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嘧啶基乙酸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228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α-嘧啶基乙酸衍生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的α-嘧啶基乙酸衍生物,其合成方法和所述化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原菌方面的用途。
α-(吡啶-3-基)-β-甲氧基丙烯酸酯由EP-A-0243012得知。所述化合物被建议用作农业/园艺杀真菌剂。
现已发现式(Ⅰ)2-(4-苯氧基嘧啶-5-基)乙酸衍生物对植物病原菌有惊人的效力 式中R1是C1-4烷氧基或-NR8R9,R2是C1-4烷基、C1-4卤代烷基、芳基、芳氧基、C3-5链烯氧基、C3-5炔氧基、卤素、芳基-C1-4烷氧基、芳氧基-C1-4烷基、芳氧基-C1-4烷氧基、芳基-C3-5链烯氧基、杂芳基、杂芳氧基、C1-4烷氧基、C2-5链烯基、C2-5炔基、C1-4烷氧羰基、-CONR10R11、-OCONR10R11、-CR7=N-NR6R12、-CR7=N-O-R6或基团
R3是氢、C1-4烷基、C1-4烷氧基、氰基、硝基或卤素,R4是氢、卤素、C1-4烷氧基或C1-4烷基,R5是氢或甲基,R6是C1-12烷基、C3-12链烯基,C3-12炔基、芳基-C1-4烷基、芳基或杂芳基,R7是氢或甲基,R8和R9独立地是C1-4烷基或一起构成C3-6亚烷基,R10和R11独立地是C1-4烷基或者一起构成C3-6亚烷基或插有氧或硫的C3-6亚烷基,R12是氢或甲基E是C1-3亚烷基,X是CH或氮,以及Y是OCH3、NH2、NHCH3或N(CH3)2。
在式(Ⅰ)的基团的定义中,烷基应理解为包括直链和支链烷基,优选支链和低级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或仲丁基。烷氧基例如包括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异丁氧基、叔丁氧基或仲丁氧基。卤素指氟,氯,溴和碘,优选氟和氯。卤代烷基指单卤代至全卤代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其中优选的烷基是直链低级烷基,氟和氯是优选的卤素,例如三氟甲基,二氟甲基,2,2,2-三氟乙基或2,2,3,3,3-五氟丙基。芳基代表芳烃基团,例如苯基,萘基或蒽基,优选苯基。所述芳基还可任选地被取代。芳氧基指通过氧原子连结的芳基,例如苯氧基,萘氧基或蒽氧基。所述芳氧基在芳基部分还可任选地被取代。链烯氧基指例如烯丙氧基,2-丁烯氧基,3-丁烯氧基,2-戊烯氧基,2-甲代烯丙氧基,3-戊烯氧基,4-戊烯氧基,2-甲基-2-丁烯氧基,3-甲基-2-丁烯氧基或3-甲基-3-丁烯氧基。炔氧基是例如炔丙氧基,2-丁炔氧基,3-丁炔氧基,2-戊炔氧基,3-戊炔氧基,4-戊炔氧基,2-甲基-3-丁炔氧基或1-甲基炔丙氧基。芳基烷氧基是例如苄氧基,2-苯基乙氧基或者1-苯基乙氧基或3-苯基乙氧基。所述芳基烷氧基在芳基部分还可任选地被取代。由R4和R5一起形成的亚烷基桥基可以是直链的或支链的,例如-(CH2)3,-(CH2)4-,-(CH2)5-或-CH2-CH2-CH(CH3)-CH2-。所述由E代表的亚烷基链是例如-CH2-,-CH2-CH2-,C(CH3)2-或-CH(CH3)-。芳氧基烷氧基的实例是苯氧基甲氧基,1-苯氧基乙氧基,2-苯氧基乙氧基,3-苯氧基丙氧基或2-苯氧基丙氧基。所述芳氧基烷氧基在芳基部分还可任选地被取代。芳基链烯氧基的实例是3-苯基烯丙氧基或3-苯基甲代烯丙氧基。所述芳基链烯氧基还可在芳基部分任选地被取代。芳氧基烷基或杂芳氧基烷基指通过氧原子与烷基相连的芳基或杂芳基。典型的实例是苯氧基甲基,苯氧基乙基或苯氧基丙基。所述芳氧基烷基或杂芳氧基烷基在芳环部分还可任选地被取代。链烯基指例如乙烯基,烯丙基,2-丁烯基,3-丁烯基,2-戊烯基,2-甲代烯丙基,3-戊烯基,4-戊烯基,2-甲基-2-丁烯基,3-甲基-2-丁烯基或3-甲基-2-丁烯基。炔基是例如乙炔基,炔丙基,2-丁炔基,3-丁炔基,2-戊炔基,3-戊炔基,4-戊炔基,2-甲基-3-丁炔基或1-甲基炔丙基。杂芳基代表含有一、二或三个选自氮、氧和硫的环原子的5或6元芳环,它也可以是与另一个杂芳基或芳基稠合的形式,例如是吡啶基,嘧啶基,噻吩基,噁唑基,噁二唑基,三唑基,噻二唑基,呋喃基,异噁唑基,噻唑基,咪唑基,吡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噁唑基等。杂芳氧基指通过氧桥来连接的杂芳基。可任选地分别由R8和R9或R10和R11和与它们相连的氮原子一起形成的亚烷基桥基形成例如通过所述氮原子键合的吡咯烷基或哌啶基。在所述亚烷基链中间插有氧或硫时,基团NR10R11可以例如代表N-吗啉基或N-硫代吗啉基。烷氧羰基的实例是例如甲氧羰基,乙氧羰基或丙氧羰基。
在与各种其它定义组合的基团中,各定义具有分别给予该部分的定义的意义。
上述芳基和杂芳基还可以被取代。若芳基或杂芳基被取代,它优选被选自下述的一个或两个基团取代卤素、C1-4烷基、C1-4烷氧基、C1-4卤代烷基、C1-4卤代烷氧基、氰基、硝基、苯基或苯氧基,所述苯基或苯氧基还可以被一个或两个选自卤素、C1-4烷基、C1-4烷氧基、C1-4卤代烷基、氰基或硝基的基团取代。
优选的几类式(Ⅰ)化合物是式中取代基如下定义的式(Ⅰ)化合物a)R1是甲氧基或二甲氨基;或者b)R2是苯基、苯氧基、C1-4烷基、-C(CH3)=N-O-R6或CF3,或者是噻唑基或异噁唑基,各自可任选地被苯基、C1-4烷基或CF3取代,其中R6是C1-6烷基或烯丙基,或者是苄基或2-苯基乙基,各自在苯环上可任选地被C1-4烷基、C1-4烷氧基、卤素或CF3取代;或者c)R3是氢;或者d)R4是氢或甲基;或者e)R5是氢或甲基。
在更优选的式(Ⅰ)化合物中,R1是甲氧基或二甲氨基,R2是苯基、苯氧基、C1-4烷基、-C(CH3)=N-O-R6或CF3,或者是噻唑基或异噁唑基,各自可任选地被苯基、C1-4烷基或CF3取代,R3是氢,R4是氢或甲基和R5是氢或甲基,其中R6是C1-6烷基或烯丙基,或者是苄基或2-苯基乙基,各自在苯环上可任选地被C1-4烷基、C1-4烷氧基、卤素或CF3取代。
