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绒螯蟹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9553906阅读:1496来源:国知局
中华绒螯蟹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中华绒螯蟹(Er1cheir sisensis尼)俗称河蟹,是我国特有的名优水产品,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辽河、瓯江,其中以长江水系河蟹生长快、规格大、抗病力强、味道鲜美而著名.河蟹产的卵,生成蚤状幼体,在适宜的生态环境中,河蟹的蚤状幼体经过大眼幼体、仔蟹、幼蟹、蟹种演变为成蟹。
[0003]长江水系中华绒鳘蟹是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重要的养殖对象,其养殖历史已有二十多年。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河蟹养殖业现已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产业,2005年全国河蟹养殖产量超35万吨.特别是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农田转向养殖河蟹,可以说河蟹养殖业已成为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也是我国渔业生产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江苏省是我国河蟹养殖的重点区域。江苏省2005年河蟹育苗生产量达20万公斤,河蟹养殖面积达340万亩,养殖产量达到20万吨,产值达到100亿元。
[0004]随着河蟹养殖业的飞速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如种质混杂、环境恶化、病害频发。
[0005]发展河蟹养殖,需要有优质的蟹种,培育优质的蟹种儒要健康的蟹苗,繁育健康的蟹苗离不开生长快、品质优的河蟹亲本。但由于条件所限,渔农所提供的亲蟹并没有完全脱离地域的概念,极易造成近亲繁殖的现象。此外对种质的来源没有采取有效的跟踪手段,一般情况下,全凭经验来控制。而且有时所用亲蟹出自养殖老区性状变化较严重。另外,现在的人工养殖往往忽视河蟹养殖的生态环境、随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使用工业配合饲料,造成河蟹生存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蟹苗成活率低、成蟹早熟化、个体小、品质下降.再者,由于放养蟹生态环境差,如水生植物减少、水生动物繁殖量少、PH值和溶氧量等不能满足河蟹正常发育生长需要,也致使成蟹的规格过小。恶劣的养蟹生态环境差还会造成病害蔓延。这些养殖方法,不注意养蟹的生态技术,严重影响了河蟹的品质和养蟹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解决的是现有的河蟹养殖方法造成河蟹个体小、易患病害,河蟹的品质和养蟹经济效益较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无公害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模式,从而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大效益同步提高。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一种中华绒螯蟹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亲蟹选育:选择雌性个体在100克以上、雄性个体在150克以上的中华绒螯蟹为亲蟹;将雌雄亲蟹分开进行暂养;期间要以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
b、亲蟹交配及饲养:将雌雄亲蟹按3:1的比例放在注有海水的水塘中进行交配;两周后干塘将雄蟹捕出,重新注入盐度相同的海水,进行抱卵蟹饲养;抱卵蟹放养密度以每亩500-600只为宜,并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为主,辅投一些植物性饵料;抱卵蟹在水温5°C以下饲养2个月;
c、河蟹育苗:即从抱卵蟹产出卵,生成蚤状幼体,再长成大眼幼体;
d、强化培育:从大眼幼体,生成仔蟹,再长成幼蟹;
培育池水温15-30°C,溶氧量彡5毫克/升,pH7.0-9.0,NH3-N含量彡0.1毫克/升,硫化氢不能检出,淤泥厚度<10cm,底泥总氮含量〈0.1% ;培育池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4月中旬开始在培育池种植水草;水草分布要均匀;水草种植面积占培育池面积的2/3左右;
放大眼幼体时培育池水位60-80 cm,透明度为50cm ;放养的大眼幼体日龄必须达6天以上、淡化4天以上、盐度3%以下、规格16万只/ kg左右;放养密度0.5-lkg/亩;
大眼幼体下池后第一次蜕壳结束变为I期仔蟹;1期仔蟹后喂新鲜的鱼糜加猪血,豆腐糜;日投饵量约为蟹体重的100% ;每天分6次投喂,直至出现III期仔蟹为止;111期后,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50%左右,一天分三次投喂,至蜕变为V期:此后投喂量减少至蟹体重的20%上下,同时搭喂浮萍;投饵方法为全池均匀泼洒;
