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去把精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67399发布日期:2018-08-28 21:59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产品加工机械技术领域,进一步是花生精选机械,尤其是主要用于花生去把的花生精选机械。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对花生荚果(即带荚的花生果,又称花生果)(以下简称花生)的精选要求。花生精选的范围包括去杂(杂质包括浮叶、碎梗、土块、砖块、石块等)、去秕(秕果)、去把(把,即花生把儿,指子房柄,俗称花生把或花生蒂或花生根蒂);去杂、去秕通过筛选、抽风等措施即可较好的实现,但“去把”却是件不易的工作。

目前市场上的“去把”几乎都是采用人工完成的,人工“去把”精拣存在着以下缺陷:一方面效率低,通常一个人工一天仅可完成“去把”等精拣25千克左右;另一方面成本高,精拣1千克花生的人工费为0.5-0.6元;同时劳动强度较高,尤其在冬季严寒的情况下,工人们冻裂手是常见的现象;健壮劳动力一般不愿从事此项劳作。因此,花生“去把”精选与花生市场需求量形成较为尖锐的矛盾。

经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得知,部分花生“去把”精选设备采用“锯”、“剪”、“搓”原理设计,存在着不够干净、易伤花生的缺点。一些较好的设备,花生的破损率仍达到2%以上。

综上,研究一种高效“去把”精选的机械,是市场强烈需求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生去把精选机,它可高效地实现去把精选工作。“去把”精选效果好,成本低,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花生去把精选机,包括机架、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两端部通过轴承直接或间接设置于机架上;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至少一端设置有主动齿轮以及与之啮合传动的从动齿轮,在动力装置作用下,通过齿盘/链条或齿条促使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这样,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形成对辊,对辊相向转动将花生把夹住从花生上拽下。

所述间接设置于机架上是指通过滚筒架、振动筛或其它部件的连接。

所述对辊之间辊空隙大小的要点是:既要确保能把花生把夹住从花生上拽下,又要确保花生把顺利通过对辊间隙;一组对辊与另一组对辊之间组空隙的要点是:既要能确保小于花生果的杂质漏下去,又要确保花生不下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进一步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所述若干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两端部通过轴承间接设置于机架上,即若干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呈圆桶状纵向排列,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两端部通过轴承固定于前后滚筒架上,滚筒架设置于机架上;各轧辊形成花生滚筒;动力装置带动滚筒架转动,滚筒架的转动促使主动齿轮在齿盘上滚动,从而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

所述若干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两端部,通过轴承直接设置于机架上或通过轴承固定于振动筛上、振动筛活动固定于机架上,若干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横向呈前高后低倾斜放置,形成一个斜面,链条或齿条纵向设置于斜面一侧的机架上,链条或齿条通过齿轮带动,该侧设置有与链条或齿条配合的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动力装置带动齿轮,使链条或齿条促使主动齿轮转动,从而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

所述若干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两端部,通过轴承设置于机架上或通过轴承固定于振动筛上、振动筛活动固定于机架上,若干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纵向呈前高后低倾斜放置,形成一个斜面,链条或齿条横向设置于斜面前端侧的机架上,链条或齿条通过齿轮带动,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的前端设置有与链条或齿条配合的主动齿轮及从动齿轮,动力装置带动齿轮,使链条或齿条促使主动齿轮转动,从而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

所述齿盘设置于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的内侧或外侧。

所述花生滚筒呈前高后低倾斜放置,花生滚筒内设置有主轴,主轴上设置有螺旋片。

所述前后滚筒架均由至少两个支撑轮支撑,动力轮通过皮带连接减速机输出轮,支撑杆固定齿盘,螺旋片轴上设置螺旋片,螺旋片轴通过带轮连接动力装置。

所述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间的辊空隙前端相对后端增大0.1-0.8毫米;辊空隙的调整能通过移动两端均匀粗细的圆柱形的主动轧辊或/和从动轧辊的位置实现,也能将主动轧辊、从动轧辊选择为两端不同粗细的圆台实现,即主动轧辊、从动轧辊前端直径较小,后端直径较大,两者直径相差0.1-0.4毫米;主动轧辊、从动轧辊直径为1-5厘米。