优选的各式(Ⅰ)化合物是α-[4-(3-甲基-5-异丙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α-[4-(3-叔丁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α-[4-(3-叔丁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α-[4-(3-异丙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α-[4-(3-三氟甲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α-[4-(3-苯氧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2-[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3-(1-乙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α-[4-(3-(1-甲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α-[4-(3-三氟甲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2-[4-(3-(1-乙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3-(1-(2,5-二甲基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3-(1-(2,5-二甲基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3-(1-(2,5-二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α-[4-(3-(1-(2,5-二甲基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α-[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α-[4-(3-(1-(2,5-二甲基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2-[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3-(3-三氟甲基异噁唑-5-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3-苯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5-甲基-3-异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5-甲基-3-异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3-(2-甲基苄氧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3-(2-甲基苄氧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3-苯基乙氧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3-苯基乙氧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3-(2-苯基噻唑-4-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3-(2-苯基噻唑-4-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3-(3-三氟甲基异噁唑-5-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2-[4-(3-苯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N-甲基-2-[4-(3-苯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α-[4-(3-苯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α-[4-(3-(3-三氟甲基异噁唑-5-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α-[4-(3-(3-三氟甲基异噁唑-5-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α-[4-(5-甲基-3-异丙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和α-[4-(3-(2-甲基苯氧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式(Ⅰ)和(Ⅱ)的双键可以是E或Z式。在本文中在具体指出的情况下,E和Z式是确定的。在所有其它的情况下均指两个异构体的混合物。根据所用的合成条件,可以从100%E/0%Z至约30%E/70%Z的不同比率制备出E和Z异构体。
对于在合成过程中获得的E和Z异构体,可用已知技术例如结晶法、层析法或蒸馏法将它们分离。
式(Ⅰ)化合物通过下述方法获得将式(Ⅱ)化合物0-甲基化,生成子式(Ⅰa)化合物,并可任选地通过分别用NH3、NH2CH3或NH-(CH3)2进行酰胺化的反应将式(Ⅰa)化合物转化成子式(Ⅰb)化合物;所述式(Ⅱ)和子式(Ⅰa)和(Ⅰb)如下
式中R1、R2、R3、R4、R5和X的定义同上,以及Y′是NH2、NHCH3或N(CH3)2。
所述0-甲基化可以用制备3-甲氧基丙烯酸酯的本身已知的方法用常规甲基化剂来进行。适宜的甲基化剂的实例包括碘甲烷和硫酸二甲酯。0-甲基化宜在碱存在下进行。
反应温度宜在0℃至反应混合物的沸点的范围内例如在约环境温度进行。若需要,可使用惰性溶剂。适宜的碱的实例包括碱金属氢化物例如氢化钠,碱性甲醇化物例如甲醇钠,碱金属碳酸盐或碳酸氢钠。适宜的惰性溶剂的实例包括芳烃类,例如苯和甲苯;醚类,例如乙醚,四氢呋喃和1,2-二甲氧基乙烷;极性溶液,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水,醇类如甲醇;丙酮或者包括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所需终产物按已知技术例如采用蒸发溶剂法、层析法和结晶法来分离和纯化。式(Ⅰ)化合物在性质上是碱性的,它们可与足够强的酸例如HCl和HBr形成盐。
子式(Ⅰa)化合物向子式(Ⅰb)化合物的可任选性转化是个转酰氨基过程,该过程在通常用于这类酰胺化反应的反应条件下进行。最好是将式(Ⅰa)的酯化合物(Y是OCH3)用胺成分(氨、甲胺或二甲胺)处理。该反应在惰性极性溶剂如二甲基甲酰胺中或在过量的所述胺中进行是有利的。反应温度并不严格,但优选在0℃和+60℃之间,例如在室温。
X是CH的式(Ⅱ)化合物可通过将式(Ⅲ)化合物在碱存在下与甲酰化剂例如N,N-二甲酰基甲胺或甲酸甲酯反应来制备;所述式(Ⅲ)如下
