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菲律宾蛤仔种苗规模化培育方法_2

文档序号:9423930阅读:来源:国知局
毒,2天后进水至100cm。
[0033]2)亲体选择和催产:2012年9月4日,挑选性腺III期(软体部表面完全被生殖腺覆盖,生殖腺丰满且鼓起)个体占93%的I龄贝,规格为320 - 330粒/kg ;亲贝在堤坝上无阳光直射处阴干10小时后投放于垦区进水闸门边,亲贝投放量为130kg/亩;打开闸门进水10cm,利用阴干与流水刺激催产,22小时后亲贝产卵。产卵后再进水1cm以冲稀分散受精卵,避免了局部(亲贝区)受精卵密度过高影响其受精率和孵化率。此方法催产率达93%。
[0034]3)浮游幼虫培育:2012年9月4日及浮游幼虫培育期间每隔2_3天施入尿素和复合肥培养饵料生物,每次用量为尿素0.05-0.1ppm,复合肥(俄罗斯,总养分^ 48% ))0.01-0.03ppm,保持水呈黄绿色或淡茶色。同时将陆基饵料池培育的单细胞藻类加入垦区以补充饵料不足。每隔I天加水15-20cm。在水温29 — 30°C,盐度30.2 — 30.5,D形幼虫经8天培育,变态为初期稚贝。
[0035]4)附着稚贝培育:2012年9月14日初期稚贝每天换水量15_20cm,随着稚贝生长,活动能力增强,摄饵量增加,加大换水量至每天30-40cm,保持水质清新,增加垦区天然饵料生物;每隔2-3天施入尿素和复合肥培养饵料生物,每次用量为尿素0.1-0.15ppm、复合肥0.03-0.05ppm;每隔7天投放煮熟的鱼浆,每次投喂量0.15-0.20kg杂鱼/亩。初期稚贝经过53天培育壳长达1.5-4_。平均亩产沙粒苗7800万粒。
[0036]5)沙粒苗采收:2012年11月底采用专用船只开始进行沙粒苗机械采收。首先将三角吸盘放入垦区底部,将沙粒苗带沙吸至船上内铺滤网的圆柱型滚筒,通过滚筒的旋转离心将细砂滤出,然后水栗喷射将带苗吸上来的浒苔及杂物借助旋转离心甩出滚筒。将滚筒滤网上的沙粒苗收集装进网袋运至岸上。该机械设备可采收菲律宾蛤仔沙粒苗3.2吨/小时,对比人工采收方法可降低成本75%。
[0037]实施例2菲律宾蛤仔白苗海区规模化培育方法
[0038]I)白苗培育海区选择
[0039]2012年菲律宾蛤仔白苗培育海区选择在厦门同安海区潮下带和浅海。该海区风浪较小,沙泥底质,底质稳定,潮流畅通,海水流速20 - 40 cm /秒,盐度24-26,不受淡水影响,敌害生物较少。
[0040]2)海区清整
[0041]2012年11月份,在沙粒苗放苗前一个月,在播苗海区放置火车笼和蟹笼,每亩放置I个,诱捕鱼、蟹、螺类等敌害生物。放苗前1-2天,用底层桁杆拖网船在播苗海区底拖敌害生物一遍。
[0042]3)沙粒苗播放:2012年12月底,用船将沙粒苗载至培育海区,沙粒苗规格为50-60万粒/kg,用卫星定位仪确定海区位置。利用卫星定位将沙粒苗均匀泼洒到培育海区,培育密度1.6万粒/1112。
[0043]4)敌害生物防控??每1-2周用底层桁杆拖网船在播苗海区捕捉鱼、蟹、螺类等敌害生物,底层桁杆拖网由钢筋框架、网片和曳绳组成。具体方法是利用渔船拖曳底层桁杆拖网前行来捕捉底层鱼、蟹、螺类。
[0044]5)收苗:2013年3月下旬,经过3个月的培育,蛤苗规格达10000-12000粒/kg
时开始收苗。收苗选择在平潮期间,用装有拖曳齿耙的渔船在播苗海区收苗。拖曳齿耙由齿耙、框架外包网片、曳绳组成,采用钢筋做成三角形或矩形框架,框架外装配网片形成网兜状,框架下端装耙齿,连接曳绳,以拖曳方式依靠齿耙将海底表层白苗刮进网兜捕获。将捕获的白苗装袋用船运至养殖区。采用上述技术方法,每亩产白苗290万粒,海区白苗培育成活率达27%。
【主权项】
1.一种菲律宾蛤仔种苗规模化培育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垦区单口面积5000-30000亩,四周堤岸用条石护坡,池深3.0?5.0m,水深2.5?4.5m ;每年6月份起排干水曝晒垦区25-30天,用漂白粉10_15kg/亩全池消毒I天,后浸泡冲洗1-2次;每3-5年用船运细沙至垦区堤坝旁,沙粒径为0.2?0.5_,通过埋设专用管道将沙吹至垦区内,用推土机平整至沙层厚度5-15cm ;用生石灰40-50kg/亩全池泼洒消毒,2天后进水至80_100cm ; 2)每年9月上旬,挑选性腺III期个体占90%以上的I龄贝,规格为320— 360粒/kg;亲贝在堤坝上无阳光直射处阴干9-13小时后投放于垦区进水闸门边,亲贝投放量为100-150kg/亩;打开闸门进水5-lOcm,利用阴干与流水刺激催产,24小时内亲贝就会产卵。