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方面中的应用和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21217发布日期:2020-06-09 19:42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方面中的应用和方法。



背景技术:

齐墩果烷型又称β-香树脂烷型,属于五环三萜类化合物。此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极为广泛,主要以游离或皂苷的结合状态存在。该类型化合物结构中大多含c3-β-oh,其5个六元环中a/b、b/c、c/d环均为反式,d/e环多数为顺式排列。含五环三萜母核的皂苷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重要的生物活性,具有抗炎、护肝、抗病毒、抗肿瘤、抗高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律失常以及调脂、降糖等作用,备受人们的关注。

然而,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主要应用于医药领域,在农业上应用较少。

通过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发明专利申请相关的专利公开文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方面中的应用和利用其防治作物细菌病害的方法,通过种植前浸种或浸根方式,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达到抗病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方面中的应用。

而且,所述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包含化合物ⅰ、化合物ⅱ和化合物ⅲ三种结构类型,有效成分为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结构类型的混合物,其基本结构类型如下:

其中,化合物ⅲ结构中r1、r2、r3代表不同的基团,其中r1为oh,r2为ch3或ch2oh,r3为ch3或cooch3。

而且,所述细菌病害为马铃薯青枯病、番茄青枯病和/或溃疡病或芹菜软腐病。

而且,所述应用为:

浸种:将作物种子浸泡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中,并浸泡1-10分钟;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自然晾置1-10小时,即可播种;

和/或者,移栽浸根:将准备移栽的幼苗的根部清理干净,将幼苗根浸泡在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中,维持1-5分钟;将浸根后的幼苗取出,自然晾置0.5-4小时,即可移栽定植;

和/或者,移栽喷雾:将准备移栽的幼苗自苗床上采下,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移栽;定植至少1天后,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装入喷雾器,用雾状溶液对着幼苗叶子喷雾处理。

其中,所述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于水,配成浓度为0.5-10g/l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

一种利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的方法,步骤如下:

⑴配制溶液: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于水,配成浓度为0.5-10g/l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

⑵浸种:将作物种子浸泡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中,并浸泡1-10分钟;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自然晾置1-10小时,即可播种。

一种利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的方法,步骤如下:

⑴配制溶液: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于水,配成浓度为0.5-10g/l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

⑵移栽浸根:将准备移栽的幼苗的根部清理干净,将幼苗根浸泡在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中,维持1-5分钟;将浸根后的幼苗取出,自然晾置0.5-4小时,即可移栽定植。

一种利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的方法,步骤如下:

⑴配制溶液: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于水,配成浓度为0.5-10g/l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

⑵移栽喷雾:将准备移栽的幼苗自苗床上采下,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移栽;定植至少1天后,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装入喷雾器,用雾状溶液对着幼苗叶子喷雾处理。

一种利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的方法,步骤如下:

⑴配制溶液: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于水,配成浓度为0.5-10g/l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

⑵浸种:将作物种子浸泡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中,并浸泡1-10分钟;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自然晾置1-10小时,即可播种;

⑶移栽浸根:将准备移栽的幼苗的根部清理干净,将幼苗根浸泡在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中,维持1-5分钟;将浸根后的幼苗取出,自然晾置0.5-4小时,即可移栽定植;

⑷移栽喷雾:将准备移栽的幼苗自苗床上采下,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移栽;定植至少1天后,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装入喷雾器,用雾状溶液对着幼苗叶子喷雾处理。

本发明取得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方面中的应用,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种植前浸种或浸根方式,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达到抗病目的。

2、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防治细菌病害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是利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的直接抑菌作用,而是通过播种前浸泡种子或移栽前浸根或移栽后喷雾叶片的方法,提高农作物对细菌病害的抵抗能力,最终达到抗病目的。更为重要的是,本发明提供的防治方法只需在种植前用药一次,即可达到减轻细菌病害的目的,大大降低了常规农药的防治成本。本发明所说的细菌病害,主要指马铃薯青枯病,番茄青枯病和溃疡病,芹菜软腐病等细菌病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叙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原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的市售产品;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在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方面中的应用。

较优地,所述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包含化合物ⅰ、化合物ⅱ和化合物ⅲ三种结构类型,有效成分为其中一种或两种以上结构类型的混合物,其基本结构类型如下:

其中,化合物ⅲ结构中r1、r2、r3代表不同的基团,其中r1为oh,r2为ch3或ch2oh,r3为ch3或cooch3。

较优地,所述细菌病害为马铃薯青枯病、番茄青枯病和/或溃疡病或芹菜软腐病。

较优地,所述应用为:

浸种:将作物种子浸泡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中,并浸泡1-10分钟;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自然晾置1-10小时,即可播种;

和/或者,移栽浸根:将准备移栽的幼苗的根部清理干净,将幼苗根浸泡在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中,维持1-5分钟;将浸根后的幼苗取出,自然晾置0.5-4小时,即可移栽定植;

和/或者,移栽喷雾:将准备移栽的幼苗自苗床上采下,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移栽;定植至少1天后,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装入喷雾器,用雾状溶液对着幼苗叶子喷雾处理。

