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的秧苗插植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10232375阅读:来源:国知局
构21等,载秧台16以能够向下方引导的方式载置有2行量的毯状秧苗,横向移送机构17使载秧台16按规定的行程向左右方向往返移动,插植机构18从载置于载秧台16的各毯状秧苗的下端部切取规定量的秧苗并插植在水田中,纵向移送机构20通过多个纵向移送体19将载秧台上的各毯状秧苗按照规定量陆续向下方纵向移送,每当载秧台16到达左右两侧的行程末端时,传动机构21将作业用动力从横向移送机构17传动至纵向移送机构20。
[0104]如图I?图7所示,载秧台16具有壁部16A,壁部16A在载秧台16的左右两端以及左右方向的中央,横跨载秧台16的上下两端并向正面侧凸出。由此,载秧台16在其正面侧沿左右方向区分出2行量的秧苗载置面16B。
[0105]如图I、图2、图4、图6和图7所示,载秧台16在其背面侧的下部具有左右朝向的滑轨22。此外,载秧台16在其背面侧的上部侧具有左右朝向的滑动部件23。滑轨22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相对滑动的方式支承在左右朝向的导轨24,导轨24位于上述支承框架11的下部侧。从侧面观察的滑动部件23的形状为大致朝下的U字状。并且,滑动部件23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相对滑动的方式支承在多个引导辊25,引导辊25位于支承框架11的上部侧。由此,载秧台16以能够沿左右方向相对滑动的方式支承在秧苗插植装置用支承框架11。
[0106]如图I?图7所示,横向移送机构17具有横向移送载秧台16的左右朝向的横向移送驱动轴26以及以能够相对回转且能够相对滑动的方式外嵌于横向移送驱动轴26的移动体27等。横向移送驱动轴26通过由作业传动系统14等传递的作业用动力进行回转。并且,在横向移送驱动轴26的圆周面,形成有载秧台引导用环形螺旋槽26A。在环形螺旋槽26A卡合有陀螺形被引导部件28,陀螺形被引导部件28随着横向移送驱动轴26的回转,沿着环形螺旋槽26A移动。陀螺形被引导部件28在能够变更沿环形螺旋槽26A移动时相对于移动体27的朝向的状态下,以与移动体27沿左右方向一体移动的方式内置于移动体27。移动体27以与载秧台16沿左右方向一体移动的方式连结在位于载秧台16的下端部的连结体29。由此,横向移送机构17通过由作业传动系统14等传递的作业用动力,使载秧台16按规定的行程沿左右方向往返移动。载秧台16沿左右方向往返移动的规定的行程与载置于各秧苗载置面16B的毯状秧苗的左右宽度相对应。
[0107]如图3和图6所示,各插植机构18通过由作业传动系统14等传递的作业用动力进行动作。并且,通过该动作,对于与载秧台16—起按规定的行程沿左右方向往返移动的各毯状秧苗而言,从这些毯状秧苗的下端部的左右方向的一端侧依次切取规定量的秧苗并插植在水田中。
[0108]如图I?图8所示,纵向移送机构20具有作为多个纵向移送体19的一个例子的左右两侧的带式纵向移送体30、左右朝向的纵向移送驱动轴31以及左右朝向的纵向移送从动轴32等,纵向移送驱动轴31组装在载秧台16的背面侧,驱动各带式纵向移送体30,纵向移送从动轴32组装在载秧台16的背面侧的位于纵向移送驱动轴31的上方的部位。
[0109]各带式纵向移送体30由左右一对驱动回转体33、左右一对从动回转体34以及带凸起的环形回动带35构成,驱动回转体33与纵向移送驱动轴31—体回转,从动回转体34与纵向移送从动轴32—体回转,带凸起的环形回动带35横跨卷绕左右一对驱动回转体33和左右一对从动回转体34 ο各驱动回转体33在其外周面沿圆周方向空出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啮合齿33A。各从动回转体34在其外周面沿圆周方向空出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啮合齿34A。各带凸起的环形回动带35在其内周面沿圆周方向空出规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啮合齿35A,多个啮合齿35A形成为左右2列,与相应的驱动回转体33的啮合齿33A和从动回转体34的啮合齿34A啮合。由此,随着各驱动回转体33与纵向移送驱动轴31—体回转,各带凸起的环形回动带35以相对于相应的驱动回转体33和从动回转体34不滑动的状态进行回动。结果是能够通过各带凸起的环形回动带35可靠地纵向移送毯状秧苗。
