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抗菌活性的检验方法

文档序号:424487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抗菌活性的检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及其制品抗菌活性的检验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在紫外光照射下具备良好的杀菌效果,可有效降低玻璃表面的细菌浓度,提高其杀菌效率,由于该产品尚处于试生产阶段,目前国内未见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的抗菌活性的检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操作、实用方便、计算快捷可有效检测杀菌效率的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抗菌活性的检验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抗菌活性的检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从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大板上切裁试样,将试样清洗、干燥后冷却至室温,保持干燥状态备用;b.所有试验用材料在121℃下高温高压消毒20-30分钟;c.用微型取样器取1ul细菌,加入盛有9ml磷酸盐溶液的试管1中,震荡2分钟;d.用微型取样器从试管1中取1ul细菌溶液,加入盛有9ml磷酸盐溶液的试管2中,震荡2分钟;e.用微型取样器从试管2中取1ul细菌溶液,加入盛有9ml磷酸盐溶液的试管3中,震荡2分钟;f.用微型取样器从试管3中取20ul细菌溶液,稀释分散到装有1ml磷酸盐缓冲溶液的表面皿1中;g.将表面皿1中的细菌溶液分散到含固体营养素的表面皿2中,然后将表面皿2置于生化培养箱中在37℃±1℃下培养24小时;h.培养结束后,计算表面皿2上菌族的数目,再通过此数目计算试管3中细菌的浓度;i.取试样水平置于反应器内试样架上,用微型取样器从试管3中取1ml细菌溶液分散到试样上,调整紫外灯距离和光照强度,开启紫外灯照射1小时;j.用微型取样器从光照结束后的试样表面取20ul的细菌溶液分散到加有1ml磷酸盐缓冲溶液的表面皿3上;k.将表面皿3的细菌溶液分散到含有固体营养素的表面皿4上,然后将表面皿置于生化培养箱中在37℃±1℃下培养24小时;l.培养结束后,计算表面皿4菌族的存活数目,再通过此数目计算试样表面细菌的存活浓度;m.取上述结果计算自洁净玻璃杀菌的存活率 n.根据试验取两个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杀菌存活率。
试样规格为100mm×150mm,不磨边。
试样分别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洗后用脱脂纱布擦净,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
经过清洗的试样置于干燥箱中在100±2℃下干燥30分钟。
紫外灯与试样的距离调整为20mm±2mm,紫外光的光照强度为1000±30uw/cm2。
菌族存活数目的单位是(个),细菌存活浓度的单位是(个/m1)。
试验时的室温控制在25℃±3℃,相对湿度控制在65%。
本发明通过检测试验前后试样表面细菌浓度计算出试样杀菌存活率,从而衡量杀菌活性,计算依据准确,判断合理,步骤科学、操作灵活、实用方便,是目前较为有效的一种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抗菌活性的检验方法。
具体实施例方式
1、试验条件室内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65%。
2、试验设备反应器容积为7000ml;紫外灯15W,365nm,平均强度为1000±30um/cm2;生化培养箱控温精度为±1℃;干燥箱控温精度为±2℃;蒸汽消毒器工作压力P≤0.14Mpa;微型取样器20ul和1ml两种规格各4支;试管10ml和15ml两种规格各2支;表面皿4个;移液管5ml、10ml;玻棒φ2mm或φ5mm;瓷托盘;镊子。
3、试验材料和试剂乳胶手套;脱脂纱布;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固体营养;。
磷酸盐;菌种大肠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
4、试样来源湖北三峡新型建股份有限公司10万m2/a生产线现场产品----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
5、试验步骤从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大板上切裁规格为100mm×150mm的试样,不磨边;将试样先用去离子水清洗后,用脱脂纱布擦净,再用无水乙醇清洗后,用脱脂纱布擦净,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
将洗净的试样置于干燥箱中在100℃下干燥30分钟后,冷却至室温,保持干燥状态备用;用微型取样器从试管1中取1ul细菌溶液,加入盛有9ml磷酸盐溶液的试管2中,震荡2分钟;用微型取样器从试管2中取1ul细菌溶液,加入盛有9ml磷酸盐溶液的试管3中,震荡2分钟;用微型取样器从试管3中取20ul细菌溶液,稀释分散到装有1ml磷酸盐缓冲溶液的表面皿1中;将表面皿1中的细菌溶液分散到含固体营养素的表面皿2中,然后将表面皿2置于生化培养箱在37℃下培养24小时;培养结束后,计算表面皿2上菌族的数目,再通过此数目计算试管3中细菌的浓度;取试样水平置于反应器内试样架上,用微型取样器从试管3中取1ml细菌溶液分散到试样上,调整紫外灯与试样的距离为20mm,调整光照强度为1000uw/cm2,开启紫外灯照射1小时;用微型取样器从光照结束后的试样表面取20ul的细菌溶液分散到加有1ml磷酸盐缓冲溶液的表面皿3上;将表面皿3的细菌溶液分散到含有固体营养素的表面皿4上,然后将表面皿置于生化培养箱中在37℃下培养24小时;培养结束后,计算表面皿4菌族的存活数目,再通过此数目计算试样表面细菌的存活浓度;
