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全液态发酵酿酒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8216阅读:10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米全液态发酵酿酒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大米全液态发酵酿酒工艺。
背景技术
从事酒类酿造的业内人士都知道,传统的黄酒酿制最常见的基本的工艺流程均需经过大米→浸米→洗米→蒸饭→淋饭→拌药搭窝→拌曲发酵→封缸养醅→压榨→澄清→黄酒。对于因其香气浓郁,口味鲜甜醇厚,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青睐的甜黄酒,其生产工艺途径主要也是固态的麦曲冲缸法、白酒冲缸法、酶制剂生产法三种,其具体工艺流程是(1)麦曲冲缸法为糯米(或粳米)→浸米→洗米→蒸饭→淋饭→拌药搭窝→拌曲冲缸→封缸养醅→压榨→澄清→甜黄酒。(2)白酒冲缸法为糯米(或粳米)→浸米→洗米→蒸饭→淋饭→拌药搭窝→白酒冲缸→封缸养醅→压榨→澄清→甜黄酒。(3)酶制剂生产法为糯米(或粳米)→浸米→洗米→蒸饭→淋饭→加酒曲→糖化酶和水发酵→白酒冲缸→封缸养醅→压榨→澄清→甜黄酒。上述的固态发酵方法,原料都必需是糯米或粳米,而且生产时要求浸米、洗米、淋饭,存在用水量大,原料损耗多,因此生产成本高;废水处理量也大;生产过程中工序不连续,间歇生产,与各种工具、场地空气接触多,不适合现代卫生要求;尤其是麦曲冲缸法与白酒冲缸法还需搭窝、冲缸等工作,比较繁琐,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原料利用率低,产品得率低,污水处理量大等诸多缺陷,与清洁、卫生的现代化大生产不相适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大米碎米为原料低能耗、无污染的大米全液态发酵酿酒工艺。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述的工艺和步骤(1)将大米可以是籼米、粳米、糯米,或者是籼米、粳米、糯米的碎米粉碎成为40目-60目的粉;(2)加入(与米粉的重量比)水190%-210%,氯化钙0.05%-0.07%,耐高温α-淀粉酶0.07%-0.10%,加水稀释混入拌匀,用食用级磷酸调整PH至5.8-6.2,温度控制在50℃-95℃液化,;(3)液化液升温煮沸灭酶后冷却至22℃-35℃;或液化液升温灭酶后乘热滤过再冷却至22℃-35℃;(4)液化液或滤过的液化液分批送至发酵罐投料,再相应分批加入糖化酶0-150g/吨大米,麦曲4%-8%(占原料量的重量百分比),一次性加入黄酒专用活性干酵母30g-45g/吨大米,混匀;(5)控制PH在4.2-5.0、温度15℃-35℃,通风发酵,时间20昼夜-35昼夜。
上述的步骤(4)可以为液化液、糖化酶、麦曲分批投入,黄酒专用活性干酵母一次性加入发酵罐混匀,第一批投入的糖化酶、麦曲占总量的45%-55%,酿制甜黄酒时,食用酒精也分批投料,食用酒精每批的加入量是依次逐批加倍的。
上述的步骤(5)可以为发酵分二段进行,第一阶段控制PH在4.2-5.0、温度25℃-35℃,间歇通风搅拌发酵96小时-144小时,第二阶段温度15℃-25℃,发酵15昼夜-30昼夜。