式中R1、R2、R3、R4和R5的定义同上。
该反应实质上是Claisen反应,可以在用于这样的反应的已知条件下进行。反应[(Ⅲ)→(Ⅱ)]可以在惰性溶剂中进行。适宜的溶剂的实例同所述用于式(Ⅱ)化合物的0-甲基化的溶剂。适宜的碱的实例是通常用于Claisen反应的碱,例如碱金属醇化物如甲醇钠,碱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钠,和锂的氨化物或钠的氨化物如二乙基氨基化锂。反应温度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例如由0℃至反应混合物的沸点这个范围内变动,最好是在环境温度左右。
X是N的式(Ⅱ)化合物可以通过使式(Ⅲ)化合物与烷基腈在碱存在下及可任选存在的惰性溶剂存在下反应来获得。在该方法的一种变异方法中,X是N的式(Ⅱ)化合物还可以通过使式(Ⅲ)化合物与烷基腈在盐酸及可任选存在的惰性溶剂存在下反应来获得。反应温度宜在-40℃至+30℃的范围内,例如在约-20℃至0℃。若需要,可使用惰性溶剂。适宜的碱的实例包括碱金属氢氧化物例如氢氧化钠,碱金属氢化物例如氢化钠和碱金属醇化物例如甲醇钠。适宜的惰性溶剂的实例包括芳烃类例如苯和甲苯,醚类例如乙醚、四氢呋喃和1,2-二甲氧基乙烷;极性溶剂例如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水、醇类例如甲醇;丙酮或者包括其两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在两步法[(Ⅲ)→(Ⅱ)→(Ⅰ)]的一种变异方法中,式(Ⅰ)化合物可由式(Ⅲ)化合物经一釜反应获得,而不进行式(Ⅱ)中间体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当R1是C1-4烷氧基时,式(Ⅲ)的乙酸酯可以由式(Ⅳa)化合物在碱和惰性溶剂存在下与式(Ⅴ)酚反应来制备;所述式(Ⅳa)和(Ⅴ)如下 式中R1是C1-4烷氧基,R2、R3、R4和R5的定义同上,适宜的碱和溶剂与用于[(Ⅱ)→(Ⅰ)]的相同;或者当R1是-NR8R9时,式(Ⅲ)的乙酸酯可以由式(Ⅳb)化合物与胺HNR8R9反应来制备,其中R8和R9的定义同上;所述式(Ⅳb)如下
式中R2、R3、R4和R5的定义同上。
式(Ⅳa)化合物可以通过式(Ⅵ)二氯嘧啶基乙酸酯与式(Ⅶ)化合物的H-R1(其中R1的定义如上)在碱和惰性溶剂存在下反应来制备;所述式(Ⅵ)如下 式中R5的定义同上。
式(Ⅳb)化合物可以通过使式(Ⅵ)二氯嘧啶基乙酸酯与式(Ⅴ)酚在碱和惰性溶剂存在下反应来制备。
反应温度通过冷却保持在+20℃以下是有利的。适宜的碱是例如,若R1是甲氧基,是甲醇钠,若R1是NR8R9,是叔胺例如三乙胺。
式(Ⅵ)化合物可以通过使式(Ⅷ)化合物与氯化剂反应来制备,反应最好在碱存在下进行;所述式(Ⅷ)如下 式中R5的定义同上。
该反应最好在加热(直至+130℃)下进行。适宜的氯化剂是POCl3、COCl2、SOCl2或PCl5。适宜的碱是叔胺,例如N,N-二乙基苯胺。
式(Ⅷ)化合物可以通过式(Ⅸ)化合物与甲脒或乙脒在碱存在下反应获得;式(Ⅸ)如下
该反应最好通过冷却在-20℃和+20℃之间的温度下在惰性溶剂中进行。适宜的溶剂是甲醇。适宜的碱是甲醇钠。
式(Ⅱ)、(Ⅲ)、(Ⅳa)、(Ⅳb)、(Ⅵ)和(Ⅷ)中间体尤其已用于式(Ⅰ)化合物的合成,因此它们也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
在需要将式(Ⅰ)化合物例如通过将某些基团转变成也在式(Ⅰ)的定义之内的其它基团而衍生成其它式(Ⅰ)化合物的情况下,所述衍生可以采用本身已知的化学方法例如缩醛化、酰胺化、酯基转移等来完成。
式(Ⅴ)、(Ⅶ)和(Ⅸ)起始化合物是已知的,或者可以按照本身已知的方法或者与用于已知化合物的方法类似的方法来制得。
R2是-C(CH3)=N-O-R6或 的式(Ⅲ)中间产物可能宜由相应的式(Ⅹ)羰基化合物与适宜的式(Ⅺ)缩醛化剂或者与式(Ⅻ)成肟剂H2N-OR6(R6的定义同上所述)反应来制备;所述式(Ⅹ)和(Ⅺ)如下
式中R1、R3、R4、R5和R7的定义同上, 式中E的定义同上。
尤其是式(Ⅹ)化合物已用于式(Ⅰ)化合物的合成,因此它们是本发明的一部分。
式(Ⅰ)化合物对植物病原菌有效。
其有益的杀真菌活性是通过用0.5-500mg a.i./1的试验浓度对以下真菌的体内试验证实的架豆上的疣顶单胞锈菌、小麦上的Puccinia triticina、黄瓜上的单丝壳、小麦和大麦上的禾白粉菌、苹果上的白叉丝单囊壳、葡萄藤上的葡萄钩丝壳、小麦上的Leptosphaeria nodorum、大麦上的禾旋孢腔菌和麦类核腔菌、苹果上的苹果黑星菌、番茄上的致病疫霉和葡萄藤上的葡萄生单轴霉。
许多式(Ⅰ)化合物具有极佳的植物耐受性和内吸收作用。因此本发明化合物适于处理植物、种子和土壤以抗植物病原性真菌,例如担子菌纲的锈菌目(锈菌)如柄锈菌属,驼孢锈菌属,单胞锈菌属;和子囊菌纲的白粉菌目(白粉菌)如白粉菌属,叉丝单囊壳属,钩丝壳属,单丝壳属;以及旋孢腔菌属;核腔菌属;黑星菌属;球腔菌属;小球腔菌属;半知菌纲例如Pyricularia,薄膜革菌属(伏革菌属),葡萄孢属;和卵菌纲例如疫霉属,单轴霉属。
式(Ⅰ)化合物对白粉菌和锈菌、核腔菌和小球腔菌真菌尤其有效,特别是对单子叶植物例如谷类植物包括小麦和大麦的病原菌有效。
本发明的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例如所用的化合物,处理的对象(植物、土壤、种子),处理的形式(例如喷雾、撒粉、拌种),处理的目的(预防或治疗),待治疗的真菌的类型和施用时间。
一般来讲,在植物或土壤处理的情况下,若本发明化合物的施用量为约0.01-1.0kg/公顷优选约0.05-0.5kg/公顷,则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例如对大田作物如谷类作物每公顷0.05-0.5kg活性成分(a.i.),或对诸如水果、葡萄和蔬菜之类的作物每孔5-50g a.i.的浓度(施用体积为300-1000 1/公顷,取决于该作物的大小或叶体积,这相当于约15-500g/公顷的施用率)。若有必要,可进行反复处理,例如间隔8-30天。
若将本发明化合物用于种子处理,当本发明化合物的用量为约0.05-0.5g/kg种子优选约0.1-0.3g/kg种子时通常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用在这里的“土壤”一词意在包括任何常规的生长介质,而不管它是天然的或是人造的。
本发明化合物可用于多种作物,例如大豆,咖啡,观赏植物(还包括天竺葵属植物,蔷薇科植物),蔬菜(例如豌豆、黄瓜、芹菜、番茄和豆科植物),糖用甜菜,甘蔗,棉花,亚麻,玉米,葡萄园,梨果和核果(例如苹果、梨、洋李脯)和谷类植物(例如小麦、燕麦、大麦、水稻)。