I期仔蟹后,逐步加新水,水深达100cm以后开始换水,先排后进,日换水量为培育池水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每隔5天,向培育池中泼洒石灰水上清液,调节池水pH值在7.5-8.0之间;
大眼幼体经四周培育变成V期仔蟹后即转入幼蟹培育阶段;幼蟹培育饲料质量应符合GBJ3078和SC1052的规定;幼蟹培育日投喂量为池内蟹体重量的5%以内;七月前、九月后动物性饵料占70%以上,七月至九月期间动物性饵料占90%以上;投喂时间:七月上旬前早、晚各一次;七月中旬至八月底隔天投一次,傍晚时投;九月上旬至十一月上旬每天投一次,傍晚时投;
e、生态养殖:即从幼蟹长成蟹种再到成蟹。
[0008]步骤a中所述中华绒螯蟹为宝应省级中华绒螯蟹。
[0009]步骤c采用工厂化育苗,将抱卵蟹放入消毒后的育苗池孵卵;幼体孵出后2天内投入饵料为单细胞藻,2天后开始投喂活轮虫或丰年虫灯笼幼体;每2-3个小时投饵一次;水温控制在19-25°C ;大眼幼体出池规格在140000-180000只/ kg。
[0010]步骤C采用土池育苗,土池池底要无淤泥;土池消毒后加经过滤的水;水经过24小时沉淀,将抱卵蟹放入水中;河蟹幼体孵出前4-5天,每亩施放硝酸铵1-1.5公斤,同时接种单细胞藻液于池中;同一土池的幼体出膜时间不要相差一天以上;每次的投饵量以2小时基本吃完为准,每3-4小时投喂一次;池水溶氧在5mg/L以上,水温为19-25°C,盐度在
1.8%-2.5%, PH7.8-8.5,氨氮含量在0.035毫克/升以下。
[0011]在步骤d中的放大眼幼体之前,若培育池是新开挖的,每亩用过磷酸钙2-2.5kg、尿素0.5kg加适量的水全池泼洒,或者每亩用腐熟发酵后的牛粪、猪粪、鸡粪等有机肥150-250 kg全池施撒;若培育池是以前用过的,每亩用过磷酸钙2-2.5 kg加适量的水全池泼洒。
[0012]本发明的中华绒螯蟹养殖方法,与现有的养殖方法相比,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等特点,群体增重较现有的养殖方法提高10.2%,病害发生率由8%-10%降低到3%以下。
[001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江苏省的宝应示范区按以下步骤进行中华绒螯蟹养殖试验a、亲蟹选育:选择宝应省级中华绒螯蟹为亲蟹,要求其体质健壮、附肢齐全,性腺发育良好,无病无损,雌性个体100克以上,雄性个体150克以上。亲蟹选择时间为10月下旬到11月初;雌雄比3:1。将雌雄亲蟹分别放入专池中进行哲养,放养密度每亩100千克为宜。期间要以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
[0014]b、亲蟹交配及饲养:按雌雄3:1的比例在注有海水的水墉中进行交配。水温为10-12°C、盐度为1.8%-2.5% ;两周后干塘将雄蟹捕出,重新注入盐度相同的海水,进行抱卵蟹饲养。抱卵蟹放养密度以每亩500-600只为宜,投喂新鲜活动物性饵料为主,辅投一些植物性饵料。投喂量以每天基本吃完为宜。抱卵蟹应处在水温5°C以下条件下饲养,抱卵蟹的饲养时间可根据育苗生产来控制,建议不得少于2个月,以室外土池越冬为好。
[0015]c、河蟹育苗,即从抱卵蟹产出卵,生成蚤状幼体,再长成大眼幼体。河蟹育苗采用工厂化育苗。
[0016]先将育苗池进行清池消毒(先用80ppm漂白粉全池泼洒,并用浸有消毒液的抹布擦洗充气管和加热管,注意不能留有死角。然后育苗池用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200目筛絹网袋过滤的新鲜海水冲洗全池)。抱卵蟹入池孵卵,幼体孵出后的开口饵料一般为单细胞藻。在幼体孵出后3-4小时用显微镜检查幼体胃部和肠腺是否饱满。大约2天后开始投喂活轮虫或丰年虫灯笼幼体。一般情况下每2-3个小时投饵一次。育苗池水质各项理化指标应保持正常,在换水时应尽可能避免环境突变,保持水质的相对稳定。水温期控制范围依次为:蚤状幼件1-2期在19-21°C,蚤状幼体3-4期在22_24°C,蚤状幼体5期-大眼幼体在24-25°C。大眼幼体出池规格在140000只-180000只/kg。
[0017]d、强化培育:即从大眼幼体,生成仔蟹,再长成幼蟹:
培育池应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池塘形状以东西向长,南北向短的长方形为宜。培育池面积3亩?5亩,水深以1.2米-1.5米,埂坡比1:2-3。塘埂四周用60厘米高的钙塑板、铝板、石棉板,玻璃钢,白铁皮,尼龙薄膜等材料作防逃设施。水温15°C - 30°C,溶氧彡5毫克/升,pH7.0-9.0,透明度30厘米-50厘米,NH3-N含量彡0.1毫克/升,硫化氢(H2S)不能检出,淤泥厚度<10cm,底泥总氮含量〈0.1%.培育池水质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
[0018]4月中旬开始在培育池种植水革。水草分布要均匀,沉水性及漂浮性水草要合理搭配,培育池四周设水花生带,带宽50厘米?80厘米。水草种植面积占培育池面积的2 / 3左右。
[0019]放苗(大眼幼体)前7天-15天,加注新水10cm。若培育池是新开挖的,每亩用过磷酸钙2kg-2.5kg、尿素0.5kg加适量的水全池泼洒,或者每亩用腐熟发酵后的牛粪、猪粪、鸡粪等有机肥150kg-250kg全池施撒。若培育池是以前用过的,每亩用过磷酸钙2k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