本发明是一种大米全液态发酵酿酒工艺,用大米碎米为原料,加α-淀粉酶液化,加麦曲、糖化酶、黄酒专用活性干酵母全液态发酵的工艺;原料全部采用了相对廉价的碎米,使原料成本大大降低。原料粉碎成细粉增加了表面积,减少了用曲量,既提高了淀粉利用率,也提高了出酒率。采用全液态化生产方式不但省却了浸米、洗米、蒸饭、淋饭工序,降低了能耗,消除了大量含高浓度BOD、COD污水的产生,并且物料在生产过程为液态,可采用封闭式设备生产和管道输送,更符合现代化工业生产流程和食品生产的卫生要求,并且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一的工艺流程示意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二的工艺流程示意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三的工艺流程示意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发酵工段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发明也不仅限于实施例的内容。
实施例一配料用籼米碎米4000Kg粉碎成40目的米粉,取水8000Kg、氯化钙2600g、耐高温α-淀粉酶用3000mL(用15倍量水稀释)。
如图1中所示,在8000Kg水中加入米粉混和,再加氯化钙2600g、用食用磷酸调PH至6.0,搅拌加热至50℃,保温10分钟,然后加温至65℃加入2000ml耐高温α-淀粉酶(用15倍量水稀释),继续加温至90℃又加入1000ml耐高温α-淀粉酶(用15倍量水稀释),混匀,90℃-92℃保温,液化约50分钟,以碘试反应完全(试纸测定呈红棕色)为准,若碘试反应尚未完全,可适当延长时间。
将液化液升温煮沸对α-淀粉酶进行灭活,然后输送到螺旋式换热器进行冷却,经由2℃-4℃冷却水的逆流热交换,液化液出来时温度约为22℃-35℃之间。
把冷却后的液化液送至40m3的发酵罐中投料,第一批先输入12m3的液化液,用磷酸调PH值至4.2-5.0,同时加入酒母(黄酒专用活性干酵母扩培后的产物)1200Kg、麦曲350Kg,24小时后再加入24m3的液化液、麦曲350Kg,控制温度25℃-35℃之间,隔4小时-6小时通风搅拌10分钟-15分钟,发酵时间4昼夜-6昼夜,此时测得,酒精度达15.5%-17.5%(V/V),酸度为4.3g/L-7.0g/L,调整控制温度到15℃-25℃,再发酵25昼夜-27昼夜后放出,经压榨、过滤、杀菌、灌装即可。
实施例二配料用籼米碎米4000Kg粉碎成60目的米粉,取水8400Kg、氯化钙2600g、耐高温α-淀粉酶3000mL(用15倍量水稀释)。
如图2中所示,在8400Kg水中加入米粉混和,再加氯化钙2600g、用食用磷酸调PH至5.9,搅拌加热至50℃,保温10分钟,然后加温至65℃加入2000ml耐高温α-淀粉酶(用15倍量水稀释),继续加温至90℃又加入1000ml耐高温α-淀粉酶(用15倍量水稀释),混匀,90℃-92℃保温,液化约50分钟,以碘试反应完全(试纸测定呈红棕色)为准,若碘试反应尚未完全,可适当延长时间。
将液化液升温煮沸对α-淀粉酶进行灭活,然后将50%的液化液压滤,滤液混入未滤过的液化液之中,再输送到板式换热器进行冷却,经由2℃-4℃冷却水的逆流热交换,液化液出来时温度约为22℃-35℃之间。
把冷却后的液化液送至40m3的发酵罐中投料,第一批先输入12m3的液化液,用磷酸调PH值至4.2-5.0,同时加入酒母(黄酒专用活性干酵母扩配后的产物)1200Kg、麦曲300Kg,24小时后再加入24m3的液化液、麦曲300Kg,控制温度25℃-35℃之间,隔4小时-6小时通风搅拌10分钟-15分钟,发酵时间4昼夜-6昼夜,此时测得,酒精度达15%-17.5%(V/V),酸度为4.3g/L-7.0g/L,调整控制温度到15℃-25℃,再发酵18昼夜-20昼夜后放出,经压榨、过滤、杀菌、灌装即可。
实施例三配料用籼米碎米4000Kg粉碎成50目的米粉,取水7600Kg、氯化钙2600g、耐高温α-淀粉酶用3000ml(用15倍量水稀释)。
如图3中所示,在7600Kg水中加入米粉混和,再加氯化钙2600g、用食用磷酸调PH至6.0,搅拌加热至50℃,保温10分钟,然后加温至65℃加入2000ml耐高温α-淀粉酶(用15倍量水稀释),继续加温至90℃又加入1000ml耐高温α-淀粉酶(用15倍量水稀释),混匀,90℃-92℃保温,液化约50分钟,以碘试反应完全(试纸测定呈红棕色)为准,若碘试反应尚未完全,可适当延长时间。