本发明还提供杀真菌组合物,它包括作为杀真菌剂的式(Ⅰ)化合物和农业上可接受的稀释剂(以下称稀释剂)。它们以常规方法例如通过将本发明化合物与稀释剂和可任选添加的成分如表面活性剂混合来获得。
这里所用的“稀释剂”一词是指农业上可接受的液体或固体物质,它们可被分别加至活性物质中以使该活性物质成为较易或较好的施用形式。将该活性成分稀释成可使用的或期望的活性浓度。所述稀释剂的实例有滑石粉、高岭土、硅藻土、二甲苯或水。
尤其是,用于喷雾形式的制剂例如水可分散性浓缩物或可湿性粉末可以含有表面活性剂,例如润湿剂和分散剂,如甲醛与萘磺酸酯的缩合产物、烷基芳基磺酸盐、木素磺酸盐、脂族烷基硫酸盐、乙氧基化烷基苯酚和乙氧基化脂肪醇。
一般来讲,所述制剂包括1-90%(重量)的活性物质、0-20%农业上可接受的表面活性剂和10-99%稀释剂。浓缩形式的组合物例如浓缩乳剂一般含有约5-70%、优选10-50%(重量)之间的活性物质。制剂的施用形式一般含有1-5000ppm本发明化合物作活性物质。典型的喷雾悬浮剂可以例如含有10-1000ppm、优选50-500ppm例如100ppm或500ppm的活性物质。
除通常的稀释剂和表面活性剂外,本发明组合物还可以包括具有特定目的的添加剂,例如稳定剂、钝化剂(用于固体制剂或具有活性表面的载体)、用于增强对植物的粘附力的试剂、腐蚀抑制剂、防沫剂和着色剂。此外,在所述制剂中还可以含有具有相似的或辅助的杀真菌活性的杀真菌剂,例如硫磺,百菌清,抑菌灵;胍杀真菌剂例如双胍盐;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例如代森锰锌,代森锰,代森锌,甲基代森锌;三氯甲烷硫酰邻苯二甲酰亚胺类(trichloromethane sulphenylphthalimides)和类似物例如克菌丹,敌菌丹和灭菌丹;苯并咪唑类内吸性杀菌剂例如多菌灵、苯菌灵;吡咯类例如cyproconazole,flusilazole,flutriafol,hexaconazole,propiconazole,tebuconazole,epoxiconazole,prochloraz;吗啉类内吸杀菌剂例如fenpropimorph,fenpropidine或其它有助于作用的物质,例如cymoxanil,oxadixyl,metalaxyl;或者杀虫剂或杀螨剂。
植物杀真菌制剂的实例如下
a.可湿性粉末制剂将10份式(Ⅰ)化合物与下列物质混合并研磨至平均粒度约为5微米4份合成的细硅石、3份十二烷基硫酸钠、7份木素磺酸钠和66份细碎的高岭土和10份硅藻土。使用前将得到的可湿性粉末用水稀释成喷雾液,该喷雾液可采用叶上喷雾以及根灌施用的方法来使用。
b.颗粒剂向在转鼓混合器中的94.5重量份石英砂中喷0.5重量份粘合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将全部物料充分混合。然后加入5重量份本发明式(Ⅰ)化合物并继续充分混合以获得粒度在0.3-0.7mm范围内的颗粒剂(若需要,可通过添加1-5%(重量)的滑石粉将所述颗粒弄干)。该颗粒剂可以通过掺入到待处理的植物周围的土壤中来施用。
c.浓乳剂将10重量份式(Ⅰ)化合物与10重量份乳化剂和80重量份二甲苯混合。如此获得的浓乳液在施用前用水稀释成所需浓度的乳剂。
d.拌种将45份式(Ⅰ)化合物与1.5份二戊基苯酚十甘醇醚环氧乙烷加成物、2份锭子油、51份细滑石粉和0.5份着色剂若丹明B混合。将该混合物在contraplex磨中以10000转/分钟研磨直至得到平均粒度小于20微米的粉未。得到的干粉末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可例如通过在缓慢转动的容器中混合2-5分钟用于种子。
下列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有的温度均为摄氏温度。
实施例1α-[4-(3-甲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a)4,6-二羟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乙烷-1,1,2-三羧酸三甲酯(600g,3.0mol)和乙酸甲脒(312g,3.0mol)依次加至于0℃剧烈搅拌着的甲醇钠(324g,6.0mol)的甲醇(1800ml)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搅拌12小时,用叔丁基甲基醚(300ml)稀释,并用吸滤法过滤。将得到的盐混合物悬浮于水(1000ml)中,并用浓盐酸(600ml)酸化,过滤并干燥,得到4,6-二羟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或其互变异构形式,为白色固体(420g),m.p.>200℃。
b)4,6-二氯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4,6-二羟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204g,1.1mol)在磷酰氯(303ml,3.3mol)和N,N-二乙基苯胺(352ml,2.2mol)中的悬浮液加热至+130℃并保温3小时。通过加入碎冰将该暗色均相混合物水解,温度保持在+30℃以下。用乙醚提取,干燥(硫酸镁),用己烷结晶,得到4,6-二氯嘧啶-5-基乙酸甲酯,为奶油色晶体(195g),m.p.65-67℃。
c)4-氯-6-甲氧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在甲醇中的甲醇钠(112ml的5.4M溶液)于室温加至冷却的4,6-二氯嘧啶-5-基乙酸甲酯(120g,0.54mol)的1,2-二甲氧基乙烷(200ml)溶液中。将反应混合物搅拌30分钟后倒入碎冰中。将沉淀的晶体过滤并干燥,得到4-氯-6-甲氧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106g),m.p.64℃。
d)4-(3-甲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4-氯-6-甲氧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21.7g,100mmol)、间甲苯酚(10.8g,100mmol)、碳酸钾(20.7g,150mmol)和催化量的18-冠醚-6在二甲基甲酰胺(50ml)中的混合物加热至+120℃并保温1小时。加入碎冰,用乙醚提取并干燥,得到4-(3-甲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为油状物。
1H-NMR(CDCl3)8.36(s,1H);7.32-6.88(m,4H);4.02(s,3H);3.72(s,2H);3.70(s,3H);2.37(s,3H)ppm.
