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秸秆还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7057发布日期:2020-02-04 09:1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高效秸秆还田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效秸秆还田机。



背景技术:

农作物秸秆处理的时候费时费力。焚烧法不仅污染环境还容易引起火灾,为国家政策明令禁止;集中回收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占用较大的存储场地,经济效益差,推广难度大;还田法可以将秸秆打碎回到田地中腐烂发酵,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简单便捷,花费不多还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是一种相对较好的农作物秸秆处理方法。但现有秸秆还田机械普遍效率较低,表现为处理后的秸秆碎屑较大,发酵腐熟速度慢,还田以后影响土壤的整理和耕作。究其原因是因为现有秸秆还田机械均采用旋耕结构,利用旋转的刀轴带动旋耕刀旋转,利用旋转的刀头砍断、打碎农作物秸秆,旋耕刀在工作的时候没有与之形成剪切效应的定刀,无法实现对秸秆的剪切,农作物秸秆的韧性部分抵消了旋耕刀砍、砸的作用力,造成处理后的秸秆碎屑难以达到还田的要求。如果采用定刀与动刀相互配合形成剪切效应则可以克服秸秆韧性带来的难题,高效地切碎农作物秸秆,处理后的秸秆碎屑颗粒细碎,符合秸秆还田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粉碎效率高、具有剪切效应的高效秸秆还田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秸秆还田机包括机架和安装在机架上的变速箱、与变速箱传动连接的刀轴以及覆盖在刀轴上方的盖板,所述刀轴包括平行设置的前刀轴和后刀轴,所述前刀轴与后刀轴的旋转方向相反,前刀轴上安装有甩刀,后刀轴上安装有动刀片,所述盖板的内侧设置有匹配前刀轴的前弧形槽以及匹配后刀轴的后弧形槽,所述前弧形槽位于前刀轴的上方,在前弧形槽的内壁上、对应于甩刀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匹配甩刀的刀头,所述刀头与甩刀呈剪切配合;所述后弧形槽位于后刀轴的上方,在后刀轴的下方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形状与后弧形槽对称,在后弧形槽和底板的内壁上、对应于动刀片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匹配动刀片的定刀片,所述定刀片与动刀片呈剪切配合。

所述机架的后方安装有限深轮轴,所述限深轮轴位于后刀轴的后方并与后刀轴平行设置,限深轮轴上安装有限深轮。

所述甩刀包括固定连接在前刀轴外壁上的甩刀座以及根部铰接在甩刀座上的甩刀杆,所述甩刀杆的顶部设置有y形叉头。

所述变速箱安装在机架的前端,变速箱的前端带有用于连接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的驱动轴,变速箱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输出轴和右输出轴,所述左输出轴通过左皮带传动机构与后刀轴传动连接,所述右输出轴通过右皮带传动机构与前刀轴传动连接;所述变速箱的内腔中设置有主动伞齿轮和左被动伞齿轮、右被动伞齿轮,所述左被动伞齿轮、右被动伞齿轮均与主动伞齿轮常啮合,主动伞齿轮固定连接在驱动轴上,左被动伞齿轮固定连接在左输出轴上,右被动伞齿轮固定连接在右输出轴上。

采用上述方案后,该秸秆还田机结构合理、粉碎效率高,甩刀与刀头、动刀片与定刀片形成两组具有剪切效应的刀具,经过两组剪切刀具的处理,即可实现对农作物秸秆的高效粉碎处理,处理后的秸秆碎屑符合秸秆还田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3是前刀轴和甩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甩刀与刀头的剪切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5是动刀片与定刀片的剪切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变速箱及传动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效秸秆还田机包括机架1和安装在机架1上的变速箱2、与变速箱2传动连接的刀轴以及覆盖在刀轴上方的盖板,机架1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上方设置有盖板13,刀轴通过轴承可旋转地安装在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之间、盖板13的下方。所述机架1的后方安装有限深轮轴7,所述限深轮轴7位于后刀轴4的后方并与后刀轴4平行设置,限深轮轴7上安装有限深轮8。