[0110]纵向移送驱动轴31具有六边形轴部件31A、左右侧的六边形筒轴部件31B以及辅助六边形轴部件31C等,六边形轴部件31A配置在载秧台1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左右侧的六边形筒轴部件31B以能够一体回转的方式外嵌在六边形轴部件31A的左右两侧,辅助六边形轴部件31C以能够一体回转的方式内嵌在左侧的六边形筒轴部件31B的左端侧。此外,将六边形轴部件31A和各六边形筒轴部件31B以能够回转的方式通过轴支承用支架36、37组装在载秧台16的背面侧。而且,在各六边形筒轴部件31B,分别以能够一体回转的方式外嵌有左右一对驱动回转体33。
[0111]纵向移送从动轴32以能够回转的方式卡合在4个钩子状的轴支承部16C,轴支承部16C位于载秧台16的背面侧。并且,在纵向移送从动轴32的左侧轴部和右侧轴部,分别以能够一体回转的方式外嵌有左右一对从动回转体34。此外,通过用左右两侧的拉伸弹簧38向上方施加上拉力,从而既保持与各轴支承部16C的卡合,又保持各带式纵向移送体30的张紧状态。
[0112]传动机构21具有传动用单向离合器39、传动臂40以及变换单元41等,传动臂40经由传动用单向离合器39组装在纵向移送驱动轴31,变换单元41将横向移送驱动轴26的回转运动变换成传动臂40的往返摆动。
[0113]传动用单向离合器39将传动臂40的往程方向的摆动作为秧苗纵向移送用正回转动力传递至纵向移送驱动轴。此外,传动用单向离合器39允许传动臂40相对于纵向移送驱动轴向返程方向相对摆动。传动臂40以纵向移送驱动轴31为支点进行往返摆动。
[0114]变换单元41具有左右两侧的回转臂42、摆动体44、曲柄臂46、第一连杆47、第二连杆48以及扭簧49等,回转臂42与横向移送驱动轴26—体回转,摆动体44以左右朝向的支轴43为支点进行往返摆动,其中,支轴43位于载秧台16的连结体29,曲柄臂46以左右朝向的支轴45为支点进行往返摆动,其中,支轴45位于载秧台16的背面侧,第一连杆47连动连结摆动体44和曲柄臂46,第二连杆48,连动连结曲柄臂46和传动臂40,扭簧49向使传动臂40返回摆动起始位置的方向施力。在载秧台16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的壁部16A形成有开口 16D,第一连杆47穿通开口 16D并跨连摆动体44和曲柄臂46。
[0115]当载秧台16到达左侧的行程末端时,左侧的回转臂42从下方接触被接触部44A,将摆动体44向往程方向摆动操作,被接触部44A位于摆动体44的左端部。当载秧台16到达右侧的行程末端时,右侧的回转臂42从下方接触被接触部44B,将摆动体44向往程方向摆动操作,被接触部44B位于摆动体44的右端部。
[0116]在左右某一侧的回转臂42将摆动体44向往程方向摆动操作的过程中,扭簧49允许与摆动体44连动的传动臂40向往程方向摆动。此外,当左右两侧的回转臂42将摆动体44向往程方向的摆动操作解除时,扭簧49将传动臂40向返程方向摆动操作,使传动臂40返回摆动起始位置。
[0117]由此,每当载秧台16到达左右两侧的行程末端时,传动机构21从横向移送机构17向纵向移送机构20传动,从而使纵向移送机构20动作。并且,通过该动作,每当载秧台16到达左右两侧的行程末端时,纵向移送机构20将载秧台上的各毯状秧苗按规定量向下方纵向移送。
[0118]就该秧苗插植装置2而言,当传动机构21的传动臂40向返程方向摆动时,载置于载秧台16的2行量的毯状秧苗的重量成为阻止纵向移送驱动轴31受到传动臂40连带从而向逆回转方向回转的阻力。也就是说,通过使载秧台上的毯状秧苗的重量经由各带式纵向移送体30作用于纵向移送驱动轴31,从而实现传动用单向离合器39所允许的传动臂40相对于纵向移送驱动轴31向返程方向的相对摆动。
[0119]因此,当随着插植作业的进行使得载秧台上的剩余秧苗量减少时,由于载秧台上的秧苗重量减轻,从而导致无法获得阻止上述连带回转所需的阻力。并且,在无法获得所需的阻力的情况下,当传动臂40向返程方向摆动时,纵向移送驱动轴31因受到传动臂40的连带而进行逆回转,从而使各带式纵向移送体30向相反方向回转。此时,各带式纵向移送体30将载秧台上的各毯状秧苗向上方回送相当于纵向移送驱动轴31受到的连带回转量的量。结果是纵向移送机构20将各毯状秧苗向下方的纵向移送量达不到规定量,从而产生纵向移送不良。并且,当产生上述纵向移送不良时,还会导致纵向移送机构20纵向移送各毯状秧苗后在插植动作中获得的取苗量减少的问题。
[0120]在此,如图I、图3、图5以及图8?图10所示,该秧苗插植装置2具有防逆转用单向离合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