e)将4-(3-甲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12.1g,42mmol)溶于1,2-二甲氧基乙烷(120ml)和甲酸甲酯(50ml)的混合物中。一次加入氢化钠(2.5g,80%油悬浮液,84mmol),将温度保持在室温。5小时后冷却下加入硫酸二甲酯(6.6ml,70mmol)。再过5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醚稀释,并用盐水洗涤,干燥并进行硅胶层析(洗脱剂己烷/乙酸乙酯1∶1),得到α-[4-(3-甲基乙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的E-异构体,为晶状固体,m.p.107℃。
实施例2α-[4-(3-叔丁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a)4-氯-6-二甲氨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二甲胺(50ml 40%水溶液)于室温冷却下滴加至4,6-二氯嘧啶-5-基乙酸甲酯(80g,0.36mol)的1,2-二甲氧基乙烷(300ml)和三乙胺(56ml,0.4mol)溶液中。搅拌1小时后,将混合物用水稀释,并用乙醚提取产物,干燥(硫酸镁),蒸发溶剂并蒸馏,得到4-氯-6-二甲氨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为无色固体(74g),b.p.135-138℃/1.5乇,m.p.30-32℃。
b)4-(3-叔丁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4-氯-6-二甲氨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22.9g,100mmol)、3-叔丁基苯酚(15.0g,100mmol)、碳酸钾(20.7g,150mmol)和催化量的18-冠醚-6的混合物在二甲基甲酰胺(50ml)中于+130℃加热6小时。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醚稀释,用2N NaOH和盐水洗涤,干燥(硫酸镁)并蒸发,得到4-(3-叔丁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为黄色油状物(30g)。
1H-NMR(CDCl3)8.29(s,1H);7.35-6.88(m,4H);3.76(s,2H);3.74(s,3H);3.07(s,6H);1.32(s,9H)ppm.
c)将4-(3-叔丁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10.0g,29mmol)溶于1,2-二甲氧基乙烷(60ml)和甲酸甲酯(20ml)的混合物中。一次加入氢化钠(1.7g,80%油悬液液,58mmol),将温度保持在室温。5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盐酸小心酸化,在+5℃搅拌1小时后,将混合物用固体碳酸氢钠中和。用乙醚提取中间产物,并用通常方法进行后处理。将得到的油状物在二甲基甲酰胺(20ml)和硫酸二甲酯(4.7ml,50mmol)中于室温搅拌2小时。用乙醚稀释,用盐水洗涤,并进行硅胶层析纯化(洗脱剂己烷/乙酸乙酯1∶1),得到α-[4-(3-叔丁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为单一异构体(5.5g)。
1H-NMR(CDCl3)8.24(s,1H);7.49(s,1H);7.31-6.80(m,4H);3.87(s,3H);3.73(s,3H);3.08(s,6H);1.30(s,9H)ppm.
实施例3α-[4-(3-(2-甲基二氧戊环-2-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a)4-(3-乙酰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4-氯-6-甲氧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21.7g,100mmol)、3-羟基苯乙酮(13.6g,100mmol)、碳酸钾(20.7g,150mmol)和催化量的18-冠醚-6在二甲基甲酰胺(50ml)中的混合物加热至+120℃,并保温1小时。加入碎冰,过滤并干燥,得到4-(3-乙酰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28.5g),m.p.65-67℃。
b)4-[3-(2-甲基二氧戊环-2-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4-(3-乙酰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15.0g,47mmol)、乙二醇(7.9ml,140mmol)和对甲苯磺酸的混合物回流,共沸除水。2小时后,将有机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干燥(硫酸镁)并蒸发,得到4-[3-(2-甲基二氧戊环-2-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为黄色油状物(16.2g)。
1H-NMR(CDCl3)8.36(s,1H);7.40-7.02(m,4H);4.08-4.00(m,4H);4.02(s,3H);3.82-3.74(m,4H);3.74(s,2H);3.72(s,3H);1.67(s,3H)ppm.
c)将4-(3-(2-甲基二氧戊环-2-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15.0g,42mmol)溶于1,2-二甲氧基乙烷(120ml)和甲酸甲酯的混合物中。一次加入氢化钠(2.5g,80%油悬浮液,84mmol),将温度保持在室温。5小时后冷却下加入硫酸二甲酯(6.6ml,70mmol)。再过5小时后,将反应混合物用乙醚稀释,并用盐水洗涤,干燥并进行硅胶层析(洗脱剂己烷/乙酸乙酯1∶1),得到α-[4-(3-(2-甲基二氧戊环-2-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的E-异构体,为晶状固体(5.5g),m.p.91-93℃;和Z-异构体(4.2g),为油状物。
1H-NMR(CDCl3)8.32(s,1H);7.40-6.96(m,4H);6.73(s,1H);4.07-3.99(m,2H);4.00(s,3H);3.96(s,3H);3.82-3.74(m,4H);3.70(s,3H);1.65(s,3H)ppm.