所述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两端部的轴承通过固定器活动固定于机架上,组空隙或/和辊空隙为可调节结构。所述固定器的结构是:设置一穴,内置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端部轴承,主动轧辊轴承与从动轧辊轴承相靠放置,主动轧辊轴承或从动轧辊轴承一侧设置有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装置作用原理如下:电机通过减速机带动滚筒架(如滚筒架与主轴一体,则通过带动主轴上的带轮带动滚筒架),当滚筒架旋转时,推动主动齿轮在齿盘上滚动,从而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相向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干净。通过对辊实现“去把”,轻松完成花生“去把”作业,“去把”极为干净。2、高效。组空隙的设置,在对辊“去把”的同时,一次性完成去杂、去秕、去把,效率高;经测算,通常一台机器,1小时可完成1吨左右花生的“去把”精选作业,这相当于20个人工一天的作业量。3、成本低。高效的“去把”作业,降低了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4、质量好。采用对辊“去把”的“拽”式作业,更接近手工摘除,对花生没有伤害,从而精选后的花生质量高。因此,本实用新型极具推广价值。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花生滚筒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后结构示意图,图4-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齿盘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另一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动齿轮1、从动齿轮2、主动轧辊3、从动轧辊4、主动轧辊轴承5、从动轧辊轴承6、组空隙7、齿盘8、带轮9、主轴10、主轴轴承11、机架12、料斗13、机壳14、排杂斗15、排果斗16、斜孔17、条形孔18、弧形孔19、弹簧20、轴承穴21、顶簧22、滚筒架23、支撑轮24、减速机25、支撑杆26、螺旋片轴27;齿轮28、托板29、齿带30、机架3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所述前后,均以花生运行的方向设定,即花生由前向后运动。纵向指与前后平行方向,横向指与前后垂直方向。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圆桶形花生去把精选机。

如图1-3所示,花生去把精选机,主动轧辊3固定于主动轧辊轴上(主动轧辊3与主动轧辊轴为一体结构),从动轧辊4固定于从动轧辊轴上(从动轧辊4与从动轧辊轴为一体结构);主动轧辊轴与从动轧辊轴前后两端部均通过轴承(分别为主动轧辊轴承5与从动轧辊轴承6)固定于前后滚筒架上,滚筒架呈环状(参见图6、图7);前端的主动轧辊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1,前端的从动轧辊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2,主动齿轮1与齿盘8啮合传动,齿盘8与滚筒架并列设置;主动齿轮1与从动齿轮2啮合传动使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形成对辊,由于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间距小于花生把,因而可以夹住花生把,并通过旋转将花生把拽下;若干组对辊呈圆桶形纵向排列形成花生滚筒;机壳14固定于机架12上;机壳14包围着所述花生滚筒,机壳14与花生滚筒间下部的空间用于排放杂质,最终通过排杂口排出;主轴10两端通过主轴轴承11设置于机架12上,滚筒架通过支撑杆固定于主轴10;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机,减速机通过皮带带动带轮9,带轮9带动主轴10,主轴10旋转带动花生滚筒转动,这样,主动齿轮1在齿盘8上滚动旋转;主动齿轮1啮合传动从动齿轮2,就实现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的相向转动,形成对辊,参见图2中的箭头指示,大箭头表示花生滚筒的旋转方向(齿盘8固定不动),两个小箭头分别表示主动齿轮1(主动轧辊3)与从动齿轮2(从动轧辊4)的旋转方向;对辊相向转动(均下旋或称内旋)的过程中将花生把夹住从花生上拽下去除。即使花生落在对辊与对辊间,由于两边的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均上旋(或称外旋),也会把花生旋带到对辊间,而最终将花生把儿揪下。

在花生的入口处设置有料斗13,在花生的出口处的机壳14上设置有排杂斗15、排果斗16,其中排杂斗15设置在机壳14的后下方,用于排放杂质与秕果;排果斗16可伸入花生滚筒内,也可承接于花生滚筒下部,用于收集精选后的花生。为确保花生不至于被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端部卡轧,料斗13末端采用弧形设置,同时,伸入花生滚筒排果斗16采用较为柔软的塑料或橡胶。