其中,所述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的制备步骤如下:

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于水,配成浓度为0.5-10g/l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

一种利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的方法,步骤如下:

⑴配制溶液: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于水,配成浓度为0.5-10g/l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

⑵浸种:将作物种子浸泡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中,并浸泡1-10分钟;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自然晾置1-10小时,即可播种。

一种利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的方法,步骤如下:

⑴配制溶液: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于水,配成浓度为0.5-10g/l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

⑵移栽浸根:将准备移栽的幼苗的根部清理干净,将幼苗根浸泡在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中,维持1-5分钟;将浸根后的幼苗取出,自然晾置0.5-4小时,即可移栽定植。

一种利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的方法,步骤如下:

⑴配制溶液: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于水,配成浓度为0.5-10g/l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

⑵移栽喷雾:将准备移栽的幼苗自苗床上采下,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移栽;定植至少1天后,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装入喷雾器,用雾状溶液对着幼苗叶子喷雾处理。

一种利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的方法,步骤如下:

⑴配制溶液: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于水,配成浓度为0.5-10g/l的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

⑵浸种:将作物种子浸泡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中,并浸泡1-10分钟;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自然晾置1-10小时,即可播种;

⑶移栽浸根:将准备移栽的幼苗的根部清理干净,将幼苗根浸泡在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中,维持1-5分钟;将浸根后的幼苗取出,自然晾置0.5-4小时,即可移栽定植;

⑷移栽喷雾:将准备移栽的幼苗自苗床上采下,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移栽;定植至少1天后,将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溶液装入喷雾器,用雾状溶液对着幼苗叶子喷雾处理。

更为具体地,相关制备及检测如下:

实施例1

一种利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的方法,步骤如下:

称取化合物ⅰ,用蒸馏水分别配制成1.0和2.0g/l的溶液。马铃薯的种薯切成3-4厘米见方的块状,分别浸泡在两种浓度的化合物ⅰ溶液中,1分钟后取出,放在地上自然晾置2小时。化学农药对照试验组将马铃薯种块浸泡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浓度0.8g/l)溶液中,1分钟后取出,放在地上自然晾置2小时。清水对照组采用蒸馏水浸泡马铃薯种块,其余处理相同。

将上述处理的马铃薯种块播种在试验田中。播种前试验田施腐熟有机肥(15000kg/hm2)作基肥,播种时施复合肥300kg/hm2,常规管理。待马铃薯长出4-6片叶片时,将配制好的马铃薯青枯病假单胞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悬浮液用灭菌刷均匀刷于马铃薯叶片的正面和背面。此后按照常规管理,接菌32天后调查处理植株的发病情况,并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100/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结果列于表1。

表1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ⅰ对马铃薯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浸种处理)

a、ab、c代表不同处理之间的统计分析结果,不含相同字母的各处理之间具有显著性。

由表1可见,马铃薯叶片经病原菌侵染32天后,清水对照区的病情指数为29.36,经化合物ⅰ溶液处理后,病情指数降为13.44-17.13,与清水对照相比,病情指数降低明显,其防治效果达到41.66%-54.22%之间。化学农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为62.46%,高于化合物ⅰ的防治效果,但当化合物ⅰ溶液浓度达到2.0g/l时,其效果已与化学农药接近。

实施例2

一种利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的方法,步骤如下:

取化合物ⅰ与化合物ⅱ的混合物(1:1),用蒸馏水分别配制成0.5、1.0和2.0g/l的溶液,备用。

将番茄种子播种于育苗盘中,育苗基质为草炭和蛭石(比例为2:1)。待番茄苗龄为3~5片叶时,将番茄幼苗取出,移栽于试验田中。试验田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常规管理。移栽1天后,分别用浓度为0.5、1.0和2.0g/l的化合物ⅰ与化合物ⅱ溶液对番茄幼苗进行叶面喷雾。化学农药对照组采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配制成浓度为1.3g/l的溶液对番茄幼苗进行叶面喷雾。空白对照组则采用清水喷雾。

移栽4天后,将配制好的番茄青枯病假单胞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悬浮液用灭菌刷均匀刷于番茄叶片的正面和背面。接种病菌后,番茄按照常规管理进行,40天后,待对照番茄(未经化合物ⅰ和化学农药处理)充分发病时,开始调查处理植株的发病情况,结果列于表2。

表2化合物ⅰ+化合物ⅱ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叶面喷雾)

a、ab、b代表不同处理之间的统计分析结果,不含相同字母的各处理之间具有显著性。

由表2可见,番茄叶片经病原菌侵染40天后,清水对照的病情指数为38.41,经化合物ⅰ与化合物ⅱ的混合溶液处理后,病情指数下降至16.49-19.52;采用化学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后,病情指数下降至13.62。与清水对照相比,经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化合物ⅰ与化合物ⅱ混合物)处理后,病情指数下降较为明显,但仍高于化学农药处理后的发病率。经化合物ⅰ与化合物ⅱ混合物混合物处理后,番茄青枯病的防效为49.17%-57.07%,经化学农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3g/l)处理后,番茄青枯病的防效为64.54%。

