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节碳纤维鱼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11284发布日期:2020-12-01 10:4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节碳纤维鱼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节碳纤维鱼竿。



背景技术:

钓鱼作为娱乐项目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人们钓鱼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对于鱼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多节碳纤维鱼竿是钓竿中的一种,采用高科技碳维素材制造而成,与普通玻璃钢鱼竿和传统鱼竿相比,优点是韧性好,重量轻。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97495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的碳纤维鱼竿,包括竿体、第一混编层、第二混编层、碳纤维层,第一混编层、第二混编层和碳纤维层从内向外依次设置,第一混编层、第二混编层和碳纤维层紧密贴合作为一个整体同时卷制在竿体上,第一混编层的纬向是碳纤维束,第一混编层的经向是芳纶纤维束,第二混编层的经向是碳纤维束,第二混编层的纬向是玻璃纤维束,碳纤维层由与竿体轴向成+45°和-45°两个方向的碳纤维束编织而成。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碳纤维鱼竿虽然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质量轻的优点,但是碳纤维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导致一旦钓鱼位置附近有漏电情况,会威胁垂钓者的人身安全,进而导致上述碳纤维鱼竿的使用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节碳纤维鱼竿,其具有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节碳纤维鱼竿,包括杆体一,所述杆体一的顶端插接有杆体二,杆体一靠近杆体二的外侧壁上铰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中部铰接在杆体一上且连接板的一端伸出杆体一,连接板靠近杆体二的一端固设有连接杆,杆体二外侧壁正对连接杆的位置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杆置于连接孔内,杆体一远离杆体二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握杆,握杆上套设有绝缘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杆体一与杆体二通过插接连接,当垂钓者将杆体二插到杆体一内时,连接杆正对连接孔,拨动连接板将连接杆插入到连接孔内,进一步固定杆体一与杆体二,垂钓者再将杆体一与握杆螺纹连接,握住绝缘层进行垂钓,绝缘层为绝缘材质,不导电,即使钓鱼附近有漏电情况的发生,也不会威胁到垂钓者的安全,具有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杆体一的外直径大于杆体二的外直径,杆体二靠近杆体一一端的外侧壁上固设有与杆体二平行的滑块,杆体一靠近杆体二一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杆体一平行的滑槽,滑块置于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块的形状大小与滑槽的形状大小相对应,滑块与滑槽相互平行,当垂钓者通过滑槽和滑块将杆体二插入杆体一内,滑槽与滑块相互配合,起到提高杆体一与杆体二连接平稳性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杆靠近连接孔的一端开设有半球状的倒角一,连接孔靠近连接杆的一端开设有环形的倒角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球状的倒角一与环形的倒角二相互配合,进而便于连接杆插入到连接孔内,使连接孔与连接杆配合的更加顺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杆体一靠近杆体二的外侧壁上设有弹簧,弹簧远离杆体一的一端与连接板远离杆体二的一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处于压缩的状态,将连接板的一端向远离杆体一的方向顶起,进而使连接杆向靠近杆体二的方向运动,进一步提高连接杆与连接孔的配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板的外侧壁上设有按压垫,按压垫置于连接板远离弹簧一侧的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压垫为橡胶材质,具有弹性,当垂钓者通过按压垫按压连接板时,按压垫缓冲人手与连接板之间的作用力,起到提高按压连接板舒适性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绝缘层上套设有握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套为橡胶材质,具有弹性,当垂钓者通过握套握住握杆时,握套缓冲了人手与握杆之间的的作用力,起到提高垂钓者握住握杆时舒适性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握套远离杆体一的一端固设有防滑凸块,防滑凸块靠近杆体一的一面呈圆弧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凸块呈凸起状,当垂钓者用力拉拽鱼竿时,防滑凸块的圆弧面与人手抵触,防止鱼竿从人手中滑出,起到防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握杆远离杆体一的一端设有放置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置垫为耐磨损的材质,当垂钓者不使用鱼竿时,将鱼竿竖直的放置时,放置垫与地面接触,起到保护鱼竿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连接板、连接孔和连接杆的设置,连接杆正对连接孔,拨动连接板将连接杆插入到连接孔内,进一步固定杆体一与杆体二,垂钓者握住绝缘层进行垂钓,绝缘层为绝缘材质,不导电,即使钓鱼附近有漏电情况的发生,也不会威胁到垂钓者的安全,具有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效果;

