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秸秆还田粉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474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秸秆还田粉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农业田间作业机械。
机械切秸杆还田技术,在国内已实行了多年,这种机械的滚筒轴与地面水平布置,刀片垂直于地面。当与中、小型拖拉机配套使用在田间作业时,由于地面高低不平,坑坑洼洼,刀片经常旋入泥土之中,刀片与硬物相撞,造成机械振动过大,负荷加重。极易使刀片磨损或损坏,更换刀片频繁,成本增大,使整机效率得不到充分发挥;同时,由于该机结构设计的限制,象玉米秸杆这种有一定行距的农作物,就会发生部分刀片空转现象,增加了机械无用功。
为解决以上所述存在的问题,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本发明得出了秸杆在切断时自动下落。可利用前进速度的人为控制,使秸杆螺旋进入粉碎机内撞击这一原理,也就是说将粉碎主轴设计成垂直于地面,动刀、定刀平行地面,并使动刀呈右梯次螺旋排行固定在主轴上,与定刀平行交错,以达到切秸还田之目的。


图1是立式秸杆还田粉碎机主视图。
图2是立式秸杆还田粉碎机俯视图。
图中,1~扶禾器、2~左进口护板、3~右进口护板、4~框架、5~护板、6~动刀、7~定刀、8~主轴、9~锥形齿轮组、10~轴承座、11~转动轴、12~皮带轮、13~压紧轮、14~地轮、15~连接杆、16~加固架、17~拖拉机皮带轮。
所述立式秸杆还田粉碎机主要是由动力输入系统、粉碎系统、机架系统组成,工作时,通过连杆(15)安装固定在拖拉机前部,地轮(14)为负重滚动轮,拖拉机面向秸杆向前进行田间作业,由拖拉机皮带轮(17)输入动力到本机皮带轮(12)上,皮带的松紧程度靠压紧轮(13)来调节。动力输入后,由皮带轮(12)驱动传动轴(11)使之转动,使安装其上的锥形齿轮组(9)通过啮合作用使主轴(8)做定轴转动;传动轴(11)由两组轴承座(10)固定,主轴(8)上呈右旋梯次依次排列有10把动刀(6),动刀(6)的工作面为锯齿形,由两个铁片夹紧在刀架上。每把动刀(6)间的相互夹角为36°,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的旋刀体;机壳内安装有若干组定刀(7),与动刀(6)平行交错,使秸杆通过插禾器(1)左右进口护板(2)、(3),依次旋入机内进行粉碎,抛出还田。
从附图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的立式秸杆还田粉碎机,主轴(8)和动、定刀(6)、(7)结构设计符合发明原理。整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维修方便、刀具使用寿命长、造价低廉、效率高,单人操作之优点,重要的是避免了刀片旋入泥土所带来的不利因素使用面广。
根据本发明的设计原理设计而成的立式秸杆还田粉碎机,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讲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秸杆还田粉碎机,主要由动力输入系统,粉碎系统、机架系统组成,其特征是粉碎系统的主轴8与地面垂直,动刀6与地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立式秸杆还田粉碎机,其特征是粉碎系统的动刀6呈螺旋塔式排列在主轴8上。与定刀7平行交错。
专利摘要立式秸秆还田粉碎机是一种农业田间作业机械,与拖拉机配套使用。它的粉碎系统主轴设计成于地面垂直的立式工作结构。动刀呈右梯次螺旋排列在主轴上。与定刀平行交错,以达到切秸还田。这种结构避免了工作刀片与地面瞬间接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机械效率大大提高,成本降低,单人即可操作,维修方便。
文档编号A01D82/00GK2073653SQ90208630
公开日1991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1990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1990年6月12日
发明者张同林 申请人:张同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