实施例4α-[4-(3-(2-氰基苯氧基甲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a)α-[4-(3-溴甲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α-[4-(3-甲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2.7g,8.4mmol)、N-溴琥珀酰亚胺(1.6g,6mmol)和催化量的AIBN在四氯化碳中回流90分钟。滤出琥珀酰亚胺,蒸发溶剂,得到α-[4-(3-溴甲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为无色油状物。
1H-NMR(CDCl3)8.38(s,1H);7.60(s,1H);7.39-7.00(m,4H);4.48(s,2H);4.00(s,3H);3.85(s,3H);3.72(s,3H)ppm.
b)将α-[4-(3-溴甲基苯氧基)-6-甲氧基-5-嘧啶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3.2g,7.8mmol)、邻羟基苄腈(0.93g,7.8mmol)和碳酸钾(2.1g,15mmol)在二甲基甲酰胺(20ml)中于室温搅拌4小时。用乙醚稀释,用盐水洗涤,干燥(硫酸镁)并进行硅胶层析(洗脱剂己烷/乙酸乙酯1∶1),得到α-[4-(3-(2-氰基苯氧基甲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为无色固体(3.0g),m.p.132-135℃。
1H-NMR(CDCl3)8.35(s,1H);7.58(s,1H);7.55-6.93(m,8H);5.19(s,2H);3.97(s,3H);3.85(s,3H);3.70(s,3H)ppm.
实施例5α-[4-(3-异丙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a)4,6-二羟基-2-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乙烷-1,1,2-三羧酸三甲酯(204g,1mol)和盐酸乙脒(95g,1mol)搅拌下加至甲醇钠(108g,2mol)的甲醇(600ml)溶液中。将混合物于室温搅拌16小时,用浓盐酸酸化,过滤,用冷水洗涤并干燥,得到4,6-二羟基-2-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或其互变异构形式),为无色固体(210g),m.p.>200℃。
1H-NMR(d6-DMSO)11.95(s,br,2H);3.54(s,3H);3.20(s,2H);2.23(s.3H).
b)4,6-二氯-2-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4,6-二羟基-2-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175g,0.88mol)在磷酰氯(230ml,2.6mol)和N,N-二乙基苯胺(280ml,1.75mol)中的悬浮液于130℃加热1小时。将混合物倒入碎冰/水中。将晶状产物过滤并用水洗涤,干燥,得到4,6-二氯-2-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为灰色晶体(180g),m.p.70-72℃。
c)4-氯-6-甲氧基-6-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甲醇钠的甲醇溶液(33ml,5.4M溶液)于室温加至4,6-二氯-2-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35.5g,0.15mol)的1,2-二甲氧基乙烷(60ml)溶液中。搅拌30分钟后,将混合物用乙醚稀释,用水洗涤,干燥并蒸馏,得到4-氯-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为无色油状物(30g),b.p.108-110℃/0.5乇。
d)4-(3-异丙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6-氯-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23g,0.1mol)、3-异丙基苯酚(13.6g,0.1mol)和碳酸钾(20.7g,0.15mol)于130℃在二甲基甲酰胺(50ml)中加热2小时。用乙醚稀释,用水洗涤,干燥及硅胶层析(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3),得到4-(3-异丙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为无色固体(21.5g)。或者,该偶合可以在120℃用10mol%CuI作催化剂来进行,得到相似产量的产物。
1H-NMR(CDCl3)7.28-6.82(m,4H);4.02(s,3H);3.72(s,2H);3.70(s,3H);2.88(dq,1H);2.32(s,3H);1.22(d,6H).
e)将4-(3-异丙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8.6g,26mol)在1,2-二甲氧基乙烷(20ml)和N,N-二甲酰基甲胺(8ml)中的溶液于5℃加至NaH(1.6g,80%的油悬浮液,52mol)的DMF(30ml)悬浮液中。将混合物于室温搅拌4小时。于0℃加入硫酸二甲酯(3.7ml,39mol)并继续搅拌3小时。用乙醚稀释,用盐水洗涤并进行硅胶层析(洗脱剂己烷/乙酸乙酯3∶1),得到α-[4-(3-异丙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为无色油状物(7.2g,74%)。1HNMR(CDCl3)见表2中化合物2.03。
实施例62-[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a)4-(3-乙酰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4,6-二氯嘧啶-5-基乙酸甲酯(221g,1mol)、3-羟基苯乙酮(136g,1mol)和碳酸钾(207g,1.5mol)在DMF(150mol)中的混合物于100℃搅拌90分钟。将该暗色混合物冷却至0℃并加入二甲胺(450ml 40%水溶液)。于室温继续搅拌16小时。用水稀释,并乙醚提取,得到4-(3-乙酰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为带褐色的油状物(纯度>95%)。
b)4-[3-(1-肟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得到的4-(3-乙酰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溶于500ml甲醇中,于0℃加入盐酸胲(76g,1.1mol)和乙酸钠(107g,1.3mol)。于室温搅拌2小时后,通过加水使产物结晶。过滤并干燥,得到4-[3-(1-肟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为带黄色的晶体(292g),m.p.113-115℃。
c)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4-[3-(1-肟基乙基)乙基)苯氧基]二甲氨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34.4g,0.1mol)、3-氯苄基氯(16.1g,0.1mol)和碳酸钾(20.7g,0.15mol)在DMF(30ml)中的混合物搅拌下加热至110℃并保温3小时。用乙醚稀释并用水洗涤,得到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44g),为带黄色的油状物。
d)2-[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肟基乙酸甲酯 将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6-基乙酸甲酯(44g,0.094mol)在1,2-二甲氧基乙烷(50ml)和亚硝酸叔丁酯(20ml)中的溶液于-20℃缓慢加至叔丁醇钾(16g,0.14mol)的1,2-二甲氧基乙烷(100ml)溶液中。于室温搅拌1小时后通过加入氯化铵饱和水溶液将反应中止。继续搅拌2小时。提取并进行硅胶层析(洗脱剂己烷/乙酸乙酯2∶1),得到E式2-[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肟基乙酸甲酯,为无色油状物(33g,71%)。
e)
在0℃向NaH(2.4g,80%,80mol)在无水DMF中的悬浮液中加入2-[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肟基乙酸甲酯(33g,66mol)和硫酸二甲酯(7.6ml,80mmol)的DMF溶液。将混合物搅拌4小时,用乙醚稀释,用水涤涤并进行硅胶层析(洗脱剂己烷/乙酸乙酯3∶1),得到2-[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为无色油状物(24g,71%)。
1HNMR(CDCl3)见表3中的化合物3.03。
实施例7N-甲基-2-[4-(3-异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胺 a)4-(3-异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
将4,6-二氯-2-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23.5g,0.1mol)、3-异丙基苯酚(13.6g,0.1mol)和碳酸钾(20.7g,0.15mol)于100℃在二甲基甲酰胺(30ml)中加热45分钟。将混合物冷却,并加入二甲胺水溶液(50ml,40%溶液)。继续于室温搅拌16小时。加水,过滤并干燥,得到1-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为带褐色的固体(28g)。
1H-NMR(CDCl3)7.28-6.82(m,4H);3.84(s,3H);3.78(s,2H);3.02(s,6H);2.89(dq,1H);2.37(s,3H);1.23(d,6H).