为实现花生顺利前后流动,花生滚筒倾斜放置,倾斜角Φ可选择为5°-20°。

所述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间可留有一定的辊空隙,辊空隙宽度一般选择0-0.8毫米,优选0-0.6毫米,辊空隙的设计原则是:既要夹紧花生把,又要便于花生把的顺利通过。花生把被拽下后,排向下部机壳14或排杂板,最终通过排杂斗15排出。

所述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每一对形成一组,与另一组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之间有组空隙7,组空隙7宽度一般选择5-15毫米,组空隙7的设计原则是:既要能确保小于花生果的杂质(浮叶、碎梗、土块、砖块、石块等)、秕果通过组空隙漏下去,又要确保花生不下漏。杂质、秕果通过组空隙排向下部机壳14或排杂板,最终通过排杂斗15排出。

进一步,辊空隙或/和组空隙7为可调节结构,调节可采用以下方法:即所述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通过固定器与滚筒架活动固定,用螺丝固紧,这样便于拆卸更换。所述固定器的结构有两种:1、如图4所示,固定器下方设置有带条形孔18,通过条形孔18(或其它固定孔)与滚筒架固定,用螺丝固紧。固定器斜孔17内设置主动轧辊轴承5,主动轧辊轴承5内放置主动轧辊轴,主动轧辊轴上固定主动轧辊3;固定器弧形孔19内放置从动轧辊轴承6,从动轧辊轴承6内放置从动轧辊轴,从动轧辊轴上固定从动轧辊4;从动轧辊轴承6下方设置有弹簧20,从动轧辊轴承6与弹簧20固定;弹簧20置于限制笼或限制桶内,以免弹簧20左右摆动或脱出。这样,由于斜孔17的存在,主动轧辊轴承5可沿斜孔17移动固定,从而可调节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间的辊空隙;由于弧形孔19存在,既可确保从动轧辊4与主动轧辊3啮合传动,同时又能使从动轧辊4下行,从而缩小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组与组之间的组空隙7,以适应不同大小花生的处理。为了组空隙7的调节方便,在从动轧辊轴承6外部设置有包容所有从动轧辊轴承6的环状调节箍,调节箍设置于滚筒架上。该调节箍紧收时,可将各个从动轧辊轴承6下压,从动轧辊轴承6即沿弧形孔19下行,这样,就缩小了组空隙7,从而适应粒度较小花生的去把精选。2、如图5所示,固定器通过条形孔18用螺丝固定于滚筒架上,轴承穴21内置有主动轧辊轴承5和从动轧辊轴承6,从动轧辊轴承6一侧与主动轧辊轴承5紧靠放置,从动轧辊轴承6另一侧为顶簧22所顶紧,在顶簧22一侧设置调节板,调节板为调节丝所控制。主动轧辊轴承5与从动轧辊轴承6(以及相连的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弹性相靠放置的作用是:其一,不考虑主动轧辊3和从动轧辊4间的辊空隙设置,所有粗细的花生把均可顺利通过;其二,当遇到硬质杂质如小石块、小铁块时,由于顶簧22的存在,不至于损伤主动轧辊3和从动轧辊4。

主动轧辊3、从动轧辊4通常为两端均匀粗细的柱体。其材料为钢质或不锈钢质或高分子耐磨材料等制作,其直径一般选择为1-5厘米,优选为1.5-3厘米。主动轧辊3、从动轧辊4直径尽可能选择相对较小,一是便于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不易伤花生,提高花生“去把”的质量。

