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微耕机旋耕深度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94964阅读:1323来源:国知局
电动微耕机旋耕深度调节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耕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微耕机旋耕深度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有较大面积的山区农田,由于田坎多,田埂窄,道路小,大中型耕作机无法发挥作用。而微耕机正是为解决山区农田耕作问题而研制出来的设备。现在常用的微耕机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广泛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等。相比柴油微耕机和汽油微耕机,以电力为动力的电动微耕机使用能源更加清洁环保,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0003]微耕机小型化更有利于其在山区耕作。为了追求小型化,很多微耕机相比其他耕作机减少了很多功能,如旋耕深度调节功能。但这些功能的缺失,必然导致这些微耕机在使用操作上的不方便。如现有微耕机没有旋耕深度调节的功能,则无论微耕机耕作哪种类型的土地,其阻力耕刀插入土壤中的深度都一样。因为不同的土壤其坚硬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同样旋耕深度的情况下其受到的阻力完全不同。这就使微耕机在使用时,有些土地耕地时微耕机受到的阻力小速度过快,很容易导致操作失控进而有可能对人造成一定伤害;有些土地耕地时微耕机受到阻力大速度过慢甚至是寸步难行,使得微耕机的传动机构受到的磨损较大,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电力能源。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更换不同长度的阻力耕刀来达到调节耕深的目的,但是这样就必须要准备不同长度的阻力耕刀,而且每次需要调节耕深时都要更换一次耕刀,操作十分麻烦,给使用带来不便。而普通耕作机的旋耕深度调节结构右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适于用作微耕机上。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电动微耕机旋耕深度调节结构,以解决现有微耕机通过更换阻力耕刀来调节旋耕深度导致操作不便的问题。
[0005]为解决以上问题,采取如下方案:
[0006]方案一:电动微耕机旋耕深度调节结构,包括用于人手握持的左、右扶手架以及设置在左、右扶手架之间的轮轴和耕刀组件,所述左、右扶手架之间固接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上固接有调节卡位,调节卡位上铰接有调节把手;所述调节把手上设有可沿调节把手轴向滑动的卡位锁紧销,所述调节卡位上设有多个用于调节档位的凹槽,卡位锁紧销的形状大小与凹槽相匹配;所述左、右扶手架上分别固接有第一连接臂,所述轮轴的两端分别铰接有第二连接臂,两个第二连接臂之间固接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和调节把手之间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耕刀组件固接在第二支杆上;所述第一连接臂远离扶手架的一端和第二连接臂远离轮轴的一端铰接。
[0007]工作原理:工作时,先滑动卡位锁紧销,将卡位锁紧销滑动到可滑动位置的顶端,转动调节把手,使调节把手上的卡位锁紧销转动到调节卡位对应调节档位的凹槽上,放开卡位锁紧销,卡位锁紧销卡进凹槽内,此时调节把手固定不再转动。在调节把手转动的过程中,调节把手顺时针转动时,调节把手带动与之铰接的连接杆的上端顺时针运动,连接杆的下端逆时针运动,使得与连接杆铰接的第二支杆进行顺时针转动,与第二支杆固接的耕刀组件也顺时针转动使得耕刀组件插入土壤之中。反之,当调节把手逆时针运动时,耕刀组件逆时针转动。
[0008]有益效果:
[0009]1.第一支杆连接在用于人手握持的左、右扶手架之间,调节卡位固接在第一支杆上,第一连接臂远离扶手架的一端和第二连接臂远离轮轴的一端铰接;在进行档位调节时与调节卡位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杆以及左、右扶手架的位置都会改变,方便在进行档位调节时将左、右扶手架的位置也调到适合人操作的位置上,增加操作的便利性。
