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秧喷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77阅读:7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旱秧喷栽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栽秧机,确切地说是水稻旱秧喷栽机。
现有的水稻栽秧机械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插秧机,它是用机械爪将秧从秧盒中取出直接插入田泥中。由于机械爪捏秧部位难以确定在秧的根颈部,且捏住秧直接插入田泥之后再放开,伤秧、断秧是必然,甚至捏住的是秧茎部,将秧茎插入泥中,秧根秧叶在泥面上,远远看去行株整齐,而实际插栽质量差,成活率低。机械插秧多少年来一直未能突破这种方式,也是插秧机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另一类是现行的抛秧机,它是利用高速旋转的飞盘和导槽将散秧抛出。秧的根颈部较茎叶部重,加之一定的运动速度和高度,使秧自根至叶自由落在田泥的面上。由于秧是散的,重量较轻,就要求有一定的速度和高度,这对于面积大的田块是合适的,而对于山区、丘陵区的小田块,就会出现抛秧过界。秧抛在泥面上,绝大部分都呈侧伏状态,返青期长,消耗养份。抛秧机操作至少需要三个人共同协作,一人开机行走,一人送秧,还要有人递秧,省力不省工,不省钱。秧抛在泥面上,遇大雨或田中积水易造成秧苗漂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栽秧既稳又不损伤秧苗的水稻旱秧喷栽机。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水稻旱秧喷栽机由手扶拖拉机、机架、秧盒和取秧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机架与机身船体32,设于拖拉机的后下部,机身船体32上通过皮带传动设有气动喷秧机构,秧盒12设于气动喷秧机构上部,秧盒12后部设有取秧机构。
气动喷秧机构由空压机4、贮气罐6、输气总管8和输气分管10组成。空压机4设于贮气罐6的一端,贮气罐6设于机身船体32的前部,贮气罐6上设有安全阀7和输气总管8,输气总管8上设有触式阀门9和两个以上的输气分管10,输气分管10的管端正对着导秧漏斗31。
贮气罐6的上部设有秧盒托板16,且与机身船体32成小于15度角的倾斜,其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秧盒12,秧盒口15设于秧盒12向下倾斜的一侧,秧盒口15与设于秧盒托板16下部的导秧漏斗31相对应。
取秧机构由曲轴20、机械手套筒21、机械手连杆26和滑槽30组成,曲轴20通过传动链18带动设于机身船体32中部,其上有三个以上的曲弯,中间一个曲弯每旋转360度可与气动喷秧机构上的触式阀门9接触一次,其余的曲弯上设有机械手套筒21,机械手套筒21中设有机械手指23,机械手指23的后部为机械手连杆26,其后部设有滑块28,滑块28通过弹簧29设于滑槽30中,滑槽30通过滑槽托板33设于机身船体32后部,机械手套筒21与秧盒口15对应。
机械手套筒21中的机构手指23为两根,机械手指23上分别套有手指套24,机械手指23中部两侧分别设有张闭轨道25,张闭轨道25上设有滚动轴承22。
本实用新型具有五方面的优点。
一、该机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适用范围广,不论大面积田块,还是山丘、丘陵地区小田块都可使用。
二、该机适配性强,可与多种型号的手扶拖拉机配套使用,从而完成稻田的犁、耙、栽秧和收割一条龙服务。
三、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不损伤秧苗,保证了栽秧质量,提高了成活率。
四、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省时、省力、省钱、工效高,每台机每天可喷栽秧苗8亩以上(按8小时算)。
五、该机可实现株距、行距、喷栽深浅度调节,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品种水稻旱秧栽插的要求。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图3为机械手套筒结构示意图4为机械手运动状态1示意图;图5为机械手运动状态2示意图;图6为机械手运动状态3示意图;图6为机械手运动状态4示意图。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图1、图2、图3可见该水稻旱秧喷栽机由手扶拖拉机、机身船体32、秧盒12、气动喷秧机构和取秧机构组成。
气动喷秧机构由空压机4、贮气罐6、输气总管8和输气分管10组成。空压机4是由齿轮1、传动轴2及皮带轮传动机构3带动运行的。空压机4安装于贮气罐6的一端,贮气罐6安装于机身船体32的前部,贮气罐6上安装有可调安全阀7和输气总管8,输气总管8上装有触式阀门9,同时管端上装有六支输气分管10,输气分管10的管端分别装有喷嘴11,喷嘴11正对着导秧漏斗31。
贮气罐6的上部设有秧盒托板16,该板与机身船体32成小于15度角的倾斜,6只秧盒12通过秧盒卡17卡装在秧盒托板16上。该秧盒12底面光滑,一侧板平直,另一侧板呈弧形,弧形侧板13与平直侧板距离最近处由秧盒口滚筒14中的筋连接,秧盒口15开在其下部,秧盒口15与秧盒托板16下部的导秧漏斗31相对应。