将液化液升温煮沸对α-淀粉酶进行灭活,然后输送到螺旋式换热器进行冷却,经由2℃-4℃冷却水的逆流热交换,液化液出来时温度约为22℃-35℃之间。
把冷却后的液化液送至40m的发酵罐中投料,第一批先输入12m3的液化液,用磷酸调PH值至4.2-5.0,同时加入酒母(黄酒专用活性干酵母扩培后的产物)1200Kg、麦曲800Kg、糖化酶1.5Kg,24小时后再加入24m3的液化液、麦曲400Kg,控制温度25℃-35℃之间,隔4小时-6小时通风搅拌10分钟-15分钟,发酵时间4昼夜-6昼夜,此时测得,酒精度达16.5%-17.5%(V/V),酸度为4.3g/L-7.5g/L,调整控制温度到15℃-25℃,再酵醅25昼夜-30昼夜后放出,经压榨、过滤、杀菌、灌装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大米全液态发酵酿酒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方式及步骤(1)大米粉碎成为40目-60目的粉;(2)加入(与米粉的重量比)水190%-210%、氯化钙0.05%-0.07%,耐高温α-淀粉酶0.7%-0.10%,混匀,控制PH在5.8-6.2,温度50℃-95℃液化;(3)液化液升温灭酶后冷却至22℃-35℃;或液化液升温灭酶后乘热滤过再冷却至22℃-35℃;(4)液化液或滤过的液化液分批送至发酵罐投料,再相应分批加入糖化酶0-150g/吨大米,麦曲4%-8%(占原料量的重量百分比),一次性加入黄酒专用活性干酵母30-45g/吨大米,混匀;(5)控制PH在4.2-5.0、温度15℃-35℃,通风发酵,时间20昼夜-35昼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米全液态发酵酿酒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4)为液化液或滤过的液化液分批送至发酵罐投料,再相应分批加入(占原料量的重量百分比)糖化酶0-150g/大米,麦曲4%-8%,一次性进入黄酒专用活性干酵母30g-45g/吨大米,混匀,第一批投入的糖化酶、麦曲占总量的45%-55%,酿制甜黄酒时,食用酒精用量10%-12%醪液量,也分批投料,食用酒精每批的加入量是依次逐批加倍的。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大米全液态发酵酿酒上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的发酵分二段进行,第一阶段控制PH在4.2-5.0、温度25℃-35℃,间歇通风搅拌发酵96小时-144小时,第二阶段温度15℃-25℃,发酵360小时-720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米全液态发酵酿酒工艺,其工艺和步骤主要是先将大米粉碎成粉,再加入水、氯化钙、α-淀粉酶液化,然后把液化液升温灭酶后冷却,分批送至发酵罐投料,再相应分批加入糖化酶、麦曲、黄酒专用活性干酵母,控制pH在4.2-5.0、温度15℃-35℃,间歇通风发酵。本发明的酿酒工艺,可用大米碎米为原料,使原料成本大大降低,粉碎成细粉增加了表面积,减少了用曲量,提高了淀粉利用率,更提高了出酒率。采用全液态化生产方式不但省却了浸米、洗米、蒸饭、淋饭工序,消除了大量含高浓度BOD、COD污水的产生,既节能降耗又环保,物料在生产过程为液态,可采用封闭生产和输送,不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也符合现代化大生产流程和食品卫生法的要求。
文档编号C12G3/02GK1724631SQ20051004959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6日
发明者王竹林, 吴若能, 赵宝成 申请人:王竹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