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香菇抗病害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687159发布日期:2019-05-17 20:4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香菇抗病害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香菇抗病害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香菇栽培过程中容易受到链孢霉和木霉的污染,霉菌孢子常借助气流、水滴、原料、工具及操作人员的手、衣服等媒介,侵入培养基内,在条件适宜时萌发,抑制香菇菌丝生长,造成菌棒污染。

目前对于香菇栽培基质的研究着眼于菌丝生长速度、出菇时间、产量以及香菇中重金属富集问题。比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2603403a公开了一种香菇栽培基质,在香菇的传统栽培基质中添加了作为香菇重金属改良剂的钙镁磷肥和复合肥,最大程度上降低重金属的富集作用,又不会对走菌速度和产量等重要农艺性状产生不利影响。虽然上述香菇栽培基质可以降低重金属富集,但无法降低香菇栽培过程中因链孢霉感染导致病害的发生率。

而现有针对香菇链孢霉及绿色木霉这两种杂菌的感染问题,采用的是药剂防治,均未有从香菇栽培基质角度着手。通过寻找合适的栽培基质来进行抗病害是绿色防控杂菌污染的重要方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香菇链孢霉及绿色木霉两种杂菌感染问题而提供一种具有抑菌效果的香菇抗病害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该培养基可以显著减少链孢霉和绿色木霉两种杂菌污染引发的病害,有效降低污染率;从出菇结果看使用该培养基转色的时间明显缩短,生产的香菇子实体性状优良,可以显著降低香菇的栽培成本。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香菇抗病害培养基,该培养基的原料组成如下:菱角壳粉、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麸皮、玉米芯、石膏和蔗糖。

所述香菇抗病害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菱角壳粉10~20份,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30~40份,麸皮20~25份,玉米芯20~30份,石膏1~2份,蔗糖1~2份。

所述香菇抗病害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菱角壳粉15份,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36份,麸皮22份,玉米芯25份,石膏1份,蔗糖1份。

所述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中山枣核与山枣木的重量份比为2:5。

所述菱角壳粉的粒径为80~100目。

所述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为粒径3~5mm的碎屑。

一种所述香菇抗病害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菱角壳粉:挑取黑色、新鲜且干燥无霉变的菱角壳进行粉碎,制成菱角壳粉;

(2)制备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将山枣核和山枣木进行混合打碎,制成混合渣;

(3)制备培养基:首先将步骤(1)所得的菱角壳粉、步骤(2)所得的混合渣与麸皮、玉米芯、石膏和蔗糖按比例混合;然后加水至含水量为50~60%;装袋在温度121℃,压力101kpa条件下灭菌3~5个小时,制得具有抗病害的香菇培养基。

所述香菇抗病害培养基在香菇栽培中抗链孢霉和绿色木霉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中菱角壳粉富含多酚、多糖、黄酮和生物碱等有效物质,还含有大量纤维素和木质素,可为木腐菌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然而菱角壳一般都作为废弃物丢掉,其中大量的功效物质未得到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本发明经过试验表明,直接使用菱角壳粉作为栽培原料和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搭配共同作用能对香菇栽培过程中的链孢霉和绿色木霉两种杂菌起到很好的抑菌效果。

本发明中山枣核与山枣木均含有丰富的木质素、纤维素和维生素,同时山枣核的核仁中含cu、mn、zn、fe、mg、ca、k、p等多种微量元素。

本发明首次采用同时将菱角壳粉、山枣核和山枣木作为原料与其他成分复配制备香菇培养基,该培养基可以显著减少链孢霉和绿色木霉两种杂菌污染引发的病害,有效降低污染率;从出菇结果看使用该培养基转色的时间明显缩短,生产的香菇子实体性状优良,可以显著降低香菇的栽培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实施例1-3和对比例1-3所述培养基进行香菇栽培的单产比较图。

图2为采用实施例1所述培养基进行香菇栽培的出菇情况。

图3为采用实施例2所述培养基进行香菇栽培的出菇情况。

图4为采用实施例3所述培养基进行香菇栽培的出菇情况。

图5为采用对比例1所述培养基进行香菇栽培的出菇情况。

图6为采用对比例2所述培养基进行香菇栽培的出菇情况。

图7为采用对比例3所述培养基进行香菇栽培的出菇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原料来源:所用山枣核、山枣木和菱角壳等原料从周边种植户处收购,成本低廉。

供试菌株:七河7号,购自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普通市售产品。

实施例1

所述香菇抗病害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菱角壳粉15份,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36份,麸皮22份,玉米芯25份,石膏1份,蔗糖1份。