上述数据表明,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化合物ⅰ+化合物ⅱ)虽然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效低于化学农药,但随着用药浓度的升高,防治效果仍有提高的趋势,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实施例3

一种利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的方法,步骤如下:

化合物ⅲ由中药地肤子的种子提取,主要包含三种化学物质,第一种物质:r1为oh,r2为ch3,r3为ch3;第二种物质:r1为oh,r2为ch2oh,r3为ch3;第三种物质:r1为oh,r2为ch2oh,r3为cooch3。将化合物ⅲ用蒸馏水分别配制成1.0g/l的溶液。

将番茄种子播种于育苗盘中,育苗基质为草炭和蛭石(比例为2:1)。待番茄苗龄为3~5片叶时,将番茄幼苗取出,尽量去除根部泥土,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处理:

(1)浸根处理。将番茄幼苗根浸入化合物ⅲ溶液中(浓度为1.0g/l),时间维持1-2分钟。采用化学农药对照的试验组,将番茄幼苗根浸泡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浓度1.3g/l)溶液中,时间维持1-2分钟。取出浸根后的番茄幼苗,将其放在地上,自然放置0.5小时,然后移栽于试验田中。

(2)叶面喷雾处理。番茄幼苗直接移栽于试验田中。试验田施有机肥和复合肥,常规管理。移栽1天后,用化合物ⅲ溶液(浓度为1.0g/l)对番茄幼苗进行叶面喷雾。化学农药对照组采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配制成浓度为1.3g/l的溶液对番茄幼苗进行叶面喷雾。空白对照组则采用清水喷雾。

移栽4天后,将配制好的番茄溃疡病病原菌(clavibactermichiganensisspp.)悬浮液用灭菌刷均匀的刷于番茄叶片的正面和背面。接种病菌后,番茄按照常规管理进行,60天后,待对照番茄(未经化合物ⅰ和化学农药处理)充分发病时,开始调查处理果实发病情况,结果列于表3。

表3化合物ⅲ溶液对番茄溃疡病的防治效果(浸根与叶面喷雾)

由表3可见,番茄经细菌性溃疡病菌侵染60天后,清水对照区的病果率60.3%,经化合物ⅲ溶液处理后,病果率降为23.90%-27.50%;采用化学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处理后,病果率降为18.90%-21.11%。与清水对照相比,经经化合物ⅲ溶液处理后,病果率明显降低,但仍高于化学农药处理后的病果率。经化合物ⅲ溶液处理后,番茄溃疡病的防效为54.39%-60.36%,其中叶面喷雾的防效高于浸根处理。经化学农药(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3g/l)处理后,番茄溃疡病的防效为65.01%-68.66%,叶面喷雾的防效高于浸根施药。通过分析上述结果可知,化合物ⅲ对番茄溃疡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实施例4

一种利用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防治农作物细菌病害的方法,步骤如下:

化合物ⅲ由地肤子种子提取,主要包含三种化学物质,第一种物质:r1为oh,r2为ch3,r3为ch3;第二种物质:r1为oh,r2为ch2oh,r3为ch3;

第三种物质:r1为oh,r2为ch2oh,r3为cooch3。将化合物ⅲ用蒸馏水分别配制成1.0、2.0和3.0g/l的溶液。

试验前土壤中施腐熟有机肥15000kg/hm2,播种时施复合肥300kg/hm2。芹菜种子撒播于苗床,覆盖薄膜。待芹菜苗3~4片真叶时,将芹菜苗采下,小心移去根部黏连的泥土,然后分别浸入化合物ⅲ溶液中(浓度分别为1.0、2.0和3.0g/l),时间维持1-2分钟。采用化学农药对照的试验组,将芹菜幼苗浸泡在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浓度1.0g/l)溶液中,时间维持1-2分钟。

取出浸根后的芹菜幼苗,将其放在地上,自然放置0.5小时,将其移栽于田间,单畦三行种植,株行距20cm×25cm。定植3天后,将芹菜软腐病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carotovorumspp.)悬浮液经喷雾器均匀喷洒于芹菜苗茎叶部位。此后按照常规管理,定植35天后调查各处理芹菜软腐病发生情况,结果见表4。

表4化合物ⅲ对芹菜软腐病的田间药效

a、b、c代表不同处理之间的统计分析结果,不含相同字母的各处理之间具有显著性。

由表4可知,化合物ⅲ对芹菜软腐病的防效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当化合物ⅲ的试验浓度分别为1.0g/l、2.0g/l和3.0g/l时,芹菜软腐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0.37、18.06和15.26,而清水对照的病情指数为36.85。当化合物ⅲ的试验浓度由1.0g/l提高到3.0g/l时,芹菜叶斑病的防效由44.72%提高到58.59%,其中试验浓度达到2.0g/l和3.0g/l时,防治效果明显,并逐渐与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接近(61.03%);当化合物ⅲ浓度为3g/l时,其防效与对照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g/l)处理的防效无显著差异。

尽管为说明目的公开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