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字机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7058发布日期:2020-02-04 09:1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印字机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容器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印字机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容器的生产中,电容器组立后需要通过印字机在电容器的外壳表面印上产品相关参数,以便使用者阅读参考。常规的产品印字工作,需要人工在印字台摆置电容器,并且只能每次摆置一个电容器进行一次印刷,印刷完毕后继续人工收料,工作耗时耗力,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印字机输送装置,通过全自动的传送机构实现自动连续性印刷,并且印刷完毕后的电容器自动收料,省时省力,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印字机输送装置包括印字动作机构、下料机构、以及用于输送电容器的传送机构;上述下料机构设于传送机构的传送末端,印字动作机构设于传送机构,该印字动作机构与传送机构联动、并使传送机构在印字动作机构固定电容器进行印字时暂停传送,上述下料机构设有支承电容器的支承平台,该支承平台能够打开下放电容器。

工作人员仅需根据印字的速率将电容器置于传送机构,即可通过传送机构的输送和印字动作机构的配合工作完成自动连续性印刷,并且下料机构的自动化作业节省了人工下料的工作,省时省力,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印字动作机构包括动作臂和位置传感器;动作臂沿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平行设置,其连接有动作气缸作为驱动,该动作气缸的伸缩方向与传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垂直,上述位置传感器设于动作气缸的伸缩方向的一侧。位置传感器感应动作臂的伸缩情况,控制传送机构的传送工作,使得动作臂伸出固定电容器进行印字时暂停传送,打印完毕后,动作臂缩回,传送机构继续往前传送电容器,进行下一轮印字工作,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实现自动化的连续印刷。

进一步地,下料机构包括相对设于传送机构的传送末端的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上述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承气缸和第二支承气缸作为驱动,并且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远离传送机构的一端设有挡板,该挡板连接有阻挡气缸作为驱动,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合并时组成上述支承平台。由此,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合并接收来自传输机构的电容器,然后打开下放至收集转运电容器的箱子等装载物,自动化收料取代人工收料,节省了人工成本,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传送机构包括履带、主动轮和从动轮;履带与主动轮、以及从动轮啮合,并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张紧,主动轮用于带动履带运动并通过传送电机进行驱动。由此,实现了电容器的自动传送。

进一步地,上述履带的传送方向的两侧设有工作导向条,其中一工作导向条设有断口,上述动作臂匹配吻合于断口。由此,工作导向条保证电容器在履带上沿着目标的传送方向前进,保证动作臂从断口伸出准确固定需印字的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使电容器的印字工作省时省力,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印字机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印字机输送装置的另一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印字机输送装置包括机架1、印字动作机构2、下料机构3、以及用于输送电容器5的传送机构4。传送机构4和下料机构3安装于机架1,并且下料机构3位于传送机构4的传送末端,印字动作机构2安装于传送机构4和机架1间。

上述传送机构4包括履带41、主动轮和从动轮;履带41与主动轮、以及从动轮啮合,并通过主动轮和从动轮张紧,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通过轴承装配有转动轴,并通过轴承安装于机架1。主动轮通过传送电机42进行驱动,并带动履带41运动向前传送电容器5。为保证电容器5在履带41上沿着目标的传送方向前进,履带41的传送方向的两侧设有工作导向条43,两工作导向条43安装于机架1,并从履带41的两边缘伸入至履带41上方,其中一工作导向条43设有断口44,为印字动作机构2固定电容器5进行印字留下工作通道。

上述印字动作机构2包括动作臂21和位置传感器22;动作臂21沿履带41的传送方向平行设置,并匹配吻合于上述断口44。该动作臂21连接有动作气缸23作为驱动,该动作气缸23安装于机架1,其伸缩方向与履带41的传送方向垂直;动作气缸23伸出,动作臂21从断口44伸出并固电容器5进行印字,同时,上述位置传感器22设于动作气缸23的伸缩方向的一侧,并安装于断口44处,其用于感应动作气缸23的工作,从而控制传送电机42、第一支承气缸33、第二支承气缸34和阻挡气缸37工作。

上述下料机构3包括相对设于传送机构4的传送末端的第一托板31和第二托板32,第一托板31和第二托板32分别连接有第一支承气缸33和第二支承气缸34作为驱动,第一支承气缸33和第二支承气缸34安装于机架1,当第一支承气缸33和第二支承气缸34的活塞杆伸出时,第一托板31和第二托板32合并组成支承平台35,该支承平台35接收来自传送机构4的电容器5。在第一托板31和第二托板32远离传送机构4的一端设有挡板36,使从履带41进入支承平台35的电容器5不会因为惯性掉落,该挡板36连接有阻挡气缸37作为驱动,该阻挡气缸37安装于机架1。当第一托板31和第二托板32打开时将电容器5下放至收集转运的箱子等装载物,对应地,在机架1上对应支承平台35的位置开设有投放口。由此,自动化收料取代人工收料,节省了人工成本,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

工作时,当位置传感器22感应到动作气缸23的活塞杆伸出,控制传送电机42暂停工作,从而履带41暂停向前输送电容器5,保证动作臂21准确固定需印字的电容器5,同时,第一支承气缸33、第二支承气缸34和阻挡气缸37的活塞杆缩回,支承平台35打开,挡板36回缩,其上的电容器5下放至收集转运的箱子等装载物;打印完毕后,动作臂21缩回,履带41继续往前传送电容器5,进行下一轮印字工作,同时,支承平台35闭合、挡板36伸出,新的电容器5从履带41进入。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操作,工作人员仅需根据印字的速率将电容器5置于履带41,即可通过传送机构4的输送和印字动作机构2的配合工作完成自动连续性印刷,并且下料机构3的自动化作业节省了人工下料的工作,省时省力,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