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基因组杂合度的杏属植物远缘杂交高亲和骨干亲本选择方法和子叶败育杂种胚挽救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027691发布日期:2023-01-20 20:0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基于基因组杂合度的杏属植物远缘杂交高亲和骨干亲本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杏属植物中选取性状优良的目标品种;计算目标品种的基因组杂合度;从目标品种中筛选出基因组杂合度大于或等于1%的杏属植物亲本即为杏属植物远缘杂交高亲和骨干亲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因组杂合度的杏属植物远缘杂交高亲和骨干亲本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品种的基因组杂合度的计算方法为:(1)选取目标品种幼嫩叶片进行dna提取;(2)对提取得到的dna进行高通量测序,获得核苷酸序列数据经过质量控制后得到序列文件;(3)利用kmc软件对序列文件进行k-mer的计数和统计,然后利用genome scope软件通过负二项式模型对k-mer数据进行拟合分析,计算得到基因组杂合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基因组杂合度的杏属植物远缘杂交高亲和骨干亲本选择方法,其特征在于,目标品种包括

树上干’杏、

小白杏’、

珍珠油杏’、

金太阳’杏、

中仁5号’杏、西伯利亚杏

f106’、

优一’杏和

龙王帽’杏。4.子叶败育杂种胚的挽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在杏属植物远缘杂交高亲和骨干亲本授粉后,采集杂交果,并取出杂交果的种仁;杏属植物远缘杂交高亲和骨干亲本为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基因组杂合度的杏属植物远缘杂交高亲和骨干亲本选择方法筛选得到的;步骤b:将杂交果的种仁进行消毒处理后,去除种仁的种皮后,剥开子叶取出杂种胚放入初代培养基中培养;步骤c:在杂种胚的上胚轴与下胚轴交界处横切后得到的两部分分别放入继代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扩繁植株;步骤d:将扩繁植株分离并放置于壮苗培养基中培养,获得健壮杂交苗;步骤e:取健壮杂交苗上的健壮枝条嫁接到杏树的健壮枝条上,即完成杂种胚的挽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子叶败育杂种胚的挽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采集杂交果的时间为授粉后50~60天。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子叶败育杂种胚的挽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消毒处理方法为:先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30秒,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质量浓度为1wt%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30分钟,然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子叶败育杂种胚的挽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初代培养基以改良ms(1/2nh4no3)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且初代培养基中6-苄氨基嘌呤的质量浓度为0.5mg/l,萘乙酸的质量浓度为0.5mg/l,琼脂的质量浓度为6g/l,蔗糖的质量浓度为30g/l;初代培养基的ph为5.8;初代培养的培养时间为7天;初代培养时,光照条件设置为2500lx,光照周期为16h/d。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子叶败育杂种胚的挽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继代培养基以改良ms(1/2nh4no3)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且继代培养基中6-苄氨基嘌呤的质量浓度为0.5mg/l,二氯苯氧乙酸的质量浓度为0.5mg/l,琼脂的质量浓度为6g/l,蔗糖的质量浓度为30g/l;继代培养基的ph为5.8;继代培养的培养时间为20天;继代培养时,光照条件设置为1500lx,光照周期为12h/d。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子叶败育杂种胚的挽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壮苗培养
基以改良ms(1/2nh4no3)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且壮苗培养基中玉米素的质量浓度为1.0mg/l,吲哚乙酸的质量浓度为0.1mg/l,琼脂的质量浓度为6g/l,蔗糖的质量浓度为30g/l;壮苗培养基的ph为5.8;壮苗培养的培养时间为30天;壮苗培养时,光照条件设置为1500lx,光照周期为12h/d。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子叶败育杂种胚的挽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取健壮杂交苗上直径大于或等于0.5cm的健壮枝条嫁接到生长健壮的山杏树上直径在0.8~1.0cm的健壮枝条上。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基于基因组杂合度的杏属植物远缘杂交高亲和骨干亲本选择方法和子叶败育杂种胚挽救方法;亲本选择方法:从杏属植物中选取目标品种,计算目标品种的基因组杂合度;筛选出基因组杂合度大于或等于1%的杏属植物亲本。子叶败育杂种胚挽救方法:高亲和骨干亲本授粉后,采集杂交果,取出杂交果的种仁;将杂交果的种仁消毒,去除种皮取出杂种胚放入初代培养基中培养;在杂种胚的上胚轴与下胚轴交界处横切后分别放入继代培养基中培养,得到扩繁植株;将扩繁植株分离并放置于壮苗培养基中培养,获得健壮杂交苗;取健壮杂交苗上的健壮枝条嫁接到杏树的健壮枝条上。本发明能够提高杏属植物远缘杂交亲和性,解决杂种胚发育过程中的败育问题。的败育问题。的败育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乌云塔娜 尹明宇 陈晨 白海坤 朱绪春 苟宁宁 张钰婧 李辉 王楚 吴锦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11.02
技术公布日:2023/1/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