产卵后再进水5-lOcm以冲稀分散受精卵,避免局部受精卵密度过高影响其受精率和孵化率; 3)亲贝投放当天及以后每隔1-5天施入尿素和复合肥培养饵料生物,施肥量根据每天水质状况而定,用量为尿素0.05-0.2ppm、复合肥0.01-0.05ppm,保持水呈黄绿色或淡茶色;在垦区周边建设陆基饵料池,并将培育的单细胞藻类分次加入垦区以补充生物饵料。每隔I天加水15-20cm ;在水温28 — 31°C,盐度30 — 31,的条件下,D形幼虫经7-9天的培育,变态为初期稚贝; 4)初期稚贝每天换水量15-20cm,随着稚贝生长,其活动能力增强,摄饵量增加,可加大换水量,保持水质清新,以增加垦区天然饵料生物;根据每天水质状况确定是否施肥和施肥量,用量为日投喂尿素0.1-0.15ppm、复合肥0.03-0.05ppm ;贝类配合饲料0.1-0.5ppm。每隔7天投喂煮熟的鱼浆投喂量为0.15-0.30kg杂鱼/亩;初期稚贝经过50-60天培育,壳长可达1.5-4mm,此时贝壳出现各种颜色和不同形状花纹,为沙粒苗; 5)当苗长至壳长1.5-4_时,采用专用船只进行机械采收,首先将三角吸盘放入垦区底部,将沙粒苗带沙吸至船上内铺滤网的圆柱型滚筒,通过滚筒的旋转离心将细砂滤出,然后水栗喷射将带苗吸上来的浒苔及杂物借助旋转离心甩出滚筒。将滚筒滤网上的沙粒苗收集装进网袋运至岸上。该机械设备可采收菲律宾蛤仔沙粒苗3.2吨/小时,对比人工采收方法可降低成本7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菲律宾蛤仔种苗规模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每3-5年通过埋设专用管道将沙吹至垦区内,用推土机平整至沙层厚度6-12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菲律宾蛤仔种苗规模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亲贝规格为330-350粒/kg,亲贝投放量为120-140kg/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菲律宾蛤仔种苗规模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亲贝在堤坝上无阳光直射处阴干10-12小时。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菲律宾蛤仔种苗规模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亲贝投放当天及以后每隔1-5天施入尿素和复合肥培养饵料生物,施肥量根据每天水质状况而定,用量为尿素0.05-0.lppm、复合肥0.01-0.03pp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菲律宾蛤仔种苗规模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每隔7天投喂煮熟的鱼浆,投喂量为0.15-0.20kg杂鱼/亩。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菲律宾蛤仔种苗规模化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之后还包括白苗海区规模化培育步骤。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菲律宾蛤仔种苗规模化培育方法,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垦区吹沙与消毒、亲体选择及催产、浮游幼虫培育、附着稚贝培育、沙粒苗采收等步骤。采用上述技术方法,每亩可培育菲律宾蛤仔沙粒苗5000-12000万粒(壳长1.5-4mm)。本发明提供的技术可在我国沿海推广应用,实现菲律宾蛤仔种苗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为菲律宾蛤仔养殖产业发展提供种苗保障。本发明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IPC分类】A01K61/00
【公开号】CN105145413
【申请号】CN201510348936
【发明人】曾志南, 林秋云, 郑雅友
【申请人】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福建省莆田市海源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