所述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中山枣核与山枣木的重量份比为2:5,菱角壳粉的粒径为100目。

所述香菇抗病害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菱角壳粉:挑取黑色、新鲜且干燥无霉变的菱角壳进行粉碎,制成100目的菱角壳粉;

(2)制备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将山枣核和山枣木按照重量份比2:5进行混合打碎,制成粒径为5mm的碎屑;

(3)制备培养基:首先将步骤(1)所得的菱角壳粉、步骤(2)所得的混合渣与麸皮、玉米芯、石膏和蔗糖按比例混合;然后加水至含水量为60%;装20×56cm袋在温度121℃,压力101kpa条件下灭菌3~5个小时,制得具有抗病害的香菇培养基。

实施例2

所述香菇抗病害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菱角壳粉12份,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40份,麸皮25份,玉米芯20份,石膏2份,蔗糖1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所述香菇抗病害培养基,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菱角壳粉20份,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30份,麸皮20份,玉米芯27份,石膏1份,蔗糖2份。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对比例1

如实施例1所述的香菇培养基,不同之处在于,将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菱角壳粉分别替换为与实施例1所述对应等重量份的锯木屑。即锯木屑15份,锯木屑36份,麸皮22份,玉米芯25份,石膏1份,蔗糖1份。

对比例2

如实施例1所述的香菇培养基,不同之处在于,将菱角壳粉替换为等重量份的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即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15份,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36份,麸皮22份,玉米芯25份,石膏1份,蔗糖1份。

对比例3

如实施例1所述的香菇培养基,不同之处在于,将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替换为等重量份的菱角壳粉。即菱角壳粉15份,菱角壳粉36份,麸皮22份,玉米芯25份,石膏1份,蔗糖1份。

下面进行香菇栽培实验:分别取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的香菇培养基各1000个菌棒,进行相同条件下的香菇栽培,分别编号为实验组1-6,具体过程如下:

(i)将袋装的具有抗病害的香菇培养基上均匀打4~6个接种穴,接种穴深度为1.5~2.5cm;将菌种接入接种穴中,封袋,进行菌丝培养;

(ii)当菌丝辐射状蔓延至直径8~10厘米时,在菌丝蔓延圈外边缘1.5~2.5cm处刺小孔,增加通风;早晚两次通风;

(iii)待培养菌丝长满袋开始形成瘤状物后,进行转色培养,转色培养温度为18~22℃、光照强度100~300lx,光照时间为10个小时;然后经出菇培养,即可。

所述步骤(i)~(ii)中,培养条件均为:温度为24~26℃,湿度控制在80%~85%,光照100~300lx,每天光照10~12小时。

实验过程中记录菌丝生长情况、转色情况、链孢霉、绿色木霉污染情况、子实体性状等信息,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出菇实验情况表

对比表1中实施例1、2、3及对比例1、2、3数据可以看出:对比例1锯木屑培养基菌丝满袋天数为50天,其他配方菌丝生长速度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实施例1促进作用最佳,满袋周期为43天;实施例1、2、3及对比例1、2、3链孢霉和绿色木霉的总污染率依次为1.2%、2.2%、2.5%、10.3%、8.4%、9.8%,可以看出,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和菱角壳粉共同作用具有明显抑制链孢霉和绿色木霉的效果,通过对比例2、对比例3与对比例1的对比可以看出,单独使用山枣木与山枣核的混合渣或单独使用菱角壳粉,所起的抑制链孢霉和绿色木霉效果不明显,证明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与菱角壳粉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使用的原材料不同,菌棒的制作成本也不同,选用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作为培养基原料,由于大量的山枣木和山枣核均是从附近山区采购的,价格十分低廉,所以制作的菌棒成本最低;而菱角壳本身价格不高,但是运输成本较高,使得制作菌棒的费用最高。结合菌棒整体的污染情况,最终将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和菱角壳粉搭配作为培养基的两种重要原料,使得单个菌棒利润最高,利润率较普通木屑培养基提高至少15%。

通过图1可以看出,按照单个菌棒子实体产量:对比例1的锯木屑培养基为803.64g;对比例3菱角壳粉培养基较锯木屑培养基偏低;对比例2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培养基最低;实施例1-3采用山枣核与山枣木的混合渣搭配菱角壳粉的培养基较锯木屑培养基高,其中实施例1单个菌棒子实体产量最高。

通过图2-4与图5-7对比可以看出,采用实施例1-3所述培养基的出菇效果良好,菇型,颜色,气味均正常,均可采收三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