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贝类育种分苗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82238发布日期:2019-07-17 05:1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贝类育种分苗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贝类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贝类育种分苗箱。



背景技术:

在贝类养殖生产中,贝类的苗种需要在海上或者池塘进行中间培育,在苗种达到一定的大小规格后才可以作为商品苗出售。在贝类苗种的中间培育过程中,随着苗种的长大,需要对苗种进行分苗养殖培育才能保证苗种的正常生长,培育过程要经过若干次分苗培育,直到苗种达到商品苗的规格为止。

在苗种分苗时,一般采用茶杯等器具做定量工具,每个网袋中装入相同的茶杯数量的苗种,从而保证每个网袋中苗种含量大体相同。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茶杯等工具的不透水性,底层的苗种浸泡在水中,从而严重影响了贝类苗种的成活率;同时因为茶杯底层有水,且水量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同一茶杯中苗种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分苗数量不准确。另外,不同的贝类在生长的不同阶段,个体差异较大,分苗工具难以统一;最后,分苗时需要频繁的从苗盆中舀取苗种,苗盆中的苗种反复被搅动影响苗种的存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贝类育种分苗箱,确保分苗箱能对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贝类进行精确分苗,同时单次操作能供给多个网袋的苗量,减少苗种被搅拌的次数,提高成活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贝类育种分苗箱,包括圆筒状的箱体、支撑柱、若干的支撑骨架、若干分隔板和若干底插板,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箱体的中心轴上,所述支撑骨架圆周均布在所述箱体的下端,并且所述支撑骨架的一端与所述箱体内壁连接,所述支撑骨架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柱的下端;所述支撑骨架的上端设有上插槽,所述支撑骨架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对称的侧插槽,所述箱体上圆周均布若干竖直方向的分隔槽,所述分隔槽的下端与所述上插槽连通,所述分隔板由所述分隔槽插入后沿着所述上插槽滑动插接;所述箱体上圆周均布若干圆周方向的挡插槽,所述挡插槽位于两个所述支撑骨架之间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插槽连通,所述底插板由所述挡插槽插入后沿着所述侧插槽滑动插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上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提手。螺纹旋转连接的方式能使培育箱绕提手旋转一周,将要投放的苗种旋转至方便抽出底插板的方位,方便操作。

优选的,所述底插板的板面为网状结构,并且所述底插板的外侧设有凸出部。网状结构能确保贝类在分苗时水能从分苗箱漏下,进而能保证分苗的精确度,外侧的凸出部在底插板插入支撑骨架上时,握住凸出部方便取出和插入。

优选的,所述分隔板的外侧设置有凸起部。外侧的凸起部在分隔板插入支撑骨架上时,握住凸起部方便取出和插入。

优选的,所述支撑骨架数量为8个,所述底插板数量为8个,所述分隔板数量为8个。

本实用新型按照如下步骤使用:

1、确定苗种投放进网袋的数量,计算分苗箱需要分出的格数,然后将相应的分隔板圆周均布的插入支撑骨架上,比如需要将分苗箱分出4格,则将4个分隔板均布的从分隔槽内插在上插槽上,或者需要将分苗箱分出8格,则将8个分隔板全部从分隔槽内插在上插槽上,然后将底插板插在侧插槽内将分苗箱的底面封住;

2、将苗种直接倒在分苗箱内,使所有分苗格内的苗种数量均衡,然后将提手旋转插在支撑柱上;

3、将网袋的开口朝上,抽开分苗格下方的底插板,苗种从分苗箱的下方漏出落到网袋内,当一个分苗格内的苗种下落干净后,将底插板重新插回侧插槽内,将分苗箱移到下一个网袋的开口上方,将盛有苗种的一个分苗格的底插板抽开,苗种落到网袋中,依次操作,直至所有分苗格中的苗种全部分苗完毕;