b)2-[4-(3-异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肟基乙酸甲酯 将4-(3-异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乙酸甲酯(28g,0.08mol)在亚硝酸叔丁酯(40ml)和1,2-二甲氧基乙烷(40ml)中的溶液于-30℃加至叔丁醇钾(14g,0.12mol)的1,2-二甲氧基乙烷(50ml)溶液中。让反应混合物升至0℃并用氯化铵溶液终止反应。于室温搅拌2小时后,用乙醚提取产物,干燥(硫酸镁),蒸发溶剂,得到2-[4-(3-异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肟基乙酸甲酯(30g)粗品。
c)2-[4-(3-(异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 将2-[4-(3-异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肟基乙酸甲酯(30g,0.08mol)溶于甲苯(100ml)和1,2-二甲氧基乙烷(50ml)的混合物中。于-10℃依次加入硫酸二甲酯(8.6ml,0.09mol)和氢化钠(2.7g,80%的油悬浮液,0.09mol)。使混合物温热至室温并在该温度下搅拌4小时。用乙醚稀释,用水洗涤,干燥并进行硅胶层析(洗脱剂乙酸乙酯/己烷1∶3),得到2-[4-(3-异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为无色油状物(16.2g)。
1H-NMR(CDCl3)7.28-6.82(m,4H);4.07(s,3H);3.83(s,3H);3.02(s,6H);2.89(dq,1H);2.37(s,3H);1.23(d,6H).
d)将2-[4-(3-异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6.0g,15.5mol)和甲胺(10ml,水溶液)在DMF(80ml)中的溶液于室温搅拌48小时。通过加水使产物结晶。过滤并干燥,得到N-甲基-2-[4-(3-异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酰胺,为无色晶体,m.p.128-129℃(4.7g,78%)。
用相似的方法获得以下表中的化合物(Ph代表苯基,TLC代表薄层层析)。



























下列实施例测定生物活性。
实施例A对白粉菌的活性单丝壳将7天龄(子叶阶段)的Cucumber sativus(黄瓜)植株用含有100mg/l活性成分的悬浮液喷雾接近溢出。然后让该淀积层自然干燥。一天后,将处理过的植株用含1×105/ml新鲜采集的单丝壳的孢子悬浮液接种,然后于+24℃和60%相对湿度在温室中培养7天。
试验化合物的效力通过与未处理的同样接种的对照植株受真菌感染的程度相比较来测定。在该试验中,化合物1.03、1.04、1.11、1.40、2.04、2.06、3.02、3.03、3.04、3.05、3.06和3.13显示出大于90%的效力。
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所述化合物对下列病原菌的效力苹果上的白叉丝单囊壳,小麦和大麦(干法接种)上的禾白粉菌,葡萄上的葡萄钩丝壳。
实施例B对锈菌、疮痂病(Scab)、核腔菌、小球腔菌的活性疣顶单胞锈菌将14天龄(2叶阶段)的Phaseolus vulgaris(架豆)植株用含有100mg/l活性成分的悬浮液喷雾接近溢出。然后让该淀积层自然干燥。一天后,将处理过的植株用含1×105/ml新鲜采集的疣顶单胞锈菌的孢子悬浮液接种,然后于+23℃和>95%相对湿度在高湿度箱中培养3天,再于+24℃和60%相对湿度下培养10天。
试验化合物的效力通过与未处理的同样接种的对照植株受真菌感染的程度相比较来测定。在该试验中,化合物1.3、1.11、1.40、2.04、2.06、3.01、3.02、3.03、3.04、3.05、3.06、3.12、3.13、4.09和4.10显示出至少90%的效力。
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所述化合物对下述病原菌的效力大麦(10天龄植株)上的麦类核腔菌,小麦上的Leptosphaeria nodorum,苹果上的苹果黑星菌(21天龄植株,含1%麦芽的孢子悬浮液)。
实施例C对霜霉的活性将具有6个叶子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番茄)植株用含有500mg/l活性成分的喷雾悬浮液喷雾接近溢出。然后让该淀积层自然干燥。一天后,将处理过的植株用含1×105/ml新鲜采集的致病疫霉的孢子囊的孢子悬浮液接种,然后于+18℃和>95%相对湿度在高湿度箱中培养7天。试验化合物的效力通过与未处理的同样接种的对照植株受真菌感染的程度相比较来测定。在该试验中,化合物1.40和3.08显示出至少90%的效力。
用同样的方法测试所述化合物对葡萄藤上的葡萄生单轴霉的效力。
实施例D种子处理后的活性本发明化合物也可以用于种子处理。通过用下列病原菌进行体外试验证实了其有益的杀真菌活性麦类核腔菌、裸黑粉菌、Gerlachia nivalis和Leptoshpaeria nodorum。
将高压灭菌的小麦种子用所述病原菌的孢子或菌丝体接种,并按最终为50g a.i./100kg种子的剂量用不同浓度的试验化合物涂覆。然后将处理的种子置于琼脂平板上,使所述病原菌于+24℃在暗处生长3-8天。
试验化合物的效力通过比较处理过的和未处理过的接种的种子的真菌生长情况来测定。
为评价所述化合物的作物植物耐受性,将健康的大麦和小麦种子用上述剂量涂覆。然后使这些种子在皮氏培养皿中在湿滤纸上在高湿度于+18℃萌发10天。记录植株的损害,将处理过的和未处理过的幼苗的生长情况进行比较。
在该试验中,化合物1.41显示出对麦类核腔菌的至少90%的效力。
权利要求
1.式(Ⅰ)2-(4-苯氧基嘧啶-5-基)乙酸衍生物 式中R1是C1-4烷氧基或-NR8R9,R2是C1-4烷基、C1-4卤代烷基、芳基、芳氧基、C3-5链烯氧基、C3-5炔氧基、卤素、芳基-C1-4烷氧基、芳氧基-C1-4烷基、芳氧基-C1-4烷氧基、芳基-C3-5链烯氧基、杂芳基、杂芳氧基、C1-4烷氧基、C2-5链烯基、C2-5炔基、C1-4烷氧羰基、-CONR10R11、-OCON-R10R11、-CR7=N-NR6R12、-CR7=N-O-R6或基团 R3是氢、C1-4烷基、C1-4烷氧基、氰基、硝基或卤素,R4是氢、卤素、C1-4烷氧基或C1-4烷基,R5是氢或甲基,R6是C1-12烷基、C3-12链烯基,C3-12炔基、芳基-C1-4烷基、芳基或杂芳基,R7是氢或甲基,R8和R9独立地是C1-4烷基或一起构成C3-6亚烷基,R10和R11独立地是C1-4烷基或者一起构成C3-6亚烷基或插有氧或硫的C3-6亚烷基,R12是氢或甲基E是C1-3亚烷基,X是CH或氮,以及Y是OCH3、NH2、NHCH3或N(CH3)2。
2.按照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1是甲氧基或二甲氨基。
3.按照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2是苯基、苯氧基、C1-4烷基、-C(CH3)=N-O-R6或CF3,或者是噻唑基或异噁唑基,各自可任选地被苯基、C1-4烷基或CF3取代,其中R6是C1-6烷基或烯丙基,或者是苄基或2-苯基乙基,各自在苯环上可任选地被C1-4烷基、C1-4烷氧基、卤素或CF3取代。
4.按照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3是氢。
5.按照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4是氢或甲基。
6.按照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5是氢或甲基。
