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仅产子实体的灵芝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86403发布日期:2019-04-03 03:35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药用菌栽培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仅产子实体的灵芝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灵芝是极具传奇色彩的药用真菌,被《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列为上品,是滋补强身、扶正培本的珍贵中药,有久服轻身延年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已证明灵芝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保肝、镇静安神、降血压等多种生物功效。目前,其已被《中国药典》、《美国草药药典与治疗概要》(americanherbalpharmacopoeiaandtherapeuticcompendium)等收录,这表明灵芝的药用价值得到了极为广泛的认同。随着药食同源、健康养生的观念日益为大众所接受,灵芝作为“有病治病、无病养生”的主要的中药之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食用。现在我国灵芝产业的年产值达150亿元;人口不到5000万的韩国灵芝的年消费量也达到4500吨。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益旺盛,灵芝的栽培规模也随之扩大。其中,绝大部分为菌棒覆土栽培。覆土栽培有脱袋和半脱袋两种形式。因此,菌棒在覆土栽培中都会和土壤充分接触。土壤中承载着一些残留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及一些其他的有害微生物等。研究表明,食药用真菌均具有从土壤和栽培基质中转移、吸附重金属的特性。因此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理化特性和功能上的变化,其中的微生物活动即会受限,有害物质或其下游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并通过“土壤→植物(或食用真菌)→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从而危及健康。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灵芝的栽培及其生长发育过程伴随的虫害问题。一些研究表明,土壤中存在螨类、白蚁类等害虫喜食灵芝菌棒(菌丝体),对灵芝栽培造成很大影响。一旦这类虫害严重,种植户就会施用一些诸如三氯杀螨醇之类的毒性强、残留期较长的农药,给食品安全带来较大风险。因此,目前的灵芝栽培方式使得灵芝原料及其产品面临着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

研究表明灵芝栽培上存在连作障碍现象,即连续在同一地块上栽培灵芝,灵芝的产量和品质均会出现显著下降。因而,种植户几乎每年都要努力寻找新地块来栽培灵芝。这就造成了土地及其上建立的大棚等栽培设施利用效率极其低下,相应地增加了生产成本。

目前,也有一些针对灵芝栽培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的探索和尝试,比如有些机构或个人利用水泥将栽培灵芝的场所进行固化,隔离菌棒和下面的土壤,从别处运来新土进行灵芝栽培,希望通过频繁更换土来减轻灵芝的连作障碍效应。这种方法也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频繁更换土需要有广泛来源,同时这些土是否适合灵芝栽培;二是对这些基本为农业用地进行固化,会完全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造成这块土地将来无法进行其他农作物生产。还有一些企业期望利用工厂化来实现灵芝栽培,但是从实践结果来看,目前效果非常不好。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一是生产成本过高;另一个是生产中还存在着一些技术难题。

基于上述,为了获得食用安全的灵芝子实体,同时为了减轻甚至消除连作障碍对灵芝产业造成的负面效应,降低生产成本,需要开发出一种新的灵芝栽培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仅产子实体的灵芝栽培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栽培场地的选择;灵芝栽培基质选择;优质灵芝菌种的挑选;灵芝菌棒的制作;灵芝不脱袋覆土栽培;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蓄水、注水及喷水保湿;灵芝采收;

其中灵芝栽培基质为木段和木屑培养料;

其中木段为大木段(25-35cm);培养料选择木屑培养料(使用时加水使含水量为70%);

具体的说,本发明的一种仅产子实体的灵芝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⑴栽培场地的选择:栽培场地远离高速公路,直线距离500m以上;因为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含有重金属成分;

⑵栽培基质的选择:无芳香味的硬木均可用于灵芝栽培,以青冈栎属木材为佳,木段长度为25-35cm;培养料选择木屑培养料;优选的木屑培养料的组成为:木屑78%,麸皮13%,玉米粉7%,蔗糖1%,石膏粉或碳酸钙1%,使用时加水使含水量为70%;

栽培基质的农药和重金属含量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⑶优质灵芝菌种的挑选:将灵芝菌株接种于pda平板或类似固体培养基上,避光培养4-6天,形成的菌落是圆整的、菌丝体粗壮且致密的,即为较优菌种;

