胶0.1%,颜料色浆5%,聚乙烯醇2%,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912%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0.5%,灭菌唑1.5%,噻虫胺10%,木质素磺酸钠2%,异氰酸酯10%,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3%,二甲苯15%,三乙胺1%,黄原胶0.1%,颜料色浆3%,聚乙烯醇2%,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2015%烯肟菌胺·灭菌唑·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

烯肟菌胺1%,灭菌唑2%,噻虫嗪12%,萘磺酸甲醛聚合物钠盐2%,异氰酸酯10%,苯乙烯顺丁烯二酸酐共聚物3%,乙酸乙酯15%,三乙胺1%,黄原胶0.1%,颜料色浆3%,聚乙烯醇2%,水补足至100%。

生物活性测试实施例

实施例21联合毒力测定

对比烯肟菌胺单剂、灭菌唑单剂及其混剂对禾谷黑穗菌的联合毒力作用。根据试验需要称取药剂样品,用丙酮溶解,制作药剂母液;在无菌条件下配制系列梯度药液。根据烯肟菌胺与灭菌唑混配增效作用测定结果,在不同配比中选择1个剂量,分别加入杀虫剂和不加入杀虫剂测定其抑菌效果。

采用生长速率法。整个操作过程在无菌条件进行,首先将熔好的培养基冷却至60-70℃,加入定量系列梯度药液,倒入培养皿,制成含有不同药量的含毒培养基,待其充分冷却后接种直径0.5cm的供试病原菌菌饼,放置培养箱中培养(25℃±1℃)。

5-7d后调查试验结果,测量菌落直径,按下式计算抑菌效果。

抑菌效果(%)=100

根据孙云沛法评价两药剂不同混配比例的联合作用类型:计算混剂的不同混配比例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按下式计算。

ctc=100

其中:ati表示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表示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ati=100

其中:s表示标准药剂的ec50理论值,m表示混剂的ec50理论值。

tti=tia×pa+tib×pb

其中:tia表示a药剂实测毒力指数,pa表示a药剂在混剂中的质量百分比,单位为百分率(%),tib表示b药剂实测毒力指数,pb表示b药剂在混剂中的质量百分比,单位为百分率(%)。

测试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烯肟菌胺与灭菌唑混配对禾谷黑穗病菌的联合毒力作用测定结果

表2杀虫剂对烯肟菌胺与灭菌唑混剂抑菌作用的影响

注:“+”表示含杀虫剂,“-”表示不含杀虫剂。

由表1可以看出,烯肟菌胺与灭菌唑五个配比混剂(4:1、2:1、1:1、1:2、1:4)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60、167、159、211、192,均表现为优良的增效作用。

由表2可以看出,杀虫剂噻虫嗪或噻虫胺的加入对烯肟菌胺与灭菌唑混剂的抑菌作用没有影响。

实施例22室内杀虫活性试验

包衣种子的发芽影响

处理方法

29%烯·灭·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1#(实施例5)、29%烯·灭·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2#(实施例12),设四个剂量,分别为3g/kg、4g/kg、5g/kg、6g/kg,用电子天平称取小麦种子,每份100克,再用电子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供试药剂,按上述剂量进行包衣,处理后的种子自然阴干。四个剂量分别选取包衣的小麦种子30粒,种胚朝上置于放有滤纸的培养皿中,设三次重复,另设空白对照。于光照培养箱内保湿培养。

调查计算方法

小麦种子处理后1-5天定期观察,记录发芽种子数,5天计算发芽率。

发芽率(%)=试验末期规定日期内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包衣种子对植株幼苗素质的影响

处理方法

选取已经包衣处理好的小麦种子30粒,盆栽播种,设三次重复,另设空白对照,放置于温室中培养。

调查计算方法

小麦种子播种后6天,计算出苗率,结果见表3。

出苗率(%)=试验初期规定日期内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100

表3包衣种子发芽及植株幼苗素质影响的测定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供试药剂在四个剂量下,包衣后种子对发芽势、发芽率及出苗率均无影响。

杀虫活性试验

处理方法

29%烯·灭·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1#(实施例5)、29%烯·灭·噻虫胺种子处理悬浮剂-2#(实施例12),设三个剂量,分别为3g/kg、4g/kg、5g/kg,用电子天平称取小麦种子,每份100克,再用电子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供试药剂,按上述剂量进行包衣,处理后的种子自然阴干。

选取已经包衣处理好的小麦种子60粒,盆栽播种,放置于温室中培养。在植株出苗后4天进行药效试验。具体处理方法如下,按不同处理,在幼苗上转接试虫40头左右棉蚜,调查基数,三次重复,另设空白对照。

调查及统计方法

将处理后的幼苗,放置于温室继续培养,接虫2天后再调查活虫数,并计算死亡率,结果见表4。

表4杀虫活性测定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两组供试药剂,在试验个剂量下,对棉蚜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