取秧机构由曲轴20、机械手套筒21、机械手连杆26和滑槽30组成。曲轴20安装在机身船体32中部,通过传动轴2、传动链18和离合器19实现转动。曲轴20有7个曲弯,中间一个曲弯每旋转360度可与气动喷秧机构上的触式阀门9碰触一次。其余各个曲弯上都活动连接着机械手套筒21。机械手套筒21中装有机械手指23,机械手指23为两根,且其指端上套装有手指套24,机械手指23中部两侧分别设有张闭轨道25,张闭轨道25上装有滚动轴承22,当手指23外伸时,将两根指逐渐压合。机械手指23的后部依次与机械手连杆26、滑杆27、滑块28活动连接,滑块28后装有推张弹簧29,滑块28和推张弹簧29装在滑槽30中,滑槽30共有六个,三个一组分别连接在滑槽托板33上,滑槽托板33安装在机身船体32的后部。
使用时,将水稻旱秧放入秧盒12之中,由图4~图7可见取秧机构中机械手运动状态,当曲轴20曲弯点运动到与滑槽30最近距离时,机械手指23缩在机械手套筒21中,当曲轴20传动到图6状态时,张闭轨道25的最高点与滚动轴承22相抵,两机械手23指端相接,伸出至机械手套筒21外最远点,正好插在秧盒口15中,此时机械手指23捏住秧苗的根颈部。随着曲轴20继续转动,机械手指23向秧盒口15的下后方拉秧,秧拉出秧盒口15时,曲轴20转动到图7状态,两机械手指23开始张开并缩入机械手套筒21中,秧苗便自由落入导秧漏斗31中。
这时,在曲轴20中间曲弯的碰触下,气动喷秧机构的触式阀门9打开,一定压力的空气从喷嘴11中对准秧的根颈部,向着田泥的方向喷出,使秧苗冲入田泥中。由于喷嘴11距田泥平面有一定的距离,气流到达田泥平面时已扩散成与秧棵截面相当的气面,一定的压力使田泥分开形成一个凼,秧根颈部正好落入其中。当瞬间气流中断后,凼周围的泥有恢复自然原状的趋势,从而拥住秧根,使秧苗至稳。
当需要调节行距时,只要抽掉部分秧盒12就可实现。
当需要调节株距时,通过调节曲轴20与拖拉机运动的相对应的线速度差,即当拖拉机运动速度不变时,增大或减小曲轴20传动齿轮的半径就可实现减小或增大曲轴20转速,从而实现水稻旱秧株距的调节。
当需要调节栽苗深浅时,只要在安全系数范围内,通过调节安全阀7的安全系数,就可实现气压大小的调节。气压大,喷栽力度大,栽得深,反之则浅。
权利要求1.水稻旱秧喷栽机由手扶拖拉机、机架、秧盒(12)和取秧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机架为机身船体(32),设于拖拉机的后下部,机身船体(32)上通过皮带传动设有气动喷秧机构,秧盒(12)设于气动喷秧机构上部,秧盒(12)后部设有取秧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旱秧喷栽机,其特征在于气动喷秧机构由空压机(4)、贮气罐(6)、输气总管(8)和输气分管(10)组成,空压机(4)设于贮气罐(6)的一端,贮气罐(6)设于机身船体(32)的前部,贮气罐(6)上设有安全阀(7)和输气总管(8),输气总管(8)上设有触式阀门(9)和两个以上的输气分管(10),输气分管(10)的管端正对着导秧漏斗(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旱秧喷栽机,其特征在于贮气罐(6)的上部设有秧盒托板(16),且与机身船体(32)成小于15度角的倾斜,其上设有两个以上的秧盒(12),秧盒口(15)设于秧盒(12)向下倾斜的一侧,秧盒口(15)与设于秧盒托板(16)下部的导秧漏斗(31)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旱秧喷栽机,其特征在于取秧机构由曲轴(20),机械手套筒(21),机械手连杆(26)和滑槽(30)组成,曲轴(20)通过传动链(18)带动设于机身船体(32)中部,其上有三个以上的曲弯,中间一个曲弯每旋转360度可与气动喷秧机构上的触式阀门(9)接触一次,其余的曲弯上设有机械手套筒(21),机械手套筒(21)中设有机械手指(23),机械手指(23)的后部为机械手连杆(26),其后部设有滑块(28),滑块(28)通过弹簧(29)设于滑槽(30)中,滑槽(30)通过滑槽托板(33)设于机身船体(32)后部,机械手套筒(21)与秧盒口(15)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稻旱秧喷栽机,其特征在于机械手套筒(21)中的机械手指(23)为两根,机械手指(23)上分别套有手指套(24),机械手指(23)中部两侧分别设有张闭轨道(25),张闭轨道(25)上设有滚动轴承(22)。
专利摘要一种水稻旱秧喷栽机。该机实现了栽秧既稳又不损伤秧苗的目的。该机由手扶拖拉机、机架、秧盒、气动喷秧机构和取秧机构组成。气动喷秧机构由空压机、贮气罐、输气总管和输气分管等组成;秧盒机构位于贮气罐之上;取秧机构由曲轴、机械手套筒、机械手连杆、滑块和滑槽组成。使用时,每当曲轴完成360度旋转的同时,机械手指完成一次取秧放秧至导秧漏斗的动作,喷嘴喷出一定压力的气流,便完成一次秧苗喷栽。
文档编号A01C11/02GK2333156SQ98227029
公开日1999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8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8日
发明者陈昕 申请人:陈昕, 王泽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