栽培种以不难碾碎为宜;栽培种培养时间过短,会影响灵芝菌棒的发育,培养时间过长,导致栽培菌种难以碾碎,影响木屑栽培种在菌棒上的快速定植和有效利用栽培基质;

⑷灵芝菌棒的制作:

ⅰ.装袋与灭菌

将截好的木段装袋,在其两端填充木屑培养料,袋口不可扎得过紧;确保热蒸汽能够正常进出,木段能被彻底杀菌;

木段的堆叠以能保证热蒸汽畅通为准,灭菌设施内的温度要迅速提升至98℃以上。

ⅱ.接种与培养(菌棒的培养时间为2.5-4个月)

将栽培种接种至木段两端的木屑培养料上;以墙式方式堆叠培养;在培养期间,给予适当的通风,并进行菌棒上下层次位置的调整,确保生长发育进程较为一致;

⑸灵芝不脱袋覆土栽培:

ⅰ.大棚的搭建

在菌棒覆土前一个月,选择晴天对步骤(1)中选出的栽培场地的土地进行翻耕,清除杂草、石块等,经阳光暴晒数日且沙土发白后,建畦;畦高20cm左右,畦宽1.5-1.8m,畦长依地形而定,一般要求不超过20m,以免影响通风;在可能发生山洪的地方还应预先开好排洪沟;每两畦建1.8-2.2m高的塑料大棚,上面覆上7m宽的塑料薄膜,以调节棚内的温、湿度,在薄膜上再覆盖2层黑色遮阳网,以获得光强合适的均匀散射光,满足灵芝生长发育对光的需要;也可在每畦上建一个塑料小拱棚,然后建一个平顶的、高2.5m左右的大棚,覆盖2层遮阳网;

ⅱ.菌棒排布与覆土

当灵芝菌棒培养成熟后,将其运输至已经布置整理好的栽培场地,不要脱去表面的袋子,直接将其以卧式或立式的方式排布于地畦上,将细土(颗粒度为0.5-1.0cm)覆盖于菌棒之上。若菌棒为卧式排布,则要保证菌棒的最上表面刚好露出;若为立式排布,则要确保菌棒的一端刚好露出;

⑹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蓄水、注水及喷水保湿:

菌棒覆土后,应在棚内开好数条沟渠,每条宽30-35cm,深40-60cm;沟渠内维持有水,能确保栽培大棚的内的湿度较棚外高,有助于灵芝的生长发育;

菌棒覆土10-15天后,①菌棒为立式的,沿袋口系绳处剪掉,但不要撑开袋口;或②菌棒为卧式的,则在菌棒露出地表的面上开上1-2个小口子;

经过一段时间开口处会形成原基,根据原基的颜色来判断注射多少体积的水;若原基或原基上表面为浅褐色,则注水30-40ml于两端木屑培养基质中;若原基上表面有一些黄色,则要注水50-70ml于两端木屑培养基质中;若整个原基为均匀白色,而且用手触碰感觉很硬,说明缺水严重,则应立即注水80-150ml于两端木屑培养基质中,以补充生长发育过程中消耗掉的水分;若上述处理未能使原基颜色发生变化,应继续注水,确保灵芝正常生长需要;

当原基逐渐分化形成菌盖,并进行水平横向生长后,要根据菌盖边缘颜色来确定是否要喷水;若菌盖边缘、次边缘分别为米色、米黄色,则暂时不用喷水;若菌盖边缘为(浅)黄色,则应该喷水;若菌盖边缘的颜色为深黄色,则增加喷水频次;

当灵芝菌盖大小接近市场需求时,应逐渐减少喷水频次直至停止喷水;

⑺灵芝子实体采收:

当灵芝成熟后且边缘厚度超过1cm即可采收;

当灵芝采收下来后,应及时晾干或烘干,使其含水量低于13%;并做好贮藏。

由于其中用于栽培的木段为大木段,栽培袋规格大,基质中的营养成分较为丰富,在一个生产周期中是无法消耗掉的,所以第一年灵芝成熟采收后,基质中剩余的营养成分还足以维持第二年灵芝的正常生长发育。