由于花生进入花生滚筒时,集中于花生滚筒前部,而此时杂质较多,“去把”任务较重,此处主动轧辊3、从动轧辊4间的辊空隙可以设置为稍大一些;而花生流转到花生滚筒后部时,相对“去把”任务较轻,因此,此处主动轧辊3、从动轧辊4间的辊空隙可以设置为稍小一些。针对此设计思想,有两种处理办法:1、通过调整入口处与出口处的辊空隙来实现,即将入口处的辊空隙相对出口处增大0.1-0.8毫米;2、主动轧辊3、从动轧辊4选择为两端不同粗细的圆台。即将主动轧辊3、从动轧辊4设置为入口处直径较小,而出口处直径较大,两者直径相差0.1-0.4毫米。选择圆台状主动轧辊3、从动轧辊4的好处还在于:既扩大了辊空隙,又扩大了组空隙7。

所述齿盘8有两种,分别如下:1、齿盘8的齿向外。主动齿轮1与从动齿轮2通过轴承固定于滚筒架上,并随滚筒架转动;主动齿轮1啮合传动固定不动的齿盘8,在动力装置作用下,促使主动齿轮1在齿盘8上转动,主动齿轮1啮合传动从动齿轮2,这样,就实现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的相向转动。其特点是滚筒架直径大于齿盘8直径,参见图7。2、齿盘8的齿向内。其特点是滚筒架直径小于齿盘8直径,参见图6。与上述原理相同,不再累述。

为实现花生顺利前后流动,可设置螺旋片助推,螺旋片的设置有两种结构:1、螺旋片与滚筒架同轴。主轴10通过支撑杆连接滚筒架,主轴10上设置螺旋片。此时螺旋片与滚筒架及主轴10为同轴关系,螺旋片抬升时,出现较大斜面,可促进花生的流动。2、螺旋片与滚筒架不同轴。有两种方法,其一,可以采取将螺旋片的轴套于主轴上的方法进行相应设置。其二,可由动力装置(电机和减速机)直接带动滚筒架,另在花生滚筒内设置螺旋片轴25(原主轴10的位置),螺旋片轴25上设置螺旋片。这种设置见图7,图7中:滚筒架23(前后两个)内壁固定有若干组主动轧辊轴承和从动轧辊轴承,以及轴承所连接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设置于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的一端的主动齿轮1啮合传动从动齿轮2,主动齿轮1啮合传动齿盘8,前后滚筒架23均由至少两个支撑轮24支撑,支撑轮24上设置动力轮(也可在支撑轮24外另设动力轮),动力轮通过皮带连接减速机25输出轮,支撑杆26固定齿盘8,螺旋片轴27上设置螺旋片,螺旋片轴27通过相应的带轮连接动力装置。由于花生滚筒与螺旋片不同轴,因而可以不同步转动,从而较好地推动花生向后运行,实现更加顺利地花生“去把”。所述的滚筒架23外侧可设置为与齿盘8相同的结构的“齿盘”,与之对应,动力轮也设置为齿轮结构,动力轮的齿轮与滚筒架23的“齿盘”啮合传动。图7显示的是滚筒架23直径大于齿盘8直径时的情形;与图7对应的是,当滚筒架23直径小于齿盘8直径时(参见图6),滚筒架23设置于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内部,其余结构类同本段上述,不再累述。

为进一步完成精选任务,可在花生出口处设置一个横向吹风的风机,在其对应的一侧设置一口袋及回收降尘装置,从而可实现进一步吹去浮叶、空壳花生等轻杂质的目的。同样,风机可用设置在花生出口处的抽风机所替代。

为了主动齿轮1和从动齿轮2运行顺畅,可以进行如下设置:1、制作时,将从动齿轮2的直径设置的小一些;这样,从动齿轮2可设置自如而不受齿盘8的影响。2、将主动齿轮1设置较宽,而将从动齿轮2设置较窄,这样,从动齿轮2向前(或向后)伸出(或缩入),从而可以不受齿盘8的影响。参见图8。

比较图8与图1,可以看出主动轧辊轴承5、从动轧辊轴承6的放置位置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图1中主动轧辊轴承5、从动轧辊轴承6的外径大于主动轧辊3、从动轧辊4的外径;而图8中主动轧辊轴承5、从动轧辊轴承6的外径等于(或小于)主动轧辊3、从动轧辊4的外径;这是充分考虑到主动轧辊3、从动轧辊4的大小与主动轧辊轴承5、从动轧辊轴承6的承受压力的强度的缘故,在承受压力许可的情况下,优选图8结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平面形花生去把精选机。