4、将空的分苗箱重新盛满苗种,按照上述步骤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箱体的下端设有支撑骨架,支撑骨架圆周均布,同时分隔板穿过箱体上的分隔槽后插接在上插槽上,将育苗箱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相同空间大小的分苗格,从而确保分苗的数量精准性,此外,分苗格能根据插接的分隔板的数量不同调整空间大小,因此能确保分苗箱对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贝类进行精确分苗,并且,分苗箱内部空间能分成若干分苗格,确保一次分苗箱的操作能满足多个网袋的分苗需求,减小苗盆中苗种被搅拌的次数,提高成活率,同时节约人工反复舀苗的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贝类育种分苗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贝类育种分苗箱的A-A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贝类育种分苗箱的B-B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贝类育种分苗箱的C-C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贝类育种分苗箱的箱体和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贝类育种分苗箱的D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贝类育种分苗箱的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贝类育种分苗箱的底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一种贝类育种分苗箱,包括圆筒状的箱体1、支撑柱2、8个的支撑骨架3、8个分隔板4和8个底插板5,所述支撑柱2位于所述箱体1的中心轴上,所述支撑骨架3圆周均布在所述箱体1的下端,并且所述支撑骨架3的一端与所述箱体1内壁连接,所述支撑骨架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柱2的下端;所述支撑骨架3的上端设有上插槽31,所述支撑骨架3的两侧面分别设有对称的侧插槽32,所述箱体1上圆周均布若干竖直方向的分隔槽11,所述分隔槽11的下端与所述上插槽31连通,所述分隔板4由所述分隔槽11插入后沿着所述上插槽31滑动插接;所述箱体1上圆周均布若干圆周方向的挡插槽12,所述挡插槽12位于两个所述支撑骨架3之间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侧插槽32连通,所述底插板5由所述挡插槽12插入后沿着所述侧插槽32滑动插接。所述支撑柱2上通过螺纹转动连接有提手6。螺纹旋转连接的方式能使培育箱绕提手6旋转一周,将要投放的苗种旋转至方便抽出底插板5的方位,方便操作。所述底插板5的板面为网状结构,并且所述底插板5的外侧设有凸出部。网状结构能确保贝类在分苗时水能从分苗箱漏下,进而能保证分苗的精确度,外侧的凸出部在底插板5插入支撑骨架3上时,握住凸出部方便取出和插入。所述分隔板4的外侧设置有凸起部。外侧的凸起部在分隔板4插入支撑骨架3上时,握住凸起部方便取出和插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照如下步骤使用:

1、确定苗种投放进网袋的数量,计算分苗箱需要分出的格数,然后将相应的分隔板4圆周均布的插入支撑骨架3上,比如需要将分苗箱分出4格,则将4个分隔板4均布的从分隔槽11内插在上插槽31上,或者需要将分苗箱分出8格,则将8个分隔板4全部从分隔槽11内插在上插槽31上,然后将底插板5插在侧插槽32内将分苗箱的底面封住;

2、将苗种直接倒在分苗箱内,使所有分苗格内的苗种数量均衡,然后将提手6旋转插在支撑柱2上;

3、将网袋的开口朝上,抽开分苗格下方的底插板5,苗种从分苗箱的下方漏出落到网袋内,当一个分苗格内的苗种下落干净后,将底插板5重新插回侧插槽32内,将分苗箱移到下一个网袋的开口上方,将盛有苗种的一个分苗格的底插板5抽开,苗种落到网袋中,依次操作,直至所有分苗格中的苗种全部分苗完毕;

4、将空的分苗箱重新盛满苗种,按照上述步骤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带来的综合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构造简单合理,使用方便,箱体1的下端设有支撑骨架3,支撑骨架3圆周均布,同时分隔板4穿过箱体1上的分隔槽11后插接在上插槽31上,将育苗箱内部空间分隔成若干相同空间大小的分苗格,从而确保分苗的数量精准性,此外,分苗格能根据插接的分隔板4的数量不同调整空间大小,因此能确保分苗箱对不同种类、不同大小的贝类进行精确分苗,并且,分苗箱内部空间能分成若干分苗格,确保一次分苗箱的操作能满足多个网袋的分苗需求,减小苗盆中苗种被搅拌的次数,提高成活率,同时节约人工反复舀苗的劳动力。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参考了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制于此,任何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