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植物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229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植物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植物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特别涉及杀菌剂和硫磺混合的悬浮剂。
在本发明作出之前,多菌灵和三唑酮(粉锈宁)两种杀菌剂常用于防治作物的多种病害,其单剂有可湿性粉剂、悬浮剂(胶悬剂)或乳油。这些制剂对作物的某些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胶悬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甜菜褐斑病、瓜类白粉病、花生叶斑病,三唑酮制剂用于防治作物如小麦、蔬菜的锈病和白粉病都曾有过显著的防治效果。但是,这些单剂一般制造成本较高,价格昂贵,而且长期使用易于产生抗药性、使用寿命短。据报道(植物保护学报1982,9(2)131-136),多菌灵在防治黄瓜白粉病、甜菜褐斑病等病害的药效明显下降、确证已产生了抗药性。近年,国内外农药界开始利用价格低廉、从无抗性且病虫兼治的硫磺与杀菌剂复配成各种制剂,从而降低成本和农药毒性,保持原药药效和延缓抗药性的发展速度,常用的有瑞士Wyss Samen&Pflanzen公司出品的Fungizid stop,63%可湿性粉剂(硫磺+多菌灵=51+12%),广州市化学工业研究所研制的40%硫磺-多菌灵胶悬剂(20+20%),德国Bayer公司出品的Bayletor kombat PB,52%可湿性粉剂(硫磺+三唑酮=50+2%)等制剂。这些单剂或硫磺混合制剂应用范围较窄,如多菌灵制剂对锈病防治效果差,对白粉病防治效果不突出,其硫磺混合制剂对锈病的防治效果也不大显著。三唑酮-硫磺混合制剂或单剂对作物的炭疸病、叶斑病等子囊菌及半知菌等真菌病害的防治效果不显著。三唑酮与多菌灵混合制剂,如我国江苏省东台市农用药剂厂生产的三唑酮-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35%),虽然应用范围较广,但成本较高、对环境污染也较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防治植物多种病害的,兼有多菌灵、三唑酮和硫磺各种制剂的优点的杀菌剂组合物。这是一种以水为分散介质、稳定性好、毒性低、且药效显著、有增效作用、应用范围广、成本低廉、制造工艺简单的农药悬浮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以多菌灵、三唑酮和硫磺为基本组分与助剂及水混合于砂磨罐中,再经砂磨机分散研磨至细度在5微米以下,成为均匀可流动的悬浮液。悬浮液的组分含有(重量百分比)多菌灵5-30%三唑酮1.5-15.0%硫10-35%分散剂0.1-1.0%乳化剂3.0-10.0%消泡剂0.1-1.0%水加至100%其中,分散剂如木质毒磺酸钙、甲撑双萘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其混合物。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基醚、异丙苯基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或其混合物。消泡剂为有机硅油或异辛醇。在上述配方中,还可以加入0.2-1.0%的增稠剂聚乙烯醇或黄原胶等,加入2-6%的防冻剂乙二醇或丙二醇等。
本发明组合物经毒理试验,大鼠经口急性毒性LD509432毫克/公斤,经皮急性毒性LD50>12400毫克/公斤,属于低毒级。
本发明组合物经实验室试验和经田间应用试验表明,与现有技术的制剂相比,对小麦、甜菜、水稻和其他作物的病害有更好的防治效果和兼治作用,增效作用明显,能促进作物生长、防早衰及增产效果显著。
表1、本发明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体的毒力测定
表2、本发明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体的毒力测定
表3、本发明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的防治效果<
>说明1,清水对照栏所附数据为病情指数最终值或千粒重。
2,小麦赤霉病、叶枯病防效(%)P=(1-防治区病指/对照区病指)×100小麦白粉病、叶锈病铲除效果(%)P=(1-处理区防后病指。对照区防前病指/处理区防前病指/对照区防后病指)×1003,试验场地安徽寿县寿西湖农场和阜南县苗集镇。
试验单位安徽农科院植保所
4,试验每小区面积为3×5米=15平方米,小区之间设50厘米保护行,每种处理重复3次,取平均值。
从试验中表明,本发明组合物一次施药可以同时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叶锈病和叶枯病,可能还能同时防治其他病害,增产效果明显为其他单剂所不及。
本发明组合物在防治甜菜褐斑病、促进甜菜生长发育增加产量方面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表4、本发明组合物对甜菜褐斑病的防治效果试验1993年呼兰<
说明1,第一次喷药时间7月19日、第二次7月30日、第三次8月9日。
2,表中日期为调查时间。
3,小区面积为3.5×6米(21平方米)、三次重复、随机区组。
表5、本发明组合物对甜菜生育及产量质量影响1993年呼兰
试验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
本发明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经小区、大区及大面积应用试验,表明其对防治水稻稻瘟病效果显著,并对纹枯病及稻曲病有明显兼治作用,从田间试验还显示出本发明组合物对水稻植株有一定的生长调节作用,叶片较浓绿,植株生势较壮旺,谷粒饱满结实,增产效果显著而且优于常用的进口农药富士一号乳油和国产的40%多菌灵-硫磺悬浮剂(灭病威)。下面是清远市农业局植保站及清新县农业局的试验情况表6、本发明组合物防治稻瘟病效果1992年(小区)