7.按照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其中R1是甲氧基或二甲氨基,R2是苯基、苯氧基、C1-4烷基、-C(CH3)=N-O-R6或CF3,或者是噻唑基或异噁唑基,各自可任选地被苯基、C1-4烷基、卤素或CF3取代,R3是氢,R4是氢或甲基和R5是氢或甲基,其中R6是C1-6烷基或烯丙基;或者是苄基或2-苯基乙基,各自在苯环上可任选地被C1-4烷基、C1-4烷氧基、卤素或CF3取代。
8.按照权利要求1的化合物,它们选自α-[4-(3-甲基-5-异丙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α-[4-(3-叔丁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α-[4-(3-叔丁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α-[4-(3-异丙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α-[4-(3-三氟甲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α-[4-(3-苯氧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2-[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3-(1-乙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α-[4-(3-(1-甲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α-[4-(3-三氟甲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2-[4-(3-(1-乙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3-(1-(2,5-二甲基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3-(1-(2,5-二甲基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3-(1-(2,5-二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α-[4-(3-(1-(2,5-二甲基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α-[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α-[4-(3-(1-(2,5-二甲基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2-[4-(3-(1-(3-氯苄氧亚氨基)乙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3-(3-三氟甲基异噁唑-5-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3-苯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5-甲基-3-异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5-甲基-3-异丙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3-(2-甲基苄氧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3-(2-甲基苄氧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3-苯基乙氧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3-苯基乙氧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3-(2-苯基噻唑-4-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3-(2-苯基噻唑-4-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3-(3-三氟甲基异噁唑-5-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2-[4-(3-苯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N-甲基-2-[4-(3-苯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2-甲氧亚氨基乙酸甲酯;α-[4-(3-苯基苯氧基)-6-二甲氨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α-[4-(3-(3-三氟甲基异噁唑-5-基)苯氧基)-6-甲氧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α-[4-(3-(3-三氟甲基异噁唑-5-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α-[4-(5-甲基-3-异丙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和α-[4-(3-(2-甲基苯氧基)苯氧基)-6-甲氧基-2-甲基嘧啶-5-基]-β-甲氧基丙烯酸甲酯。
9.杀灭植物病原性真菌的方法,它包括将杀真菌有效量的按照权利要求1的式(Ⅰ)化合物施用到真菌或其生境上。
10.杀真菌组合物,它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Ⅰ)化合物和农业上可接受的稀释剂。
11.按照权利要求1的式(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将式(Ⅱ)化合物0-甲基化,生成子式(Ⅰa)化合物,并可任选地通过分别用NH3、NH2CH3或NH(CH3)2进行酰胺化的反应将式(Ⅰa)化合物转化成子式(Ⅰb)化合物;所述式(Ⅱ)和子式(Ⅰa)和(Ⅰb)如下 式中R1、R2、R3、R4、R5和X的定义同权利要求1,Y′是NH2、NHCH3或N(CH3)2。
12.式(Ⅱ)化合物 式中R1、R2、R3、R4、R5和X的定义同权利要求1。
13.式(Ⅲ)化合物 式中R1、R2、R3、R4和R5的定义同权利要求1。
14.式(Ⅳa)化合物 式中R1是C1-4烷氧基及R5的定义同权利要求1。
15.式(Ⅳb)化合物 式中R2、R3、R4和R5的定义同权利要求1。
16.式(Ⅵ)化合物 式中R5的定义同权利要求1。
17.式(Ⅷ)化合物 式中R5的定义同权利要求1。
18.式(Ⅹ)化合物 式中R1、R3、R4、R5和R7的定义同权利要求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式(I)化合物、所述化合物在防治植物病原菌方面的用途、便于所述应用的组合物及式(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式(I)化合物如下,式中R
文档编号A01N43/28GK1108652SQ9510008
公开日1995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18日
发明者M·艾伯利, G·W·克雷格, F·肖布 申请人:山道士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