步骤(7)之后灵芝采收后的第二年三月中下旬,气温稳定在10-15℃以上时,在菌棒两端木屑中注入水,促进菌棒中菌丝萌动生长;待原基形成后,根据原基的颜色,确定注水的量;当原基分化形成菌盖,并进行水平横向生长后,要根据菌盖边缘颜色来确定是否要喷水;当灵芝成熟后且边缘厚度超过1cm即可采收。(即按照步骤⑹和步骤⑺进行第二年的栽培管理。)

接下来的第三年和第四年可以再按照前面第一年、第二年的步骤重复栽培生产。

本发明的一种一种仅产子实体的灵芝栽培方法,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仅产子实体的灵芝栽培方法,通过大段木栽培,第一年菌棒下田覆土栽培后,第一年收获1次,第二年可以再收获1次。第三年再重新制作菌棒下田覆土栽培,第三年收获1次,第四年接着收获1次。前两年的总产量与后两年的总产量没有显著差别。可以在同一地块上进行第五年和第六年、第七年和第八年…的栽培和收获,而对栽培场地没有破坏。

因此,通过本发明的仅产子实体的灵芝栽培方法,能够较好地缓解甚至消除连作障碍对灵芝栽培的负面影响,获得安全和品质上均有保障的灵芝原料。同时在不显著改变土壤理化性质的前提下,大幅提高土地及其上建立的栽培设施的利用率,能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芝农的收入。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于2013.11-2017.11四年期间,在同一地块进行连续四年灵芝栽培)

灵芝菌种:“沪农灵芝4号”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该品种几乎不产灵芝孢子粉,高产灵芝子实体。

1.栽培场地的选择

选取了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桑园乡境内没有高速路经过的地块,此处地势开阔,灌溉条件良好。

2.栽培基质的选择

灵芝栽培基质为木段(青冈栎)和木屑培养料;

其中木段截为大木段(30cm);木屑培养料的组成为:78%木屑、13%麸皮、7%玉米粉、1%蔗糖、1%石膏粉,使用时加水混匀使含水量为70%;

对木屑培养料、木段和栽培中使用的水进行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

先将木段和木屑培养料中的木屑、麸皮和玉米粉等沸水浴提取1-2个小时,通过加热蒸发水分,后冷冻干燥,送有资质的检测机构(sgs集团)检测常用种类的农药残留和铅、砷、汞、镉等重金属含量;对水也进行农残和重金属检测。

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方可投入使用。

3.优质灵芝菌种的选择

将“沪农灵芝4号”菌株活化后接种至pda平板中央,培养5天后,观察菌落形态,选择菌落圆整、菌丝体粗壮且紧贴平板的菌株作为母种,进行后续的原种和栽培种制作。在原种和栽培种培养期间,经常观察长势情况。对于染有杂菌的原种或栽培种都要及时剔除。栽培种培养了30-35天,此时的栽培种较易碾碎用于接种。

4.灵芝菌棒的制作

⑴装袋与灭菌

将木材按照30cm的长度截好段,装入36cm*66cm规格的聚乙烯塑料袋中,在其木段的两端填充厚度约为1.0-1.2cm的木屑培养料(该培养料的含水量为70%左右,湿度要均匀)覆盖木段截面。袋口扎的松紧程度以确保热蒸汽能够正常进出,木段能被彻底杀菌为准。

木段的堆叠不做规定,以能保证热蒸汽畅通为准,灭菌设施内的温度要迅速提升至98℃,并持续保温30小时。

⑵接种与培养(培养时间为3-4个月)

灭菌结束后,待灭菌设施内温度降至40℃左右,将木段搬运至已经消毒处理过的接种室(棚或箱)内。戴上乳胶手套,用75%的酒精表面消毒。用力碾碎栽培种,接种至木段两端的木屑培养料上,扎好袋口,以墙式方式堆叠培养。在培养期间,给予一定的通风,以保证菌棒生长对氧气的需求,同时调整菌棒上下层次位置,确保生长速度较为一致。在培养的中后期,培养室(棚)内放置盛满水的盆子,以保证菌棒的生长对湿度的要求。