<p>说明1,试验小区面积33.3-66.6平方米,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排列。2,试验地点清新县石马镇。3,施药日期6月10日(破口前),6月20日(齐穗期)6月30日(灌浆前)表7、本发明组合物防治稻瘟病试验1992年(大区)
说明1,试验面积1000平方米,其中划出100平方米面积作为不施药对照。
2,试验地点清新县石马镇3,施药日期6月10日(齐穗期),6月20日(灌浆期)表8、本发明组合物不同用量对防治穗稻瘟效果1993年
说明1,试验地点清新县石马镇2,施药日期6月23日(始穗期)及7月2日(齐穗期)本发明组合物集合了多菌灵、三唑酮和硫磺的优点,还具有增效作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小麦、水稻、果树、蔬菜、甜菜、花生及橡胶树等多种作物上防治真菌性病害,特别是用于同一作物可以同时兼治多种病害,增产效果显著,并能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的速度,延长多菌灵和三唑酮的使用寿命。多菌灵、硫及三唑酮对真菌的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多菌灵主要作用于真菌细胞中蛋白质的代谢过程,干扰细胞内DNA的合成,是内吸性杀菌剂。施药时,多菌灵从施药部位渗入到植物体内,粘附于细胞核内纺缍体微管蛋白质上,抑制菌丝生长和发育。三唑酮也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主要作用是干扰整个病菌细胞的代谢,抑制细胞中甾醇的合成。硫作为保护性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真菌细胞的氧化-还原过程,干扰真菌能量的代谢,预防病原菌侵入作物体内,有一定杀菌杀虫活性。混合这三种药剂,除各药剂单独对病原菌的作用外;还存在着各种杀菌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施用后对作物的综合影响,从而具有增效作用,并扩大了使用范围。同时,混合这三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还能及时铲除病原菌种群中数量极少的抗药性菌株,减轻具抗药性菌系的选择压力,从而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延缓抗药性发展的速度。
本发明组合物还具有加工工艺简单、产品质量稳定、分散性好、悬浮率高、展着性好和粘着力强的特点,能耐雨水冲刷,药效持久。本发明组合物有机农药的用量比单剂减少,利用较多价廉的硫,而且以水为分散介质,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还降低了毒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实施例一重量百分比(%)多菌灵 10.0三唑酮2.5硫磺粉 27.5木质素磺酸钙 0.2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基醚4.8乙二醇3.0有机硅油 0.1黄原胶0.2水加至100按上述配方把物料加入砂磨罐中混合预粉碎,再放进砂磨机中研磨至细度为2-3微米,得均匀可流动悬浮液,经产品分析悬浮率为多菌灵≥90%,硫≥85%,三唑酮≥90%,有效含量40%。
实施例二 重量百分比(%)多菌灵15.0三唑酮 3.0硫磺粉24.0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基醚 5.0甲撑双萘磺酸钠0.25乙二醇 4.0
有机硅油 0.2水加至100上述配方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同的生产方法。产品经分析,有效含量42%,悬浮率为多菌灵≥90%,硫≥85%,三唑酮≥90%。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植物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是主要由多菌灵、三唑酮、硫三种有效成份以及助剂和水经分散研磨制成的悬浮液,其组分含有(重量百分比)多菌灵5-30%三唑酮1.5-15.0%.硫10-35%分散剂0.1-1.0%乳化剂3.0-10.0%消泡剂0.1-1.0%水加至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分散剂是木质素磺酸钙、甲撑双萘磺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其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基醚、异丙苯基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或其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消泡剂为有机硅油或异辛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组分中还可含有0.2-1.0%(重量百分比)的增稠剂聚乙烯醇或黄原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是组分中还可含有2-6%(重量百分比)的防冻剂乙二醇或丙二醇。
全文摘要
一种防治植物病害的杀菌剂组合物,主要由多菌灵、三唑酮、硫以及助剂和水组成的可流动悬浮液,其组分含有多菌灵5-30%、三唑酮1.5-15.0%、硫10-35%、分散剂0.1-1.0%、乳化剂3.0-10.0%、消泡剂0.1-1.0%和余量的水,还可含有0.2-1.0%的增稠剂和2-6%的防冻剂。本发明可防治小麦、水稻、甜菜、蔬菜、果树、花生、橡胶树等多种作物的多种病害,应用范围广,有增效作用,增产效果显著,还能延缓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产品毒性低、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
文档编号A01N43/653GK1126544SQ9510012
公开日1996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14日
发明者成家壮, 黄玉梅, 韦小燕 申请人:广州市化学工业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