取上述结果计算自洁净玻璃杀菌的存活率 根据试验取两个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杀菌存活率。
6、试验结果处理重复以上步骤,取两个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杀菌存活率。
7、试验结果分析

图1为上述试验中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与普通玻璃的杀菌效果比较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光照后的杀菌存活率下降幅度大大高于普通玻璃。
光照60分钟后,TiO2薄膜自洁净玻璃的杀菌存活率降低到0,玻璃表面细菌全部失去活性,杀菌活性极佳,而普通玻璃光照60分钟后,表面杀菌存活率仍高达70%,杀菌活性远远小于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
权利要求
1.一种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抗菌活性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从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大板上切裁试样,将试样清洗、干燥后,冷却至室温,保持干燥状态备用;b.所有试验用材料在121℃下高温高压消毒20-30分钟;c.用微型取样器取1ul细菌,加入盛有9ml磷酸盐溶液的试管1中,震荡2分钟;d.用微型取样器从试管1中取1ul细菌溶液,加入盛有9ml磷酸盐溶液的试管2中,震荡2分钟;e.用微型取样器从试管2中取1ul细菌溶液,加入盛有9ml磷酸盐溶液的试管3中,震荡2分钟;f.用微型取样器从试管3中取20ul细菌溶液,稀释分散到装有1ml磷酸盐缓冲溶液的表面皿1中;g.将表面皿1中的细菌溶液分散到含固体营养素的表面皿2中,然后将表面皿2置于生化培养箱中在37℃±1℃下培养24小时;h.培养结束后,计算表面皿2上菌族的数目,再通过此数目计算试管3中细菌的浓度;i.取试样水平置于反应器内试样架上,用微型取样器从试管3中取1ml细菌溶液分散到试样上,调整紫外灯距离和光照强度,开启紫外灯照射1小时;j.用微型取样器从光照结束后的试样表面取20ul的细菌溶液分散到加有1ml磷酸盐缓冲溶液的表面皿3上;k.将表面皿3的细菌溶液分散到含有固体营养素的表面皿4上,然后将表面皿置于生化培养箱中在37℃±1℃下培养24小时;l.培养结束后,计算表面皿4菌族的存活数目,再通过此数目计算试样表面细菌的存活浓度;m.取上述结果计算自洁净玻璃杀菌的存活率 n.根据试验取两个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试样的杀菌存活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抗菌活性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规格为100mm×150mm,不磨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抗菌活性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样分别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清洗后,用脱脂纱布擦净,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抗菌活性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过清洗的试样置于干燥箱中在100℃下干燥30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抗菌活性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灯与试样的距离调整为20mm±2mm,紫外光的光照强度为1000±30uw/c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抗菌活性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族存活数目的单位是“个”,细菌存活浓度的单位是“个/m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抗菌活性的检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试验时的室温控制在25℃±3℃,相对湿度控制在65%-7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氧化钛薄膜自洁净玻璃抗菌活性的检验方法,是通过检测光照前后试样表面的细菌浓度计算出试样表面的杀菌存活率来衡量其杀菌活性,具有操作简便、计算快捷、实用方便、科学合理的特点。
文档编号C12Q1/04GK1644707SQ20041006108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0日
发明者赵修建, 徐麟, 余家国, 吕在国, 袁启华, 赵青南, 韩建军, 周学东 申请人:湖北三峡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