5.灵芝的不脱袋覆土栽培

⑴大棚的搭建

在菌棒覆土前一个月,选择晴天对步骤1中选择的栽培场地的土壤进行翻耕,清除杂草、石块等,经阳光暴晒数日且沙土发白后,建畦。畦高20cm左右,畦宽1.5-1.8m,畦长依地形而定,一般要求不超过20m,以免影响通风。在每畦上建一个塑料小拱棚,然后利用竹子等搭建一个平顶的、高2.5m左右的大棚,铺上2层遮阳网,以获得光强合适的均匀散射光,满足灵芝生长发育对光的需要;

⑵菌棒排布与覆土

当灵芝菌棒发育成熟后,且当地气温上升并维持在12-15℃时,尽可能将其完好无损地运输至栽培场地大棚内,不要脱去菌棒表面的袋子;如有破损,用胶带封闭破损处。按照行距、间距均为5-6cm的规格将其竖直排布于地畦上,并将细土(颗粒度为0.5-1.0cm)覆盖于菌棒之上,使菌棒的上端刚好露出。

6.灵芝生长发育过程中蓄水、注水及喷水保湿:

菌棒覆土后,在棚内开好3条沟渠,每条宽28cm,深45cm。沟渠内存有较多清水,每隔一段时间更换一次,确保天气略干燥时棚内局部空间内的湿度较棚外高,益于灵芝的生长发育。

菌棒覆土10-15天后,在菌棒露出地表的面上开上1-2个小口子;经过一段时间开口处会形成原基,当原基或原基上表面为浅褐色,则注水40ml于两端木屑培养基质中;若原基上表面有一些黄色,则要注水60ml于两端木屑培养基质中;若整个原基为均匀白色,而且用手触碰感觉很硬,则应立即注水120ml于两端木屑培养基质中。若上述处理未能使原基颜色发生变化,应继续注水,确保灵芝正常生长需要。

当原基逐渐分化形成菌盖,并进行水平横向生长后,要根据菌盖边缘颜色来确定是否要继续喷水。若菌盖边缘、次边缘分别为米色、米黄色,则暂时不用喷水;若菌盖边缘为(浅)黄色,则应该喷水;若菌盖边缘的颜色为深黄色,则增加喷水频次。

当灵芝菌盖大小接近或满足市场需求时,应逐渐减少喷水频次直至停止喷水。

7.灵芝采收。

当灵芝成熟后且边缘厚度达到1cm以上并停止生长了,此时可以采收。灵芝采收下来后,应及时晾干或烘干,使其含水量在13%以下。将其放于阴凉干燥处贮藏。

其中用于栽培的菌棒单重平均为20斤/棒,基质中的营养成分较为丰富,在一个生产周期中是无法消耗掉的,所以第一年灵芝成熟采收后,基质中剩余的营养成分还足以维持第二年灵芝的正常生长发育。

8.第二年灵芝再次生长发育

第二年清明时,在天气连续转暖、气温已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在菌棒两端木屑中注入150ml左右干净凉开水,促进菌棒中菌丝萌动生长。每天注水1次,连续注水3-4次。接着每隔1-2天注水1次,连续5-6次。每次注水结束后,将每畦上方拱棚的薄膜放下,封闭,以提升菌棒中灵芝菌丝体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待原基形成后,根据原基的颜色,确定注水的量(依照步骤6)。接下来的管理按照第一年步骤6、步骤7进行。

9.第三年灵芝的栽培

按步骤1—7操作。

10.第四年灵芝再次生长发育

按步骤8操作。

下面是在同一地块上,连续4年试验的结果。

表1连续4年灵芝不脱袋栽培每年的单产比较

*:出芝率=出芝的菌棒数/覆土栽培的菌棒总数*100%;

**:表示每100kg木材所产干灵芝的重量,单位为:kg/100kg木材。

表1的数据表明,菌棒的出芝率四年里无显著性变化;表2的数据表明第一、二年的总单产和第三、四年的总单产也没有实质性变化。

表2连作情况下产量比较

#:单位为kg/100kg木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