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豆类籽粒取种盘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09391阅读:来源:国知局
籽粒直径最大。
[0042]在工作状态下,操作人员移动第一滑动片2,并使滑动条201同步运动,使得原本覆盖在侧壁102表面上的滑动条201逐渐往容纳舱101的方向移动。当然,第一滑动片2此时可以平行于方格盘I的其中一条边或平行于前述边的邻边进行平移。随着第一滑动片2的运动距离越大,各滑动条201的运动距离也越大,并逐渐开始覆盖住容纳舱101的开口。随着容纳舱101的开口被覆盖的面积越大,能够落入其中的豆类籽粒直径也越来越小。
[0043]当然,在实际取种作业过程中,并不一定需要一直减小容纳舱101开口面积。由于第一滑动片2的位置是随时可调的,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操作需要,正向或逆向移动第一滑动片2,使容纳舱101能盛装较小或较大直径的豆类籽粒。
[00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豆类籽粒取种盘,通过第一滑动片2的作用,实时调节容纳舱101的开口面积,从而使容纳舱101可以盛装不同直径或不同种类的豆类籽粒,因此大幅提高了取种作业的工作效率。另外,由于不需要在一次实验中购买多种不同规格的取种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豆类籽粒取种盘相比于现有技术,节约了实验成本。
[0045]此外,还能够对豆类籽粒取种盘的结构进行优化。为此,本实施例在方格盘I的表面还设置了第二滑动片3。与第一滑动片2 —样,第二滑动片3也能够在方格盘I的表面进行滑动。同时,第二滑动片3的结构与第一滑动片2的结构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在方格盘I上的设置方式,第二滑动片3是垂直于第一滑动片2设置的,并且在方格盘I上的运动方向也与第一滑动片2在方格盘I上的运动方向垂直。因此,方格盘I上增设第二滑动片3后,工作状态时,在移动第一滑动片2的同时,还可以从另一个相垂直的方向移动第二滑动片3。即,对容纳舱101的开口面积的限制方向由以前的一个改进为相互垂直的两个,如此能更快速地达到容纳舱101的预期覆盖面积,使取种作业效率提高。
[0046]如图4所示,图4为图1所示升降盘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47]进一步地,还能对豆类籽粒取种盘的结构进行优化。为此,本实施例在方格盘I的底面还设置了升降盘4。与方格盘I 一样,升降盘4也是一种类似于棋盘的结构,在方格盘I中能够进行升降运动,包括呈矩阵式均匀分布的挡板401。在各挡板401之间用连杆互相连接成一体,众连杆形成连杆网402。由于升降盘4是设置在方格盘I底面的,而且需要升降盘4的结构与方格盘I的结构互补配合,所以,挡板401在升降盘4上的分布位置与容纳舱101在方格盘I上的分布位置相同。即,升降盘4设置在方格盘I底面时,其上的挡板401覆盖在容纳舱101的底部。
[0048]另外,升降盘4在方格盘I内是需要能够进行垂直运动的。为此,本实施例在方格盘I的侧壁102上设置有缝隙103,该缝隙103就能在升降盘4运动时,为连杆网402提供运动空间,以使升降盘4顺利运动。
[0049]所以,本实施例在移动第一滑动片2和第二滑动片3的同时,还可以移动升降盘4,使得原本停留在方格盘I底面的挡板401进行垂直运动。升降盘4的垂直运动距离越大,挡板401的上升距离也越大,相应地,容纳舱101的垂直长度也越来越小。结合第一滑动片2和第二滑动片3的作用,能够落入容纳舱101的豆类籽粒的直径也越来越小。当然,升降盘4还可以实时调节其下降,使容纳舱101的容积增大。
[0050]如图5所示,图5为图1所示刻度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0051]此外,为了提高移动第一滑动片2、第二滑动片3和升降盘4时的运动精确度,本实施例在容纳舱101上设置了刻度8。该刻度8设置在以容纳舱101的其中一个顶点为交点的三条互相垂直的棱边上,能够具体标识出容纳舱101的边长。从而使操作人员在移动第一滑动片2、第二滑动片3和升降盘4时,可以对照刻度8,精确地调节位置,提高取种作业的结果准确率。
[0052]而在实际取种作业时,直径相同或相近的豆类作物籽粒需要进行称重,进行抽样调查。因此,优选地,方格盘I上的容纳舱101的数量为100格。在工程上,这样的取种方法称为百粒重测定,通过100粒豆类作物的籽粒来评估整体豆类作物籽粒的质量。
[0053]请参考图6和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5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具体为:增设了滑动片螺旋把手5和升降盘螺旋把手6。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豆类籽粒取种盘的其余部分与前述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55]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中,考虑到调节第一滑动片2、第二滑动片3以及升降盘4的位置后,可能会需要容纳舱101的容积长时间保持在某一个数值。针对此,本实施例在第一滑动片2和第二滑动片3上设置了能够紧固自身的滑动片螺旋把手5。通过旋紧滑动片螺旋把手5就可以将第一滑动片2和第二滑动片3固定在当前位置。同理,本实施例在升降盘4的边上设置了用于紧固自身的升降盘螺旋把手6,通过旋紧升降盘螺旋把手6可以将升降盘4固定。综上,本实施例通过增设滑动片螺旋把手5和升降盘螺旋把手6,可以在第一滑动片2、第二滑动片3和升降盘4经过精确地位置调节后,将前述三者固定在需要保持的位置,避免了长时间的人工手动操作。