如图9所示,花生去把精选机,包括机架31、动力装置,机壳(未画出)固定于机架31上;横向排列的若干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两端部通过轴承直接设置于机架31上,若干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呈前高后低倾斜放置,形成一个斜面,斜面的倾斜角为10°-30°,优选15°-25°。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下方设置有托板29;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之间的辊空隙为0-0.8毫米,优选为0-0.6毫米,一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与另一组干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之间的组空隙为5-20毫米(考虑到斜面倾斜角的因素,组空隙适当加大),也可设置前后不同的组空隙;主动轧辊固定于主动轧辊轴上,从动轧辊固定于从动轧辊轴上;主动轧辊轴与从动轧辊轴左右两端均通过轴承固定于机架的纵框上;左端(或右端)的主动轧辊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1,左端(或右端)从动轧辊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2,主动齿轮1与从动齿轮2啮合传动;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及减速箱,减速箱输出轮通过链轮带动齿轮28,齿轮28带动环形齿带30,齿带30带动主动齿轮1,主动齿轮1啮合传动从动齿轮2;这样,就实现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的相向转动,在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相向转动的过程中将花生把儿揪下。在重力作用下,花生由前向后流动,通过组空隙排杂(浮叶、碎梗、土块、石块等)、排秕至托板29上,最终被收集。所述齿带30可以由链条取代。

为配合花生顺利下滑,可在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上方设置若干排搅杆,搅杆一端设置带轮或链轮,通过动力装置带动带轮或链轮。

为确保花生顺利下滑并完成“去把”,花生入料口,设置为扁平形,以便花生较薄均匀地摊在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上。

实施例2在花生的入口处的机壳上设置有料斗,在花生的出口处的机壳上设置有排杂斗、排果斗,其中排杂斗用于排放杂质与秕果;排果斗用于收集精选后的花生。不再累述。

本实施例可加装振动筛,若干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两端部通过轴承固定于振动筛上,振动筛活动固定于机架上,托板29设置于振动筛下层或振动筛的下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另一种平面形花生去把精选机。

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2相同的是若干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采用平面放置,且呈前高后低倾斜放置,斜面的倾斜角为10°-30°,优选15°-25°。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下方设置有托板;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之间的辊空隙为0-0.8毫米,优选为0-0.6毫米,一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与另一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之间的组空隙7为5-15毫米。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实施例2的若干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采用横向排列,实施例3的若干组主动轧辊1与从动轧辊2采用纵向排列,主动轧辊轴与从动轧辊轴前后两端均通过轴承固定于机架31的横框上,在主动轧辊轴与从动轧辊轴前端即高位端,设置有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传动;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及减速箱,减速箱输出轮通过链轮带动齿轮,齿轮带动环形齿带(在机架前端横向设置),齿带带动主动齿轮,主动齿轮啮合传动从动齿轮;这样,就实现主动轧辊1与从动轧辊2的相向转动,在主动轧辊1与从动轧辊2相向转动的过程中将花生把儿揪下。花生顺着主动轧辊1与从动轧辊2向下滑落,经排果斗收集精选后的花生;经组空隙和辊空隙下落的杂质、秕果与“花生把”经排杂斗排放。

本实用新型中,为达到延长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的使用寿命的目的,同时更好处理杂质较多的花生,可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加上一个振动筛,筛孔小于花生的大小,用于筛除花生里的杂质,尤其是小颗粒的硬质杂质,从而对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起到保护作用,以延长主动轧辊3与从动轧辊4的使用寿命。同样,为达到延长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的使用寿命的目的,可以在花生入料口设置条形磁铁,以吸引铁质杂质。

本实用新型3个实施例的结构,均可以与花生秧果分离的脱果机联合,即脱果机的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的花生入料口,其余具体结构不再累述。

本实施例可加装振动筛,若干组主动轧辊与从动轧辊两端部通过轴承固定于振动筛上,振动筛活动固定于机架上,托板设置于振动筛下层或振动筛的下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