2.通过滑槽和滑块的设置,滑块的形状大小与滑槽的形状大小相对应,滑块与滑槽相互平行,当垂钓者通过滑槽和滑块将杆体二插入杆体一内,滑槽与滑块相互配合,起到提高杆体一与杆体二连接平稳性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连接板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连接板的剖视图。

图中,1、杆体一;11、滑槽;2、杆体二;21、滑块;22、连接孔;221、倒角二;3、握杆;4、绝缘层;5、握套;6、防滑凸块;7、放置垫;8、连接板;81、连接杆;811、倒角一;82、弹簧;83、按压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节碳纤维鱼竿,包括杆体一1,杆体一1呈圆柱状,杆体一1的顶端插接有杆体二2,杆体一1的外直径大于杆体二2的外直径,杆体二2呈圆柱状,杆体一1与杆体二2均为碳纤维材质,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优点。杆体一1靠近杆体二2的外侧壁上铰接有连接板8,连接板8的中部铰接在杆体一1上且连接板8的一端伸出杆体一1,连接板8靠近杆体二2的一端固设有连接杆81,杆体二2外侧壁正对连接杆81的位置上开设有连接孔22,连接杆81置于连接孔22内。杆体一1与杆体二2通过插接连接,当垂钓者将杆体二2插到杆体一1内时,连接杆81正对连接孔22,拨动连接板8将连接杆81插入到连接孔22内,进一步固定杆体一1与杆体二2。

参照图2和图3,杆体二2靠近杆体一1一端的外侧壁上固设有与杆体二2平行的滑块21,两个滑块21分别置于杆体二2的两侧,杆体一1靠近杆体二2一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与杆体一1平行的滑槽11,两侧滑槽11分别置于杆体一1内部的两侧,滑块21置于滑槽11内滑动,滑块21的形状大小与滑槽11的形状大小相对应,滑块21与滑槽11相互平行,当垂钓者通过滑槽11和滑块21将杆体二2插入杆体一1内,滑槽11与滑块21相互配合,提高了杆体一1与杆体二2连接的平稳性。

参照图2,连接杆81靠近连接孔22的一端开设有半球状的倒角一811,连接孔22靠近连接杆81的一端开设有环形的倒角二221,半球状的倒角一811与环形的倒角二221相互配合,进而便于连接杆81插入到连接孔22内,使连接孔22与连接杆81配合的更加顺畅。

参照图2,杆体一1靠近杆体二2的外侧壁上安装有弹簧82,弹簧82远离杆体一1的一端与连接板8远离杆体二2的一端连接,弹簧82处于压缩的状态,将连接板8的一端向远离杆体一1的方向顶起,进而使连接杆81向靠近杆体二2的方向运动,进一步提高连接杆81与连接孔22的配合效果。连接板8的外侧壁上安装有按压垫83,按压垫83置于连接板8远离弹簧82一侧的正上方,按压垫83为橡胶材质,具有弹性,当垂钓者通过按压垫83按压连接板8时,按压垫83缓冲人手与连接板8之间的作用力,提高了按压连接板8的舒适性。

参照图3和图4,杆体一1远离杆体二2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握杆3,握杆3上套设有绝缘层4,绝缘层4环绕并粘接在握杆3的外侧壁上,垂钓者再将杆体一1与握杆3螺纹连接,握住绝缘层4进行垂钓,绝缘层4为绝缘材质,不导电,即使钓鱼附近有漏电情况的发生,也不会威胁到垂钓者的安全。绝缘层4上套设有握套5,握套5为橡胶材质,具有弹性,当垂钓者通过握套5握住握杆3时,握套5缓冲了人手与握杆3之间的的作用力,提高了垂钓者握住握杆3时的舒适性。

参照图4,握套5远离杆体一1的一端固设有防滑凸块6,防滑凸块6呈凸起状,防滑凸块6靠近杆体一1的一面呈圆弧面,当垂钓者用力拉拽鱼竿时,防滑凸块6的圆弧面与人手抵触,防止鱼竿从人手中滑出,握杆3远离杆体一1的一端套设有放置垫7,放置垫7为耐磨损的材质,当垂钓者不使用鱼竿时,将鱼竿竖直的放置时,放置垫7与地面接触,进而保护鱼竿。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垂钓者先将杆体二2通过滑槽11和滑块21插入到杆体一1内,在通过连接板8和弹簧82,使连接杆81插入连接孔22内,固定杆体一1与杆体二2的位置,若需要将杆体二2从杆体一1上卸下,只需按压按压垫83即可,将连接杆81滑出连接孔22,再拔出杆体二2,最后再将握杆3拧紧在杆体一1上,完成鱼竿的组装。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