[0010]2.调节卡位与调节把手铰接,调节把手上设有可沿调节把手滑动的卡位锁紧销,调节卡位上设有多个调节档位的凹槽,卡位锁紧销的形状大小与凹槽相匹配,方便调节把手在档位选择时绕着铰接点转动,并将卡位锁紧销滑动至对应调节档位的凹槽内,操作简单方便,根据不同的档位选择不同旋耕深度,避免了每次调节旋耕深度都需要更换耕刀,方便使用者根据土壤不同的坚硬程度作出适合的选择,避免在松散土壤的环境下微耕机因为受到的阻力小而行走过快导致操作失控的问题,也避免在坚硬土壤的环境下微耕机因为受到阻力大而寸步难行导致速度传动机构磨损较大的问题,通过选择不同的旋耕深度来相应增加或减少微耕机遇到的阻力,不仅有利于使用者进行操控,保护使用者的生命安全,而且有利于节约电力能源和保护微耕机不受损坏。
[0011]3.连接杆铰接在调节把手和第二支杆之间,耕刀组件固定在第二支杆上,第二支杆固接在两个第二连接臂之间;有利于在转动调节把手时带动连接杆运动,连接杆带动第二支杆转动,使与第二支杆固接的耕刀组件转动,使改变耕刀插进土壤中的深度。
[0012]4.本实用新型所用材料皆为普通材料制作成本低,且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适合配置在微耕机上,不仅有利于增加微耕机的耕深调节功能,而且不影响微耕机的体积大小进而影响操作灵活性。
[0013]方案二: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调节把手上设有调节孔,调节孔的上端连接有压簧且下端连接有拉簧,所述卡位锁紧销穿过所述调节孔并连接在压簧和拉簧之间;方便卡位锁紧销在调节把手上滑动,将卡位锁紧销滑动至顶端后转动调节把手,卡位锁紧销在压簧的压力和拉簧的拉力作用下恢复位置后卡紧卡位盘上的凹槽。
[0014]方案三: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调节卡位包括左、右两个卡位盘和连接两个卡位盘的连接板,用于调节档位的凹槽设置在两个卡位盘远离第一支杆的一端上,且两个卡位盘上的凹槽位置一一对应;两个卡位盘有利于锁紧卡位销在左、右两端卡紧凹槽使调节把手不再转动,增强锁紧卡位销两端的平衡稳定进而增强锁紧强度,有利于调节卡位对调节把手进行限位,进而限定旋耕深度调节范围。
[0015]方案四: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耕刀组件包括固接在第二支杆上的U形件和固接在U形件封闭端内的阻力耕刀;所述阻力耕刀的刀尖朝下;方便阻力耕刀与U形件的固定连接和U形件与第二支杆的固定连接,有利于在调节把手转动时,阻力耕刀能够及时从U形件上尽可能多地接收到转动的力进行转动,有利于U形件可以尽可能多地将第二支杆上转动的力无损传递给阻力耕刀,增加阻力耕刀反应灵敏性。
[0016]方案五:在方案一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杆和第二连接臂上设有加强筋;有利于增加连接杆和两个第二连接臂的受力强度,进而增加整个电动微耕机旋耕深度调节结构的受力强度。
[0017]方案六:在方案三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两个卡位盘之间设有第一销轴并通过第一销轴与所述调节把手铰接;调节把手在转动时绕第一销轴转动,使卡位盘对调节把手进行限位。
[0018]方案七:在方案四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阻力耕刀上设有多个安装孔,通过不同的安装孔与U形件连接,可以整体调节阻力耕刀的长度。
[0019]方案八:在方案六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销轴的两端设有多个圆孔和两个R形销,所述R形销分别卡接在第一销轴的两端的圆孔内;方便通过R形销固定第一销轴,使第一销轴与调节把手和两个卡位盘的连接更加紧密。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卡位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1的工作图;
[0023]图4为图1的工作图;
[0024]图5为图1的工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调节把手1、卡位锁紧销2、调节卡位3、右扶手架
4、左扶手架5、第一支杆6、连接杆7、第二支杆8、轮轴9、第一连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