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套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8053发布日期:2020-12-01 10:34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套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套环装置。



背景技术:

食用菌的栽培方式有袋式栽培和瓶式栽培。由于一些食用菌对栽培技术要求甚高以及生长周期长的原因,国内真姬菇、白玉菇等一些朵状菇的栽培主要是以工厂化栽培为主。要保证朵状菇的产品质量,需要有可靠的技术和设备。

对朵状菇的生长后期出菇阶段管理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尤其影响菇朵外观的美观,所以要保证每瓶菇朵型的一致性也很重要。在栽培瓶上使用的套环的作用就是保证每瓶菇朵的朵型紧凑整齐美观,提高其商品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套环装置,能够减小食用菌菌体采摘时需要剪切掉的长度,减少食用菌的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套环装置,用于从上方套接在栽培瓶的瓶口上使用,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圆环的直径,所述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之间通过一缩口段光滑过渡连接,套接在栽培瓶的瓶口上使用时,所述第二圆环直接套接在栽培瓶的瓶口上,所述第一圆环的上端口高出栽培瓶的瓶口的距离为0.7cm至1.1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缩口段设于所述第一圆环上,所述第一圆环的高度为1.7cm至1.9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圆环的高度为2.6cm至2.8cm。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圆环上开设有透气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透气槽与所述第二圆环的高度相同。

作为优选方案,套接在栽培瓶的瓶口上使用时,所述第二圆环与栽培瓶的瓶口外侧壁之间的间隙为1至2mm。

作为优选方案,由聚苯乙烯、聚丙烯或聚乙烯一体成型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套环装置,相比于以往的套环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对套环装置的结构尺寸的调整,使得菌菇上由于套环形成的勒痕的高度降低,使得菌菇在采摘、出售时从勒痕处需要切除的柄部长度减小,减小了出售菌菇时产品的浪费;

2、通过对套环装置的结构尺寸的调整,使得菌菇上由于套环形成的凹凸结构显著减少,提高了菌菇的美观度,提高菌菇的商品价值。

进一步地,通过对套环装置的结构调整,使得菌菇在栽培瓶中的培养环境得到改善,菌菇在生长时能够有更多空气进入到套环装置与栽培瓶之间的间隙处,降低了套环装置与栽培瓶之间的二氧化碳浓度,使得菌菇表面的凹凸结构显著减少,提高了菌菇的商品价值,也提高了菌菇的生长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食用菌栽培瓶套环装置与栽培瓶配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食用菌栽培瓶套环装置与栽培瓶配合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栽培瓶;10、第一圆环;11、缩口段;20、第二圆环;21、透气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套环装置,用于从上方套接在栽培瓶100的瓶口上使用,栽培瓶100是用于对菌菇进行栽培的容器,用于栽培真姬菇、白玉菇等品种的朵状菇,套环装置用于对朵状菇栽培过程中进行菇形的束缚定形。

具体地,如图1所示,本套环装置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圆环10和第二圆环20,其中,第一圆环10和第二圆环20的内侧壁可以为圆柱状,第一圆环10用于对菌菇的菇朵进行束缚定形,所述第二圆环20直接套接在栽培瓶100的瓶口上,第二圆环20用于套接在栽培瓶100上以对本套环装置进行定位。

具体地,菌菇从栽培瓶生长出的菌菇的尺寸大于栽培瓶100的瓶口的尺寸,所以第一圆环10的直径大于第二圆环20的直径,以能够通过第一圆环10对发散状的菌菇的菇朵进行束缚定形,同时,第一圆环10不会过于限制菌菇的生长。

具体地,第一圆环10和第二圆环20之间通过一缩口段11光滑过渡连接,光滑过渡的连接结构能够提高菌菇的菇朵表面的光滑程度。

优选地,本套环装置使用热塑性材料制成,具体地由聚苯乙烯、聚丙烯或聚乙烯一体成型制成,便于生产加工。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套接在栽培瓶100上使用时,第一圆环10的上端口高出栽培瓶100的瓶口的高度k1为0.70cm至1.10cm,更进一步地,可以为0.80cm至1.00cm,其中,第一圆环10的上端口高出栽培瓶100的瓶口的高度可以为0.70cm、0.75cm0.80cm、0.85cm、0.90cm、0.95cm、1.00cm、1.05cm或者1.10cm。在以往的套环装置中,第一圆环10的上端口高出栽培瓶100的瓶口的高度为1.6cm至1.8cm,相比于以往的套环装置结构,第一圆环10的上端口高出栽培瓶100的瓶口的高度减小了0.8cm左右,使得菌菇由于栽培形成的勒痕高度降低,减少了菌菇采摘时需要切除的部分,减少了菌菇采摘时的浪费,提高了经济价值。

同时,第一圆环10的上端口高出栽培瓶100的瓶口的距离减小了0.8cm左右,在菇柄的总体积相同的情况下,使得菌菇的菇柄在生长时菌菇之间处于挤压状态的长度减小,也能够一定程度地降低食用菌栽培形成的勒痕的高度和菌菇表面的凹凸程度,也提高了菌菇的美观度,提高了菌菇生产的经济价值。

优选地,缩口段11设于第一圆环10上,如图2所示,第一圆环10的高度k2为1.70cm至1.90cm。其中,第一圆环10的高度可以为1.70cm、1.75cm、1.80cm、1.85cm或者1.90cm。

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二圆环20的高度k3为2.60cm至2.80cm,其中,第二圆环20的高度可以为2.60cm、2.65cm、2.70cm、2.75cm或者2.80cm。

根据实验结果发现和查阅相关资料,在朵状菇的栽培过程中,朵状菇柄部的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菇柄部的表面的凹凸问题越严重,所以,作为优选方案,本装置在第二圆环20上开设有透气槽21,通过透气槽21使得空气能够通过透气槽21进入第二圆环20与栽培瓶100的瓶口外侧壁之间的间隙处,能够提高套环和菇柄处的空气新鲜程度,提高在空调和外界新风运转的时候的菇柄的空气流通量,降低菌菇柄部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菌菇柄部在套环中的凹凸程度,进而提高菌菇的生长质量。

优选地,透气槽21的高度与第二圆环20的高度相同,使得透气槽21的高度在第二圆环20为能够开设的最大长度值,能够最大化地提高菌菇与空气的接触程度,也便于在套环装置上对透气槽21生产加工。

优选地,如图2所示,在套接在栽培瓶100的瓶口上使用时,第二圆环20与栽培瓶100的瓶口外侧壁之间的间隙d为1至2mm,使得空气能够进入第二圆环20与栽培瓶100的瓶口外侧壁之间,同时,第二圆环20与栽培瓶100的瓶口外侧壁之间间隙配合,便于本套环装置与栽培瓶配合搭配使用和拆分。

综上,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食用菌栽培瓶套环装置,能够降低菌菇由于栽培形成的勒痕高度,减少了菌菇采摘时需要切除的部分,减少了菌菇采摘时的浪费;同时,能够通过减小菌菇生长时菌菇之间的挤压程度,减小菌菇表面之间由于挤压形成的凹凸结构,提高菌菇的美观度,提高其商品价值;通过设置透气槽,使得菌菇生长的环境能够更多地与空气接触,提高了菌菇的生长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