所述刀轴包括平行设置的前刀轴3和后刀轴4,通过变速箱2的转换作用使前刀轴3与后刀轴4的旋转方向相反,如图2所示前刀轴3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刀轴4逆时针旋转。前刀轴3上安装有甩刀5,后刀轴4上安装有动刀片6。每三个或者四个甩刀5为一组环绕前刀轴3的外壁均匀分布,多组甩刀沿前刀轴3的轴线均匀分布;每三个或者四个动刀片6为一组环绕后刀轴4的外壁均匀分布,多组动刀片沿后刀轴4的轴线均匀分布。如图3所示,所述甩刀5包括固定连接在前刀轴3外壁上的甩刀座52以及根部铰接在甩刀座52上的甩刀杆53,所述甩刀杆53的顶部设置有y形叉头54。甩刀座52焊接在前刀轴3的外壁上,甩刀座52上带有安装甩刀杆53的铰轴,甩刀杆53的根部安装在该铰轴上。动刀片6采用底部较宽、顶部较窄的梯形或者三角形片状结构,其底部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在后刀轴4的外壁上,也可以直接焊接在后刀轴4的外壁上。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盖板的内侧设置有匹配前刀轴3的前弧形槽31以及匹配后刀轴4的后弧形槽41,所述前弧形槽31位于前刀轴3的上方,在前弧形槽31的内壁上、对应于甩刀5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匹配甩刀5的刀头51,每一组甩刀5至少对应一个刀头51,所述刀头51与甩刀5呈剪切配合,刀头51是直立在前弧形槽31内壁上的三角形片状结构,直接焊接在在前弧形槽31上或者通过连接板连接在前弧形槽31上。如图4所示,前刀轴3旋转带动甩刀5掠过刀头51的时候,刀头51从y形叉头54的中间穿过,叉头54的两个角分别从刀头51的两侧掠过,叉头54与刀头51的距离非常近,两者之间形成剪切配合,可以将甩刀5挑起的农作物秸秆剪断、打碎,只要控制好相邻两组甩刀5的间隔距离就可以限定秸秆碎屑的长度,使其满足秸秆还田的要求。

所述后弧形槽41位于后刀轴4的上方,在后刀轴4的下方设置有底板9,所述底板9的形状与后弧形槽41对称,底板9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左侧板11和右侧板12上,底板9的前端与后弧形槽41之间带有间隙42,以便于甩刀5挑起的农作物秸秆可以通过该间隙42进入到底板9和后弧形槽41之间的空间中,在底板9的后端与后弧形槽41之间带有排料口43,以便于动刀片6挑起的秸秆能够通过该排料口43向后方排出。在后弧形槽41和底板9的内壁上、对应于动刀片6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匹配动刀片6的定刀片61,每一组动刀片6至少对应一组定刀片61,所述定刀片61与动刀片6呈剪切配合。如图5所示,每一组定刀片61均由平行设置的两片刀片组成,后刀轴4旋转的时候带动动刀片6从两片刀片之间掠过,控制两片刀片之间的间隙以及相邻两组定刀片之间的距离就可以限定秸秆碎屑的长度,使其满足秸秆还田的要求。

所述变速箱2安装在机架1的前端,变速箱2的前端带有用于连接拖拉机动力输出轴的驱动轴21,变速箱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左输出轴22和右输出轴23,所述左输出轴22通过左皮带传动机构与后刀轴4传动连接,所述右输出轴23通过右皮带传动机构与前刀轴3传动连接。所述变速箱2的内腔中设置有主动伞齿轮24和左被动伞齿轮25、右被动伞齿轮26,左被动伞齿轮25和右被动伞齿轮26对称设置并位于同一轴线上,左被动伞齿轮25和右被动伞齿轮26所处的轴线与主动伞齿轮24的轴线垂直。所述左被动伞齿轮25、右被动伞齿轮26均与主动伞齿轮24常啮合,主动伞齿轮24固定连接在驱动轴21上,左被动伞齿轮25固定连接在左输出轴22上,右被动伞齿轮26固定连接在右输出轴23上。驱动轴21带动主动伞齿轮24旋转的时候,主动伞齿轮24带动左被动伞齿轮25和右被动伞齿轮26分别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在图2方向上,左被动伞齿轮25逆时针旋转,右被动伞齿轮26顺时针旋转。

使用时,将机架1连接在拖拉机的后悬挂上,驱动轴21与拖拉机动力输出轴连接,限深轮8接触地面,用于限制前刀轴3和后刀轴4的离地间隙,使前刀轴3上的甩刀5的顶端恰好接触地面、底板9不接触地面。右输出轴23带动前刀轴3顺时针旋转,甩刀5掠过地面的时候将地上的农作物秸秆抄起,抄起的农作物秸秆掠过刀头51的时候被剪断、打碎,随后向后方抛送,通过间隙42进入底板9和后弧形槽41之间的空间中;左输出轴22带动后刀轴4逆时针旋转,后刀轴4上的动刀片6接住前方抛送来的农作物秸秆逆时针旋转、与定刀片61再次形成剪切效应,将秸秆再次剪断、打碎,最后从排料口43送出,抛洒到农田中,实现秸秆还田作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