[0056]请参考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57]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做了改进,具体为:增设了滑动槽7。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豆类籽粒取种盘的其余部分与前述内容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0058]在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方格盘I的顶部设置了滑动槽7,该滑动槽7的结构能够与第一滑动片2或第二滑动片3的结构互相配合,使其在方格盘I的表面滑动时,滑动条201也同时在滑动槽7内进行运动,提高了第一滑动片2或第二滑动片3的运动平顺性,并且有利于提高两者的位置调节的精确性。另外,有了滑动槽7的约束,第一滑动片2或第二滑动片3在方格盘I表面快速滑动时,就可以避免由于机械振动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滑动条201对容纳舱101的覆盖不严密的情况。
【主权项】
1.一种豆类籽粒取种盘,包括方格盘(I),所述方格盘(I)上设置有用于盛装豆类籽粒的容纳舱(101),所述容纳舱(101)呈矩阵式均匀分布,且相邻两所述容纳舱(101)之间设置有侧壁(1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方格盘(I)表面的第一滑动片(2),所述第一滑动片(2)包括并列设置的滑动条(201),相邻两所述滑动条(201)之间具有间距(202),且各所述滑动条(201)能够平行于所述方格盘(I)的其中一条边同步移动;所述间距(202)大于或等于所述容纳舱(101)的宽度,所述滑动条(201)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侧壁(102)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类籽粒取种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间距(202)与所述容纳舱(101)的宽度相等,且所述滑动条(201)的宽度与所述侧壁(102)的厚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类籽粒取种盘,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滑动条(201)通过连接杆(203)横向串连成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一3任一项所述的豆类籽粒取种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方格盘(I)表面,且与所述第一滑动片(2)垂直的第二滑动片(3),所述第二滑动片(3)与所述第一滑动片(2)的结构相同,且能够垂直于所述第一滑动片(2)的运动方向进行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类籽粒取种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方格盘(I)底面的升降盘(4),所述升降盘(4)包括呈矩阵式均匀分布的挡板(401)和将所述挡板(401)连接成一体的连杆网(402);所述侧壁(102)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杆网(402)垂直运动的缝隙(103);所述挡板(401)能够在所述容纳舱(101)内垂直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豆类籽粒取种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片(2)和所述第二滑动片(3)上用于紧固自身的滑动片螺旋把手(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豆类籽粒取种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升降盘(4)的边上、用于紧固所述升降盘(4)的升降盘螺旋把手(6)。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豆类籽粒取种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格盘(I)的顶部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滑动条(2)或所述第二滑动条(3)配合的滑动槽(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类籽粒取种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舱(101)上以其中一个顶点为交点的三条棱上设置有标识长度的刻度(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类籽粒取种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舱(101)在所述方格盘(I)上的分布数量为100格。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豆类籽粒取种盘,包括方格盘,所述方格盘上设置有用于盛装豆类籽粒的容纳舱,所述容纳舱呈矩阵式均匀分布,且相邻两所述容纳舱之间设置有侧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方格盘表面的第一滑动片,所述第一滑动片包括并列设置的滑动条,相邻两所述滑动条之间具有间距,且各所述滑动条能够平行于所述方格盘的其中一条边同步移动;所述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容纳舱的宽度,所述滑动条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侧壁的厚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方格盘的表面设置滑动片,移动滑动时使各滑动条同步移动,从而随着位移的增大逐渐覆盖容纳舱的开口,使其面积可调,因此能够适用于不同种类的豆类作物的籽粒,提高了取种和获取百粒重的效率。
【IPC分类】A01C1-00
【公开号】CN204316974
【申请号】CN201420660381
【发明人】杨峰, 杨文钰, 王锐, 范元芳, 谭千军, 陈四维, 黄山, 廖敦平, 高仁才
【申请人】四川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